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以筆為援,共克時艱”信宜市作家協會抗擊疫情主題作品專輯(七)
更新時間:2020-04-01 來源:信宜市作家協會
最深情的告白
文 / 張燕
雖然每天都能接到楊成的電話,但就是見不著人,真讓人著急。
這已經是疫情的第7天。我感覺好久好久沒見著楊成了。雖然我平時出差或是和閨蜜出去旅游時,也會隔好多天見不著他,但這是不一樣的。以前的見不著,是一種想念,現在的見不著,是一種揪心。
今年是一個特殊的春節,因為多了一個“不速之客”——新型冠狀病毒,從年二七,楊成開始在醫院值班,年三十那晚回家吃過團年飯之后,又匆匆上班去。臨出門前,他反復叮囑我們若無事,不要出門,不要串門,不要聚餐,呆在家里嗑嗑瓜子最安全。
那時,所有人都沒意識到這“不速之客”會是那樣的令人恐慌。歷史證明,人類總是忽略著這些小咳嗽、小發燒,卻不知它是一個看不見摸不到的“殺手”。幸好鐘南山院士早就已經提出“呆在家里,就是對社會的貢獻”。我們要做的,就是聽話,聽醫生的話,聽鐘南山的話,在家呆,以各種各樣的姿勢呆,吃吃零食,看看電視,也沒啥大不了的。
剛開始那幾天,我的心尚算安靜,帶帶孩子,做做家務,但是,電視上、網絡上關于這場疫情的報道越來越多,感染人數也在不停地增加,特別是楊成已經好幾天已經沒回過家時,我的心開始慌了。楊成還好吧?雖然電話里他天天說很好,但是,他說的是真的嗎?或只是在安慰我呢?我問過他,是規定不能回家嗎?他說沒這規定,是他給他自己定的規定。在疫情沒平靜下來,都不能回家。我知道,他是為了家人好,畢竟他在一線為疫情奮戰,病毒可能就在他身邊。如果他回家來,說不定病毒也跟著他回家來。
初六那天,楊成電話里叫我給他送幾件換洗衣服。我心一陣喜,這下總算能見著人了。我遠遠就看到楊成在衛生院后墻上等我,一路小跑著過去。我要沖過去抱抱他,我感覺我們從沒有分開過這么久。
“站住。”楊成喝住了我。我的腳步生生地停了下來,疑惑地望著他。
“你把行李包放地上,然后轉身回家去。我一會過去拿。”
“為什么?”
“因為我不能靠你太近。我們要保持5米之外的距離。”
“不,我要抱抱你。這樣我才放心。”
“乖,聽話,快回家去。現在不能抱,等疫情結束后,我一定會讓你抱。”
我站了一分鐘后,還是委屈地轉過身,淚水就忽啦啦地流了下來。我和楊成結婚戀愛三年,結婚二年,感情一直很好,每次見面,擁抱過后,他都會牽著我的手。像現在,不能擁抱,沒得牽手,是從沒有過的事。我知道他是為我好,怕與我近距離接觸,我理解,但還是抵制不住心里的難過,感覺被他拋棄了。那天,我走了一段路之后,回頭再尋楊成時,發現他站在衛生院二樓的落地窗前,他望著我,然后,向我揮揮手,叫我趕緊回家去。
每天,楊成從不和我說過他的辛苦,只是說很好,說工作很忙,說現在衛生院里的病人很多,大多是發燒留院觀察的。我從網絡上的報道了解到一線的醫務人員的工作有多危險有多辛苦: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院長身患漸凍癥,妻子被感染,卻還沖在一線,連續48小時工作在一線,他說“我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好自己的工作”;他們12個小時不吃不喝,只是為了節省物資,節約時間;愛美的護士剪掉了一頭長發,只為了節約戴防護服的時間;他們約好了結婚,因為疫情,牽手上前線,約好了“等這場戰役打完,我娶你”……每次這樣的報道,都讓我熱淚盈眶。他們不顧自身安危,挺身而出,戰斗在最前沿,他們和魔鬼作戰,和死神賽跑,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而我的楊成,就是其中一員,這讓我驕傲,也讓我心酸。這世上的萬家燈火,是因為有他們在負重前行,而他們的背后,是家人們的理解和包容,還有無盡的牽掛和擔憂。
年初八那天,楊成告訴我說,現在每個路口都要實施測體溫這個行動,他們要到高速路口去,24小時對每一輛車每一個人進行測體溫。他說,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責任。他再次反復叮囑我,疫情時期,他不在家,我要做好自我防護,盡量不要出門,呆在家,家里的老老少少就拜托我了。
他說“對不起,我愛你”。
我的心一陣難受,像被水浸過一樣,我不要聽“我愛你”,我要聽的是“我今日平安”。你是我最牽腸掛肚的牽掛,我是你一回頭就能看見的人。你的戰役,我無法參與,但我會是你最堅實的后盾。
我堅定地說,你放心,你守護大家,我會守護好小家的。你一定要平平安安,我等著你歸來!
親愛的,“今日平安”,就是你給我最深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