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彤子:被建筑女工“推”上全國文壇的佛山女作家
更新時間:2020-06-15 作者:黎紅玲來源:佛山日報
佛山日報記者近日獲悉,佛山女作家彤子的新書《生活在高處——建筑女工記》即將由花城出版社出版。2019年年底,其非虛構寫作作品《生活在高處——工地上的建筑女工們》獲得全國知名的“琦君散文獎”,而彤子也因此與國內知名導演賈樟柯等人同臺領獎。
雖然彤子曾獲得全國產業工人文學獎金獎、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但該新作能夠在全國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彤子備感榮幸。走上領獎臺的那一刻,彤子感慨地說:“感謝工地上的一幫姐妹,是她們將我推上領獎臺。”
貼著生活來寫作
作為建筑業協會的一名工作人員,彤子日常的工作就是負責建筑工人技能培訓和房屋建筑市政工程的安全生產檢查。一周至少有兩三天,她都是在大大小小的工地上巡邏,而寫作,則是她的業余愛好。
“小地方走出一位大作家。”見到有記者采訪,同事一句由衷的贊嘆,像是對彤子說,也像是對記者說。
“去溫州領獎的當天,我誰也不認識,尷尬得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但當別人介紹說這個就是彤子時,在場的評委都說:‘哎呀,我知道,就是那個寫建筑女工的作者。’”令彤子沒想到的是,因為筆下的建筑女工,她一下子就被評委記住了。
“琦君散文獎”創立于2016年,前三屆,張煒、周曉楓、李修文、蘇滄桑等12位著名作家、學者先后獲獎。“《生活在高處——工地上的建筑女工們》寫的就是工地上女工真實的故事,我跟進這個工地3年了,其間處理了幾單事故,感觸頗深。”彤子說,“有一次突擊檢查中,遇到一個故意拖延工作的開升降機女工,但她的故意拖延只是為了給上面的工人爭取收拾違規施工現場時間……”
這些年來,佛山房地產事業發展迅速,一棟棟房子在城市里拔地而起,建筑工人功不可沒。“他們為城市蓋起了房子,然而卻住不起。”更讓彤子感慨的是,隨著工地用工需求的增加,越來越多女性加入建筑行業,雜工、鋼筋工甚至架子工,都有女工的身影。“在我們的工地上,建筑工人中有27%是女工,她們為城市流血流汗甚至獻出生命。我不敢說為她們立傳,只想尊重生活本來的樣子,為她們留下些許檔案。”
這不是彤子第一次寫建筑工人。她曾獲得全國產業工人文學獎長篇金獎的小說《南方建筑詞條》,同樣是“寫我自己最熟悉的”建筑工人。“寫作是需要厚積薄發的,對我來說,貼著生活寫就好。”彤子說,“早期我寫過一篇關于疍家人的中篇小說,但因為對疍家人的生活不熟悉,寫作時硬生生地靠自己的想象,最終雖然也發表了,但卻違背了我的寫作初衷,是我寫作生涯的敗筆。”
探索文學的多種可能
“寫建筑女工,我自認為是很好的題材。”彤子說,“但是在動筆之前,我也曾有過擔憂,擔心我太過代入自己的情緒而寫不好。”
由于是非虛構寫作,里面的每一個人物都是真實的,寫作的時候難免感同身受。“我是流著淚寫完的。寫的時候我很激動,腦海里就像放電影一樣,發生的事情一次次在腦海里出現。”彤子說,“僅僅四百來字的序,我就寫了三四遍,寫一遍哭一遍。”
盡管這樣,寫作期間,彤子不停地告訴自己,不能因為自己的感情,而違背了事情本來的面目,要先讓自己跳出來。
最終,出來的文字彤子自覺很克制,也很滿意。“你的文字很冷靜、很特別,而且很生動,里面的每一個人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題材,評委對《生活在高處——工地上的建筑女工們》的文本和文字也給予高度評價,這種認同感,讓彤子備受鼓舞。
飯堂里的佟四嫂、工地上長大的馮珍珍、爬在架子上的程有銀、扎鋼筋的夏雙甜、當雜工的刀小妹……在彤子筆下,這些建筑女工一個個好似都活過來了,讀來令人欲罷不能。
除了文字冷靜克制,在文本上,彤子也展現出她的才氣。這種才氣在她的《嶺南人物志》《南方建筑詞條》等作品中也可見一斑。會講故事的她,筆下的人物鮮活,個性鮮明,故事生動有趣,就像周星馳電影中的人物,看過就會令人難忘。
“我嘗試著在文本上有突破,讓看過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彤子說。不過,作為非虛構寫作,也有人提出質疑,認為“非虛構寫作,不就是要按照報告文學的框架去寫嗎?能這樣寫嗎?”對此,彤子自有她的看法:“文學是靈動的,可以有更多的探索和創新,才能良性地延伸下去。”
作家檔案
彤子原名蔡玉燕,三水北江邊長大,70后作家,現為佛山市作協副主席。已出版長篇小說7本,發表作品達百萬字,屢次獲獎,其中《南洋紅頭巾》入選“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點出版物”;《南方建筑詞條》獲得全國產業工人文學獎長篇金獎;《陳家祠》獲廣東省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2019年12月6日,非虛構散文《生活在高處——工地上的建筑女工們》獲第四屆“琦君散文獎”,《生活在高處——建筑女工記》即將由花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