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自定義類別 > 全省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 > 發言
巫國明:做一個新時代中國鄉村故事的陽光傳播者
更新時間:2020-07-21 作者:巫國明來源:廣東作家網
千百年來,鄉村這片作為大部分中國人賴以生存的土地和人生的舞臺,上演過多少驚天地、泣鬼神的歷史大劇。土地依然是這片土地,舞臺依然是這個舞臺,主角卻換了一代又一代,新人涌了一茬又一茌。他們在鄉村這塊土地上,圖生存,求溫飽,謀發展,努力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拼命活出個樣子來。他們的動機,加上他們的行動,不但推動了一個農業大國的歷史車輪,也參與創造了這個國家的歷史。家國情懷成為他們的精神特質。改革開放后,一批又一批農民背離鄉村,進城打工,在城市與鄉村之間,在他鄉與家鄉之間,苦苦求索,苦苦掙扎,在痛并快樂著中成長壯大,創造了一個時代的焦點詞:農民工。他們成為經濟大潮中的勞動力大軍和大國崛起的人口紅利。好不容易在城市里扎下根時,打造美麗鄉村、實施振興鄉村戰略又把他們的眼光吸引回鄉村……他們的鄉愁,對貧窮、苦難的恐懼,對財富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如此真實、清晰、強烈。他們身上的故事多姿多彩、宕蕩起伏,充滿傳奇,與國家發展、時代軌跡相接相通。他們的故事,就是中國故事。
我的家鄉廣州增城,同樣發生過既令人熱血沸騰又扼腕唏噓、發人深省的精彩故事。一條改革開放初期摸著石頭過河先富了起來、獲得過眾多榮譽的村子,因為制度不透明、分配不均、利益沖突等種種原因導致干群關系勢成水火,村民因宗族站位而四分五裂,陣營森嚴,內斗不止,村民選舉無法正常進行。村集體經濟發展停滯,一瀉千里,債務糾紛纏身,十幾年矛盾得不到化解,問題得不到解決而成了問題村、上訪村、貧困村。后經上級黨委、政府強力介入,因勢利導,村民也痛定思痛,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認識,從而通過建立村民議事廳走上了探索村民自治、民主決策的法治進程。很快,村的內耗消失,經濟得到了恢復發展,村民因找到最大公約數而形成了同心圓,和睦合作清除歷史遺留問題,攜手向前,凝心聚力發展經濟,一舉成為村民民主自治的典范而上了中央電視臺,他們的做法被各地學習、推廣,美名遠揚。幾年前,該鎮的一位領導專門找我,希望我寫寫這條村的故事。他說這題材、這段歷史,我們這里非你難有他人能駕馭。我支支吾吾,不置可否,更不以為然。沒過多久,他從鎮調到了街道辦工作。他打來電話,叫我到他街道辦飯堂吃飯。原來他分管過的那條村近10位兩委干部來看望他,忙得一塌糊涂的他在飯堂與他們邊敘舊邊用工作餐。我不但被他們的故事打動了,更被這鄉村治理的歷史進程中有我家鄉父老鄉親濃墨重彩的一筆而深感自豪。這活生生的新時代、新鄉村的中國故事,太值得我為之大書特書。隨著更深的認識和介入,當他們更多錯綜復雜、曲直難辨、是非難斷的人、事、心態、思想,對時事、政策的不同觀點、看法和過往的恩怨情仇為我掌握和洞悉,我幾度陷入迷惘與困惑。但我深信我會很快走出來,成為這個中國故事的陽光傳播者。
新時代,新鄉村,新精彩。我將盡自己最大努力,書寫好鄉村這個大舞臺以及大舞臺上的人物,力爭在中國鄉村人物長廊里,能留下一個半個面目清晰的有別于珠三角和大灣區以外的新時代新鄉村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