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nèi)容
小說《萬福》里的煙火味
更新時間:2020-07-06 作者:章以武來源:廣東文壇
二十多年前,一位清俊的北方妹,秀發(fā)向后梳去,綰成馬尾,在深圳寶安的鄉(xiāng)鎮(zhèn)、村落奔波。她對著濃眉大眼生猛醒目的大標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出神。誰也沒料到,這個妹仔的心里會發(fā)酵著“深圳敘事的野心”。于是,血脈賁張,長篇中篇短篇,一個個與讀者見面了:《親愛的深圳》《皇后大道》《華強北》《十七英里》,均刊登在國內(nèi)一流文學雜志:《人民文學》《小說選刊》《新華文摘》等,在銀幕、熒屏上也出現(xiàn)了她的作品。
何方人氏?竟在文壇橫沖直闖好不兇猛,且行文刀刀見血!她就是吳君,一個行事低調(diào),平時訥言,眉宇間透著幾分靦腆的女子!最近她的長篇小說《萬福》剛出世就贊聲一片,絕非無緣無故的。
《萬福》,好土好吉祥的書名!說的是深圳寶安萬福村,四十年前村里原住民潘氏一家,離家去香港郊區(qū)屯門一帶討生活,那時在村民心中去香港才是改變命運的途徑。白云蒼狗,如今深圳成了一顆世人矚目的耀眼明珠,萬福村也變得富裕。那里的年輕仔,雙目閃亮,口吐不咸不淡的“官話”,很有經(jīng)國濟世宏圖大略。于是潘家三代人在異地經(jīng)歷了傷筋動骨之后,紛紛走上了回家路,這條路走了四十年!連80歲高齡的潘寶順老太太也是日日夜夜鄉(xiāng)愁綿綿,火燒眉毛,急著要回萬福村,吃口大盆菜,聞聞家鄉(xiāng)煙火味。吳君通過對潘家三代人的愛恨情仇心靈秘史的書寫,支撐起一個家國的宏大敘事。這是一曲深圳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頌歌!
《萬福》這部長篇的題材頗耐人尋味。它既沒有深圳造橋修路高科技發(fā)展的重大事件,也沒有香艷誘人、欺世盜名、做發(fā)財夢做成囚徒的跌宕怪異,寫的全是潘氏一家子糾結(jié)的日常,全是普通村民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的情感生活,以及這一家人從寶安福田村至香港屯門的來來回回的心路歷程。然而,骨子里表達的卻是家國命運的重大主題。這對一個作家來說,需要多么深厚卓越的藝術功底才能駕馭?!一個重大題材如何處理,這特別考驗一個作家的智慧與才華!
究竟里頭有什么樣的文學創(chuàng)作訣竅?當然這與吳君具有文學創(chuàng)作的天賦是分不開的,但更重要的是肯下笨功夫。她告訴我,她很羨慕別人會“先鋒”,會“先驗”,她只會先吃透深圳之所以成為深圳的緣由,一個作家的思想境界太重要了,否則就是黑夜里的黑牛。她家在寶安西鄉(xiāng),雙腳天天踩寶安那片熱土,這是她的優(yōu)勢。她當過記者,在寶安區(qū)社保局干過十多年,熟悉這里的村民們的喜怒哀樂。在她的電腦里,筆記本中,貯藏著形形色色的寶安人的故事,這些文字的記載都是鮮活的,有生命的,會笑會哭會喊會叫會與她交談的。她說,他們會突然在夜闌更深時來到她的床沿、夢里,對她說,你寫啊,還沒動筆啊。憋不住了,她會一骨碌爬起來敲電腦鍵盤!
吳君告訴我,為了寫《萬福》,她去寶安西鄉(xiāng)與村民交朋友,她也去香港屯門體驗那里底層人的生活。她開始下去交友時難度極大,人家把作家看成怪物,看成來者不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圖。是吳君的執(zhí)著與厚臉皮感動了被訪者,不過開頭幾次,對方說的盡是干枯的套話。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有的年青文友希望吳君談點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秘密武器”,吳君答:笨功夫最管用!她為長篇小說里的人物一個一個寫小傳,他(她)的音容笑貌,他(她)的性格特征、典型細節(jié)、命運歸宿,都要像青蔥拌豆腐般清清楚楚。對這些人物的小傳盡量做到纖毫畢現(xiàn)、細膩逼真,甚至香云紗衫在風里的窸窣響聲,都聽得見。這樣,編故事,設置人物關系就好辦了。吳君是把這些人物統(tǒng)統(tǒng)堵在一個特定空間里,前后出口堵死,讓他們像黑狗白狗黃狗,大狗中狗小狗一樣在里邊咬!咬出人物性格,咬出故事情節(jié)。
這部長篇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用了不少約定俗成的粵方言,不知是否受了用滬方言寫就的《繁花》的啟迪。不過吳君運用粵方言很到位,既透出濃濃的粵味芳香,又看得懂,看得明,不會隔,頗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