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_久久亚洲视频_成人久久_欧美国产激情_免费久久精品_精品视频在线看_日本福利在线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粵評粵好 > 批評進行時

王十月 | 光的反哺

更新時間:2020-07-13 作者:陳倉 李清川來源:青年報 

我們繼承了對文學的敬畏之心 身上有一點光環并非屬于個人

微信圖片_20200713110133.jpg

王十月童年生活在又閉塞又貧窮的湖北農村,隨后就進入長時間的城市漂泊。他和其他任何一個離鄉別土者一樣,對故鄉充滿著復雜而又懷念的感情,但是他并沒有打算榮歸故里,因為他不知道回去以后拿什么來反哺故鄉?;蛟S正是這樣的境界成就了他,他不僅僅是獲得過魯迅文學獎的著名作家,同時還是有抱負有情懷有藝術良知的編輯家。他在主持《作品》工作中,為實施“內容經典化,傳播大眾化”的辦刊策略,創立讀者評刊團,建立季度年度打賞制度,還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開設了抖音號,傳播文學經驗,得到大量點贊。王十月分享了一條他的抖音文案來回應某些人的不理解:“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頑固的尺子,并認定這尺子代表了標準和真理。我們用這把尺子打量世界,但凡和這尺子不合的,都認定是被打量事物的問題,卻很少有人反思尺子的問題。于是就產生了傲慢與偏見?!?/span>

1、 我時常懷疑,那個童年的故鄉,是否真實存在。

青年報:你老家是湖北石首的,你能談一談那段歲月嗎?高爾基似乎說過,對一個作家而言苦難的童年是最大的財富。你的故鄉對你的人生尤其是寫作產生過什么重大影響?

王十月:的確,對我寫作影響最大的,目前來說,一是童年經歷,二是在城市漂泊的經歷。童年生活主要塑造的是我的性格,我童年體弱多病,性格中纖細軟弱敏感富有同情心和對弱者的憐憫,都來自童年;而剛強不阿總想挑戰權威與不合理規則的一面,則多是城市漂泊生活鍛煉出來的。這二者的沖突與矛盾,造就了我作為作家的眼光與立場。而眼光與立場決定了一個作家的文學品質。我寫過一批童年記憶中的鄉土的小說,我將其稱為《煙村故事》,我也寫過一系列以當下的鄉土為切入點的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對故鄉,是有愛有恨又愛又恨交織在一起的。

青年報:你離開故鄉已經幾十年了,還有哪些親人和朋友生活在那塊土地上?你最近一次回去是什么時候?這和你記憶中的故鄉有什么變化?

王十月:我的親人都在故鄉,今年春節在家,大年三十那天回的廣州,我剛走,荊州就封城了。故鄉的變化一直在,我記憶中的故鄉,早已是一個遠去的夢,我甚至時常懷疑,那個童年的故鄉,是否真實存在。自然、簡單、質樸,卻又閉塞而貧窮?,F在回到故鄉,就是在朋友們的各種接風與聚會中度過,和家人一起吃飯聊天的時間都不多。故鄉,我已經看不真切。

青年報:你在老家應該是名望極高的文化名人,如果在古代的話絕對算是鄉賢,鄉賢最終是要回歸故鄉的。在城市里生活久了,你是怎么看待回歸田園或者落葉歸根這種想法的?

王十月:鄉賢落葉歸根,是要有能力反哺鄉村的,否則,不過是在城里花光了一生最好的資本,然后暮年回到家鄉繼續去消耗鄉村。我不知道我回到故鄉,能反哺給故鄉什么。因此,我有個小說構思了許久,一直未動筆,也正是因為這個問題我還沒有想透徹。

青年報:你現在是許許多多文學打工者樹立在路上的目標,這和你的才氣以及不斷為理想努力有關。你能到《作品》工作,我覺得是時代之幸,是作家之幸,也是文學之幸。你有特別的故事和體會要和其他人分享嗎?

王十月:我是否成為打工者的目標我不清楚,應該不至于??赡苁谴蚬ふ咧袠O少數的文學愛好者會以我為目標吧。我能到《作品》工作,要感謝文壇的前輩呂雷、廖紅球,還有中國作協的老師們的幫助。但我這樣一個小作家的人生,并不能上升到時代之幸和文學之幸的高度,我很渺小,改變不了什么。至于對我個人的命運而言,是幸還是什么,我也說不清。我經常懷念當時自由寫作時的生活,雖然有生存的壓力,卻也有自由自在的快樂。我很懷念那樣的生活,有時夜深人靜,回想起來,老淚縱橫。但回不去了,命運無法假設,這就是我的人生。我想起了許多年前,省作協的前輩們,在幫我解決編制問題,把我調入作協時,十分關愛我的作家陳建功明確表達過反對,他也是因寫作從基層調入作協的,我當時很不能理解,現在能理解了,基層生活讓寫作更接地氣。

青年報:《作品》創刊于1955年,可以說是一份老牌的文學刊物,老一輩編輯家們留下了許多佳話,積累了許多優秀品質。你作為最新一任負責人,你繼承了什么又發展了什么?

王十月:我從今年開始主持《作品》雜志的工作,但我的熱情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這六年來,《作品》實際上是按我的想法在改革的,每一次變化,每一個欄目設置,從封面到選稿,都是我在實際操作,老領導楊克放權,我就放手來做了。但許多的事情,并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好,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有無數你根本無法越過的阻礙。我能做的,是盡我的努力做到最好。我們的老主編,歐陽山、秦牧,都是文化大家,我接手這份刊物,自然是有壓力的。我沒有他們那樣的文壇資歷。我們所處的時代,文學期刊乃至文學環境也不一樣了。我經常對編輯們講,我們的辦刊策略,就是“內容經典化,傳播大眾化”。我們做新媒體,做微信公眾號,做抖音,做90后推介,都是本著這一策略執行的。編輯要放下身段,不能以作者哪怕是一個文學新人的老師自居,我們就是服務員,是為文學服務的。因此,要說繼承了什么,那就是繼承了對文學的這份敬畏之心;要說發展,老一輩所處的時代,文學不需要推廣,而我們現在,要不遺余力,讓更多年輕人接觸到嚴肅文學期刊,從而愛上經典文學。任重而道遠。

青年報:《作品》原來是你投稿的地方,后來卻一下子成了你選稿的地方,這種身份的轉換給你帶來了哪些變化?你怎么對待和自己完全不同風格的作品?會不會格外地心疼每一個作者和每一篇稿件?

王十月:我在2000年就開始做編輯了,那本刊物叫《大鵬灣》。外省的讀者可能不熟悉,但在珠三角工作過的打工者,應該許多人知道這份刊物,可以說,這本刊物承載了一代打工者的青春記憶。一份內刊,月發行約十萬冊。而我的小說處女作,是發表在《大鵬灣》上的。我是寫作者,同時做了十六年的編輯,我選稿,會盡量避免自己的喜好,而是以刊物的需要來選擇。有一次,與青年作家馬笑泉談到《作品》雜志,他說雜志這些年的變化,文學界是有目共睹的,但《作品》還是要打上更強烈的風格烙印才好。比如《天涯》,無論誰做主編,刊物風格是延續的,現在《作品》打上的是王十月的烙印,王十月不做了,刊物就會變。我覺得馬笑泉說得有道理,但也不完全在理。我們刊物,要說特色,就是兩個字:包容?!蹲髌贰房赡苁侨珖膶W期刊中主編權力最小的刊物,我們給編輯最大的選稿權,主編從來不會直接命令編輯編發什么稿件。之前楊克約到稿子,交到我手上,我覺得不合適,經常直接退稿,楊克從來不會多說什么,他充分尊重我。有些人在網絡上抨擊楊克發關系稿,那是不了解我們刊物運作的流程。我們編輯,二審,終審,是相互制約的?,F在我主持工作,蕭規曹隨,所有投給我的稿子,我都直接轉責編,責編說不行直接退。另外,現在鄭小瓊任二審,我也充分尊重二審的眼光。我做編輯時,所有投到我郵箱的稿件,我都會有回復。我會珍視每一個作者的心血。但我們選稿時,很多的時候,不是在選一篇具體的作品,而是在對一個寫作者的未來作出預期。因此我們選發年輕人稿件的比例特別高。

2、 我自己寫作,作家朋友多,退朋友的稿,數不勝數。

青年報:根據網絡上的有關消息,你原本的身份是一個農民,是一個到處漂泊的打工者,憑借著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2012年被破格錄入廣東省作協《作品》雜志,并且享受副高待遇,從而端起了“鐵飯碗”。你能講一講前因后果和心路歷程嗎?

王十月:這則新聞是假新聞,網絡上關于我的假新聞特別多,在深圳時,曾有家報紙推出整版我的專訪,可那記者并未訪問過我。我是2008年進入《作品》雜志社的,而獲得魯迅文學獎是2010年的事。我2010年就獲得了正高的職稱,因此不存在2012年破格享受副高待遇。如果拿職稱工資,我早就可以拿正高。但現在我拿行政工資,比拿正高一年少五六萬元。至于我近些年的心路,太復雜了,訪談里說不清,我近期發表在《天涯》雜志的一篇散文《我的無物之陣》中寫得比較透,感興趣的可以找來讀。

青年報:當年廣東作協引進你,通過這么幾年的實踐證明,是完全正確的,《作品》在你的主持下,煥發出了無窮的活力,成為作家和讀者非常喜愛的刊物,這與你的一系列策劃有很大關系。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讀者評刊團”活動,你當時的初衷是什么?目的達到了嗎?

王十月:說廣東作協引進我完全正確,這個要時間來檢驗,對我有意見的人很多,因為我在辦刊時不盡人情,退了太多人的稿。有各種渠道壓下來的,也有作協機關同事的。我自己寫作,作家朋友多,退朋友的稿,數不勝數。在廣東,我招致的非議特別多,但我也無所謂。無欲則剛?!霸u刊團”只是我們諸多策劃中的一個,我們剛剛又組建了評刊團的青年團,年齡要求出生于1990年以后,第一批團員108人已經成團。主要是為了適應抖音等更新的新媒體。初衷就是三個,一是讓文學批評生態更豐富,二是擴大雜志的影響,三是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文學生產中來。這個目的基本達到了,有些方面還超出了預期。但我覺得,特別對不起我的同事們,之前他們可能要閑很多,那時雜志才不到100頁,又不用做這些活動,而現在雜志增厚了一倍多,而且活動很多。編輯們要比之前工作量大了一倍不止,我覺得很對不起他們,于是時不時“被”他們“敲詐”請他們吃頓飯。

青年報:全國各地許多文學雜志大幅度提高稿酬,最高的已經達到了平均千字千元,以此吸引優秀稿件,尊重作家的勞動價值。但是《作品》似乎走了一條不太一樣的路,推出了“季度打賞”“年度打賞”活動,這是想讓讀者充分參與到作品的評價體系里嗎?你們是如何把握這種做法的公平性的?如今實施下來有沒有受到懷疑或者需要改進的地方?

王十月:打賞也是我們的創舉,其實打賞的目的,就是想讓更多的人對嚴肅文學及文學刊物多一些了解,是一種推廣手段,是“內容經典化,傳播大眾化”辦刊策略的具體手段之一。

最多的一期,參與投票的人數超過27萬人。這樣的推廣,從留言就能看出效果。許多文學期刊的老讀者,因此而重新與我們相遇。至于說到你所謂的“公平性”,可能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目前的文學期刊,大多是差異化稿費,給誰一千甚至二千,給誰八百或五百,是主編一支筆,我認為這樣很好。因為主編的眼光,值得信賴。但作者和讀者,一樣會質疑其中的公平性何在?憑什么給他一千或二千而給我五百?具體到廣東,到我們刊物,我們是公益一類,這樣做,首先紀檢這一關就過不了。而我們認為,所有在我們刊物發表的作品,表示我們都是認可的,先給千字500元的基礎稿費。余下的,由讀者說了算。當然,有人會說,這樣會存在拉票,可拉票也是一種宣傳啊。當然,我們也一直在改進之中,打賞中也有一些問題,比如會有少數優秀的作品沒有上榜,于是去年開始我們增加了編輯部的直賞權限,一期一篇,由編輯部編輯共同投票選出來。所以,我前面說過,我們雜志主編的權力是比較小的。

3、 我們身上有的一點點光環,并不是我們個人的。

青年報:文學獎應該也是一種激勵措施,在廣州,《花城》雜志有一個花城文學獎,《廣州文藝》有一個都市小說雙年獎,他們這兩個獎項影響還是不錯的。《作品》有沒有這方面的設想?由雜志設置的文學獎非常多,你是怎么看待這些獎的?

王十月:文學期刊設獎自然有助于期刊的品牌建設,目前國內文學期刊辦的獎,比較好的有《小說月報》的百花獎,《江南》雜志的郁達夫文學獎?!度嗣裎膶W》現在也不讓辦獎了,我們之前是有《作品》獎的,辦了十幾屆,但財政不給錢,就沒辦法辦。公益一類的單位,拉贊助也是不允許的。

青年報:無論是提高稿酬還是設立獎項,都和政府部門對文化的大力扶持有關。在某種程度上,經濟活動越活躍就會對文學產生一些抵觸,很簡單的一個看法就是看不起作家。但是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似乎恰恰相反,這里成了文學的沃土,根據你的體驗,你能談談廣東的文學環境是怎么樣的?

王十月:廣東的寫作者,還羨慕上海、江蘇、浙江這些地方。事實上,廣東對文學的扶持力度,甚至比不上廣西。我們刊物的稿費標準,與上海的刊物相比也差了很遠。廣東的青年作家,這些年十分活躍,其實更主要的原因,是人才往經濟發達的地方流動,人才基數大,文學人才自然也就更多,加之經濟發達地區,人們的生活經驗也會更國際化,思想自然更加國際化。這是廣東文學的優勢所在。

青年報:政府部門的大力資助會不會造成一種惰性?比如在選擇作品的時候會不會摻雜人的因素而忽視讀者和市場?

王十月:我是辦雜志的,我只能保證我們雜志盡可能少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

青年報:你們的活動一個接著一個,而且都非常接地氣,說實話文學這些年不景氣的原因,與遠離了真正的讀者不無關系。我看到六月份的消息,《作品》又和其他單位合作,在舉辦“全國大學生原創文學大賽”。我們想問一下,你們的目的是培養年輕作者還是下一代讀者?

王十月:我們今天受到文學界認可度最高的那幾本文學期刊,聲譽幾乎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打下來的。今天文壇的中堅力量,當年還是青年時,就是這些刊物的讀者和作者。同樣水準的作品,我肯定選擇發年輕人的。我們既要爭取年輕作者,還要爭取下一代讀者。請注意,我用了“爭取”這個詞,而不是“培養”。我從來不認為,哪個作者是我們培養出來的,可能這個作者最初的作品都是我們發表的,他的成長,有我們的一臂之力,但我們不能過于高估自己。一個作家的成長,是他自身努力的結果,他自己不努力,沒有天賦,誰也培養不了他。作為作者,感恩刊發過我作品的刊物,如《大鵬灣》對我處女作的接納,如《人民文學》對我的肯定,所有刊發過我作品的刊物,我都心存感激。但作為編輯,我們強調,不要心存讓作者感恩的心,編發作品,是我們的工作,我們拿了納稅人的錢,就該辦這事。我們身上有的一點點光環,并不是我們個人的,是《作品》雜志這個平臺給的。離開這個平臺,我們什么都不是。作者要感恩,也應該是感恩納稅人。

4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頑固的尺子,并認定這尺子代表了標準和真理。

青年報:我們談到學生與文學有關的話題,我突然想起前段時間江蘇常州有一名學生寫下的作文《〈三打白骨精〉讀后感》,學生是從白骨精為達到目的如何偽裝自己的角度去寫,老師認為要“傳遞正能量”,提出從孫悟空堅持不懈的精神角度去寫。你覺得這是文學與作文的差別嗎?

王十月:作文本應是文學。我在抖音談作文,有很多老師留言。我們的作文教育過于應試化了,許多老師是明知這樣教不對,但為了孩子們的應試成績不得不這樣教。因此,說到底,還是作文的評價機制出了問題,給什么樣的作文高分,什么樣的作文低分,這個評價機制就是風向標,決定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寫作方向甚至人格養成。

青年報:我們最近又成為了你的忠實粉絲,不過以前也是忠實粉絲,這次就因為你開通了抖音賬號,在網上傳播自己的寫作經驗,《作品》雜志也開通了抖音賬號。你目前收獲了什么?這會不會影響你的正常寫作?

王十月:雜志開抖音號,是我們的工作。抖音代表當下最強勢的新媒體,如果我們不加入,何談“傳播大眾化”?我個人開抖音號,最初的動機,也是因為雜志要開號,作為雜志的負責人,我得試水,知道怎樣才能做好抖音,如果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如何做好雜志的號?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就像主編如果不懂稿件的優劣,就無法辦好刊物一樣的啊!我看到有些文學期刊也開了抖音號,我無權置喙,只做我們刊物要做的事。

開抖音影響正常寫作是自然的,但有利于辦刊。一條抖音,從文案,錄制,剪輯,到后期的留言回復,的確很花時間。因此作家開抖音,我持保留意見,可開可不開,根據自己的寫作習慣和時間而定。但我的身份是編輯啊,寫作是我的業余愛好。編輯開抖音,于刊物,肯定是有益的。至于說收獲,要看你做抖音的初心是什么。抖音數億用戶和創作者,其類型無外乎三種:一是自娛自樂型;二是變現主導型;三是分享付出型。所以作家開抖音,要看你想干什么,如果想當網紅割韭菜,那趁早別做這白日夢。如果是自娛自樂,那和平時看電影、打球一樣,不過是休閑之一種,有什么好指責的?《作品》雜志社做抖音,屬第三種,只是做傳播,為作家提供直播,《作品》雜志和編輯沒有一分錢的收益,純付出服務型。我的抖音“文學干貨—王十月”,從名字就看得出,是第三種,分享付出型,分享我寫作二十年、編輯十六年的成功心得與失敗教訓,讓盡可能多的人,從我這里得到文學滋養。這樣一說,顯得過于偉大,但事實就是如此。要說我得到了什么,無非就是粉絲們的贊美給我心理上的滿足感。另外,我認為,文學是出于表達的需要,抖音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的表達。很多人不理解,覺得王十月做抖音在嘩眾取寵,來自文學界同行的什么難聽的話都有。獨善其身誰不會?我又不是傻子。但世人總是以已之心,度他人之腹。我選擇了做抖音,就不在乎這種難聽的話。分享一條我的抖音文案:“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頑固的尺子,并認定這尺子代表了標準和真理。我們用這把尺子打量世界,但凡和這尺子不合的,都認定是被打量事物的問題,卻很少有人反思尺子的問題。于是,就產生了傲慢與偏見?!蔽沂斋@了來自同行的傲慢與偏見。卻得到了陌生人的肯定與贊美,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一得一失,正符合天之道。

青年報:新媒體的傳播方式給文學帶來了挑戰,目前出現了這樣一種趨勢,在發達地區和年輕人中間,讀紙質書的人越來越少,讀電子書的人越來越多。自今年以來,許多作家參與到了網絡直播中來,你對這樣一種現象有什么看法?這對文學是補償還是傷害?

王十月:讀紙質書和讀電子書本質上沒有區別,我現在就以讀電子書為主。作家參與直播,沒什么大驚小怪的,認為作家不該這樣的人。文學是怎樣生產的?作家寫完作品,完成生產者的任務,然后交給出版社和雜志社,協助進入傳播銷售環節。這個環節,必然要遵從市場規律。那些高談闊論文學不該進抖音的人,自己出了書,不是一樣屁顛屁顛明星趕場一樣參加各種新書推介會、研討會、讀者見面會嗎?為什么利用新媒體,省時省力參與人數還多、效果還好的抖音直播就有問題了?本質上不是一樣嗎?要說效果,直播占用作家的時間更少而受眾更廣。以作家王方晨在周朝軍的抖音號那次直播為例,那場直播保持二百人同時在線,總在線人數超過八千,銷售圖書百余冊,王方晨的抖音增加了一千多粉絲,僅僅占用王方晨兩個小時。要是平時,他飛到北京參加一次讀者見面會,往返要花兩三天時間,勞心勞力,還不一定有這樣的效果。

青年報:新媒體在純文學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比如公眾號,包括目前的直播,但是都還局限于信息傳播和宣傳層面。你覺得未來的趨勢是什么?新媒體會不會直接進行作品的推送?《作品》在這方面有沒有更大膽或者是超前的計劃?

王十月:微信公眾號就是內容為王啊。我們的公眾號上經常發三到四萬字的長文。包括抖音,我見過一個號,每期發一首詩,多的有數十萬的贊。我的微信公眾號偶爾發一下文學創作談,也有過萬的閱讀。至于抖音,《作品》雜志正在裝修抖音直播間,我們愿意為在作家和讀者間搭建橋梁而努力。

青年報:文二代現在很普遍,你女兒從你這里繼承了作家的天賦嗎?我突然想起來了,在你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你女兒的畫作,她好像是個非常不錯的畫家。我們很想聽聽一個父親對女兒的評價。

王十月:我女兒不寫作。我也對女兒說,這輩子,兩個職業你最好別選,一是作家,二是公務員。當然,她選擇什么職業,是她的自由。我女兒從小愛畫畫,高中考上了中央美院附中,保送上了中央美院,現在讀大三。她熱愛繪畫,也有天賦。高中時,同學們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去畫室補課,畫室老師一堂課三四百元,她去畫室上了幾堂課,老師就說你以后來學不用交錢了,幾年下來,省了不少錢。任何一個父親的眼里,女兒都是完美的。漂亮、單純、善良、有藝術天賦。如果說有什么讓我擔心的,就是這一代孩子一直待在象牙塔里,心里只有藝術,社會生活經驗是一張白紙,將來步入社會才是嚴峻的考驗,但那是她的人生,成功也好,挫折也好,都要她自己去體驗。一個藝術家,只有在挫折中磨礪過,才會真正成熟。

中國著名文學期刊主編系列訪談之五

王十月,本名王世孝,湖北荊州人,1972年出生。中國作家協會全委,廣東省作協副主席,《作品》雜志社負責人。2000年開始發表小說。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煩躁不安》《31區》《活物》《無碑》《米島》《收腳印的人》《如果末日無期》,中短篇小說集、散文《國家訂單》《我們的罪》《父與子的戰爭》等數十種。作品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人民文學獎、《小說選刊》年度中篇小說獎、百花文學獎等。有作品譯成英、俄、西、意、日、蒙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a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 久9久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99 | 日韩黄色片视频 | 久久久久青草线蕉亚洲麻豆 | 久久99视频免费 | 亚洲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 国产页 | 久久不卡一区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 国产丝袜精品 |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 天天爽天天爽夜夜爽毛片 | 免费h视频在线观看 |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视频免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播放| 久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 欧美在线91 | 欧美成网站 | 好吊妞这里只有精品 |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花蝴蝶 | 久久综合网站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 |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人人草视频在线 | 天天噜噜揉揉狠狠夜夜 | 日本小视频免费 |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 中国jizzjizz| 日本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88 | 高清日韩在线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 人人澡人人擦人人免费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片 | 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完整成 a毛片免费全部在线播放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