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姚福初|《今古奇趣寓言故事》
更新時間:2020-05-12 來源:肇慶市作家協(xié)會
書名:《今古奇趣寓言故事》
出版社:南方日報出版社
作者:姚福初
ISBN ?978-7-5491-2071-0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shù)據(jù)核字(2019)第231020號
繼2018年出版第一本兒童文學作品集《十二生肖寓言故事》之后,肇慶作家姚福初的第二本兒童文學著作《今古奇趣寓言故事》最近由南方日報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姚福初年過八旬,一輩子在德慶縣山區(qū)從教直至退休,長期致力于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數(shù)十年。他堅持以篇幅較短的寓言作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重點,50多年來,創(chuàng)作了1000多篇寓言故事。他不僅堅持寓言創(chuàng)作,而且對寓言創(chuàng)作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古今奇趣寓言故事》后記
姚福初
大學畢業(yè)之際,不少同學選擇留在城市,我則志愿回到當時還很落后的家鄉(xiāng),而且一直甘愿在山區(qū)從教。德慶斌山中學是革命老前輩徐儒華戰(zhàn)斗過的地方,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他老人家為革命犧牲了五位親人(父、母、弟、嬸、侄),我在這所中學一教就是三十多年。當時有位老友勸我出去工作,我覺得山區(qū)即使艱苦一點,但絕無理由背離這生我養(yǎng)我的故土,于是寫了一首題為《教師禮贊》的詩(原載1994年9月27日《南方日報》)作為回答:
“一支粉筆寫春秋,兩袖清風樂悠悠。三尺講臺天地闊,四化獻身壯志酬。五育齊抓勤澆灌,六藝貫通爭上游。七彩校園新苗壯,八面書聲歲月稠。九州桃李滿天下,迎來春色遍寰球。十年樹木成梁棟,百年樹人競風流。千秋大業(yè)誰不羨?萬古流芳孺子牛!”
(附注:五育,指德、智、體、美、勞;六藝,古代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種學問與技能,今泛指各種文化科學知識)。
詩頌揚的是教師群體,說“壯志酬”云云,我也許不配,但有四個字也當之無愧:“兩袖清風”。我淡泊名利,不趨時尚,崇尚獨立思考,欣賞老子的“清靜無為”。春朝秋夕閑暇無事,我既無李白的詩才(年輕時曾一度狂熱地寫詩),何妨學學莊周寫點幻想故事聊以寄托,也算是在“有為”和“無為”中保持平靜心境的一種追求吧,于是便與兒童文學結緣。我開始學寫童話(莊子《逍遙游》實質是童話),后因教學事務繁忙(我一身兼四職:兩個班的語文課、班主任工作、語文教研組長、學校的宣傳工作),于是便以篇幅較短的寓言作為重點。集腋成裘,得寓言(含寓言詩)1000多篇(首),這些拙作當然都不能算是精品佳構,但確實凝聚了作者幾十年來的創(chuàng)作心血。
縱觀中外寓言名著,先秦以后的中國寓言,皆以寫人為主;而以《伊索寓言》為代表的西方寓言,則以動物為主角。本書挑選寓言近300篇,按題材分為五輯,可以看出,這本書也以寫人(今人、古人、神魔)為主體,愚以為符合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適應國人藝術欣賞的口味。
中國的傳統(tǒng)寓言創(chuàng)作,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春秋戰(zhàn)國是寓言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代。但是,古代的寓言并非為孩子寫的,把寓言引入兒童文學園地,這是五四前后的事。1917年茅盾編寫的《中國寓言初編》,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專供少兒閱讀的書;1921年鄭振鐸在《〈兒童世界〉宣言》中確定把寓言列為兒童文學的主要文體。但也有專家學者反對把寓言當作兒童文學。不管怎樣說,我認為寓言應該是老幼咸宜的。這本寓言故事,如果能在揭示生活哲理、總結人生經(jīng)驗教訓、褒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諸方面,讀后使之有所啟迪和教益,則是作者莫大的造化了。
作者不才,然寫作嚴謹。在開拓題材、創(chuàng)作寓意、塑造形象、構思情節(jié)等方面,曾作過不懈的探索和努力。我期望在這幾方面能有一些新的突破。
作者不才,卻有幸得到不少名師的指點。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李國偉先生、肇慶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鐘道宇先生、南方日報出版社編輯陳靜女士,都對我的創(chuàng)作給予了熱情的幫助和指導;肇慶市委宣傳部、肇慶市文聯(lián),在人力物力上對我給予了大力支持;德慶縣委宣傳部、德慶縣文聯(lián)、《西江潮》編輯及許多文友諸君,都主動伸手積極幫扶,真令我感懷不已,更讓我感到責任重大。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