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催發“英雄成長”的愛情敘說 ——以叢林狼《最強兵王》為例
更新時間:2021-01-13 作者:陳坤浩來源:廣東文壇
除了“英雄”崇拜之外,“愛情”可以說也是文學一直在不斷探討的主題,而且有時候英雄的出現也離不開愛情的呼喚。“愛的需求意味著對他人的強烈的感情依戀,也意味著與他人在社會關系上的相互依賴”①,而英雄的出現常常是建立在這種依賴關系的構建或者維護過程中的。在西方中,就存在著許多“英雄美人”的故事——即英雄為了愛情而戰斗。例如古希臘神話中俄爾普斯與歐律狄刻之間的悲劇愛情便是英雄式的愛情故事。同樣西方的騎士精神也一直將愛情視為至高無上的,“他們愛慕和崇拜并為其所愛的人服務,為了愛情去冒險,能取得愛人的歡心,這是他們的最高榮譽”②。
當然,在中國傳統軍事小說中同樣也存在著英雄與愛情的故事,例如《紅日》中副軍長梁波和記者華靜、《亮劍》中李云龍和妻子秀芹之間的愛情等等。他們之間的愛情也確實感人,可在小說中愛情卻從來都不是這些軍人英雄們成長的動力,他們不是為了愛情而奮斗。在傳統軍事革命小說中愛情的發展一般是為了革命愛國主題所服務的,于是《紅日》中的梁波和華靜為了革命壓抑住了自己的情感,《亮劍》中李云龍為了大局著想親手炸死了被日軍挾作人質的秀芹。可以說為了突出軍人的愛國情懷,他們的私人感情在作者筆下往往成為了犧牲品。但是在《最強兵王》中,我們看到的愛情卻不再是愛國情懷的點綴品,相反的,愛情成了主人公羅錚成長的主要動力之一,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與藍雪之間的愛情,羅錚便不可能成為一個杰出的特種兵,因為正是藍雪的賞識將羅錚從永無出頭之日的邊防小站中撈了出來,也正是因為與藍雪的兩年之約才使羅錚認識到自己的潛力并找回作為一位軍人所應該具有的上進心——“做兵就要做最強兵”。
不得不說,隨著社會語境的轉換(以革命為主導轉向以經濟為主導),愛情的話題逐漸被抽離了政治倫理內容,更多被填入體現個人價值的浪漫想象。商業社會雖帶給人們物質的享受,但是世俗化的社會以及殘酷的競爭現實給人們帶來極大的生存壓力,于是人們渴望被認可、渴望被拯救,渴望有人能夠給予他勇氣一起面對現實。所以陷入迷茫、甚至險些自我毀滅的羅錚被愛情所拯救,這里面便存在著一種人們等待被認可、被需要的浪漫愛情想象。但是在小說中,羅錚與藍雪的愛情又不是普通的談情說愛,他們的感情是誕生在生死戰線上的,特種兵身份所面臨的危險讓他們的愛情更加地需要面臨考驗,于是成長成為他們愛情的保障,只有成長為強大的軍人才能保護住自己所愛的人成為羅錚的信念,甚至為愛犧牲也在所不辭。其實在這里我們不難看出,在叢林狼筆下的愛情已經不完全是一種私人的欲望表露,而是一種利他之愛,它是基于一種甘于奉獻的人生態度之上的。這樣的人生態度自然也是一位合格軍人所該具有的,所以說雖然羅錚的成長動力更多是來自于愛情,但是在這樣一種利他之愛的鋪墊之下,羅錚最后能夠成長為一位具有極強奉獻精神的軍隊英雄就變得合情合理。
當然,這種愛情促進軍隊英雄成長的故事模式中,有兩個因素的設置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是雙方之間地位或者能力的不平等,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主人公羅錚需要跨越許多障礙去接近藍雪,于是愛情成為了其成長的動力——這一過程伴隨的是其作戰能力以及軍隊地位的不斷提升。正如前文所分析的,羅錚的角色設置具有很強的“草根性”,在小說中他是以邊防小兵的身份出場的,但是羅錚的意中人藍雪卻相反,從出場便具有很強的存在感:
“一名滿臉油彩的女軍人慢慢從大樹另一面出現,戴著插滿枯草偽裝的戰術防彈頭盔,一米七的身高......雙目冰寒如電,冷臉如霜,充滿殺氣”“羅錚看到女軍人猛然從地上躍起,仿佛捕食的獵豹......女軍人全身爆發出濃烈的殺氣,殺氣猶如實質一般濃郁,手上的槍發出了一聲令人震驚的咆哮聲”。
可以說這兩段描寫便將一個身經百戰、極具魄力的女特種兵形象展現了出來,兩人之間單就能力而言就存在著極大的差距,正如文中所寫的:“完全天壤之別,相差十萬八千里”。再加上藍雪的家族背景(軍隊高層),所以即使兩人在經過與野狼雇傭兵的生死戰之后擦出了情感火花,但是藍雪也清楚他們之間存在的差距使這段感情并不樂觀,因此藍雪向羅錚提出了兩年之約——兩年之后超過自己——于是愛便成為了激勵羅錚提高個人能力并贏得更多榮譽的動力。可以說在整部小說的設定之中,羅錚與藍雪的“兩年之約”是極為關鍵的,如果說地位與能力上的不平等是理想與現實之間裂開的鴻溝,那么“兩年之約”則是從中燃起的火花,而叢林狼正是用這一火花發動了故事的引擎。
另一方面則是自覺的軍人意識,藍雪出自軍人世家,從小便培養起來了較強的軍人意識,因此追求愛情的過程也就成為羅錚實現軍人意識升華的過程。畢竟不同于其他類型的網絡小說,《最強兵王》說到底是一部軍事小說,英雄的成長不可能只靠著不斷“打怪升級”就能達到巔峰,軍人是一種特殊的職業,身上背負著一種國家使命,因此除了能力的突出之外,軍人精神的體現也至關重要,正如叢林狼所說的:“軍人就應該為民而戰,要有國家主義情懷,要有國家使命和民族責任,所以,我給自己寫作定下了一個基調,無論寫什么,國家主義情懷不能丟,也必須融入到作品中去,這是一名作者的使命和立場。”③從這樣的立場出發,藍雪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軍人意識也就至關重要了。因為在一段感情中,具有較高能力以及思想素質的一方往往會對另一方產生吸引力以及影響,這也為較弱一方的成長奠定了良好基礎。藍雪出身于軍人世家,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藍雪具有極強的軍人意識,雖然羅錚也同為軍人,但是開局只是一個新兵,身上還帶著獵戶出身的野性與沖動勁,因此除了作戰能力的提高之外,還需要經過思想層面的成長,才能成為一位真正優秀的軍人,而藍雪便充當了很好的引路人。例如在偷襲野狼雇傭兵團基地的行動之中,羅錚向藍雪提出了斷野狼雇傭兵團水源的作戰策略——只要有人來河邊補給日用水,就將他們射殺,如果是弱孺老人便打傷打殘。但是這個提議很快便被藍雪否決了,因為戰爭是為國家利益服務的,對敵人家屬下手,哪怕只是打傷都會損害國家名譽,這并不是一位合格軍人所應該做的。這樣思想上的交流讓羅錚也意識到作為軍人身上所應背負的責任,特別是在藍雪的推薦之下加入國刃特種部隊之后,“為國而戰,為民出鞘,所向披靡”的軍隊口號開始烙入羅錚心中,自此真正地成長為一位具有榮譽感與使命感的軍人。
總得來說,《最強兵王》中的愛情敘說在整個故事框架的構建中是極為關鍵的,“二元對立模式”是叢林狼推動情節的主要動力,例如權利正邪周旋、戰場上敵我斗爭、軍隊中的競爭關系等等,這些都是故事的矛盾所在,而串聯起這些矛盾的正是羅錚以及藍雪之間的愛情關系。正是因為藍雪社會地位的特殊,將羅錚卷入一些權利的斗爭之中(李宋二家的權利爭斗),而權利的斗爭往往會蔓延到各個方面,包括軍隊中不良的競爭關系、戰場上敵我關系的對立等等,這些矛盾的存在使主人公不得不快速成長,加之受到藍雪的影響,在愛情的追求過程中羅錚也完成了軍人意識的升華。可以說是“愛情”的存在喚醒了羅錚的英雄意識。同時這也正好體現作者的民間敘述立場,畢竟正如李澤厚教授所說的:“今天,急忙干工作,平淡過日子,自我犧牲和澎湃激情都只是作為例外的、特殊的情況和要求而出現”④,于是在這樣過著平淡日子的和平時代,遭遇生死考驗的愛情危機無疑就比純粹的戰爭危機更能喚醒讀者被生活壓抑的英雄情結,“使卑微世俗的日常情緒得到亞里士多德意義上的凈化與宣泄”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