
標題

標題
內容
黃瑞平|楓葉為什么這樣紅
更新時間:2021-02-22 作者:黃瑞平來源:廣東作家網
冬天,是楓江兩岸楓葉紅了的大好時節。
紅艷艷的楓葉,映紅了浩然的楓江,映紅了兩岸古老的鄉村。一年又一年,成片的楓林,火紅的楓葉,繼續講述著八十多年前楓江兩岸的紅色歲月里,那場波瀾壯闊的紅色武裝割據斗爭。
1927年9月,由周恩來、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突破國民黨軍隊重兵包圍后揮師南下,繼而攻占潮州古城,留下了“潮州七日紅”的史話。起義軍在實行戰略轉移離開潮州后,播下的紅色種子在楓江兩岸歸仁區生根發芽。當楓江兩岸楓葉紅了的時候,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歸仁區人民對國民黨統治展開了英勇的抗爭,成立了潮安縣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成立了農民赤衛軍,開展了如火如荼的抗租抗稅、打土豪劣紳、分田分地等斗爭。
歸仁區人民的武裝斗爭,極大地驚動了國民黨當局。敵人磨刀霍霍,以強大的兵力直撲歸仁,妄圖一舉撲滅歸仁區人民的斗爭烈火。
為了捍衛新生革命政權,跟共產黨打出一個紅彤彤的新中國的歸仁區人民,拿起了土槍、梭標、鐮刀、斧頭,與進攻的敵人做最后的斗爭。
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抵抗國民黨軍隊的血腥搏斗,在楓葉紅滿天空的楓江兩岸展開了。
農民自衛軍在蘇維埃政權領導人蘇作武、張義廉等指揮下,一次又一次擊退了敵人的進攻。無數英雄兒女在敵人的槍彈刺刀面前倒下了,鮮血染紅了楓江,染紅了楓江兩岸的楓林……接著,蘇作武、陳作光、莊淑珍等英雄兒女被國民黨軍警逮捕,在經受了酷刑之后,血灑刑場。
一陣陣寒風掠過,一樹樹楓紅灑滿楓江……
面對一次又一次斗爭的失敗,歸仁區人民沒有被嚇倒,他們在烈士倒下的地方又重新站立起來,繼續頑強戰斗……
當楓江邊楓葉又一次染上紅色,一面繡著鐮刀鐵錘的紅色軍旗,從潮州西部蒼茫群山中飄過來了。古大存率領的紅十一軍,在完成八鄉山暴動之后,浩浩蕩蕩從潮揭豐邊區的世田、大小葫蘆山村進入歸仁區,紅色箭頭落在楓江上游北岸的白茫洲。鐮刀鐵錘軍旗映出楓江兩岸紅朗朗的新天地。
自己的隊伍回來了,歸仁區歡騰了,一片片楓林的紅葉,蕩出了炫目的紅光,映紅了群山,染紅了一江冬水。
從八鄉山過來的紅軍,軍部設在楓江源頭之一世田溪邊的美麗小山村,名不見經傳的大小葫蘆山村的民房,成了紅軍的軍需倉庫。從此,歸仁區最邊緣的小山村,通過《潮州報》《嶺東民國日報》《文匯報》的報道而名揚四海。
在古大存的協助下,潮安縣史上第一個縣級革命政權——潮安縣革命委員會成立了,張義廉任主席。
紅十一軍的到來,縣革委會的成立,極大地鼓舞楓江兩岸甚至整個潮州人民的革命斗志,多少心存獻身紅色革命事業的青壯年,紛紛奔赴歸仁區,參加了紅軍隊伍。
紅軍來了,楓葉紅了,歸仁區成了潮安第一個紅色根據地。那面從山那邊飄過來的火紅的鐮刀鐵錘軍旗,使世代受壓迫的窮苦人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楓江邊上古老的鄉村,古老的墟場,貼滿紅色的標語,白云村斑駁的寨墻上,那條發自民眾心聲的“紅軍勝利萬歲”巨幅標語,鼓舞了廣大民眾跟共產黨走,奪取全國勝利,建立一個勞苦大眾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百折不撓的信念,成了潮安紅色的經典,也成為時下潮安申報中央蘇區縣的有力依據。
紅軍隊伍的到來,使楓江上游的大片鄉村,成為紅色武裝割據的起點;潮安縣革命委員會的橫空出世,使白茫洲乃至楓江兩岸歸仁區的廣袤土地,成為人心向往的革命中心。
就在歸仁區這片熱土上,婦女們在破舊的房屋中,踩動從揭陽買來的縫紉機,為紅軍戰士縫制新軍衣;姑娘們蹚著清冽的江水,為紅軍戰士洗滌血汗染透的衣裳;楓樹林,青紗帳,是紅軍指戰員學習的課堂;楓江邊,成為紅軍厲兵秣馬的去處;管厝祠里微弱的燈光下,紅軍將領們正面對軍事地圖,把進攻的紅色箭頭指向潮州古城……
在嘹亮的軍號聲中,紅軍指戰員帶領游擊隊,冒著敵人的炮火,向蜷縮在古城待援的國民黨部隊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紅色武裝三打潮州城的壯舉,驚動了國民黨當局。于是,敵人從汕頭、揭陽、福建向潮州當地紅色武裝進行瘋狂反撲。潮州,這片古老的大地,一時硝煙四起,喊殺連天。
紅十一軍在潮安民眾支援下“三攻潮州城”的輝煌,受到中央蘇區領導的嘉獎。當年中央蘇區機關報《紅色中華》為此做了專題報道:“……紅軍第十一軍……進攻潮州城,該地工農起來參加暴動者十余萬人……豪紳地主,盡隨反動軍隊走避一空。”
當年,楓葉紅透的楓江兩岸,楓葉比往年更加火紅,把南去入海的楓江水,也染成了紅色……
當紅十一軍和潮安工農的“三攻潮州城”以悲壯的姿勢撤出圍城后,從北方傳來了振奮人民的消息——朱毛紅軍,西出贛南,揮師潮梅,開辟和擴大中央蘇區。紅十一軍忽然接到軍事委員會指示:回師梅州,迎接朱毛紅軍。
在歸仁區堅持了近一年的紅十一軍,奉命北上,無數參加了紅軍的潮安優秀兒女,也隨紅十一軍撤出歸仁區,奔赴迎接中央紅軍的前方。
國民黨當局,趁紅十一軍和歸仁赤衛軍進行戰略轉移之際,派出重兵向紅色根據地歸仁區撲來。
敵人的瘋狂報復開始了。無數參加革命的民眾,遭到了逮捕和殺害,古老的鄉村,騰升起熊熊烈火,一片片民房在烈火中轟然倒塌,白茫洲化成了火海,潮安縣第一個縣級革命政權誕生地的管厝祠,頓時化成了一片灰燼……火光映紅了楓林,燒紅了楓江。
進入白云村的國民黨軍隊,強迫村民提來一桶又一桶的井水,潑向“紅軍勝利萬歲”的巨標,又用竹刷擦洗墨跡猶新的標語。敵人怎么也沒有料到,“紅軍勝利萬歲”的墨跡,早已深深地滲進了沙土夯成的寨墻,正如“紅軍勝利萬歲”一樣,早已嵌進勞苦大眾的心間……“紅軍勝利萬歲”的標語終于留了下來。八十多年的滄桑,八十多個流逝的年輪過去了,當年那轟轟烈烈的紅色斗爭往事,有些已經隨著歷史時空的流逝而淡去了,但那“紅軍勝利萬歲”的巨幅標語卻頑強地留了下來,成為中共潮州黨史不可磨滅的光輝印記!
紅軍雖然走了,但那面軍旗的火紅,那顆紅五角星的光閃,永遠留在了潮州這片熱土上,留在了永遠浩蕩的楓江流水里……
敵人的報復和屠殺,沒有嚇倒英勇的勞苦大眾,他們拿起武器,走進蒼茫的崇山峻嶺中,繼承紅軍壯志,與敵人展開艱苦卓絕的斗爭。
星月當空,楓江兩岸的民眾,站在當年紅軍駐扎過的楓江岸邊、楓葉盡染的楓樹之旁,向著北方,遙望星空,默默為那些實行著偉大的戰略轉移、而踏上了漫漫長征路的紅軍祈禱著,祝紅軍勝利北上。
星移斗轉。經歷了那場轟轟烈烈的紅色斗爭的勞苦民眾,一直堅信著,有一天,紅軍會打回來,和當地人民在楓江邊、紅葉下,同賞楓葉紅,同飲一江水,同唱勝利歌。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楓江邊上的楓葉,一年比一年更加紅艷。
終于,當年曾同飲一江水、同唱勝利歌的勞苦大眾,迎來了火紅的五星紅旗,迎來了新中國燦爛的曙光……
楓江邊上的楓葉,在五星紅旗下又紅了,煥發出火辣的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