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今日陸豐 | 以筆為援 抗擊疫情(六)
更新時間:2020-03-30 來源:今日陸豐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全國上下同心同德,迅速筑起了一道道抗擊疫情、守護生命的鋼鐵長城。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陸豐市作家協會響應陸豐市委宣傳部號召,向全市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發出倡議,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和關鍵時刻,陸豐市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將文學作品當作凝聚力量與催人奮進的號角,積極投身到各級作協組織的抗擊疫情主題征文和采寫活動中去,以筆為援,樹立典型,正面宣傳,進一步振奮精神,鼓舞人心,激發斗志,堅定信心,用優秀作品為義無反顧、奮戰一線的英雄加油,凝聚起強大正能量,全力以赴、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我們,一起過個平安年
文/老貓
年,已到。母親忙里忙外的,父親樂呵呵的,問他樂呵啥。他瞇著雙眼說:“平平安安又一年,你們身體工作都好。今年咱家還添了新成員。”
“是開心的事兒。現在的政府就是好,你們每個月工作有工資,到年底了,還發獎金給你們,算算,咱家十幾個人上班,獎金就夠你爸樂呵了。”母親接過話。
“是,是,是。我們最大的心愿就是你兩老身體健康。你們就等著年初二坐著收大紅包吧。”我打趣。
“行了,回去吧。你哥要貼春聯咯。開車要小心。”父親拿了一大袋蔬菜遞給我,母親嘮叨著。她是一個“迷信”的農婦,這么多年還是信著貼了春聯,嫁出去的女兒就不能在娘家逗留。
回到家,已到晌午時分。幾個農婦在午后閑聊。
“你聽說了沒?老彭家的兒子從武漢回來了,剛才來了一批警察,把他家封了。”
“從武漢回來干啥要封了門口啊?”
“說是武漢那發生肺炎,會傳染。你要交代你家老頭,不要到處走動了。”
“這么嚴重?那我得趕緊回去交代交代!”
繼而是腳步聲的遠去。我聽著迷糊,趕緊拿出手機上新聞網,武漢肺炎疫情,已經成為了熱點。突然間,期盼春節到來的激動與興奮轉換成了擔憂。門上的“福”字紅得有些刺眼。
年初一,家人吃飽圍坐一起喝茶閑聊,正在談論疫情的事,父親的電話就來了。
“老貓呀,明天還是不要來的好。聽說武漢肺炎挺嚴重的,咱們還是不要給國家添亂的好。我已經跟你姐他們說了。”父親的語氣有些沉悶。
我答應著,簡單交代父親不要出去串門,在家注意衛生問題。父親卻回我說,他要去村路口值班了。
“值班?大過年的,你值什么班?”我詫異。
“這不是發生疫情了嘛,村干部要到村路口值班,不讓外人進來,減少接觸,避免傳染……”父親說。
“家里有口罩嗎?你戴了沒?”我打斷父親的話。
“戴什么口罩呀,沒事!村里人都是認識的,誰家有個感冒咳嗽,大家都知道。”父親輕描淡寫般的念叨。
“不,肺炎疫情非同小可。你必須戴著!”我用命令的口氣。
“哎呀,沒事,戴那玩意兒干啥呢,戴著悶氣。”父親不耐煩了,匆匆掛了電話。
我的心,半懸著。從家里拿了些口罩,開車回父親家去。
回到父親家,父親去值班了,母親念叨著:“你爸不是讓你別回么,怎么又回來了呀?”
“捎口罩回來呢!我爸去值班不戴口罩!”我有些惱了。
“你爸那頑固老頭,就是不聽年輕人的話,老思想。你不用理睬。”母親聽我語氣不好,也順著埋怨起父親。
“你中午拿給他,一定要戴上!”我交代著。
一晃,過了好幾天。父親每天都早早地去路口守崗,聽母親說,每次都會戴口罩出門。我倒省了不少心。
前兩天,我正刷著微信,同事發了一張照片過來。是父親,正在路口值崗,口罩戴在下巴上,嘴巴鼻子外露。我一看,頓時惱了,打電話給父親,質問他是怎么戴口罩的。
“你怎么知道的?這不是悶著難受嘛。這就戴好,這就戴好!”父親笑嘻嘻的說。
“爸,請正確戴好口罩,保護自己,保護好家人……”
“明白明白!咱不給國家添亂。”父親打斷我的話,“你也是,出門時一定要戴口罩,回到家要記得洗手。”
“身體吃得消嗎?你一累就容易上火感冒。”我擔心。
“吃得消。人家鐘院士84歲都能上武漢一線了,我一個七十歲的老頭還不能守好村路口呀……”
瞬間,我的雙眼發熱,紅了眼眶。是啊,多少像父親這樣的黨員干部站在了村路口守住了自己的村莊,又有多少像鐘院士這樣的英雄站在了武漢守住了自己的城市,守住了我們的國家!我們一直堅信,我們是團結一致的,我們一定可以戰勝病毒,贏得健康。就如父親說的,來年,我們一起過個平安年!
昂首望月寄江城
文/莊謙應
正月十四的明月像每個正月十四一樣,不變地高掛中天。她,總是準時地迎接元宵。就如同人間,準時地迎接團圓,油然地蓄滿祝福。這是一個那么美好的日子。人類又如同明月一樣,那么善于創造美好,那么真誠而純潔。正是這樣的人類創造了這樣的元宵。
元宵,我們的腦海里,該有多少動人的故事,多少美好的記憶。
然而,今夜,明月之下,我的心里卻是淡淡的哀愁。
因為在那遙遠而又熟悉的長江,明月也該在江面上微微躍動,江面上的銀光也和夜空中的星月交相輝映,只是,映出的是壓抑和哀傷。
一直那么喜歡的詞句,竟在特殊的此刻油然而上心頭:“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共飲長江水……”
我夢里的滔滔長江,可有一江春水?那一座封閉的煌煌江城,生活可還安好?
還有啊,那一些已經悄悄離我們而去的人們,我知道那些昨天還在與病魔爭奪春天爭奪元宵的人們,我們的醫生,老人的孩子,孩子的大人!
哀思,寄托明月,祭奠我們受難的同胞!那些同我們共飲長江水的同胞!但愿這一輪清冷的明月能稍微撫慰他們的魂靈!
而那些為一己之私,為口腹之快侵犯了野生動物,侵犯了大自然的底線,致使天下遭禍的罪魁禍首,他們已被釘在人類歷史的恥辱柱上,他們一定會用愧疚和懺悔來祭奠無辜的生命。讓他們受到良知的鞭撻,國法的懲處吧!已經離去的靈魂,請安息!愿一江春水早來臨,浩浩蕩蕩淹沒污穢的疫魔!
我獨自對著這帶著春訊的明月,雙手合什,默默祈禱。
正月十四的月夜那么安靜。靜靜的,卻那么沉著,那么有力。每個人都自覺宅在家里,不添亂。元宵的煙花盡管繁華,但人們懂得將它藏在夢里,讓它明年綻放得更加璀璨。我們的學生,接到停課不停學的通知,也暫時告別那心愛的球場,在家里通過電視和網絡平臺學習,老師們在為他們加油,為他們指點迷津。
這就是中華民族,可以一下子這么安靜,靜得如同泰山和長城一樣偉岸而有力!我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靜的力量。
半晌,我緩緩昂首。昂首,是因為信念。
自武漢封城以來,十多天,雖然疫情數據每天更新,每天上升,但是,不眠的中南海,飄揚的黨旗,偉大的中華民族,創造中國速度,展示中國力量,表現中國精神!春節但見請戰書,立春只聞號角響,各地醫生星夜馳援武漢,軍隊受命再鑄熱血軍魂,記者不分晝夜執起長槍短炮傳播正能量,文藝界執筆揮毫歌唱英雄為武漢加油吶喊,從塞北到江南,從城市到農村,從國內到國外,全民義無反顧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物資源源不絕運入江城,每天家國情懷涌動,時時動人故事演繹。
即使有宵小鼠輩哄抬物價,無良商家囤積居奇,險惡之徒散布謠言,慵懶懦夫無所作為,但天日昭昭,乾坤朗朗,法網之下,頑徒盡皆伏法。
我昂首,望明月,遙寄江城,充滿必勝的信念。
我不止一次,在不同場合,不厭其煩地重復著這種永不磨滅的信念,以至于對頂上一輪明月,我依然仰起頭顱重申這種信念:
疫情面前,全民接受考驗,萬眾一心阻擊,這就是我們的意志,這就是我們的祖國,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這就是我們華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