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文藝報 | 廣東努力打造“文學粵軍”青年方陣
更新時間:2020-09-02 作者:邱海軍來源:文藝報
8月27日至29日,廣東省作協連續組織《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史》專家審讀會、首屆“莊重文中國非虛構文學獎”啟動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廣東省青年作家創作會議、《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創刊編委與專家座談會,傳達貫徹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和全省文藝精品創作推進會精神,積極實施《廣東文學創作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加強全省青年作家創作交流,部署實施“青年作家培根鑄魂工程”“青年作家英才培育工程”“青年作家精品創作工程”“青年文學傳播提升工程”四項工程,探索建立“寶貝人才”的保障機制,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倡導塑造時代新人,攀登文學高峰,促進全省青年作家文學創作,推動廣東文學異軍突起、繁榮發展、走在前列。
全面布局新時代青年文學創作
8月28日上午,由廣東省作協、共青團廣東省委主辦的廣東省青年作家創作會議在廣州召開。來自全省各地的青年作家代表100多人參加了會議,部分港澳青年作家列席會議。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何建明,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高洪波,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劉紅兵出席會議。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作工作報告。共青團廣東省委副書記唐銳致辭。廣東省作協專職副主席范英妍、蘇毅,廣東省老作家代表、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劉斯奮、章以武出席會議。廣東省作協主席蔣述卓主持會議并致開幕詞。
何建明在講話中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省作協團結引領廣大青年作家自覺擔當起新時代賦予的神圣使命,善于站在新的高度觀察新時代、新變化,站在新的角度思考新情況、新發展,反映生產方式、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變更,以質量為優先,以創新為動力,以大量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展示出作家認識世界、感知生活、表現時代的才情,對樹立廣東開放、繁榮、進步的形象發揮了積極作用。他希望廣東青年作家成為塑造時代新人的“排頭兵”,堅持以思想為先導的文學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成為攀登文學高峰的“主力軍”,志存高遠,打造扛鼎之作,堅持海納百川,實現獨樹一幟;成為中國文學傳播的“先鋒隊”,把握地緣優勢,擴大文學覆蓋面,發揮青年優勢,拓展文學朋友圈。
劉紅兵表示,近年來,廣東省作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引導廣大青年作家堅持正確的創作導向,追求德藝雙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希望青年作家秉承高度的社會責任,旗幟鮮明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文學創作之中,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定不移地唱響新時代主旋律。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靜心、潛心、精心搞創作,努力為人民為時代奉獻文學杰作、創造不朽作品。堅守崇高的人生追求,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努力追求真才學、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藝雙馨。
張培忠在題為《打造“文學粵軍”青年方陣 加快推動廣東文學異軍突起》的工作報告中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省作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意識,重視謀全局、謀長遠,重視抓根本、抓關鍵,重視搭平臺、建基地,加快推動青年作家隊伍不斷壯大、優秀作品持續涌現、團結引領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開創了全省青年文學工作的新局面。今后一個時期,廣東青年文學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實施“青年作家培根鑄魂工程”。堅持以人才為重點的工作導向,實施“青年作家英才培育工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實施“青年作家精品創作工程”。組織“講好廣東故事”系列重大創作、“講好灣區故事”專題創作、組織“網聚正能量”特色創作。堅持以平臺建設為目標,實施“青年文學傳播提升工程”。加強廣東文學研究和文學評論陣地建設,繼續推行“簽約文學評論家”制度,以輪值制方式每年組織一屆廣東文學評論年會。堅持以創新為手段,建立“寶貝人才”的保障機制。深化廣東文學院改革,增加對重點作家和重點作品的扶持力度,精心組織廣東魯迅文學藝術獎(文學類)、廣東省有為文學獎等評獎,推動青年作家作品與電影電視、廣播戲劇、網絡游戲、動漫制作、文化演藝、文化創意等產業融合發展,加大對廣東作家作品譯介力度,使更多的優秀文學作品進入國際出版市場。
青年作家代表馮娜宣讀了《共同書寫新時代的青春華章——致全省青年作家的倡議書》。
加強思想引領和創作指導
8月27日上午,廣東省作協組織《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史》專家審讀會,邀請專家、學者參與審讀,提出意見建議。自2019年11月起,按照省委宣傳部的部署,廣東省作協調集張培忠、陳啟文、王十月、曾平標、何龍、王威廉、黎衡、喻季欣、姚中才、劉鑒、盛慧、李焱鑫、陳楓等13名重點作家合力攻關、集體創作4卷本100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史》,全景式展現廣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歷程。半年多來,廣東省作協召開10次創作推進會、改稿會,全力以赴打造精品力作,作品已于7月底完成初稿,預計于10月出版。
8月28日上午,廣東省作協舉辦廣東青年作家名家導師制導師聘任儀式。何建明、高洪波、施戰軍、李炳銀、徐坤、程紹武、陳東捷、孔令燕、孟繁華、賀紹俊、歐陽友權等在現場接受聘書。據悉,來自全國各地的25位文學名家將對50位廣東青年作家進行創作指導。
當日下午,廣東省作協還舉辦了廣東省青年作家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訓班,150位學員參加培訓。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哲學部主任周峰教授作了專題講座,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背景、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三個方面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解讀。張培忠說,青年作家要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文化修養、藝術訓練,提高政治定力,保持創作定力,錘煉藝品人格,以時代新人的風貌塑造青年作家的形象。
促進文學創作評論共同發展
8月29日,廣東省作協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創刊編委與專家座談會。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專門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題詞。梁鴻鷹、施戰軍、李建軍、張清華、朱壽桐、彭玉平、林崗、陳劍暉、賀仲明、陳志、陳橋生、張燕玲、韓春燕、張潔宇、丁曉原、王春林等,廣東省委宣傳部出版處副處長陳建新出席會議。編委會主任張培忠、蔣述卓為新刊編委及主編賀仲明頒發了聘書。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創刊號及雜志內容、辦刊方向、工作目標等進行了研討。
大家認為,創辦粵港澳大灣區第一份綜合性文學評論雜志《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是實施廣東文學“異軍突起”戰略、實施廣東文學創作振興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舉措,是補齊廣東文學工作短板、促進文學創作和文學評論共同發展的重要項目,對新時代廣東文學事業繁榮發展必將產生積極作用。以《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創刊為起點,大灣區文學界必將在廣泛的交流和合作中實現文學的融合發展,有力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效增強粵港澳文學的凝聚力、影響力和輻射力,提升灣區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據悉,廣東省作協還計劃打造文學融媒體陣地。精心辦好《作品》雜志,形成《作品》“抖音矩陣”,打造全國一流文學名刊。《少男少女》雜志探索轉型為純兒童文學期刊,建設廣東兒童文學重要發表陣地,并以此為契機,推動廣東兒童文學創作不斷上新臺階。加強統籌協調,整合好省內已有的文學雜志資源。進一步辦好新媒體,加強廣東作家網、廣東文壇、作品公眾號、少男少女公眾號等宣傳平臺建設。
實施文學創作激勵機制
8月27日下午,由廣東省作協參與創建的暨南大學中國報告文學研究院啟動首屆“莊重文中國非虛構文學獎”。該獎兩年舉辦一屆,每屆選出5部(篇)作品(4項非虛構原創作品、1項相關理論作品)。評獎實行評委名單和評語公開制度。凡符合評選要求的作品,均可由出版社、期刊、報紙、省級作家協會、省級報告文學學會推薦參評。
8月28日上午,廣東省作協舉行廣東省青年作家創作資金扶持簽約儀式。王威廉的長篇小說《最后的人》、蒲荔子的長篇小說《虛榮廣場》、盧欣的長篇小說《此時此刻》、劉洋的長篇小說《井中之城》、李焱鑫的報告文學《筆從溪碧來》、陳楓的報告文學《中醫為什么能——中醫復興的廣東范式》、鄭小瓊的詩歌《月亮在天空》、袁博的兒童文學《大鵬的恐龍探索之旅》、唐詩人的文學評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文學研究》、阿菩的網絡文學《十三行·浮沉》獲廣東省青年作家創作資金扶持。王威廉代表獲創作資金扶持的青年作家與廣東省作協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