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深圳詩學4.0版本要出現了嗎?吳亞丁作品研討會舉行
更新時間:2020-09-21 作者:魏沛娜 來源:深圳市作家協會
深圳何以“文學”?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來,深圳文壇涌現出一批與城市共成長的參與者、思考者和寫作者,吳亞丁便是其中一位不可忽視的作家,其經歷和作品為世人觀察深圳、理解深圳提供了一個生動而鮮活的樣本。
9月19日上午,由深圳市文聯主辦,深圳市作協、羅湖區作協承辦的吳亞丁作品研討會在深圳市文聯9樓會議室舉行,這是2020年第七屆深圳文學季的首場活動。研討會由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張忠亮主持。來自北京、廣州、潮州和深圳的評論家和作家,圍繞深圳作家吳亞丁的作品進行了深入研討,評析其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
小說大部分取材于深圳故事
自1994年底來到深圳,迄今已有26年,深圳早已被吳亞丁視為第二故鄉。吳亞丁將自己對深圳的觀察、理解與情感恣意流淌于筆端,小說大部分取材于深圳故事,從首部長篇小說《誰在黑夜敲打你的窗》,到《出租之城》,再到短篇小說集《一個來歷不明的人》,及至到了戲劇《剩女記》,他堅持用文學來表達對深圳這座城市的關注,成為眾所周知的“以寫深圳為己任的作家”。而他也毫不避諱地承認,自己的小說創作是主旋律寫作,志在為深圳這座偉大的城市樹碑立傳。
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張忠亮介紹,吳亞丁在深圳生活和工作已有頗長的時間,他以他獨特的人生積淀和感悟書寫了這座城市的變化,他書中有一句話“關注一座城市的脈搏,聆聽一座城市的呼喊,觀察一座城市的表情,描繪一座城市的身姿,眺望一座城市的天際線”,恰恰能反映他的寫作理念。張忠亮表示,此次舉辦研討會,是對吳亞丁個人多年來在深圳的創作展開一個梳理、總結和提升,同時也是對深圳文學的一次解剖與再發掘。
“吳亞丁跟深圳這座城市一同成長,他的作品里頭實際上是刻上了屬于這座城市的印記。”深圳市作協主席李蘭妮認為,吳亞丁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來到深圳后,跟這座城市有著血肉相連的真情。“這幾十年來他肯定曾經經歷過巨大的痛苦,可能有掙扎有絕望,他不僅從這種困境中走出來,而且還能夠幾十年來在經濟特區堅持文學創作,這種堅持是需要巨大的勇氣和無法更改的心靈熱愛的。”李蘭妮還對吳亞丁這些年來擔任羅湖區作協主席時所做的工作給予肯定,稱贊他既為羅湖區舉辦各種各樣的文學活動,又積極培養深圳的文學隊伍,發掘扶持新人。她祝福吳亞丁在未來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并寄望通過這樣一場場豐富多彩的活動,將深圳的作家和作品推介到全國更高、更令人矚目的平臺上。
呈現中產者的精神困惑
當天活動上,與會評論家、作家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解析吳亞丁的作品。“讀了吳亞丁的作品后,我對深圳文學有了新的認識。”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賀紹俊認為,吳亞丁的小說很難歸類到打工文學、底層文學、移民文學、改革文學等大概念之中。他的小說呈現了事物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具備鮮明的深圳品質,現代感很強。他的作品呈現了中產者的精神困惑。“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中,盡管物質豐富了,現代化程度高了,但一個城市的精神建設和文化語境的提升卻大大滯后了,那些有著精神理想的中產者們就會感覺到在現實中難以找到精神的寄托,這是吳亞丁小說一個重要的表現內容。”
例如,《出租之城》中的空難幸存者具有象征意義,物質發達改變了我們的價值觀,也是一場災難。唐愛國等人之所以沒被物質吞沒,因為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誰在黑夜敲打你的窗》,表面上寫愛情,其實還是表達精神困惑,建構了一個現代都市里童話般的愛情世界。在賀紹俊看來,吳亞丁是一位理想主義寫作者。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認為,吳亞丁的四本書,是跟深圳一起成長起來的作品。在《出租之城》中,葉嬋作為一名深圳普通工作者,是一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創業跟感情融匯在一起,包含著深圳的奮斗精神。《誰在黑夜敲打你的窗》,表現了一種復雜的曖昧的情感,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時代情緒。白燁也指出,吳亞丁跟這個城市一同成長,跟這個城市有感情,從他的寫作就能感受到他帶入了自己的情感和經歷,帶入了自己的體驗,這樣的作品就比較有溫度,不像一個外來的人純粹虛構。他希望吳亞丁珍惜自己的深圳經驗,朝著更高的文學期待繼續寫作。
中國作協創研部理論處處長岳雯深有感觸地說,閱讀吳亞丁的小說,跟隨他逡巡于城市的西餐廳、酒吧,或者興之所至駕車去郊野,去海邊度假,目睹各式各樣的人造空間與奇觀。從這個意義上說,吳亞丁是城市精神的贊頌者。與此同時,吳亞丁也強烈地覺察到了,對于物質的毫無抵抗的崇拜,對于成功的單一定義,對于金錢的迷戀,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城市精神的單一維度與損耗。對此,他痛心疾首,以至于不得不跳出來喋喋不休予以批判。
獨特城市經驗召喚新的深圳城市詩學
與其他人一樣,青年評論家、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王威廉也從吳亞丁的作品中讀到一股非常濃烈的深圳氣息,這引起了他的思考:何為小說的豐富性?小說如何呈現豐富性和復雜性?王威廉介紹,豐富的概念可能不是數量的概念,羅列疊加各種東西,豐富實際上是通過一種藝術手段實現的,而吳亞丁小說的豐富性則是通過戲劇性來實現的。“我后來也看過他其他的作品,發現他對話劇有無限的熱愛,明白了他對戲劇性的理解是比較到位的,所以在他的小說當中我們能夠經常看到一些被反駁的情況出現,正是這種被反駁的關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復雜性的出現,這種復雜性就是一種豐富性。”王威廉說,例如吳亞丁特別喜歡寫情愛的題材,初看上去是欲望,但最后這個欲望是沒有實現的,經常處在情感的困頓當中,而在情感困頓當中又有欲望,小說的動力十足,驅動著我們往前看,這就把小說的空間也打開了。
王威廉說,吳亞丁的《出租之城》應該是他寫深圳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它準確定義了深圳這座城市,呈現了城市與外來者的那種包容以及抗爭。出租代表著城市的一種當下狀態。這首先肯定是深圳高房價所造成的后果,通過出租房子,城市將它的活力,它的謀劃,它的未來,它的可能性,出租給到來的每一個外來者。這是眾所周知的一面。隱秘的一面是,來到這里的人們,也將自己的才能,夢想,欲望與熱情,出租給這座城市,從而真正點亮和完成了這座城市的生命。因此,這是一座出租之城,也是一座青春之城,出租跟青春之間就是這樣在小說的敘事當中,達成了某種快速的流動與交換,然后勾勒出了這個迅猛發展時代的鮮活風貌。
“當我們以深圳為對象的時候,我們如何以深圳為方法?深圳有它的特殊性,你要找到它的特殊性,并且賦予它一種藝術的裝置。”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廣東省文學評論委員會副主任陳培浩表示,吳亞丁的寫作脈絡跟整個深圳的改革進程有某種同構的關系。他特別以《出租之城》中的細節為例,講到10年前小說描寫的細節跟當下的細節一對照即可讓人感受到城市幻化的速度。這種作品的細節與今天的生活脫節的情況,并不能苛責作者,因為現實的變化比我們想象來得更快。
由此,陳培浩強調,相比于其他城市,深圳不是具有傳統的文化根性的城市,它是面向未來的新城市,而面向未來的新城市如何書寫,這對作家來講也是很重要的挑戰和命題。關于深圳這種城市的書寫很可能會匯集成為一種可以稱作深圳城市詩學的東西。例如,書寫打工仔、打工妹的夢想和歡樂是深圳詩學1.0版本,吳亞丁的寫作是深圳詩學2.0版本,吳君、蔡東等人的書寫是深圳詩學3.0版本。“深圳嶄新的經驗在召喚著新的描寫深圳的方法,在我看來,這種方法可能我們需要發現一種敘事的物質裝置。我們怎樣來表達這個城市,不僅僅是通過人和故事,而是要把人的故事落實在一個有效的敘事裝置當中,這個城市才得以被激活。”陳培浩說,深圳獨特的城市經驗召喚著一種新的深圳城市詩學。他非常期待深圳詩學4.0版本的出現。
“南方敘事”的提出者和踐行者 ?
值得注意的是,吳亞丁長期擔任《羅湖文藝》雜志主編,從2014年開始在雜志上連續5年提出“南方敘事”理念,設計并推出各種“南方敘事”欄目。譬如,南方敘事作家(詩人)作品推介、南方敘事論壇、南方敘事評論、南方敘事作家專訪等,集中而有深度地推介了數十名深圳作家及詩人。到2019年,又重點組織和出版“南方敘事叢書”(全輯11本),并親撰總序列于各部著作之首,旗幟鮮明陳述和概括南方敘事理念。
深圳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深圳市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湯奇云指出,吳亞丁是“南方敘事”的提出者和踐行者,所謂“南方敘事”,就是嶺南都市敘事,是改革開放宏大敘事的一枝,也是最核心的一枝。“南方敘事”誕生在深圳這塊嶺南的文化飛地,是現代市民倫理精神和傳統敘事碰撞、集合的產物。吳亞丁為代表的“南方敘事”的活力,來自于“移民文化”自身的活力——他們自信地依托現代理性,對紛繁變化的社會和現實提出了見解,又能坦然地借助傳統文化智慧,應對現實生存中的苦惱。在這座移民城市,應當建立一種新的倫理和呈現新的內心人文風景,吳亞丁的小說就有這方面的努力,并且大獲成功。
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原副主席周思明認為,吳亞丁通過深圳這座都市的男女愛情關系,顯示了現代人的擇偶觀、婚姻觀、家庭關以及時代印記,難能可貴的是他雖然是一個男作家,但卻以女性的視角寫出《剩女記》這樣的話劇。
作家、深圳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蔡東認為吳亞丁的小說是一種有夢幻氣息的寫作,她將其稱之為有神秘感的想象型的寫作。對于吳亞丁的作品大多數是書寫深圳的,蔡東直接指出,這對寫作能力的要求很高。“把握深圳特別難,要認識并寫好這座城市,需要非常復雜的過程,首先要從虛到實,一個是你對深圳的人不能只是道聽途說,徒留表面,深圳是作為抽象的象征存在的,首先要從虛到實,要對深圳有落地的過程。但光落地也不行,一寫就容易寫得太實,這種‘實’很難給人空間,也很容易過時,所以要從實到虛。”蔡東認為,吳亞丁的小說也有從實再到虛的過程。她特別指出,其小說的主人公感覺都是特別喜歡做夢的人,人們讀下來的過程好像就是一個夢境接著一個夢境。“所以,我對吳亞丁的小說一直有這樣一個認定:與其說它是深圳題材的小說,不如說它是內心題材的小說。”
深圳市特區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洪霞指出,近年都市文學興起,涌現眾多作品,吳亞丁的小說在都市文學中具有辨識度。其小說所反映的城市化進程當中的不少話題,在今天仍然值得人們去探索。
文學評論家廖令鵬則以“譜寫特區年輕創業者的青春之歌”為主題,談論他對吳亞丁小說的閱讀感受。他以《出租之城》為例,這部小說書寫著年輕創業者的青春。尤其是葉嬋這個人物反映了一大批人的青春狀態。“葉蟬的形象可以看出城市的最底層通過自己的奮斗到達人生各個階段的頂峰,到突然之間失敗,從人際關系的簡單到復雜,一步一步向前走,其人生信念跟城市發展的信念是不斷變化的,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追問命運,追問城市,追問理想,其實這就是一種青春的追問。”廖令鵬希望有更多的作家重視青春主題,重視寫深圳的青春。
詩人趙俊特別提到了吳亞丁小說中的詩意。他表示,他在《出租之城》中讀到很多具體的地名,比如荔枝公園、春風路等,這種東西讓他在小說虛構中感覺到真實性,而這種真實性增加了他對其小說的辨認,這是吳亞丁小說的詩意之處。
研討會最后,吳亞丁在發言中稱來到深圳“非常幸運”,尤其深圳為寫作者提供了非常好的藍本。而由于工作聯系,他平時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大量的作家,這讓他覺得在深圳寫作是不寂寞的。“身邊總有各種形形色色的寫作的人來來往往,這是非常好的寫作氛圍。這樣的背景下給我一個感受是,我要提倡來寫關于深圳題材的作品。”吳亞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