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南方+|粵港澳大灣區兒童文學高峰論壇在穗舉行,掀開合作發展新篇章
更新時間:2020-11-20 作者:黃楚旋來源:南方+
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優秀兒童文學的熏陶和滋養。在嶺南文學寶庫中,兒童文學歷來占有重要位置。
11月19日下午,粵港澳大灣區兒童文學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全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以及粵港澳兒童文學作家代表等嘉賓共100多人出席活動。
本次活動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動中國兒童文學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由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廣東省作家協會共同主辦,廣東省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廣東省小作家協會、《少男少女》雜志社承辦。
“粵港澳地區是中國兒童文學的重要版圖。”中國作協副主席、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高洪波在主旨演講中談到,粵港澳地區具備獨特的文化資源、開闊的創作視野與龐大的文學隊伍,其兒童文學創作已形成獨特的“粵港澳模式”。
中國作協副主席、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高洪波
高洪波指出,注重作品的思想價值,潤物無聲、寓教于樂,是粵港澳地區兒童文學產生良好社會效應的重要原因。同時,粵港澳地區兒童文學注重文本的藝術探索,尊重兒童審美、契合閱讀心理,從而保持鮮明的藝術魅力。此外,注重兒童的關愛意識,與時俱進、貼近兒童,則是粵港澳地區兒童文學產生持久影響的重要法寶。
“大灣區兒童文學具備厚積薄發、引領風潮的現實條件,能夠締造兒童文學發展的‘灣區典范’。”高洪波寄語粵港澳地區兒童文學工作者,努力實現思想引領與兒童審美的統一、文化認同與守正創新的統一、“獨特性”與“開放性”的統一,努力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兒童文學版圖中最璀璨奪目的區域板塊,成功打造文學合作、共同發展的范例。
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致辭道,本次論壇是繼去年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聯盟之后,粵港澳文學界攜手合作、創新發展的又一件盛事。
張培忠評價,粵港澳地區一直是兒童文學創作的沃土,以題材廣泛、視角新穎、文化內涵豐富、審美風格鮮明等特色受到廣泛歡迎和好評。
從秦牧、岑桑到黃谷柳、黃慶云、郁茹,再到王俊康、關夕芝、李國偉、鄺金鼻、饒遠等,廣東省老、中、青幾代兒童文學作家,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兒童文學發展的不同時期,都奉獻過一大批優秀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級兒童文學獎項,《蝦球傳》《蜜蜂和地球》《刑場上的婚禮》《花季雨季》等精品佳作產生過廣泛的影響,教育、啟迪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
“以本次論壇的舉辦為標志,粵港澳兒童文學界合作發展掀開了新的篇章。”張培忠呼吁,作家要發揮粵港澳獨特的資源優勢和文化底蘊,從文化傳承與精彩現實之中深挖灣區經驗,充分尊重廣大少年兒童的欣賞口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兒童文學品牌,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中國兒童文學對外交流的橋頭堡,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走出去作出貢獻。
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曹文軒將作家比喻為“捕魚人”,需要耐心、技巧和誠意,方能獲得文學的故事和素材。更重要的是,作家不僅要擁有“生活的海洋”,更需要“知識的海洋”,才能真正培養各人的捕撈本領。
同時,曹文軒指出,“不只是大魚才能讓我們領略美味,小魚的美味是別致的,也是無法替代的”,適合短篇的素材和故事,同樣值得捕撈,并且正是在短篇的練習之中,捕魚人才能打磨出高超的“捕撈功夫”。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曹文軒
受疫情防控影響,香港兒童文學作家代表、香港作家聯會副會長周蜜蜜無法參與論壇現場。在提前錄制的發言視頻中,她談到,嶺南的傳統文化十分值得兒童文學作家進行書寫,她曾在香港一本重要的文化雜志上介紹嶺南兒歌的歷史傳統和現狀,反響熱烈,還可以讓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兒童感受到嶺南優美動聽的兒童歌謠。
“澳門兒童文學具有傳承悠久的歷史脈絡、中西多元的文化積淀。”澳門兒童文學作家代表、澳門筆會副理事長鄧曉炯認為,依托多元的文化背景,澳門的兒童文學作品有著“國際化”的特征,展示了世界的豐富可能性。此外,他還曾和本地兒童劇團的“跨界”合作,催生出更多新形態的“兒童文學”,讓舊的作品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澳門兒童文學作家代表、澳門筆會副理事長鄧曉炯
會上,國內知名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董宏猷、方衛平、陳詩哥、李利芳、崔昕平等與會嘉賓就如何建構粵港澳大灣區兒童文學、如何加強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兒童文學交流與對話、如何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推動中國兒童文學走出去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19日上午,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2020年年會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召開。高洪波主持會議,中國兒童文學委員會成員出席會議,會議討論分析2020年兒童文學創作狀況、趨勢及問題,以及總結2020年兒委會工作,討論明年工作計劃。
據悉,20日至21日,出席活動的部分作家還將在廣州、江門等地開展采風活動。(黃楚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