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楊文豐|散文寫作要有自覺的風格追求
——在廣東秦牧創作研究會第二屆會員大會上的即興交流
更新時間:2020-07-16 作者:楊文豐來源:廣東作家網
很高興也很榮幸在這個會上作散文寫作交流。艾云老師、耿立教授兄談得很好,我一直欣賞他們的作品。
感謝主持人陳劍暉教授點名讓我發言,現在我說說自己從事生態散文寫作的體會和對散文的初淺看法,拋磚引玉。
一、寫作選材很重要。
如果法布爾不是寫昆蟲題材,就不可能有傳世作品《昆蟲記》。選材,我認為并非一定選熟悉的題材,而是須選自己感興趣的題材,能夠通過或觀察或思考可以擴展的題材,對寫作的題材,最好有親歷,有現場感 。
二、選準寫作視角很關鍵。
寫作視角是寫作的切入點。我近二十年寫作生態散文 ,喜歡從問題切入,并且引入生態思維,引入科學視角 ,這與本科所讀是農業氣象學專業有關。科學知識在作品中,是望遠鏡、顯微鏡、放大鏡,更是透視鏡,可以幫助作者更好地認識物事,展開文化反思和審美展示。誠然,散文的視角要聚焦,不能太散。散文大的寫作準則還是肖云儒先生提出的“形散神不散”。當然形神俱散的散文也有成功之作,比如古羅馬皇帝奧馬騮的《人生啟示錄》。梁實秋先生的《雅舍小品》有的篇什也較散,但為什么好讀,因為其文字中浸潤著中國傳統文化之韻,他的散文,文化是透入文字骨髓里的。
三、散文要盡力求真。
散文是求真的藝術,如果不求真,會被小說取代。散文不可能絕對得真,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要不斷地也是必須果決地探索真、親近真,這有些似高等數學中的極限概念,是一個不斷趨近真的過程。表達的真與客觀的真永遠存在距離。從某種角度看,我認為小說比散文寫作更自由,至少小說可以虛構。散文,固然也可以適當地虛構,散文虛構的底線我認為是情感之真,散文虛構須遵循和合乎情感邏輯和事理邏輯。
四、散文寫作須情感與思想互動,互相催化,互相振蕩。
依我的寫作經驗,凡是思考得較深入的,情感自然也會發酵得比較成熟。散文寫作情感與思想的關系問題,涉及作家秉賦、寫作心理、非邏輯思維如直覺與邏輯思維等許多問題,很值得深入、認真研究。散文中的情感,我更喜歡內蘊式的,水深浪靜才更好。
五、寫作者要有風格追求 。
風格與思想存在關系。風格獨樹思想又精深者,可以成為散文大家。一是思想,二是風格,居其一,只可以成為名家。大師只能由風格獨異、思想引領大風氣新潮流之人物擔當。
散文家其實也有可能成為大思想家,比如世界生態散文經典里奧波德的《沙鄉年鑒》,書中所提出的土地道德、人與自然是共同體的思想,就是之前沒有任何思想家提出過,已是劃時代的思想。我近年寫作生態散文,總力圖朝象征作品上靠,象征是喻義大于本義的藝術,象征性作品都具有無限的審美解讀空間。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曹雪芹的《紅樓夢》,何以具有不息的解讀性,便與其蘊含的象征性密不可分。 ? ? ?
(根據記憶整理 ?2020.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