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黃國欽 | 國凱老師二三事
更新時間:2020-05-09 作者:黃國欽來源:中山日報
1991年,廣東省作家協會創辦文學講習所作家班,我是第二期作家班班長。創辦文學講習所和開辦作家班是國凱老師的提議。自從擔任作家協會主席以來,國凱老師就把眼光聚焦在培養廣東青年作家的身上。他暫時放下了手頭的創作和其他一些工作,興致勃勃地兼起了文學講習所所長。
▲黃國欽(左)與著名作家郭小東(中)、著名詩人洪三泰(右)在中國作家協會代表大會上。
創辦文學講習所,開辦作家班,這在當時全國省一級的作家協會,都是大膽創新,領風氣之先。
9月1日,第二期作家班開學,國凱老師親臨講話。我至今還記得,為了提高學員對學習的領悟和興趣,國凱老師和楊干華老師,還常常聯袂組織學員一起座談漫談。二位老師一個粵東五華、一個粵西信宜,他們的國語,都是典型的粵腔粵調。國凱老師漫談的時候,干華老師怕我們聽不懂,常常在旁邊翻譯,國凱老師笑瞇瞇地看著,一雙眼睛在瓶底一樣漩渦一樣的近視鏡片后炯炯有神??吹轿覀円彩且荒樏H坏臅r候,國凱老師開心地笑了,他幽默地對楊干華說:“你的普通話比我還‘普通’,還給我做翻譯,我給你做翻譯還差不多。”二位老師你給我翻譯,我給你翻譯,每一場創作漫談,都輕松諧趣,笑聲連連。學員們在這種放松和精辟的點撥、問答與互動中,感悟到了很多創作的訣竅,也感受到了二位師長風趣隨和、惺惺相惜、文人相親的可貴。
作家班授課的師資國凱老師也花費了許多心血。給學員們傳授的是怎么寫小說,怎么寫散文,怎么寫詩歌,學員們都已經有相當的基礎,這對老師的授課要求就很高,老師既要有豐厚的理論水平、藝術修養,又要有很好的創作實踐和創作實績。國凱老師以他的魅力,請到了當時省里年富力強的一批最好的老師:饒芃子、黃培亮、程賢章、歐陽翎、謝望新、李鐘聲、章以武、楊羽儀、郭小東、雷鐸、黃天源……
賢章老師上課的亦莊亦諧,小東老師上課的亦文亦理,雷鐸老師上課的亦仙亦佛,都令人難忘。特別是以武老師上課,聲情并茂,唱念做打,像演戲,像話劇、像戲曲,有一次講到興起,他左邊一條腿翹起,下腰下到了差不多90度,令人想到他的忘情、想到他的投入,也想到他文外的功夫。這樣的情景,以武老師可能自己已經忘記了,可我卻歷20多年仍如在眼前。這也可以看到,老師們對國凱老師倡辦文講所、倡辦作家班的認可,和對給學員們授課的認真和用心。
那時,國凱老師還眼光獨到提議一個學員配備一個指導老師,一對一具體指導學員的創作、修改,指導老師由學員按自己的創作情況自己挑選。我的指導老師是當時《作品》的編輯部主任廖琪。
9月中旬的一天,國凱老師在文德路75號的家里,請我們幾個學員家宴。那一天晚上,我們幾個學員早早地就沖涼洗漱完畢,來到了國凱老師的家里。國凱老師的家簡潔整齊,進門就是飯廳、廚房,我和董堅、梁彩云、高小莉四五個人圍著飯桌坐下,賞著國凱老師自己下廚做的幾樣菜肴。師娘她們常在深圳,廣州家里就常常國凱老師自己在讀書寫作。國凱老師在家里請我們吃飯,其實是寄托著一片期望和深情。舉箸伊始,國凱老師就申明,在廣州,上酒樓飯館吃飯并不稀罕,在家里設宴請客才是主人對客人最珍貴和最盛情!看著國凱老師在平常很少動用的廚房給我們做飯,看著國凱老師用竹勺在電飯煲里給我們舀湯,我們感受到國凱老師對文壇晚輩的厚愛和催人奮進的拳拳之心,我們明白國凱老師對作家班學員們寄予的殷殷期許!
那時國凱老師的身體已經不是很好了,長期的熬夜、伏案寫作和三餐紊亂,已經侵害了國凱老師的腸胃和軀體,是本著一腔熱忱,一份責任,一種精神,本著對廣東文學事業未來更強崛起的信念和追求,本著對廣東文學青年無私的關愛和培養,國凱老師才義無反顧、一心一意、親力親為于文講所的大事、小事、雜事、瑣事。
看著國凱老師神采奕奕背后掩蓋著的瘦弱身體,我常常有一種心疼。我記起來也是1991年5月,國凱老師帶著黃培亮、廖紅球、張奧列、張雄輝、盧一基、李蘭妮、張梅一行到潮州采風,到達潮州的當天下午,國凱老師一行風塵仆仆參觀了湘子橋、大士庵、開元寺,晚上,大家出去逛夜景,看夜色,國凱老師已經累得趴在市委招待所里起不來了,是張雄輝兄在房間里給國凱老師做按摩。
現在,國凱老師卻生龍活虎地操心著文講所作家班的一切。為了怕大家晚上無聊、寂寞,作家班每周開兩三場舞會,國凱老師常常到場與大家起舞,他的到來,常常激起歡聲,他的笑語,化解大家的鄉思……
在作家班的那一段日子,我寫了三篇小說《唐先生》《置身故事》《終于輝煌》和二篇散文《上海,一個炫目的多棱體》《讀書的印象》,尤其是《讀書的印象》里提到的《諸神的合唱》,就是小東老師在作家班上送給我的。
1991年10月,國凱老師又在中山四路的妙奇香飯店宴請我們,這一次宴請的學員有十幾二十人。席間,國凱老師感慨,20年代,魯迅先生在廣州,就經常到妙奇香來喝茶、吃飯,今天,我也請你們到妙奇香吃飯,這是魯迅先生以前常常到來的地方。我們聽出了國凱老師感慨后面的聲音,他希望,自己像魯迅先生一樣有抱負、有擔當,也希望,我們像魯迅先生一樣,做一個有作為、有擔當的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