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順德智造,勒流表達。”呈現順德文學百花爭妍的圖景
更新時間:2020-07-16 來源:順德作協
7月14日,順德作協文學創作推進會系列活動來到勒流,盡管天氣炎熱,被稱為“順德文學不老松”的周鐵株老師,興奮地來到現場,他年逾八十,依然筆耕不輟。周鐵株說,順德作協近年來成績卓越,老中青人才濟濟,他感到由衷的高興。他認為,文學發展一定要有地方的特色,個人的創作一定要有自已的個性,不怕寂寞,腳踏實地,才能寫出好作品。
順德作協副主席宋慶發說:作為廣東散文詩重要陣地,順德尤其是勒流的散文詩人,必將牢記散文詩“切近當下的心靈狀態,切近現時生存,對人的個體存在和類存在在命運中的掙扎作出觀照”的使命,面對城市化,回望鄉村;面對現代化,回溯古典;面對扁平化,回采立體;面對精神沙化,回歸思考。既然選擇了執著,就得像外科醫生一樣冷靜,像神槍手一樣準確,像時間一樣公正,像法律條文一樣清晰,像手風琴一樣低沉,像洪水覆蓋河床那么全面……享受著“不可救藥”帶來的宿命和幸福,抒寫“順德智造、勒流表達”的文學新篇章。
散文詩作家黃宏欣說:我覺得散文詩是一種很富有靈性的文體,可以記事、可以抒情、可以描寫,篇幅可長可短,主題可大可小,內容或慷慨激昂、或閑情逸致、或淺飲細酌……近年來,勒流有不少作家致力于散文詩的創作,形成勒流文學鮮明的特色,不少作品發表與出版。衷心感謝各位前輩文友的提攜和幫助,創作永遠只有進行時,我會繼續拿起我的筆,努力創作,不負韶華,砥礪前行!
于華偉是小小說實力派作家,他說:順德作協這次深入鎮街與作協會員座談,這種由“大聚集”變成“小座談”的方式,在疫情期間顯然更合時宜,也更具針對性。幾杯香茗,十幾位文友,一起暢談勒流文學的現狀、前景,暢談順德文學與大灣區文學的聯系。分析各位文友擅長的文體,激勵大家為這個壯麗的時代而呼,為勒流文學代言。這種輕松隨意的互動更能拉近彼此的情感,激發大家寫作的欲望。
來自勒流中學的知名作家劉玉平說:“一個作家,不要囿于個人的‘小圈子’,要有責任和擔當,要有家國情懷。只有個人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才能寫出無愧于時代的好作品!勒流是一個名聞遐邇的‘翰墨之鄉',文學藝術的發展源遠流長。勒流的作家只要努力學習,潛入生活,勤奮寫作,就一定能創作出更多的優秀作品!”
青年作家王育培說:我比較關注的問題是,面對紙質媒體日漸式微的現實,普通作者怎樣延續寫作熱情?我認為抱著創作與學習的念頭,一心一意寫好的作品,敢于向各種文學刊物、大公眾號投稿,爭取獲得認可。寫作是愛好所然,要想獲得成績,一定要沉下心來,不管是小說還是散文,敘事要像陽光一樣,得有亮點;或者像飲水一般,能滋潤心田。默默耕耘,靜待花開。
詩歌寫作者張立國的感言:文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詩歌反映生活離不開鮮活的語言、獨特的發現、充沛的情感、獨具表現力的意象。生活現場本身就具有意味,把這個場景客觀地記錄下來,詩意就凸顯出來了。一個詩人的詩性形成是他自身的閱讀、閱歷、思想、情懷、格局、個性的綜合反映,詩人通過對生活反思、提煉,發現生活的真諦,領悟生命的意義,詩歌能引領未來生活。 ? ?
青年作家黃偉成,他致力于歌曲創作,他今年的作品8次上學習強國平臺,他說:生活在現實生活中,文學是真實可感的,文學來源于生活,用生活作為素材來寫文章才會將文寫活,有生機。作為文學愛好者,應該多閱讀文學作品,摒棄一些輕飄飄的東西,使作品讀后有一份屬于自己的理解感悟,這樣的作品可稱之為佳作。
順德作家協會副主席陳翠說:“我們生活在一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里,生活在順德這樣一個傳奇迭出的地方,更應該以一種大歷史的視野,去筑就國家記憶,勾勒社會剪影,尋找中華民族靈魂深處對困苦的堅韌抗爭和對美好生活不懈追尋的精神內核。在座的多是散文詩人,散文詩的魅力,就在于它形式的多維性構成藝術的彈性和張力,我們要跳出小格局,突破低吟淺唱,利用這張藝術的張力,書寫更波瀾壯闊的畫卷。” ? ??
在座談會上,順德作家協會主席吳國霖向大家匯報了市文聯第九次代表大會的會議精神,匯報了區作協近期工作的重點。吳國霖說:勒流是順德文學的重地,廣東老一輩的著名作家曾多次在勒流蹲點體驗生活,在勒流播下文學的種子。勒流作家近年來致力于散文詩創作,并取得一定的成績。與此同時,新寶電器集團去年成立“新寶文學會”,成為順德工業文學的一支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