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廣東小小說繁榮發展的若干要素
更新時間:2021-01-26 作者:李曉東來源:廣東文壇
新時期以來,中國小小說創作蓬勃發展,進入新世紀新時代,繁榮更盛,呈現出隊伍宏大、創作豐富、質量躍升的喜人局面。廣東小小說創作,就是這一文學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廣東小小說創作愈發顯示出集群發展、整體突進的特點,以作家群的態勢,出現于中國文壇,也成為嶺南文化建設的寶貴資源。之所以有此良好結果,蓋出于如下原因:
一是頭雁帶動群鴻高飛。廣東小小說隊伍的領軍人物,無疑是廣東省小小說學會會長申平。申平出生、成長于內蒙,在內蒙期間,開始走上小小說創作道路。到廣東惠州工作后,不僅自己創作展開了新畫卷,而且積極團結、引領、培養當地小小說作家。設立惠州小小說大講堂,每月一次,延請楊曉敏、趙利民等國內知名小小說編輯家、作家、研究者講課,學員則是來自廣東各地的小小說作者。小小說作者均為業余寫作,來自各行各業,許多是最基層的工人、農民、小商業者等普通勞動者。今年疫情期間,小小說大課堂采取線上授課方式,申平主講線上第一課。廣大小小說愛好者通過這一平臺開闊眼界、交流心得、提升技巧,創作水平能力日益增長。目前,廣東已涌現出夏陽、劉浪、肖建國、海華、大海、余清平、朱紅娜、鹿禾先生等一批各有特色的小小說作家,許多不止一次登上《小說選刊》等國家級文學報刊。
二是體制完備多方支持。廣東省作家協會領導對小小說創作高度重視,張培忠書記親自出席“廣東省小小說創作推進會暨雙年獎頒獎大會”等活動并發表講話,對廣東小小說創作評論提出指導意見,指明努力方向,要求大家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做好新時代文學的輕騎兵。各市紛紛成立廣東小小說學會的分會,以此為載體,把小小說作家團結組織起來?!稁X南小小說》《荷風》等小小說專門刊物,與《百花園》《小小說選刊》等南北輝映,及時推出優秀小小說作品和作家。尤其是惠州市和東莞橋頭鎮,打造“中國小小說之鄉“,開辦小小說大課堂,設立小小說創作基地、出版《荷風》雜志、評選揚輝小小說獎,使小小說成為當地最靚麗的文化品牌。廣東經濟發達,許多企業家熱心公益、投身文化,李揚輝、賀妙忠就是其中的代表。李揚輝出資設立“揚輝小小說獎”,賀妙忠不僅解囊襄助,自己也親自實踐,成長為小小說作家。
三是創作評論雙輪驅動。創作和評論研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輔相成,小小說創作隊伍宏大,作品數量眾多,評論研究卻非常匱乏,文學評論家、文學研究者很少把眼光和心力放在小小說方面。廣東又一次走在了前列,產生了劉海濤、雪弟、姚朝文等專業小小說研究者。湛江師范學院教授劉海濤三卷本的《微型小說研究》,以新時期以來迅速發展的小小說現象為課題,系統探討這一文體的文體特征、選材立意、人物描寫、結構技巧、情節模式、環境創造、審美特征等要素?;葜輰W院副教授雪弟熟悉小小說作家,及時捕捉小小說創作領域的新人新作,多年投身小小說研究,《小小說散論》《互為觀照的鏡像》《中國小小說地圖》《深莞惠小小說作家研究》等,都是心血的結晶。榮獲首屆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理論獎的《當代小小說作家論》,對50位小小說作家逐一深刻分析論述,共同構筑起當前中國小小說創作全景圖。
四是創作豐富質量上乘。2019年以來,廣東小小說作家共16人,29篇作品登上《小說選刊》。這些作品,作為廣東小小說創作的優秀成果,都達到相當水準。申平的動物小說,以動物為載體和形象,刻畫出中華民族精神的別樣圖譜。既有面對兇殘的日本侵略者,敢于亮劍、敢于勝利的蒙古馬,也有貪圖安逸生活,生機活力日益喪失、種族逐漸退化,終于任人宰割的羊族。不同于申平將筆觸瞄準動物的浪漫想象,劉浪則著力發掘當今都市的世態人心,《拼車》以這一日常生活中最常見而細微的小事,透視“購買服務”和“相互幫助”兩種方式對于人與人之間關系和個體心態的作用;《陪局長跑步》讓人想起契訶夫的小說,因為局長隨口一句“陪我跑步”,小職員不惜讓夫人冒雨把跑步裝備送到山里,早早到局長住的別墅門口等待,等來的卻是一句“神經病”的評斷。城市的興起和鄉村人口的日漸減少,是城市化進程中不可回避的事實,作為中國經濟先行區的廣東,這種現象同樣存在。具有文學性,同時具有新聞性的小小說,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現實,并予以文學的記錄和表現。獲得多個獎項的肖建國《三更月嗚咽》,以清幽冷寂,甚至帶有聊齋氣息的意境,月圓之夜留守老人齊聲哭泣,卻最終沒有盼來外出子女的電話,透視出雖然可以辦“農家樂”,但鄉村的凋敝卻無可挽回。每期點評《小說選刊》入選作品的鹿禾先生,創作上也可圈可點,《最后一個學生》,從小學生的角度,與《三更月嗚咽》交相呼應,“一老一小”,把這一問題的觀察與思考引向深入。
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席卷全國,在全民抗疫的斗爭中,中國作家沒有缺席,其中也閃耀著廣東小小說作家的身影。在《小說選刊》刊發的抗疫微型小說專輯中,年逾古稀的海華以《尋找英雄》入選。作為曾經的常務副縣長,長期在一線工作的他更明白危險與責任,更明白獻身和英勇。一千多字的篇幅,涵蓋了2003非典和今年的新冠,跨度達17年。與時間深度相應的,是年輕人思想的變化和深化,充溢著強大的正能量,全面實現了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