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廣東省作家協會“紅色文學輕騎兵” 走進河源、梅州
更新時間:2020-09-18 來源:廣東作家網
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新時代“紅色文藝輕騎兵”的號召,貫徹落實省委“一核一帶一區”全新區域發展戰略,認真落實全國、全省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精神,2020年9月11日、12日,廣東省作家協會“紅色文學輕騎兵”文學惠民活動先后來到了河源市的紫金縣和梅州的興寧市。活動邀請了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文科二級教授郭小東和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教授、文學博士周建江到基層授課。
9月11日,省作協一行人來到了河源市的紫金縣,當晚活動兵分兩路,同時在爾崧中學和紫金中學舉行了兩場講座。
郭小東在爾崧中學作了題為《和中學生談中國語文》的講座。什么叫中國語文?他從民國葉圣陶主編的語文教材中的一段話:“三頭牛在吃草,一只羊也在吃草,另一只羊在看花”作為開場,娓娓道來,指出中國語文本身就是一種思想行為,當中有生命的句子,啟迪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要有精神追求,值得當今學子閱讀感受。如何學習中國語文?他從歐洲大學第一堂課教學生如何走路談到養成教育,從初中生叛逆心理談到了人需要啟蒙老師的開辟鴻蒙,從傳統文化尺牘談及人性,借助尺牘我們透視的是鄉情友情和血脈情懷,學習語文也從基礎、從優秀文化的傳承中獲取營養。結合鄉村題材寫作,郭小東以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廣東農民作家王杏元的創作為例,闡釋方言與鄉土敘事的關系。母語對中國語文的未來有何影響?郭小東認為母語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認知方式和表達方式,飽含著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是文化中的活化石。最后,郭小東對中學生熟悉的部分魯迅作品作了深入分析與點評,引導中學以更開闊的視野認知、學習文學作品。
同一時間,周建江教授來到了紫金中學,為學生們作了題為《文心·文識·文辭》講座。他從詩與遠方開始,告訴我們,在文學的世界里,擁有生活的美、人類精神的美和思想的美,由此引入了文心的概念,也就是為什么而讀書,為什么需要文學;其次,他也談到了文識,以鮑叔、管仲、齊桓公的故事,解讀了看問題的多種視角;最后,他談到了文辭,也就是語言的精美與風格,他提出寫作過程中,情感比結果重要,美感比事實重要。作為結束語,他還以河源本地作家的作品作為范例,進行了剖析解讀。
兩所學校的校長都表示,這場講座給學生們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精神大餐,將引領學生們踏入博大精深的語文殿堂,點亮了他們的人生,照亮他們的前程。
12日,省作協“紅色文學輕騎兵”活動的一行人又來到了梅州的興寧市,兩位教授圍繞著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這個主題,為當地的基層作家們作了兩場精彩的講座。
郭小東講座的題目為《鄉村文學敘事的現代性呈現——河流和祠堂的文學札記》。郭小東說,河流和祠堂,是中國鄉土文化的兩個向度。河流是民族性格的形成與流淌,而祠堂是中國鄉村的靈魂,它們共同塑造和傳承了中國五千年的農業文明,并形成了超穩定的人文傳統。寫好一條河流,畫出一座祠堂,從野蠻到文明,再現蜿蜒流變的鄉村歷史,在穿透人性人情的文學品格上,窺視中國人的靈魂、秉性以及在現代潮流中的文化位移,以此實現對立的現代性呈現,這是中華文化復興中作家的責任。
周建江接著作了《新時代鄉土文學寫作》為題的文學講座。圍繞主題,周建江展開了中國文學創作的鄉土情懷、中國革命敘事鄉土情懷、新時期廣東鄉土文學、新世紀廣東鄉土文學、鄉土文學創作的困境等五方面的演講。
興寧市文聯主席廖潤源表示,希望在座的作家們勤奮創作,扎根人民,緊扣時代主旋律,深挖本土題材資源,創作出更多更精彩的鄉土文學作品。現場聽眾也紛紛認為,這次文學公益講座質量高、信息量大,給廣大作家和文學愛好者送來了十分豐盛的文化大餐。通過與名家零距離學習交流,有利于廣大作家尋找鄉土文學創作的突破口,將對今后的創作起到強有力的指導作用。
本次活動由廣東省作家協會主辦,得到了河源市作家協會、梅州市作家協會、紫金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紫金縣文學學會、興寧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興寧市作家協會以及紫金縣爾崧中學、紫金中學的大力支持。
廣東省作協社聯部副主任歐陽露、河源市作協主席鄒晉開、河源市作協副主席鄧醒群、紫金縣文聯主席林冠明、紫金縣文學學會會長黃海棠、梅州市作協主席陳柳金、中國客家文學院副院長羅卉、梅州市作協常務副主席游文君、興寧市文聯主席廖潤源、興寧市作協主席陳東霞及兩地作者、文學愛好者、在校學生共500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文/王璐、何小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