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講好英雄故事 譜寫時代華章
——惠州市軍事題材文學創作座談會暨軍事題材文學創作貢獻(優秀)獎頒獎儀式
更新時間:2020-07-29 作者:丘輝來源:中國發布網
群賢畢至譜寫英雄本色!7月26日上午,由惠州市作家協會、惠州市退役士兵就業創業服務促進會主辦,惠州市小說學會承辦,惠陽白天鵝口腔醫院協辦的軍事題材文學創作座談會暨軍事題材文學創作貢獻(優秀)獎頒獎儀式在惠州舉行。原中共惠州市委常委、原惠州市軍分區政委、惠州市退役士兵就業創業服務促進會會長肖紅、原惠州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林原樹、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惠州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曾志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惠州市作家協會主席陳雪、惠州市退役士兵就業創業服務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大亞灣房地產協會會長譚建文等30余名復(轉)軍人作家代表、專家學者參加。活動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文學院簽約作家、惠州市作家協會顧問、惠州市小說學會會長吳振堯主持。
會上,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惠州市作家協會主席陳雪介紹,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即將到來之際,分享軍事題材文學作品,暢談創作,在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軍事重地惠州舉行軍事文學創作座談會以及給肖紅、吳振堯、張梅梅等11位軍事題材創作方面比較突出的作家頒發“軍事題材文學創作貢獻(優秀)獎”意義重大。此次是軍事題材文學愛好者的聚會,是一次退役軍人文學愛好者與非軍人出身的軍事題材文學愛好的一次交流,也是重溫雄郡的惠州城,崇武的惠州人的光榮歷史和全國擁軍模范城的先進事跡。他表示,作為軍人退役不退色,離隊不忘使命,繼續用筆敘寫新時代軍人形象。同時,對獲獎的非軍人岀身的文學家,表示衷心敬佩和致以崇高的軍禮。
肖紅指出,英雄,是一種情懷、一種氣節,更是一種責任、一種使命、一種擔當!時代呼喚英雄,時代需要英雄。惠州市獲獎作家文學作品中的所塑造的英雄形象,內容的精髓和靈魂都非常逼真,緊緊圍繞著“軍人是人”這個永恒的創作主題,對當代軍人的境界、靈魂與風骨作了生動刻畫,出現了眾多富有新時代氣息的英雄形象。他們以高度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不斷開掘軍事題材文學作品題材中人性的深度。這些作品具有重要思想價值、文學藝術價值和重大文化積累價值,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民族團結,推動中華文化發展繁榮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些作品在塑造英雄人物方面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吸取。
原某部政委、惠州市旅游局副局長譚躍華認為此次獲獎作品都各有特色,其中長篇小說《開國將軍袁也烈》特點明顯:一是以史實為總綱,故事情節也烈。二是細節虛實兼顧,敘述文彩也烈;三是作者涉足萬里,敬業擔當也烈。此書能夠為我們進一步學習革命先輩們的徹底革命精神提供參考,具有較高歷史價值,同時,此書還是一部較好文學性的傳記作品。
獲獎作家謝國光分享了創作體會,他認為和平年代如何創作戰爭題材的作品,是很多復(轉)軍旅作家的困擾。作為復(退)軍人中的一員,理應做好本職,自覺成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建設先進文化的忠實踐行者和排頭兵。
獲獎作家、退役士兵代表周后運說道:“退役后,追隨先輩足跡南下惠州尋夢,惠州這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獨特的城市文化品格,深深影響了他,也培育了他,不僅圓了他這名普通退役士兵的文學夢,而且圓了他的奧運夢。他深感榮譽來之不易,感念部隊培育之恩,一定不忘初心,以筆相伴,書寫更多的英雄。”
據介紹,周后運來自蔡鍔、袁也烈將軍故鄉,他先后創作了長篇小說《儒將蔡鍔》《碧血丹心—鄧演達傳》《開國將軍袁也烈》等文學作品八部。此次獲獎作品《開國將軍袁也烈》,是一部以開國將軍袁也烈為人物核心展開的史傳文學作品。袁也烈一九二五年七月,經聶榮臻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后,首戰東征惠州。
主持人吳振堯還暢談了自己轉業到地方三十多年來的創作經歷和成果,他共創作軍事題材有關的文學作品四十五部(篇),其中長篇小說兩部,分別為《桂花飄飄》《南風薰》長篇紀實文學《我的戰友,我的歌》,中篇小說三部《沃土》《韓江激浪》等,短篇小說三十九部《軍功村主任》《無名碑》《女兵吳窮》。他說自己在部隊是新聞干事出身,轉業后,不忘當兵的志向,堅持積極謳歌當代軍人形象,既寫服役中的軍人,也寫退役回地方創業的軍人形象,創作了《桂花飄飄》《南風薰》《軍功村主任》等軍事文學作品,《桂花飄飄》獲了大灣區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長篇小說獎,受到了省、市有關部門的表揚和充分肯定。
據了解,為做好此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活動,主辦方還廣泛征集稿件,多次召開相關人員閱評。據統計,此次活動共征集到了129單篇作品,其中有短、中、長篇小說102(篇)部,散文27(篇)部。
座談會上反復強調,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要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讓英雄的力量薪火相傳。
最后,大家紛紛表示,堅決從黨和國家事業的全局、從創新發展先進軍事文化的高度,結合新時代的新精神,進一步明確自己的歷史責任和文學擔當義務,以實際行動創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軍事文學作品,報答黨和人民的關懷與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