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龍鳴 | 憂傷之巔的心靈畫卷
——評墨心人長篇小說《他的憂傷你無法抵達》
更新時間:2020-04-26 作者:龍鳴來源:墨言事(微信公眾號)
墨心人是我朋友,習慣叫他老墨。印象中他抽煙的動作比別人瀟灑,有些憂郁的臉上掛著狡黠的莊重,目光睿智,笑容溫和。我似乎是在他的煙味里開始讀這部小說。由于手頭工作要趕時間,對本書剛開始的閱讀,是有一搭無一搭地瞄上幾眼。后來終于被里頭的人物故事“拿”住了,不得不放下其他,一氣讀完。我對老墨說,開始是忙別的,抽空看;現在主要是看,抽空忙別的。
在我這個年紀,已經很少有什么小說能具有這樣的魅力了。
這部小說寫的是深圳房地產開發的故事。最熱城市最熱行業,肯定能吸引數量龐大的在“消費側”徘徊的人的關切。作者展示的是鮮有人知的“供給側”的人物故事,那是一個非常神秘的、肯定有故事的領域。學者王康說:“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一樣,矛盾、隔膜、危機,文明、野蠻,古舊、現代、貧困、富裕、落后、發達,封閉、自由、群盲、精英……幾乎在一切領域都充斥著無數悖論。”把這話說得形象一些就是,靜靜存在了幾千年的城市與鄉村,像一件件破舊衣物被放進全球化牌洗衣機,逐漸加快的轉動使社會光怪陸離。而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則是一臺甩干機,猛烈的旋轉使許多物事變形,使不少靈魂出竅。
在這種情形下,這本書所傳達的價值趨向是妥妥的正能量。深圳緊靠香港,法治觀念不免受其影響,一切準許,除非法律禁止。其另一面一定是,只要禁止,就要尊重和執行。唐璜對已經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老板陳不同說:“是到了改變觀念的時候了,在法律框架內辦事,踏實,不必提心吊膽地過日子,劃不來,賺多少錢都劃不來。”像這種勸人向善,鞭撻丑陋,張揚正義的內容,在書中隨處可見,使其主題思想為堂堂正正的主旋律。
用傳統小說標準衡量,這部小說的環境描寫不合格,沒有用搖曳生姿、生鮮水靈自然風光、季節氣候,以及花草鳥蟲來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推動情節。人物活動場景是一些硬梆梆的東西:工地、公路、汽車、辦公室。
請未來的文學史家注意,這不是一部傳統小說。刀刻般的文字冰雹一樣砸過來,但沒有一顆多余。沿著作者的創作激情,我們看到的是精準地雕砌成的一幅真實得有點殘酷的社會畫卷和心靈風景。那些枝枝葉葉的東西作者不是不會,而是不屑,他直接了當地把王康所揭示的各種社會悖謬用人物關系和形象展示出來:真誠的虛偽、粗礪的細膩、精致的狂野、短暫的永恒、囂鬧的孤獨、空洞的溫暖、慷慨的算計、無恥的謊言,以及無私的奉獻與可貴的真情。
作者對人物與情節的用力一點也不含糊。先說情節,閱讀小說,你會被強烈的代入感瞬間淹沒,完全進入故事,隨著他的節奏感波動起伏。高速路上“掠過半個中國的浪漫”“心的呻吟風知道”等章節,是意態悠然的慢板;“不缺女人只缺高尚”“他的憂傷你無法抵達”等是如歌的行板;“情愛的兩個極端”是舒緩的柔板;“土地拍賣會”和“毫不留情的一腳”則是分貝漸強的“切分音”。這些情節載著你一路欣賞峻峭險奇的旖旎風光:人心的溝壑深不見底,市場的淵澗險不可測,官場的帷幕密不透風。就是在這些淵澗溝壑的崖壁上,作者展開了一幅幅心靈風光和精神畫卷。比如土地拍賣會一章,讓人感到業內門道深不可測,閱讀中不光增知識漲見識,而且還被情節撩得心驚肉跳,大呼過癮。特別是跟重慶的大佬黑斗智斗狠的那個橋段,唐璜的做法說不上正義,但絕對可以說勇敢,他有一份常人沒有的膽量和氣魄,讓人感嘆人與人,就是不一樣。不過也額手以慶,我們是深淵以外的傻瓜一樣的幸福人,不用經歷那些幾乎蹦出胸外的心跳,不用進行那種攸關生死的殘酷抉擇。
小說展示的社會生態,形象地詮釋了深圳為何發展如此之快。從各地聚集而來的年輕人把他們的青春活力、勤勞勇敢、聰明才智,全都放進金錢與欲望的滾筒中,掄圓了可勁發揮,你甚至能聽到呼呼飛舞的聲音。在這種令人眩暈的幻變中,馬路是硬道理,樓群如沐雨筍林。鋪開的城市中,從來未有的社會形態分化組合、創造創新,財富增長的速度,遠非那些庸懶的民族、矯情的國家所能比。
這種全馬力開動當然不會只生產好處。非常可惜的是,傳統觀念中的珍奇珠寶也化成泡沫被甩出去。比如,儒家精心構筑起的牢固了兩千年的秩序階梯和關系網被無情撕碎,讓人有痛快感,但恥感文化消失,則對社會產生深刻危害。這種危害不僅僅表現在資本市場的內幕交易上,而且還泛化于社會的各個層面。一個淳樸善良,清純活潑的鄉下妹子,轉瞬間就能變成老于世故、善于周旋的熟女。作者感嘆道:深圳真是個魔術大師,啥都能變出來。
小說塑造的人物,是一群形象鮮明,能讓人記住和懷念的人。成功小說必備的要旨,是塑造出能進入文學殿堂的藝術形象,這些形象會擺脫作者肉體而永生。《他的憂傷你無法抵達》中的人物,多是物質的精神門徒,他們好美食、好美色、好安逸,同時也勇于拼搏,敢于直面人性,在政策不斷變幻的霓燈柱中如群魔亂舞,內心波瀾、人性危機、性格悲劇、對性的隨意,都展現揮灑得淋漓盡致。
主人公唐璜與作家之間的量子糾纏,我們沒必要搞清楚。但清楚這一位唐璜完全是中國的,身上沒有一點歐羅巴情調。他年輕時秉其過人才華瘋狂過也輝煌過,某個單項進入中國前十,一個人居然能與百度、谷歌、天涯構成“四大”。閱盡千帆,他站在無人抵達的憂傷之巔,發出令人靈魂震憷的盧梭之問:“我這生做過不少錯事,有過不少齷齪念頭,能是個好人嗎?讀者們也不妨這么問自己一下,看看會不會汗顏"。有此一問,這篇小說的價值便無法估量。這是一個現代中國人勇敢的懺悔錄,他要“在懺悔中讓自己的精神淬火再造”,進行自我救贖。
中醫說不通則痛。人群中的精神痛點太多了,有的已郁結成“精神腫瘤”,其癥狀是閉目塞聽,只承認自己認同的,如不認同,即使是鐵打的事實放在眼前也視而不見。他們只沉湎于眼前的歡愉,對自身苦難的根由絕不反思,傷愈忘疼,雨后忘雷。明明是同樣的坑,非要一次又一次地跌入。如何才能長記性?必須有反思!對人性深刻剖析的懺悔是情緒刮痧和精神理療,其過程雖然痛苦,卻能避免悲劇重演。很多人特喜歡吵吵嚷嚷熱熱鬧鬧的喜劇,只走眼不走心。其實,社會病灶不除,悲劇在生活中能避免嗎?不在舞臺上演,就會在現實中上演。王國維說:“悲劇的美學特征是壯美與崇高,他的美學價值是教化與解脫”。如果拒絕教化,就難以解脫。
小說的人物群像中有兩種畸形的生命類型,一種是被錢“逼”的,一種是被錢“拿”的。被逼的是小梅,這位堅守許久的小姑娘因唐璜無恥的慫恿和金錢無情的誘惑而被“李總”破處,失去了這層貞潔屏障就破罐破摔,結果被四個雜毛野獸蹂躪慘死。小梅死了,她幽怨的眼神卻牢牢盯住他的良心,凝視他的靈魂,讓那里產生一陣陣人性悸動。被“拿”的是老板的女兒小艷。老板對女兒疏于管教,圖省事把她送進七色染缸。小艷有錢,不用為生活打拼,閑得五脊六獸,整天泡夜場、吸毒品、玩男人,結果一個性本良善的女孩被惡習吞噬,最終在恍惚中出車禍變成植物人。小說中當然也有感人的人物關系,河北女孩姍姍對唐璜的真情相戀,是對他人性中善良棱面的真誠回應,像一束光,照出一團春熙。
最后說說小說的語言。小說的責任編輯楊旭說,這是一本文字干凈,故事誘人而又有思想光澤的書。責編以挑剔的眼光讀小說,一路看下來,三十萬字里,除了糾正一些筆誤,竟然連一個句子的修改意見都沒有,“這在我的編輯生涯中比較少見”。她可能不完全了解墨心人對創作的嚴肅態度,他在群中撒帖求錯,每字五元。當然,文字語法不錯只是底線,有才華的作家會時不時貢獻出令人解頤的句子,比如一位政府官員對唐璜說:“君子之交淡如水,沒事多聯系,有事少聯系。”唐璜下體被踢傷腫脹,醫生說:“打架也不用這么狠吧,像是要拆人祠堂。”有了這些講究,作者便十分自信,他抽著煙悠閑道:不好看的故事我不寫。然而我寫的這篇評論算什么呢?只能沮喪于隔靴騷癢,因為小說題目已經告訴我注定如此。我只能讀完他的憂傷史,上完他的憂傷課,但永遠無法抵達他的憂傷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