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2020龍崗區“文化名家講壇”首場活動開講!聽《戰狼2》作者如何詮釋文學情懷
更新時間:2020-07-20 來源:龍崗作協
7月19日,由深圳市作協、龍崗區文聯主辦,龍崗區作家協會承辦的2020年《文化名家講壇》第一場活動在龍崗區文化中心一樓微劇場開講,此次與廣大龍崗文學愛好者一起交流的是當代著名作家、編劇、《戰狼2》原著小說作者何建明,他以“文學的情懷”為主題,從自身的文學創作經歷出發,給現場各位讀者和文友帶來文學方面的啟迪。
何為作家的情懷?他舉了兩個自身的例子,今年疫情爆發之初,他住在上海的酒店,遇到一群饑餓的流浪貓,他用酒店的面包、雞蛋和香腸喂已餓了十多天的貓咪,那些通人性的貓兒,不再是恐怖的“嗚嗷”叫了,而是見到他就甜甜地輕聲地叫著“咪喲……”那聲音,在他聽來,就是一曲“疫”中的浪漫小夜曲。在這種情感的觸動下,他寫下了《“疫”中小夜曲》一文,“一個人在特定的環境下,能真切感知世間的真善美,人的情懷能得到最大的噴涌和抒發。”
曾親歷2003年“非典”抗非現場的何建明,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受到不少的觸動,疫情期間,他有感而發寫下了兩首詩歌《見到太陽,真好》和《致黃浦江——你在流動,我心淚隨動》。特別是《致黃浦江》字里行間體現一個文學作家憂國憂民的情懷,讓人為之動容。何建明表示,每個人在特定的時刻寫出的文字有著難以逾越的魅力,如果沒有設身處地地投入情感,寫出的文字也是缺乏情懷的,也是無法打動人心的。
“文學情懷可以讓我們的作品寫出溫度,比如 《‘疫’中小夜曲》,這也是我在‘疫’中親身體會到的最暖心的一件事。文學情懷也能讓我們作品寫出深度。”何建明還分享了歷史紀實報告文學《忠誠與背叛——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紅巖》的創作經歷。正是在一種文學情懷驅使下,他下決心要把紅巖革命斗爭史中那些血淋淋的真實故事講給大家聽,希望讓所有共產黨人來思考這個問題。
何建明深耕報告文學40年,完成了50余部以長篇為主的報告文學作品。中國改革開放的每一個重要時間節點,他都用筆記錄——關注三峽工程,他寫《國家行動》;抗擊非典,他寫《北京保衛戰》;記錄汶川大地震,他寫《生命第一》;利比亞撤僑,他寫《國家》,該作品也被改編成電影《戰狼2》。
《戰狼2》堪稱2017年國產現象級電影,結尾吳京最后一手舉國旗穿越交戰區也成為了經典。“小說比電影更精彩!”在原著小說《國家》中,何建明寫道,當3萬多中國人在撤離過程中唱著雄壯的國歌,離開利比亞邊境線時,他感受到了身為中國人的自豪。
“我希望自己講述的故事能夠溫暖世界,讓所有人能感受到中國的崛起對全人類是一種福音。當世界在最危難的時刻,中國是可以在國際大舞臺上表現出大國風范、大國情懷以及大國擔當的。” 何建明創作《國家》歷時半年,采訪了50多位事件的親歷者,以全景式、多層面、立體化的手法,真實再現了2011年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海外撤僑行動這一氣勢恢宏、蕩氣回腸的歷史事件。事心去書寫也可能變宏大敘事
?“作為一個作家,要思考國家民族的問題,這是大的中國故事。當然我們還有小故事,只要用心去書寫,也可能變成宏大敘事,或者宏大時代背景的一部分。” 何建明的作品《山神》便是如此,講述的是“當代愚公”黃大發帶領村民堅持36年開通“天渠”的動人故事。
《山神》的主角,是貴州遵義播州區仡佬鄉草王壩村的老支書黃大發。這位已80多歲的老黨員,幾乎用了畢生的時間與精力,帶領鄉民在山崖之間修建了一條蜿蜒二十多公里的山間水渠,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草王壩村民吃水的困難,吃米的向往。
面對這樣一個超凡的“天渠”,超常的修渠人,何建明采寫也花了不少心思,用了不少氣力。他三次實地踏訪“掛在”巖壁上的“天渠”,翻山越嶺,攀巖爬壁,提心吊膽,命懸一線。隨行的人紛紛止步,何建明自己也時時在打著退堂鼓,但在前邊引路的黃大發,在“快到了”“就在前邊”的話語里寄寓的希望,暗含的鼓勵,終于使他戰勝了困難與自我,隨著黃大發堅定不移的腳步,循著水渠構成的險峻山路,找到了“天渠”的水源地。
“正是這三次‘舍命現場采訪’,讓我完全走入黃大發的生活,了解了黃大發當年開鑿的歷史以及走進了黃大發為什么成為‘神’的心靈世界。” 黃大發的故事,無疑是最為鮮活、最為生動的中國故事。這位“當代愚公”也成功入選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而之所以能挖掘到這一生動的人物故事,何建明作為中國當代作家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是最為核心的動因,也就是他所說的“文學的情懷”。
“文學情懷的建立在我們對生活細微的判斷和觀察,通過這些細微的判斷和觀察,從情感上進行提煉,再進行文字書寫,把我們的文學情懷融入到文字的結構、標題以及字里行間,傾注的情感程度越高,作品的成功率越大。”講座的最后,何建明也給龍崗文友提出建議,“今年是深圳特區建立四十周年,身處龍崗區的我們要書寫這個城市、書寫這片土地,書寫我們新的家園,如果沒有自己的情懷,是寫不好的。”
主講嘉賓簡介:何建明,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八、九屆駐會副主席。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長、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茅盾文學院院長。全國勞動模范。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中國新聞出版領軍人物。曾三次獲中國文學最高獎魯迅文學獎;五次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四次獲“徐遲全國報告文學獎”,系國家政府圖書獎和中華優秀讀物獎獲得者。代表作有:《革命者》《大橋》《忠誠與背叛》《國家行動》等。40余年來創作和出版作品50余部,是《戰狼2》等12部影視作品的原著作者。有15部作品被翻譯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