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廖琪 | “廣告文學”辯
更新時間:2020-03-24 作者:廖琪來源: 文化潮人
這半個多月,我忙得不亦樂乎。
湖北告急,武漢告急,我的心也急!自1月底省作協發出“以筆為援、抗擊疫情”的號召,我的心便被激活。于是,這個月初,我先是寫了報告文學《守護生命》,采寫對象是福州東澤公司的董事長周少文以及他的伙伴,接著寫了《抗疫?愛的撫慰》,文中主人公是深圳海音公司董事長余德文。他們都是我的朋友,前者在此次抗疫中向武漢和貧困地區捐贈出他們創造的民族品牌、價值300來萬元的PDGO腹膜透析機及其設備;后者生產的綠能量系列消毒產品源自俄羅斯聯邦科學院的技術,工廠才上馬兩年,正處于艱難發展時期,但在這次抗疫中無償捐贈出200多萬元的產品。他們這種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慷慨大氣,深深地感動了我。這兩篇作品正在網易、深圳潮青商會、文化潮人、肇慶作家協會等網站和網頁上發布之際,15日,傳來了著名作家金敬邁逝世的噩耗。老邁于我亦師亦友,我不能不有所表示,既寫挽聯又寫悼文,用文字表達我至為深切的哀思。直到《老邁 ?一路走好》上網了,我的心情才稍為輕松一些。
然而,不經意之間,竟有一瓢冷水潑在我剛剛溫暖的心上。?
三天前,我閑來觀看某個聊天群,有幾個作家正議論某篇抗疫作品。一位作家不屑地說:“廣告文學!”他雖然不是說我,卻點到我內心的痛點了。
我是最早進入汕頭特區的文化人,汕頭特區最早的一批報告文學《在這片神奇的土地》、《金砂路》、《特區大農業》,便是我和伙伴們深入改革開放現場的文學成果。自從1986年6月13日經省委書記吳南生指定、汕頭特區管委會主任劉峰親自向我指示:采寫《莊世平傳》,我便從此與紀實文學結緣了。除了已經連續發行九版的《莊世平傳》,1992年前后,我為廣東省人大的多項重大舉措寫下了《南粵之春》、《大地保護神》、《水龍吟》等報告文學專著。2004年,我帶隊前往山區云浮市,組織文化扶貧,采寫出版了《大山不再沉默》。2005年,海潮涌入珠江,珠三角面臨淡水斷缺之際,我組織作家采寫出版了《創舉》,反映了珠江水利委員會千里引淡壓咸、關心人民群眾生活疾苦的動人故事。2009年,我又帶隊前往汶川,采寫反映廣東人民援建汶川的英雄事跡的《感動》……作為一個在文學領域奮斗了四十余年的作家,每每國家有事,人民有難,我都責無旁貸地負起責任,參與到直面現實的戰斗之中。即使平時,在小說創作的思考沉淀期,我也不會坐在家里苦思冥想,而是走向生活,在現實中尋找激情和靈感。記得1985年后,就有人給我的一些作品貼上標簽:“廣告文學”!
這標簽是褒是貶,我想圈內外的人心里有數。我才不管呢!那怕后來,我自投羅網,讓人家坐實我是“廣告文學作家”,也在所不顧。
1991年前后,我在《作品》雜志當編輯,上頭有政策下來:文學刊物要自負盈虧,自尋活路。眼見上級撥款無望,當時的省作協主席陳殘云特地找到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的老朋友,要求辦一份專供蒞會嘉賓閱用的廣告刊物《中國企業》。結果如愿以償,每年春、秋兩季各出一本,每本盈利可達20萬元以上。至1992年夏天,雜志社干脆指定我專門負責《中國企業》的編務。翌年春,我又與交易會宣傳部合作,創辦了綜合性經濟刋物《大市場》,既有國內外市場分析,企業和產品的深度介紹,又兼發一些與經濟有關的文學作品。其時,除了解決辦刊經費,《作品》編輯的福利也大為改觀,皆大歡喜。因此,對我的封號“廣告文學作家”,算是板上釘釘了。
為了心愛的文學,為了心愛的《作品》,我當然無所謂。但在一些人心眼中,是不是“廣告文學”與“文學”之間,就低了一等呢?搞“廣告文學”的人是不是因為“文學”上的低能而求其次呢?是不是肥了私囊呢?不得而知。反正,1994年底突如其來的一次查賬,雖然證明我十分的干凈清白,但我已灰心喪氣,翌年便到文學院當專業作家了。走時,留下的余款是200多萬。但三個月后,《中國企業》和《大市場》相繼停辦……
好在,我剛剛痛過,聊天群里那位剛才還不屑人家的作品是“廣告文學”的作家,馬上又發出了牢騷埋怨:報告文學“缺乏發表園地”,“缺少活動經費”……我的心又釋然了。那些思想觀念還停留在“工農兵學商”、將商人列為末流、以職業分貴賤、不屑與商人為伍的作家,是不是與錢有仇,嫌某些錢因為來自廣告而拒絕呢?這,我倒未見過。大凡瞧不起廣告文學的人,只要別人買單,吃喝玩樂起來比誰都痛快!他才不管人家的錢是不是因為廣告文學才賺來的!
于是我想,已經是2020年了,中國社會已從計劃經濟進入市場經濟,怎么還有人抱著舊的僵尸不放!一個新時代的作家,怎么會沒有幾個企業界的朋友?你手中的筆,不能為企業界的朋友畫畫像,為他們的產品推廣推廣么!你的窮酸狀態,不正源于你的窮酸觀念!想想我這幾年的生活,多么的豐富多彩。未及退休,東莞和廣州為我開辦了工作室一一廖琪書院,我除了出版重版文學作品,還舉辦過近十屆個人或集體的書畫展。經費上不成問題!只要我開口,自然有企業界的朋友慷慨解囊。能用我們自已的一點小技能,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換取我們創作上的更大自由,何力不為!順便作點小人的表白,即使采寫莊世平這樣的紅色大商人大老板,我也從未讓他為我繁重的采訪經費買單。連同這次采寫《守護生命》和《抗疫?愛的撫慰》,我也未向采寫對象伸過手。只有慷慨的付出,才能在日后得到人家的慷慨支持。2004年,廣東作協與中國作協聯手舉辦“當代中國作家書畫展",碰到經費上的大難題,經我向莊老一開口,莊老馬上找來企業家給予贊助,一次性給予70萬元。我為我有這樣的能力,暗暗自豪。
由此可見,如果硬要在文學樣式上再加上一個“廣告文學”新品種,我毫無愧色地以“廣告文學作家”的身份為榮。
顧名思義,文學的神奇,不就是廣而告之、潛移默化的功能!當年巴金、劉白羽到朝鮮戰場采寫志愿軍戰士,40年前徐遲撰寫《歌德巴赫猜想》,包括我那部《莊世平傳》,都是新中國作家對新時代正能量的廣而告之。請別忘記:莊世平是商人,是大商人,是中國銀行名譽副董事長、香港南洋商業銀行董事長!可惜,我從未聽說過誰指摘我的《莊世平傳》是廣告文學。謝天謝地,他們是看在莊老的份上還是錢的份上呢?
啊,說了這么多,我無非是要說明,那怕是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作家,那怕是廣東作家中自詡要直面現實生活的報告文學作家,也還需要在思想觀念上不斷地撥亂反正,不斷地解放飛躍。否則,文學的創新和繁榮將無從談起!
是不是這樣呢?笑罵由人,我都樂意接受。
廖琪簡介:
廖琪,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原委員、廣東省作家協會原專職副主席、文學創作一級,廣東作家書畫院副院長,長篇傳記文學《莊世平傳》連續出版發行九版,已出版《廖琪文集》等文學專著四十多種,曾獲中國改革開放文學成就終生獎、首屆全國優秀傳記文學作品獎等多個獎項。
書法作品已在北京、臺北、澳門、廣州等地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