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深讀詩會 | 主題詩人周璇:以詩歌為方法探索人的豐富內心世界
更新時間:2020-11-02 來源:深讀詩會
周璇,筆名素衣素言。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大鵬區作家協會會員。詩作散見于《詩選刊》《作品》《西部》《延河》《椰城》《遼河》《打工文學》《大鵬文學》《丹荔》等刊物。曾獲2016年深圳市群文詩歌三等獎、2018年深圳市第二屆簕杜鵑原創文學創作獎,2018年詩歌作品入選《中國百年詩人新詩精選》。在理想與現實邊緣行走,詩意地棲居于大鵬海濱小鎮。
以詩歌為方法探索人的豐富內心世界
近日,由“深讀詩會”主辦,深圳市大鵬新區作家協會承辦的“深讀詩會”第二十五期周璇專場研討會活動在大鵬新區黨群服務中心三樓舉辦。本期活動通過朗誦與點評的方式,對主題詩人周璇的詩歌創作展開了深入的探討。中國作協會員、深圳市作家協會秘書長、一級作家、詩人趙婧,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文學評論委員會委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顧問周思明,《特區文學》雜志副總編、“睦鄰文學獎”常駐評委、詩人費新乾,以及其它兄弟區作協負責人,與大鵬新區作協會員參加了活動。會議由中國作協會員、國家二級作家、大鵬新區作協主席、《大鵬文學》主編焦朝發主持。
自由的追求者
周璇寫詩的時間不長,因為六年前的一次家庭變故,周璇拿起筆用詩歌排解自己的痛苦和憂傷。因為詩歌,她漸漸地從痛苦中走了出來。她大量閱讀國內外詩人的詩歌,聆聽名家詩歌朗誦。在這個過程中,她覺得自己能觸摸到那些文字背后憂郁而深刻的靈魂。
詩人是精神上的流亡者,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面對現實生活,單單讀詩、寫詩,已不能解周璇所惑,令她平靜,她喜歡上了哲學。周璇將她的一部分哲學思考與對現實的抗爭寫進詩里面,越是痛苦,她就越想用詩表達出來。她認為即使是苦難,也有悲壯的美。
詩人費新乾認為,周璇的詩歌像她自己的自由宣言,其中對自由的渴求和向往力透紙背,有著不留退路、破釜沉舟的血氣之勇。這樣強悍有力的詩歌,在女詩人的詩作中確屬罕見。
時時跳動的文字,能激起我們對現實的思索,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詩人方霞認為周璇的詩中充滿著對現實的有力批判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語言空靈,富有哲理。
在詩人席軍看來,周璇的詩歌語句看似普通,但充滿著低沉、憂傷和深情。
評論家周思明認為,周璇的詩歌纏繞在她對人生的思考上,她就像蜘蛛一樣不斷地修復人生破損的網。周璇以詩歌為方法對人生進行思考是頗具哲學意味的。盡管她的思考未必那么深刻和縝密,有些地方可能還有些清淺,但清淺并不是壞事,就怕看不清底細的、藏著污雜的所謂深邃。在周思明看來,周璇像一個沉思者,詩人氣質濃郁,對大千世界和紛繁人生有著不懈追問、反復思索。對不確定、不清晰、不講理的人生、社會、時代的一再質疑、批判,周璇在詩中對人生的思考帶有她自己的主觀色彩和個體痕跡。周璇對意象的使用,具有一種思考者的沖擊力,她對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意象的使用,也能展現出宇宙人生的“浩瀚感”。“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我,由于有了仰望星空的誠意和‘浩瀚感’,就使得她的這些‘小’詩有了一種‘大’的氣象,而不至于被現實生活鉗制,不會使私我萎縮并順從于世俗。”周璇這種以詩歌為方法的人生思考彰顯出了文化、精神的意義。
萬物生長的詩歌
周璇在自然中,發現了許多美好的事物,它們讓她驚嘆,使她焦躁的心漸漸平息。周璇用鏡頭與文字將自然記錄了下來。詩人方霞評論道,周璇的詩歌富有畫面感,具有繪畫美。詞句非常形象,有顏色、有樣貌、有溫度,畫面感極強。即使是一株小草,周璇也給予了尊重,十分溫情,充分體現了她對自由的熱愛和對每個生命的關照。
在作家羅育燦看來,好的詩歌應當為生活服務,而周璇的詩歌正是如此。
周璇對生活有著極為細致的觀察。詩人楊美春認為,周璇的詩歌中充滿著親切的自然意象,“倔強絢麗的花”“沉默的巖石”“大蔥斜擱”“瓦盆接雨”“鼓瑟的小蟲”“金色的線條”這些意象無不表達著生命的張力,她的詩歌詮釋著什么叫“萬物生長”。
周璇的詩歌呈現出浪漫主義的姿態。詩人費新乾評論《最后的浪漫主義》時,認為這首詩的意象層層遞進,突破了“小我”,寫得闊大,寫出了一種不可抑制的生命力。
周璇的詩歌語言是很優美的,有音韻,像一首優美的音樂。作家陸峰認為,周璇的詩歌并沒有那么沉重,洋溢著勇敢而浪漫的情調。以她自己獨特的角度書寫,詩句如同樹上的書頁,非常的自然。
周思明指出,周璇的詩凸顯這樣一個理念:人生最大的幸福并非錦衣玉食、寶馬別墅,而是“詩意地棲息在大地”,是精神意義上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個在許多人看來無異于癡人說夢的愿景,借助詩歌的翅膀,翱翔上無垠的宇宙太空,使無意義的人生擁有了意義與價值。周璇的詩,不乏值得圈點之處,但還有提升的空間,比如在意象的創造,語言的含蓄等方面。希望周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美詩作。
周璇的有著類似 “打坐”“靜思”的情境,與自然融為一體。作家薛丁奎認為,周璇的詩視角獨到,有著鮮明的意象和高雅的立意,詩歌的邏輯十分嚴密,讀起來富有音樂感。
沉默不是缺席
周璇習慣于沉默,但她認為沉默并非是缺席,而是一種深刻的在場。她嘗試過一種簡單而樸素的生活,簡單的生活反而能讓她獲得更大限度的自由與寧靜。詩人方霞認為,周璇詩意地棲居,追求更純粹地活著,更詩意地活著,安靜地堅守了一顆純凈的心,從她的詩歌中能夠感受到這一點。周旋的詩向內探尋自我的本心,從而顯得意境幽微,觀察細膩。
周璇的詩,幾乎都是從自我出發,詩句能從各個側面將詩人的形象立體地展現出來。詩人費新乾認為,從詩歌走出的詩人,纖毫畢現,帶著自由和浪漫的氣息。詩人仿佛就站在眼前,觸手可及。她的喜好與恐懼,她的閱讀與寫作,她的發呆與沉默,盡在詩中。
周璇很多時候在自覺選擇沉默,她的詩有一種獨語的感覺,像是在與空空的墻壁對話,與墻壁上的影子互相關照。在作家沈娟娟看來,詩人越是沉默,內心的情緒越是千變萬化;內心越豐富,越能寫出詩歌。周璇的詩因其自言自語的形式,更容易走進讀者的內心。沈娟娟認為,周璇的詩展現了她的獨特精神宇宙,詩的影子幽深而若隱若現,其中的細膩、婉約、內斂、深情,都那么貼近人心,會讓情緒相同的女性深陷其中而不想自拔。哪怕有時詩歌會局限在小女人的獨角戲中,但在情緒和環境的感染下,依然能被深深打動。
作家羅育燦評論道,周璇的詩,有生活的積累,藝術的沉淀,詩意的升華。
周璇在自己的詩歌維度直抒胸臆。詩人謝貫潔說:“周璇在生命的悲歡里歌唱,是一位自由的靈魂歌者。她寫出生命的真實,寫出沉默的厚度,無論光明或是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