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馬忠 | 一部具有創新研究的東南亞華文文學專著
更新時間:2020-09-18 來源:廣東作家網
隨著海外華人華僑人數日益增多,海外華文文學蓬勃發展,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大,成為不可小覷的文學流脈。而對于華文文學的研究在中國內地的發展不過四十年,新的研究空間和研究理路的不斷開拓,正是她獨特魅力所在的重要方面。東南亞華文文學作為世界華文文學重鎮,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下,該區域華文文學的互動研究顯得尤其必要。近日,由青年學者馬峰著、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華文女作家小說比較研究》,就是這一區域文學研究的重要收獲。
充實填補了薄弱研究領域
《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華文女作家小說比較研究》在“馬六甲海峽華文文化圈”的區域視野下,借助文學史的脈絡縱覽與跨區域的橫向比較,相當完整系統地將馬華、新華與印華女作家小說創作納入到研究的范圍和視野,圍繞“女性的自我省思”“女性的人文關懷”“女性的社會視野”“女性的敘事維度”等議題展開主題內容與藝術形式的雙向探研,發掘其創作的異同,從而使讀者對1990年至2018年期間的三國華文女作家創作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和認識。在具體操作上,著者借鑒美國學派所倡導的平行研究方法,以比較視野作為切入點,從思想內涵、創作主題或審美特征的角度,對林玉玲、黃兼博、戴小華、思靜、尤今、郁金香、曾三清、梁靖芬、林秋霞、商晚筠、李憶莙、溫玉華、晨硯、黎紫書、艾禺、蓉子、馨竹、方桂香、尤琴、唐珉、賀淑芳等眾多華文女作家小說的典型個案進行細致而深入的解讀,同時運用田野調查實證研究,對一些女作家進行訪談,以補充完善文本細讀的不足,一定程度上促進深化了該作家的研究。該論著的另一重要價值在于,通過文本細讀與文化研究的結合,對馬來西亞、新加坡與印尼華文女作家小說創作的梳理省思與未來建言并重,并在探尋各國的創作特質中建構其異彩紛呈之美,進而為當地華人的社會生態及其現實應對提供切實的歷史觀瞻。
具有較為創新的學術觀點
學術研究的價值之一在于創新,在于具有問題意識。著名學者吳予敏說過,“學術研究和學術思想的進步,在于不斷地提出新的問題。問題預示著創新的契機。”以此觀照《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華文女作家小說比較研究》,其中不少的學術觀點具有問題意識和創新特色。比如關于對故鄉的“認同”,著者提出了兩種內涵,即“在地認同”與“故國認同”。他認為早期的華人大多屬于故國認同,當前的華人多是在地認同,以政治上認同當地政府為主,民族認同及文化認同仍傾向于“文化故國”。“對海外移民群體而言,認同與離異都是主體的人對客體文化的反應,即對主流文化的應對策略。認同應該是自由平等的主觀抉擇,如果主流文化過分強勢,以強制同化的方式去達到文化認同,那么必然產生離異。即使弱勢文化迫于形勢而屈從,也只能得到貌合神離的效果,結果導致兩敗俱傷,也就不利于文化的發展。”筆者認為此處的觀點相當有新意,但卻又在情理之中。事實上,無限制的夸大東南亞華人華僑對故國的情感和認同,體現出一種“中華中心主義”的自大傾向。試問,所有的東南亞國家華人對故鄉中國都是那么一往情深、執著無悔嗎?毋庸置疑,東南亞華僑的第一代乃至第二代,漂洋過海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后衣錦還鄉,東南亞是他們的寄居地,因此,故鄉認同在他們來說是真誠而執著的。然而,第三代、第四代的華人后裔,已經加入了居住國的國籍,著者認為,“目前,東南亞各國的華人大多歸化入籍當地,長期的生活讓華人選擇扎根當地,這是‘落葉歸根’的故土情懷向‘落地生根’的在地意識轉變,慢慢形成對所在國的政治認同,這是一種自然發展的大勢所趨。”然而政治理念又讓華人產生無所歸依的疏離感。“因此,華人的民族文化認同則遠遠強于國家認同,必然產生一種‘族’大于‘國’、‘精神家園’大于‘在地國度’的文化現象。”這就意味著,這些東南亞華人后裔通過方塊文字建構起來的“美學中國”就成為他們感知和認識中國最可靠的途徑;在這里,他們找到了另一個美學層面的“故鄉”。諸如此類,可謂作者在閱讀文本中的細心的發現和洞見。?
顯示出色的文本細讀功夫
《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華文女作家小說比較研究》的文本細讀功夫也非常出色。著者從家情、家庭、文化、教育、族群、政治等方面,對三國女作家小說所顯現的重要主題予以細致地探析。例如,對南洋文化書寫的典型代表李憶莙的長篇小說《遺夢之北》,著者就是從“華人的民間信仰具有祈福納祥的功用,對文化傳承也至關重要”“文本著力于華人家族書寫,不僅描寫家族內部的興衰,也展現出華族的歷史,表現了華族移居馬來亞的奮斗歷程”和“表現馬來西亞獨具的新村圖景,具有社會政治再現意義”三個維度來分析,充分肯定該作品“是對人性幽微、族群境遇的文化思考,并蘊蓄著濃郁的馬來西亞華人情愫,更是一部人文關懷的高峰之作”。這些觀點都是建立在多個細節內容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沒有對小說文本的爛熟于心以及對諸多細節內容的內涵細讀和意義挖掘,是無法得出如此條理清晰的結論的。
馬峰在東南亞地區長期從事漢語教學與華文文學研究,具有真切的在地體驗與自覺的本土意識,掌握豐富扎實的第一手資料。他的專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華文女作家小說比較研究》的最大特點,就是能真正獨立思考、有自已獨特見解。該書的出版無疑是“東南亞華文女性文學”這一薄弱研究領域的填補與深化,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華文女作家小說比較研究》馬峰/著,上海三聯書店,202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