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清遠作協|春回大地,禾雀花開,英雄歸來(散文卷)
更新時間:2020-04-09 來源:清新作協
禾雀花開迎君歸
陳棉英
清遠的禾雀花開了,千姿百態的禾雀花沐浴在陽光下,一簇簇次第綻放,它們盼來了凱旋歸來的62位英雄,春分日,英雄歸,清遠人民懸著的那顆心終于放下來了。
疫情之下,需要挺身而出的英雄,2月9日,清遠首批馳援鄂醫療隊抵達湖北武漢,與來自廣東廣州、韶關、珠海、深圳等19個地級市的醫療隊共同組成第十一批廣東醫療隊,全部安排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清遠市人民醫院醫務科長、急診科科長向鏡芬臨危受命,擔任第十一批廣東醫療隊領隊。醫療隊員因為職責所在,他們放下兒女情長,帶著親人的掛念沖上前線。正如林家銘說的:“我不想成為英雄,我只想疫情早點結束。其實我們都是職責所在,這些事總要有人去做。”樸實的話語,說出了醫療工作者的心聲。疫情嚴重的時候,大家都知道是呆在家里最安全,而援鄂醫療隊奔赴湖北,去到最危險的地方救人,這是白衣天使的擔當,更是讓我們敬佩的壯舉。在清遠的人們,時刻關注援鄂醫療隊員的安全,大家都懸著一顆心。
醫療隊來到武漢的第七天,湖北下雪了,在艙內工作的醫護人員凍得瑟瑟發抖,惡劣的天氣增加了工作的難度,但是他們絲毫沒有退縮。經過40多天的奮戰,疫情得到了控制,醫護人員把武漢人民當成自己的家人,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直到方艙醫院的患者都出院了,他們才返回清遠。離開武漢那天,武漢人民夾道相送,他們用各種方式表達了對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
冬將盡,春可期,愿山河無恙,人間皆安。這是林家銘的心愿,也是大家的心愿。當我在電腦前給學生講課的時候,我說起了這些偉大的白衣天使,我希望孩子們能記住這些可愛的人,也期待孩子們以后能成為可愛的人。這場疫情,讓孩子們學會了敬畏大自然,學會了敬畏生命。
禾雀花開,英雄歸來,清遠400多萬市民以最高禮遇歡迎他們歸來。一江兩岸180棟建筑亮燈,向回家的逆行者送上祝福。因為有他們的付出,我們才可以在家里守著孩子上網課;因為他們的幫助,武漢人民才脫離了困境。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護人員的使命和擔當。清遠的援鄂醫療隊員,你們是好樣的!
正如鐘南山院士說的:“醫護人員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會變化,可是我要鄭重告訴所有人,中國廣大醫務人員從來都是白衣天使,從來沒有變。他們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承擔起責任。”醫護人員是偉大的,在疫情之下,他們冒著危險去救人;武漢需要支援,他們自動請愿去救人。禾雀花開迎君歸,這62位醫護人員回來清遠了,他們會在自己的崗位上繼續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醫者的仁心大愛,值得我們今天的尊敬,也應該獲得今后長久的尊重。
不止于勝利
冼育靠
一
連續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全國的老百姓,始終都關注著疫情的最新動態。當看到新增的數據下降了、又下降了、個位數了、最后不少地方紛紛清零了,即便一時還未清零的地區,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國形勢一片好轉;懸著的心,終于釋然了。現如今,境外一百多個國家,有的甚至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單單是上升的數據,就那么讓人揪心,再對比自己的祖國,當初也經歷著這樣一個嚴峻的、形式復雜的艱難階段。但,我們贏了,這勝利當然來之不易,正如“傳染科”里,是不允許有僥幸的成分。
從電視上看,我們的醫護人員,高強度、超負荷治病救人。就連一個輕軟的防護口罩,也能把整張臉都勒出血痕,除了讓人心疼之外,就憑借這一點,就單從治病的時間,也足以讓人感受到一種硬仗之下的硬拼。幾十天的生死線上搏斗,終于拼出一個逐步復工復產的新局面。疫情,至少挑戰人類社會兩個底線:短期的底線是生命,長期的底線是勞動。只有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才有生命安全保障;也只有經過停滯,才發現勞動創造,原來是那么美、那么讓人感到幸福。勞動屬于人民,只是,有人走在勞動者的前頭,“勞動”(工作)才能失而復得,不然呢?很難想像,那將是一個怎樣局面?
曾有人說:從來就沒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著。這話說得真好,說得真實在。抗擊疫情,對我們的醫護人員而言,他們走在最前線,走的是一條冒著生命危險也義無反顧,依舊心甘情愿的逆行之路,若沒有疫情就是命令,哪來責任擔當?哪來使命擔當?哪來凱旋而歸?
二
傍晚,我戴上口罩,給我兩歲的兒子也戴上兒童口罩,兒子很是歡喜,因為他知道這樣就可以出門透透氣了。他很精神,也很配合,我就可以把他的口罩戴得端端正正的。將他抱上嬰兒車后,我推著他到附近的濱江路散步。行不多久,迎面走來一家三口,走在最前面的是個孩子,五六歲模樣,走起路來一蹦三跳的。他的母親和我擦肩而過的時候,無意間地瞧了一眼我兒子,然后,這位母親就不淡定了。她朝著前面的兒子,快步追了上去,隨之,我身后傳來這位媽媽急促的話語:快點戴上口罩!我本不在意,繼續向前走著,不久,又有一個成年人,看了我小孩一眼,他也把手放進衣袋,取出口罩戴上了。
在我看來,這是件極小極微極妙的事情,短短的一小段路,行人也不多,就這么一個兩歲小孩,居然改變了三個人,使他們都戴上了口罩。我可啥也沒說,甚至沒有跟對方有任何眼神之類的交流,卻有著無聲勝有聲的神奇效果。我們影響他們的方式,原來可以這樣潤物細無聲。
三
治病救人的時候,他們是白衣天使;冒著生命危險,逆行奔赴疫區的時候,他們是英雄;目睹他們戰役身影的時刻,他們是價值觀的踐行者;如今凱旋而歸,繼續堅守自己崗位的時候,他們又和我們一樣普通。但,這已經不是擦肩而過了,這已經不是短短一小段路了,這更不是一次散步,也絕非影響“三個人”。——是的,我要教育我的孩子、我的學生:做人,就要做怎樣的人?因為身邊,有很多優秀的人,他們都是德育的好“教材”。
致敬英雄!凱旋,但又不止于勝利!
小教師的大情懷
麥美娟
從來沒有一個寒假,如此漫長。從來沒有一個春節,如此冷清。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國乃至全世界,陷進了無盡的恐慌中。網絡、電視、電臺,各大媒體,均以“新冠”肺炎情況作為熱點播送,一組組數據,一幅幅畫面,令人觸目驚心。以“防”為主的疫情阻擊戰,在春節前全面打起來了!國家一聲令下,全國十四億人口,不分男女老少,不論城市鄉村,統統宅家抗“疫”!
無形的病毒,無煙的戰火,改變了昔日的一切節奏,也改變了許多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半夜驚醒,吳老師輕輕推開窗戶,一股寒氣迎面撲來,目之所及,一片漆黑,似乎看不到一絲曙光。轉身回頭看看,熟睡中的妻子發出有節奏的鼾聲。他搖頭苦笑,真是命中注定啊,大寶出生那年碰上“非典”,如今,即將出生的二寶遇上“新冠”肺炎。幸好,我們有偉大的祖國作強大的后盾,有英雄的民族團結一致,有英勇的逆行者沖鋒陷陣,曙光很快打破黑暗,勝利一定屬于我們!細思及此,吳老師瞬間如釋重負,輕松地重新躺下。可腦海中浮現的兩幕情境,又讓他陷入了沉思……
老母親的哭聲
一直以來,作為一名憨厚老實的鄉村小學教師,“獨善其身”是同事們給他貼的標簽。然而,2月5日那天,他的舉動刷新了大家對他的看法——為了做好聯防聯控工作,所在學校需要協助村委調查學生及其家庭的最近14天流動情況,需緊急征集“第一梯隊”志愿者6人,學校呼吁老師們自主接龍參加,當群里還是一片沉寂的時候,默默無聞的吳老師第一個接龍參加了,第一個!這無異于第一聲春雷響徹天空,教師群被炸開了,接龍在十分鐘內完成了……
當然,這“雷”也炸開了吳老師平凡的五口之家。“你是想氣死我么?你知道志愿者要挨家挨戶上門調查嗎?你不知道風險有多大嗎?”老母親抬起用紗布纏住的右手——春節前摔跤致粉碎性骨折,氣喘吁吁地怒吼著。“你倒是也說說他呀!這眼看著二寶也要出生了,他要是有個啥,該怎么辦?”母親轉而怒視著老父親,希望他能幫幫口。見老父親沉默不語,老母親悲從心來,情難自禁,掩面大哭起來。
“媽,我們學校老師也就30人,超過一半人放假后回城里住了。留在這里的,除了年長者、體弱者、孕婦,還有幾人啊?我不參加能行嗎?”吳老師說的是事實。老母親繼續哭。“再說了,國家有難,武漢有難,多少醫護人員主動奔赴前線?他們舍小家顧大家,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難道他們不是更危險?”老母親的哭聲時斷時續。“媽,您放心!我做好防護工作,哪怕是挨家挨戶調查,也不必擔心!我在家要侍奉雙親、生兒育女,在校要培土養花,鑄造棟梁呢!我怎么可能有事呢?”老母親的哭聲漸漸消失了……
一場家庭“戰爭”,源于疫情,終于理解。吳老師想,國難當頭,誰還能“獨善其身”?敢于擔當、挺身而出、眾志成城,是我們每一個人所應有的擔當和使命。
給女兒“上課”
疫情防控期間,應“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全國上至大學院校,下至小學教育,均開展轟轟烈烈的線上教育。自2月17日起,曾對“低頭族”嫉惡如仇的吳老師就成了地地道道的網民了,加入了“低頭族”大軍——要給四年級學生上網課啊!這不,問題來了,微信平臺的基本操作還略懂一二,可是小程序、釘釘直播、微課制作等等玩意兒可真讓人抓狂啊!“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呼聲高漲,吳老師急得團團轉,只好一邊默默自學一邊虛心請教閨女。
經過一段時間的折騰,正當吳老師逐漸摸索出了一些門道的時候,閨女卻受不了了。“老爸,我決定高考不選師范類學院了!”是啊,本來在家里專心聽網課的高三女兒真是“不勝其擾”,苦不堪言。“怎么了?不是早說好的嗎?”吳老師一臉懵逼。
“我改變主意了!”女兒很認真回答,“我一直以為,做小學老師非常容易,也相對輕松。但是,這個寒假,讓我深深地了解到原來做小學老師也是壓力山大的!爸,您看您,都忙成什么樣子了,您還記得奶奶的手還沒康復嗎?您還記得媽媽是個孕婦嗎?您還記得我在上高三嗎?”閨女一口氣說了三個反問句,真的把老吳給問住了。
“且不說您整天在班群抓安全教育和疫情防控調查工作有多繁瑣,也不說你學制微課、學做直播有多困難,光是看你三更半夜還在小程序改作業,天天對學生催交作業就讓我頭痛了!”女兒一針見血,直面當前線上教育所帶給老師們的一系列困難和負擔。她作為一名高中生,作為一名教師子女,真實地看到了作為一名普通小學教師最繁瑣最忙碌的線上節奏。女兒一番吐槽,讓吳老師啞口無言。盡管他是多么希望女兒能考取師范學院,將來有機會加入到小學教師隊伍來!
半晌,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直起了身子,雙眼帶有淚光,深情地凝視著女兒:“孩子,如果你是希望將來找一份沒有壓力的工作,安穩過日子,那我勸你,還真不要報考師范學院。因為教育,從來不是外人所看到的那般輕松安逸,也不該是輕松安逸的工作。你應該知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家也提出,扶貧先扶智啊!我們教育工作者,所肩負的就是家庭、社會、國家的希望。如今,疫情防控工作有所好轉,大數據不斷回落,是我們全體人民同舟共濟,團結一心的結果啊!國難當前,我們所付出的,都不過是輕如鴻毛,與一線醫護人員和科研工作者相比,簡直不值一談啊!女兒,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方能談教育啊!”
女兒羞愧難當,無言以對。這是爸爸給她上了一節“思政”課,一節“生命教育”課,一節“職業理想”課!她頭一次發現,貌不驚人的父親變得如此高大威猛,平常似乎不善言談的他,口才如此了得!她對“教師”這一職業,也有了全新的認識。她暗暗打算,“撤回”剛才所說的那番話,三個月后高考,必定報考師范學院……
此后,老吳發現,女兒書桌上的臺歷,“師范”二字赫然出現在六月七日那一欄上,那么醒目,那么耀眼!
......
輾轉反側中,吳老師終于沉沉地進入了夢鄉。夢里,暖陽高照,他和他的那班“熊孩子”在操場上拔河、賽跑,閨女順利考到了北京師范大學,還夢見胖嘟嘟的二娃順利出生了...... ?
誰是真心英雄?
王青春
《歡迎英雄回家!》——看到《清遠日報》今天的標題新聞,我百感交集。清遠的62名白衣天主動請纓,使肩負全市人民的重托,千里挺進湖北疫情重災區,浴血奮戰,給災區人民帶來了生的希望與光明,焉能不讓人動容!當我在上午進行的直播課即將下課時,轉發了這個新聞,消息框里瞬間擠滿了學生發上來的笑臉、鮮花和大拇指!還有學生發來一句:老師,你們也是真心英雄,謝謝你們的辛勞付出!
學生的贊美,讓我感動,也讓我沉思。我們,也是英雄嗎?
記得1月20日下午,我們一家三口回到了湖南的家鄉,與父母、弟弟妹妹們團聚。正當我們興高采烈采購年貨時,廣東、湖南等省相繼啟動疫情防控一級響應,接著,武漢封城!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潘多拉盒子,仿佛是在一夜之間就打開了!“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疫區的人民怎么辦?我們的生活怎么辦?學生的學業怎么辦?
在上級部門的安排下,我們除了在學校微信工作群里發布預警信息外,還在學生群、家長群發布防控疫情的信息。此后,幾乎每天兩條宣傳信息要向師生、家長推送。因為我們深知,防疫的關鍵在于提高大家的防備意識。
最讓我難忘的是線上教育。我們摸索著網絡教學的方式,試過微信授課、小小簽到小程序點名、發布和批改作業,最后還順應時代潮流,注冊釘釘群,搖身一變成了“主播”。為了掌握直播技術,我努力摸索,與同事們溝通交流,有時研究到深夜。
因為一大家人擠在三房兩廳的狹小空間里生活。正在上學的有我兒子、外甥女和兩個侄子,而我和愛人也都要上網課。大家為了“搶占地盤”而起了“糾紛”。兩個侄子嚷嚷著說,我們最小,需要最安靜的環境!外甥女尷尬地笑著說:“呃,那個……我們師范專業要上音樂舞蹈課,要錄制舞蹈視頻交作業,也需要安靜的環境……”相對來說,讀大學的兒子課業相對輕松點,我和愛人每天上課時間相對較少,經過與愛人商量,我安排了孩子們分別在房間和陽臺上課,愛人在客廳上課。我怎么辦?父親笑著說:“還有的空地方可以考慮——廚房!”母親馬上反對,我們要在廚房做飯菜啊!突然,弟弟上廁所關門的聲音讓我眼前一亮,對,為了不互相干擾,在衛生間上課是相對理想的啦!
在大家的笑聲中,我捧著手提和書本,躲進了廁所。你能想象得到,做“主播”的第一天,當我端坐衛生間洗手盆前,打開手提開直播有一種多么滑稽的感覺嗎?當時學生要求通過視頻看看離別了一個多月的我,我斷然拒絕了!哈哈,學生壓根兒也沒想到我近兩周的網絡直播就是貓在廁所里完成的!
大敵當前,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業,我和其他同行們一樣,克服困難,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奉獻自己的努力和真情。
不久,我們回到了清遠,回校與同事們一道繼續奮戰在抗疫中。寒風中,我們將教材送到所有學生的手中;走在崎嶇的山路上,我們將電子終端設備送到特困學生的手中;為了回校值班,我們不記得吃了多少包方便面……
回首抗疫的每一個日子,我們自信堅守了教育的初心,承擔起了為師者的責任;回味抗疫時期的點點滴滴,我們自豪于自己勇敢地擎起了振興教育的大旗!
是的,我們只是普通的老師,為了抗疫,我們不需要用華麗的辭藻為自己高唱贊歌。有首詩寫道:“千里萬里,你在這里,或寬闊或瘦弱的肩膀,共同扛起這萬家燈火。” 你是誰?你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你是勇敢堅強的人民警察,你是無私奉獻的志愿者,你還是默默為學生點亮明燈的老師!
望著屏幕上學生的贊語,我喃喃地說道:是的,我也是英雄!在抗疫的惡戰中,我們每一個堅守崗位、盡職盡責、盡心盡力的人,都是無愧于這個偉大時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