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陳東明 | 相會在仙境般的村莊
更新時間:2020-12-09 作者:陳東明來源:中國作家網
01
增城境內仙村鎮是我的故鄉,那里不但山美、水美、水果美,而且連同名字也很美。
仙村——這名字充滿詩情畫意,咋一聽到就會令人充滿美好的遐想,會情不自禁聯想到天仙與人間。其名字得來,據傳遠久年代昔遇大旱,恰葛仙翁云游至此,作法降雨,從此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環境優美,仿如世外桃源,故名仙村。
仙村水資源豐富,長長而又寬闊的西福河終年從北向南蜿蜒穿越而過,而又毗鄰增江河和東江。三條大江從中又分出眾多支流,孕育著這片廣袤的原野,令這里土地肥沃,土特產豐富,擁有以增城絲苗米等眾多著名特產,以荔枝樹為主體的眾多名優果樹而膾炙人口。
初冬時節的一天,我再次走進了增城、走進了仙村這個故鄉,與故鄉的親人再次相會。
這天早上下了一會小雨,薄霧環繞。不久小雨停后現麗日藍天,涼風陣陣,空氣十分清新,感覺十分舒適。
02
從荔城驅車到仙村的路程并不遠,約20分鐘的車程。沿途漫山遍野長滿了各種果樹,雨后放眼望去,綠林如海,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令人心曠神怡。
在仙村鎮,參觀了美麗鄉村鎮碧潭村、具有當地水果特色的荔枝小鎮、荔枝文化博覽園和饒宗頤學術藝術館及天天洗衣博物館。
碧潭村,是一個荔枝樹環繞的美麗村莊,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示范村。美麗的房子在綠林中環抱,村周邊擁有色彩亮麗的健身綠道、休閑園道,寬闊的池塘裝設混凝土仿木欄護欄成湖。池塘邊為年輕人、孩子們建有標準的籃球場,有磚砌坐凳及設石坐凳,老樹下用卵石砌樹池還新建公廁。經過村中的小學,傳來了孩子們一陣陣朗朗的讀書聲,這讓我不禁想起了童年兒時美好的讀書時光。眼前人們村民們生活在這美好而又靜謐的環境中,讓參加采風的人們贊嘆不已。
毗鄰不遠的荔枝小鎮,總體規劃面積約10平方公里,片區周邊種植著荔枝12000多畝,其中名優荔枝仙進奉8000畝。這是個名優荔枝“仙進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園內建設了荔枝景觀大道、荔枝廣場、荔枝文化博覽館、荔枝農耕文化博覽園等多個項目。
荔枝文化博覽園展示了眾多的荔枝品種中,有沉淀千年的荔枝文化,從自然、歷史、文化、技術等四個方面解讀荔枝的自然密碼,并以詩詞、書畫、民俗、典故等方面呈現千百年來荔枝文化的發展歷程,體現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諧境界。
在饒宗頤學術博物館參觀。由于饒宗頤是潮汕籍人,世界級著名學術、藝術大師,該館建筑風格承襲典雅古樸的潮汕建筑傳統,并以潮州木雕、石雕精致藝術品和精致園林等作為建筑物構件或裝飾,內設藝文展示廳、書畫展覽廳、選堂文庫館、學術交流樓等。在參觀的過程中,讓我領略了這位當代博學鴻儒展示的藝術作品和精湛的藝術成果。
天天洗衣博物館是設在“天天洗衣廠內”,地點是在基崗村。這是一家世界級智能化中央洗滌工廠,占地面積4余萬平方米。天天洗衣迄今為止是全世界第一個以洗衣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陳列及展示內容豐富,涵蓋了古今中外人業歷史上洗滌行業在洗料的發現與創新、洗滌工具與設備的發明與進步、洗滌方式的變遷過程中所發生的經典內容,并以聲、光、電等媒體現代科技手段讓參觀者實現互動,是集宣傳教育、科普博覽、身心啟迪、交流互動為平臺為一體的多功能傳播體驗平臺。通過參觀,讓人們增強了洗滌知識,更能從中了解到古今中外源遠流長的洗衣文化。
無論走到那里,在那里參觀,一路上伴隨著的都是以荔枝樹為主體的果樹,有新栽不久的,有壯年的,還有不少蒼老粗大虬枝盤曲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樹,其樹葉一年四季盡是墨綠色,昂首挺立,迎風招展。
03
荔枝是嶺南佳果,一千多年來,歷受大江南北人們的喜愛。
在故鄉境內,只要有泥土的溫情滋潤,就有荔枝的勃勃身姿。漫山遍野,一年四季,郁郁蔥蔥。
荔枝樹身堅硬如鐵,秀葉碧綠,枝丫婆娑,層層疊疊。
如傘如篷 ,似丘似林,由此連成一片片如癡如夢般的碧波綠浪,十分養眼,凈化空氣、分外迷人。
每當荔枝成熟時,漫山遍野紅綠相間,歡樂的采摘聲傳遍河涌兩岸、傳遍村邊的田基、村外的山林和廣袤的原野。
每當荔枝成熟時,眾多的路邊地攤、城里城外的商店攤檔,到處都在擺賣荔枝,購銷兩旺,十分熱鬧。為此,家鄉還辦起了“荔枝節”,而且還辦了多年,經久不衰。
以荔枝為橋梁,以濃郁的鄉土之情迎接各地游子的回歸相聚。
以荔枝為橋梁,擁抱四方來客,繁榮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04
乒乓球般大、紅彤彤的荔枝外殼,包裹著潔白晶瑩、清甜、爽嫩的果肉。果肉滋潤人間,讓人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荔枝,從距今千年的唐代到北宋再到大清直到如今,時空的跨越不知讓多少文人墨客為其寫出了眾多優美的贊頌詩句。
于是就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詞賦優美,描寫精彩。
膾炙人口,流傳千古。
我贊美荔枝,是一方水土造化了你,是一方水土賦予了你一片詩韻,是一方水土譜寫了你這風雨中的樂曲。于是你就讓這片土地流光溢彩,風光無限,充滿神奇。
05
故鄉由于有著荔枝生長的天然氣候優勢和地理優勢,加上品種的不斷優化,因此這里結出的荔枝質量就無與倫比,讓人們嘗過后回味無窮。
在仙村鎮境內,分別有蒲嶺和五達嶺,那里的優質荔枝一直為村民們津津樂道,聲名遠播,越傳越遠。
故鄉的荔枝品種比較多,經過歲月的擇優劣汰,不少好的品種至今被保留著,或有著新的改良。
眾多的荔枝品種中,從成熟時間算起,大致有:三月紅、水東、黑葉、妃子笑、狀元紅、白臘、水晶球、尚書懷、蜜糖埕、桂味、糯米糍、掛紅、掛綠、仙進奉、阿婆鞋、田眼、杯枝等等。名稱有俗有雅,風味各具特色。
不少人吃荔枝都仰望那名貴的“掛綠”,由于這種荔枝數量極少、可望而難求。因此轉而喜歡追捧桂味、糯米糍、仙進奉等。
父親早年曾對我說:“其實荔枝要說好吃,我看還是數懷枝,它成熟期比較靠后,那些個頭大,紅彤彤而又肉厚的杯枝,聞起來有一股蜜味,分外清甜,我年輕時吃一年身體壯實一年呢。”他還說:“我們家鄉在荔枝大豐收時節,連飼養的豬吃荔枝也能吃個飽。”
在我看來,桂味及尚書懷也相當不錯,桂味荔枝肉爽清甜,尚書懷紅彤彤外形個大美觀,吃起來口感非常好。現在看來,在故鄉新培育出的名優荔枝“仙進奉”又成了一枝獨秀。
06
徜徉在仙村的荔枝廣場,讓我想起了故鄉千百年來最具盛名、膾炙人口,名揚海內外的是“增城掛綠”,與時俱進的是“仙進奉”。
前者似“神主牌”,人們一直供著,廣大民眾可望而難以品嘗;后者是最新培植的名優產品,味道鮮美而又能讓廣大消費者接受,追捧者如云。
遙想起故鄉那棵掛綠荔枝樹兩代,從乾隆年間至今,穿越時空四百多年,它在向人們訴說它的百年滄桑、歲月崢嶸;它在向人間展示它的與眾不同、它的雍容華貴;向世人展示果實的美味無與倫比,展示果實的天價。
2001年在掛綠廣場舉行的掛綠珍果拍賣會上,一顆“西園掛綠”荔枝拍出了5.5萬元的高價,成為全球最昂貴的水果,一舉打破了世界吉爾斯記錄。
2002年的拍賣會上,增城市的10顆“西園掛綠”荔枝經過25位買家異常激烈的競拍,最后以131.5萬元的總成交額被十位買家競拍摘走。其中,重量只有18.8克的第一號“西園掛綠”賣出了55.5萬元的天價,不僅刷新了去年創下的“一顆荔枝5.5萬元”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同時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閱遍世界各國,這樣珍貴的天價水果從未有過。
而我的故鄉就有。
從古至今,故鄉這棵僅存的優質荔枝樹結出的荔枝,讓人們無限喜愛,受到崇高的熱捧,它的不少神奇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傳誦。
如今采風,當我行走在仙村荔枝小鎮寬闊的觀光大道上,一棵棵長得粗壯、形象具有藝術氣息的老齡荔枝樹長長地排列在大道兩旁,讓人感覺似乎是兩行夾道歡迎遠方來客的衛兵。
在這里,讓人們感受到當地人民群眾對遠方來客的熱情,讓人們沿途領略了當地的荔枝文化、歷史文化和人杰地靈,從中感受到中華民族資源的豐富和歷史悠久及其燦爛。
07
故鄉仙村這地方讓我人十分留戀、魂牽夢繞,也曾讓我的兩個妹妹當知青在這里務農,同時也讓在廣州中心城區工作和生活的堂伯父陳彤退休后回鄉種荔枝,由此我早年曾在羊城晚報刊登撰寫過他一篇文章的故事,題目是《家有新愚公》。
改革開放之初。那年,在鐵路人事部門退休后的堂伯父,少小離家老大回,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眷戀少年時的田園生活。于是時年七十多歲的他離開繁華的大都市,攜老妻回村里當起“新愚公”。
他拿出一生全部積蓄,承包了村里一個沒人要、面積約百畝的亂葬崗來種荔枝龍眼。
這座荒山山石多過泥,還有那體態佝僂的老松和雜草。經過幾個兒子的支持和兩老一番辛勞,于是舊貌換新顏。
山頂建起一座二層高的小洋房,滿山種上了以荔枝為主、還有龍眼和芒果等水果及瓜菜,另外還養了不少走地雞,幾條狗。修建了一條從山腳直通山頂的小汽車道,還種了不少簕杜娟。從此,過上了陶淵明式的“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聞雞起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幾年后,滿山嫣紅紫綠,鳥鳴蝶飛,分外妖嬈。
幾年后,兩老種下的幾千棵優質荔枝,樹根深扎巖石縫,吸收了石縫中的泉水,遠近的人們嘗過后,都說這里的荔枝最好吃。
堂伯父是個好客之人,每年除了有償供機團單位組織采摘外,還每年無償邀請廣州城中心的親友及過去的同事前來采摘品嘗。當然,臨走還相送荔枝樹下長大、味道挺不錯的走地雞讓他們帶走。為此,我還曾邀請過我的中學英語老師、后來的廣州市政協副主席何家松夫妻一起來此山摘荔枝。
何老師夫妻站在山頂俯瞰著這美好的荔枝生長環境,吃著兩位老人種出來的優質荔枝,心情十分高興,對兩位老人的愚公精神給與了高度的評價,對他們種出的優質荔枝贊嘆不已。
過去村里人一直稱這地方為“亂石崗”,而我和我的兒子卻稱它為“花果山”。
對!意思就是《西游記》中的花果山。每年總去玩一兩次。
08
故鄉的荔枝不但好吃,而且用荔枝制作的菜式也十分好吃,荔枝木也是一個寶。筆者曾去過省內不少家具店看家具,看到有不少也是荔枝木打造的。用荔枝林作家具不但結實耐用,而且還有一股清淡的香氣,受到不少人的歡迎。
沿途路上,看到不少飯店或者農家樂,無一例外打出“荔枝木焗烤燒雞”之類的食肆廣告。其實在省內,這些以荔枝木烤雞的宣傳美食廣告隨處可見。應該說荔枝木堅硬、耐燒、煙少、香味濃郁,確實是烤美食的好材料。
故鄉以荔枝創作的荔枝全宴,將新鮮的水果入菜不僅能讓菜增色不少,而且還有很多的營養價值,故聞名天下。據了解,“荔枝全宴”共有13道菜,選用上等新鮮的荔枝,精心烹制,風格相當獨特,一些食客評價道:“將嶺南佳果荔枝入菜,可謂匠心獨運,為粵菜增添了一道亮麗色彩。”
故鄉還有以荔枝菌做菜也十分好吃。荔枝菌素有嶺南菌王之稱,每年農歷五月初一開始到夏至時節、荔枝成熟結果之時段生長,但每年都是曇花一現,時間不長,最多一個月左右,基本都是野生的。荔枝菌看起來與茶樹菇有幾分相似,只是它的清甜鮮美和爽口的特點是其他菌類無法比擬。其菜式有荔枝菌冬瓜湯、絲瓜炒荔枝菌、清蒸荔枝菌,但清蒸荔枝菌的菜式最能體現其本味。
午餐,在農家山莊吃著用荔枝木烤的雞、西福河中捕撈的魚、當地聞名的遲菜心、絲苗米飯,喝著那里用荔枝釀造、充滿蜜味沁人心脾的荔枝醋,高興之余我與親人們舉杯,贊頌仙村這塊土地的美麗神奇、人杰地靈……
09
故鄉的荔枝是名片,它有著極強的宣傳力。
每年的荔枝節,以荔枝的名義,它呼喚著各地游子回鄉采摘團聚。
每年的荔枝節,以荔枝的名義,吸引著不少政要商賈前來洽談經貿。它助故鄉成名,它助故鄉的經濟建設飛速發展、舊貌蛻變新顏。
我為故鄉的荔枝贊頌。
贊頌荔枝樹無私地為大地添美添綠,以一身堅貞的鏗鏘玉骨,展現你高尚的情操。贊頌那優質的荔枝無私地為人們奉獻甜蜜。
我為故鄉的荔枝贊頌。
贊頌它那敦厚樸實的神態,傳送著純真的情操。那殷厚寬實的情懷,深藏著豐碩的希望。
我為故鄉的荔枝贊頌。
贊頌它無愧為嶺南水果之王。贊頌它的魅力深遠,走出國門飄洋過海,為華夏傳播著美好的聲譽,為世界人民搭建了一座友好的橋梁。
荔枝是畫。
荔枝是詩。
荔枝是夢。
荔枝是一座橋梁。
荔枝令我欣喜癡迷,是我的最愛。
2020的初冬,在故鄉那片廣袤可愛的土地上采風,面對如海洋般起伏的荔枝林,在這個如仙境般美麗的地方,我用筆抒寫著這個小鎮冬將去,迎來又一個新的“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