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廣東省小小說學會“抗疫小小說選”之十二(綜合專輯)
更新時間:2020-03-23 來源:廣東省小小說學會
編者按:
“以筆為援,抗擊疫情”,為響應省作協號召,2月13日,廣東省小小說學會第一輯“抗疫小小說”,通過公眾號與廣大讀者見面,立即引燃微信群,刷爆朋友圈。不但受到廣大讀者熱烈歡迎,也引起省作協領導高度重視,之后每兩天在各市選出一輯,持續推出,以饗讀者,以鼓斗志。現推出第十二輯:綜合輯。
綜合輯目錄
朱耀華:親愛的巴比(廣州)
陳樹龍:紅包軟件(惠州)?
歐鳳香:第十三夜(深圳)
張 ?霖:堅持,為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廣州)
劉潔瑜:春天的祝福(汕尾)
葉翔清:一個老黨員的遺囑(東莞)
施小燕:如 ?蘭(潮州)
謝鵬翼:鼠年探親(潮州)
親愛的巴比(廣州)
□朱耀華
巴比趴在陽臺,眼巴巴地向下面張望著。它的眼里流露出焦急和渴望,老爺子怎么了?他還回來嗎?
巴比是一只小狗,他跟著老爺子已經很多年了。幾天前,老爺子病了,被一輛救護車拉走。從那天起,巴比就獨自呆在了屋里,與世隔絕了。巴比第一次和老爺子分開得這么久。以前,他們幾乎形影不離。
老爺子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但他們都在國外,一兩年才回來一次。偶爾,他們會連通視頻,嘰哩咕嚕地講上一陣。老爺子講完了,總是要把巴比抱起來,兒子或者女兒就在視頻里摸著巴比的頭,說,好乖。然后,老爺子就托著巴比的手,搖著說拜拜,巴比嘴里便發出汪汪的聲音。兩邊的人都開心地笑,夸巴比懂事,聰明,通人性。
巴比是老爺子的兒子買回來的。
兒子說有了它,老爺子就不會寂寞了,有巴比陪著,就跟兒子女兒陪著一樣的。事實上,老爺子也把它當著自己的孩子,從來沒有打過它罵過它。老爺子高興的時候,還會讓它鉆進被窩,相擁而臥。吃飯的時候,巴比也站立著,前肢趴在桌邊。老爺子吃一口,也給他喂一口。有時,老爺子還會端起酒盅,讓它碰碰嘴。巴比嗅到酒香,會興奮地打個滾,撒個歡。有次,巴比趁老爺子不注意,迅疾地伸出舌頭,嘗了一滴酒,老爺子生氣了,冷落了它兩天。那股酒香,嘖,沁狗心脾呀。
老爺子常帶著巴比到樓下的花園里散步。遇到熟人,老爺子打招呼,也讓巴比打招呼。老爺子說,叫叔叔阿姨哥哥姐姐。那些人呢,有的高興,有的撇嘴,有的還罵上兩句。也有喜歡它的,把它抱過去,摸摸它的頭,拍拍它的背。巴比就乖巧地瞇著眼,或者禮貌地輕輕“汪汪”兩聲。
巴比不知道老爺子去了哪兒,為什么不帶著它一起走呢?那天,幾個穿著白衣服戴著口罩全身蒙得嚴嚴實實的人抬著老爺子走了。沒人理睬巴比,門“哐”地一聲,把它關在了屋里。巴比趴在陽臺上嗚咽著,但是沒有人聽到它的聲音,或者沒有人在意它。一條狗嘛。巴比看見老爺子躺在潔白的擔架上,向陽臺揚起手臂,搖了幾下。巴比還看見老爺子的眼里滾出了淚水。
巴比在屋里跑來跑去,它想打開門,但沒有成功。最后,它只好又跑回陽臺。那時,老爺子已經不見了。巴比覺得自己的心也一下子空了。
沒有人知道巴比的存在,它孤獨而又寂寞,哀傷而又絕望。渴了,它就喝馬桶里的水;餓了,它卻一點兒辦法也沒有。日子一天天過去,也不知過了多少天了,巴比的氣力越來越小。有幾次,巴比趴在電話上,它學著老爺子,撥弄著上面的按鍵。巴比知道,那個家伙連著外面的世界,還連著老爺子的兒子和女兒。但是,巴比沒有成功。這個時候,它恨起自己來,他覺得自己很笨很笨,像一條笨狗。
巴比一直牽掛著的老爺子。它決定,無論怎樣,都要找到老爺子。于是,那天,它拼著命,鉆出了陽臺的欄桿。以前,巴比是無論如何也鉆不過去的,但現在呢,它瘦了,瘦得皮包骨頭,已經不像是一只狗了,所以,它成功了。巴比望望樓下,閉著眼,一橫心,縱身跳了下去。長這么大,它可從來沒有這個狗膽。多高的樓哇,和天一樣高!風在叫喊,星星在搖晃,巴比覺得自己好像一顆流星,它竟然沒有一絲兒害怕。一棵大樹托了它一下,樹葉被打得啪啪地響。巴比在空中轉了幾個圈,落在草地里。
巴比還活著,只是一條腿瘸了。它爬起來,一拐一拐搖搖晃晃地走了出去。路上人很少,路燈閃著朦朧的光。巴比用鼻子嗅著,它似乎捕捉到了老爺子的氣味。尋著氣味,巴比穿過小區,穿過樹林,穿過一條又一條道路。很幸運,路上,巴比還撿到了一個蘋果。蘋果上有幾個蟲眼,顯然是被人丟棄的。巴比含著蘋果,它雖然已經餓得前胸貼后背,但沒舍得吃。它得把蘋果留給生病的老爺子。
突然,幾個帶著袖章的人向巴比沖了過來。他們手里拿著木棒和鐵叉。巴比的耳朵里傳來兇狠的叫罵:
“打死它,害人的東西!”
“小心,它有病毒!”
“這個狗雜種!”
巴比意識到他們是沖著自己來的,它怔了一下,想跑,但它實在跑不動了。立時,巴比的腰上挨了一下,緊接著,木棒落在了它的頭上和腿上。
巴比趴下了,那只長著蟲眼的蘋果也滾落在了一邊。
幾天后,老爺子回來啦。經過搶救,他病愈了。老爺子沒有看見巴比。老爺子的手機里有巴比的照片,于是,他出門去,拿著照片,一個一個的向人們詢問,你們有沒有看見我的巴比?人們都搖著頭。終于,有個帶袖章的瞇著眼,盯著他的手機屏幕看了一會兒,說,哦,它呀,死了。
老爺子不信,那人繪聲繪色地講起來。
老爺子暈過去,又被救護車送進了醫院。
紅包軟件(惠州)
□陳樹龍
拜年派紅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大家見面互相道賀圖個吉利。
但阿六認為,派紅包是一個大學問,大有講究。因為,派紅包涉及了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公共關系學等多方面專業知識。
為此,阿六為自己專門開發了一個紅包軟件,一個模仿股市行情的軟件,專門收集紅包數據信息,預測紅包市場行情走勢。
阿六將所有的親戚好友都編上號碼,如父親A00001、母親A00002等,然后每年將與親戚好友互派紅包里的數量填入數據庫,因為阿六從小有收集紅包的習慣,所以數據收集比較齊全。
從紅包軟件的K線圖可以看出,我國的經濟水平日益提升,紅包指數呈線性往牛市上。父親在1978年春節給阿六的紅包是1角,2018年春節父親給阿六兒子的紅包是100元,40年提升1000倍。紅包軟件的K線圖就是我國經濟的晴雨表。
阿六的紅包軟件里所有編號一共998個,其中,外公外婆提前“退市”,給予刪除;個別朋友失聯列入ST名單;還有并購的,譬如好友張三娶了阿六的表妹,本來全家去大姨媽家拜年,表妹是要給兒子紅包的,現在只由張三一個人給紅包兒子了,張三B00003并購了表妹A00029。還有“借殼上市”的李四C00004,2015年大舅子榮升科長,李四非要給岳父大人當干兒子。
阿六的紅包軟件每一個號碼還會自動生成年度紅包損益表,譬如阿六輸入時間2018號碼A00001,軟件馬上生成:2018年度父親紅包損益表:借+1000;貸-100;借方期末余額:+900。這表示:阿六給父親的紅包是1000元,但父親給阿六兒子的紅包是100元。父親收益900元。
阿六的紅包軟件還可以生成年度紅包總損益表,這是針對阿六自己的。阿六把派出去的和回收的紅包數據輸入后,紅包軟件自動匯總、提取數據,自動生成:阿六年度總損益表。
阿六預測紅包行情走勢,相對準確,但最怕的是“新股上市”闖出黑馬。
2016年的春節,阿六到岳父家拜年,剛好李四也去。李四給阿六兒子派紅包,阿六也趕緊給李四女兒派紅包,阿六對李四了解不多,按紅包軟件預測,普通朋友按20元一個紅包。當時李四女兒當場打開紅包,一看是20元,撅著嘴巴對她媽說,媽,才20元啊!我們給的可是100元啊!當時阿六“刷”的一下,滿臉通紅。
阿六回家后馬上對李四進行“新股上市”,增補李四編號為C00004。
2017年春節,阿六也是在岳父家遇見李四,阿六馬上給李四女兒100元的紅包,李四女兒也是當場打開紅包,樂呵呵地笑起來,對媽媽說,今年他家給的是100元,把去年虧的紅包錢賺回來了!
阿六每年都會進行數據調整修正,大盤趨于穩定,總盈虧控制在10%的可接受范圍。
但個別號碼比較活躍,譬如張三B0003一直難以預測,捉摸不透,曲線忽高忽低。
張三跟表妹生了三個小孩,可張三鄉下的哥哥有時也帶小孩到阿六家過年,他也是三個小孩啊!張三這人啊,他哥來他家過年時,故意把紅包派100元,有時200元,有時還不用紅包,直接給現鈔,弄得阿六措手不及尷尬得很。他哥沒來他家過年吧,他的紅包就變小了,50元,20元。可阿六家就一個小孩。這就是所謂的人口紅利吧!
為了提高紅包行情預測準確率,阿六需要提前收集張三的內部資料。
元旦那天,阿六給張三打電話,探探口風,問他哥今年來不來過年,準備住幾天。張三回答說,還沒定。
1月10日春運開始,阿六又給張三打電話,聊聊美國伊朗又聊聊中美談判,最后又提及張三準備在哪里過年你哥過不過來。張三還是回答說,還沒定。
1月20日,張三打電話給阿六說,武漢疫情正式公布了,你看新聞嗎?阿六說,看了!你哥還來不來這里過年啊?張三說,還沒定呢!
1月23日,阿六打電話給張三,武漢封城了!你看新聞了嗎?張三說,看了。阿六說,外出都要戴口罩,建議待在家里,減少流動傳染,別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別給國家社會添亂!張三說,我哥說了,村鎮長已經發通知,全村村民一律不準外出,待在老家過年。今年我就不去你家拜年了!阿六說,宅在家里,也是貢獻!祝你新年安康快樂!
晚上,阿六在紅包軟件的公告上輸入:因武漢疫情,2020年春節紅包市場歇市!萬眾一心,抗擊疫情!
第十三夜(深圳)
□歐鳳香
耳朵由外到內發熱,隱隱約約的脹痛從耳廓傳到腦門心里,絲絲綿綿的催眠曲,成了聒噪刺耳的噪音,四面墻像匣子般把我扣在里面,喘不過氣,背下電熱毯傳遞過來的熱量,象巫婆散發的煙霧彈,焦灼難安。
我一把扯掉耳機,掀掉被蓋,跳下床來。
妻從夢中驚醒,瞪著雙眼睛,吃驚的看向我,你怎么了?
我又想發作,想到隔壁,滿臉隱忍,冷冷應了一聲:剛剛做了個惡夢。
我揉揉撞疼的腳踝,重新爬上床,一半身子在被內,一半身子在被外。冷空氣從我的一半身子,浸透到另一半身子,全身出奇地清爽,舒暢。
睡吧。妻的話,習慣性的不帶一絲溫度。
我翻來覆去,無法入睡,原想明天可以解脫,逃離這如牢籠般的家,可以到外面海闊天空的任我飛,沒想到又來一個隔離期。我看了看手機,凌晨一點多,索性穿上衣服。
客廳的燈還亮著,播放電視劇的聲音很低,打開門還是能聽得見。
我,就是你的影子,你走到哪,我就跟到哪,我要用我的生命護你一輩子周全。男主人虔誠執著的表白。我一向鄙視當今這些泡沫劇:粗淺,幼稚。可這幽暗的背景,哀傷的音樂,配上那沙啞、弱帶磁性的聲音。心里有什么東西被攪動,那顆在生意場里逐漸冷卻、麻木的心,有一絲絲怪異、酸澀的感覺。本是睡不著想來客廳消磨時光,卻看到妻弟和弟媳相互依偎在沙發和著電視劇的場景一起淚流滿面。
我一?,有種東西似曾相識,在內心深處,卻又想不起來到底是什么。
還不睡呀,你們。我裝著去上廁所,不經意的問。
睡不著,看看電視,妻弟抹了抹眼角回我。
妻弟帶著新婚的妻子來拜年,沒想到遇上封城,走不了,只好待著。
我以為把主人房讓給這對小夫妻,給他們最好的待遇,他們應該能安心地住下,可他們睡不著,每天追劇到深夜,我弄不明白,就像我弄不明白妻子,夏天多熱都不開空調,冬天不管溫度高低,都要墊上幾床棉被,插上電熱毯,把個床整得像火爐。
我無法理解。
忍到無法容忍了,我跳起來跟她鬧,分居吧!妻無語,默默地搬到客房。她似乎得到了解脫,從此不用等我,每天早睡早起,仿佛我的存在成了多余。
那之后,我更忙,應酬更多,在成功的路上意氣風發。我不知道孩子是怎么突然長這么大的,更不知道妻為什么越來越怕冷。
姐夫,睡不著就一起看看電視吧,演得很好,很感人的。
妻弟把弟媳眼角的眼淚擦干,端正坐好,給我騰出個位置,他似乎看出我的意圖。
我有些尷尬地坐下,電視劇還在繼續,那生死相依的愛情正在我眼前上演,我一本正經地看著,內心卻不知道在抗拒著什么。
太晚了,還是早點睡吧。我對妻弟說。
姐夫,現在已進入第十四天了,原計劃可以走的,現在又通知還有第二個十四天,還得待半個月呢。妻弟滿頭滿臉的沮喪。
怕什么,安心待著,平時想玩都沒時間,想聚都難,有我吃的就有你們吃的,此刻家里最安全。我安慰他們,更多的是在安慰自己。
回到房間,妻已睡了,卷縮在被窩里,耳朵里塞著耳機。床頭柜上堆著妻剛抽出來的電熱毯和棉被。
我鉆進被窩,沒了電熱毯,不再燥熱,我伸直腿正要安心睡覺,碰到妻冰冷的身體,我內心陣陣不安。十三天了,同在一張床上,彼此卻隔著千山萬水。我把腳伸過去,貼在妻的腳上,有種熟悉的感覺,慢慢拉近我們的距離。
我,就是你的影子,你走到哪,我就跟到哪,我要用我的生命護你一輩子周全……男主人公那抑郁的表情,煽情的表白,莫名的在腦海里浮現,平時覺得那么粗淺、幼稚的東西,這一刻卻翻出了我心底的陣陣酸楚。
我伸出手,一把把妻抱在懷里,貼在胸口暖著,妻的身子一陣痙攣,有些抗拒,掙脫了幾下,漸漸的,周圍變得安靜了。
堅持,為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廣州)
□張 霖
“阿嚏!”刺耳的聲音劃破沉寂的夜空,如同軍號一般,命令人們趕緊關閉通風的窗戶。
匆匆合攏窗戶的男人,又坐在床邊,拿著手機,正如一個小時前那樣。
“她怎么還不來電話啊?”他喃喃自語。
那個她,因瑣碎家務曾和他爭執,也因不愿生孩子和他鬧過離婚。
還是那個她,兩天前在機場集中,隨醫院支援隊奔赴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那天,他們緊緊相擁……
男人現在唯一能做的就只有等。
白天的一幕幕就像放電影一般在他的腦海中回旋:大媽在超市搶購食鹽,身為警察的他上前規勸,說“封城斷物資”是謠言,卻被對方口吐芬芳;大街上,父女緩步走來,忽然,女童全身發軟,拉著父親的手,跪在地上,口罩落地,滿臉通紅,大街上本已不多的人立即四散而去。他幫忙扶起女童,并拆了自己準備更換的口罩給女童帶上……
凌晨兩點,電話終于響起。倆人訴說著一天的故事:病人眾多,物資緊缺,如果不是萬不得已,那一身防護服誰也舍不得換……
聽筒中陡然傳來腳步聲,接著聽見妻子急促的聲音:“有個重癥,我得去處理下,你要保護好自己!大家都要好好的,回來,我給你生娃……”
“生不生孩子無所謂,活著,平安回來就好!”電話掛斷,男人流淚了。
晨,男人去上班了,和昨天不一樣,他往口袋里多放了兩個口罩,以便可以隨時送給有需要的人。
門關了。
他給心愛的人發去信息:堅持,為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
春天的祝福(汕尾)
□劉潔瑜
這個年過得忐忑不安。
女兒畢業后去了妻子原先任職的醫院工作,幾年后,他拿出老家底給了首付,在臨近城郊買了套房子。今年入伙,只道人生的任務告一段落,也算對亡妻有個交代,剩下的就看女兒自己了。本想著高高興興,輕輕松松地在新家過了年,就和心愛的女兒去西安旅游,結果疫情越來越嚴重。看著每天新聞報道里翻倍上升的確診數字,他心底里不禁一陣陣恐慌,宛若面對十七年前的那一場奪命的災難。
之前對疫情的了解,僅限于網絡上零星的有關不明肺炎的三言兩語,也不怎么上心。因為沉浸在假期休閑和喬遷新居的歡樂里,臘月廿七那天,他和女兒興沖沖地逛了花市,女兒讓他戴口罩,他還固執地說:你爸身體壯著呢,不用戴口罩。女兒在前面走著,不時停步駐足,回首嫣然笑著,招呼他來看花。他在后面亦步亦趨,滿眼寵溺地看她身影窈窕,女兒長大了,眉目疏朗,舉手投足、面貌神情出脫得越發像她的母親,他的女神。
廿九日他又去了涌尾市場,買了除夕和初一的年菜。市場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大都戴上了口罩,他也戴著了口罩——新聞里說武漢“封城”了,他有點怵,也有點警覺起來,但想著武漢遠著呢,疫情哪能說到就到呢!
那天陽光燦爛,他走在街上,看打糍粑的大漢口罩戴在鼻子底下,掄著大錘一下一下地拍打,啪啪啪,粘重的脆響,仿佛一下下拍打在他心頭。他提著兩大袋食材,特意拐過幾條街,走得滿身大汗,到藥店里買了幾打口罩回來備用。
年假還沒過完,女兒工作的醫院緊急召喚集合。女兒抓起大衣準備開門時,他站起來追到門邊,張開雙臂給女兒一個擁抱,女兒甜笑著說:“哎喲哎喲,又不是不回來了!”他憂心忡忡,囑咐女兒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防護。關上門,他使勁搖搖頭,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十七年前的非典,女兒還小,他和他的白大褂女神也是這樣告別,他的女神也是這樣笑著說,可誰知道呢,一語成讖。
他心里一酸,剛才一直拼命忍著的眼淚不禁滴落下來。
新聞鋪天蓋地,每天睜開眼,手機新聞都是有關疫情的:武漢封城了,全國各處出現的病例也都與湖北相關,一時間,談鄂色變。他擔憂:離開湖北的人都發病了,那湖北本地的人民不是水深火熱嗎?
小區的樓道天天消毒,電梯間有一股濃濃的消毒藥水味,進入小區都要測體溫,來訪的客人都要登記。大年初一,小區群有人說一輛湖北牌的車停進來了,小區的人都恐慌,報警的報警,投訴物業的投訴物業。不一會兒便水落石出:鄰棟一位湖北籍業主在群里說:“對不起大家!我是業主,我們一家元月17號從湖北回來,已經在社區報備過。我們會自覺做好居家隔離,不出門,不給大家添麻煩!”
群里沉默了幾十秒,有人便說:“鄰居你好,畢竟廿三到現在還不到十四天,請你多注意,不要隨處走動,辛苦你了!祝你新年快樂!”
“這是必須的!社區和派出所每天都過來量體溫,做登記的,請大家放心!”湖北業主秒回。
群里氣氛馬上便輕松了,他也跟著回復列隊跟上:“辛苦你了!湖北人民不容易啊,大家都不容易!新年快樂!愿我們平安健康!”
女兒幾天沒回家了,電話里總說忙忙忙,他除了交代女兒要做好防護保護自己之外,也沒什么說的——知女莫若父,女兒從小跟著自己,不多話,與生俱來的善良使她的心柔軟得像和了水的面,小時候看見流浪的小貓小狗都會落淚,覺得它們可憐。在醫院工作,每天見到的生老病死生離死別,都不知回來哭過多少回,哭完擦干眼淚,又回到病房里對病人噓寒問暖。
他接到了回學校值班的消息,西安之行像一條未曾揚帆的小舟就此擱淺,他退了去西安的機票,決定返程。開車回家下高速時,發現回老家的路口也設了卡查體溫。穿著白大褂,戴著口罩的工作人員拿著電子體溫計在他的額頭“嘀”一下,又叫他伸出手在手背“嘀”一下,然后一揮手讓他過去,他舒一口氣,說:“謝謝,您辛苦了!”他為工作人員的認真感動,感覺里便踏實了許多,覺得有了安全感。
接下來,他奔忙于校園與家之間,排查,電訪,登記一連串的忙。晚上刷刷微博、朋友圈,自媒體上看到許多人間慘劇,也看到許多暖心時刻,他的心里除了悲傷、憤怒、擔憂,還有的是感恩的,感恩疫區人民的付出,感恩一線醫護人員的奮勇戰斗。
正月十五,女兒來了電話,她說她報名支援武漢了,他沉默著。女兒又說,醫院里的阿姨和叔叔們都不讓她去,要她和爸爸商量。
女兒說:爸爸,非典那時候我還小,我只能詛咒病毒,眼睜睜地看著它奪走了媽媽。現在,我長大了,我看見那些失去親人的家庭,我難受,我想到最需要我們的疫區去,去跟病毒搶人,我不想坐在這里一次又一次地感受著當年的疼痛。
他心頭酸酸的,說,爸爸尊重你的選擇,唯一的要求是:為了爸爸,你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女兒笑,爸,您放心。
放下電話,他望著窗外的陽光,暖暖,他默默地祈禱著,祝福著:是的,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一個老黨員的遺囑(東莞)
□葉翔清
“康哥,我是祥軍,在東莞向您問好”。
“祥軍啊,我很好。”
這是進入2020新年,我和退休老黨員曾祥康的一段電話交談。
康哥從市環保局局長的位置退休,住在鄉下已經十五年。雖然他大我二十五歲,可按照老曾家的輩分來排,我與他同屬“祥”輩,所以我叫他“哥” 而不是叫“叔”。而康哥呢,從未介意我對他這樣的稱呼,還開玩笑地說這樣叫好,顯得他更年輕了。
“年輕”的康哥在鄉親們的眼里可是個有分量的鄉賢。退休后帶領村里人辦了許多好事:修橋、筑路、修繕祖宗祠堂……作為一個老黨員,本該安享晚年的的他,退休后發揮余熱,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將大伙埋藏在心底的冷燃燒起來,整個曾家村充滿了人情味兒——原來各家都極少走動的,現在他的影響下,都互動起來了。
而我作為村里“曾氏文化研究會”的秘書長,與康哥約好了在年底來籌建成立“曾家村春節文體活動籌委會”,進行一年一度的慶春活動,現在接近農歷新年了,打電話給康哥請教他就有關事項該怎么做才合適,康哥不但德高望重,而且文筆也極佳。因此,這個由村里發起成立的組織,除了得到外出工作的鄉賢們的大力支持外,康哥是個不可缺少的人物。許多事情他不出面就搞不定。
“軍啊,今年春節的各項活動都取消吧!”電話那頭,康哥的口氣非常堅決。
看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消息已傳到老家,老局長的決定與我不謀而合,政府和單位已要求我們延遲上班,盡量少出門,少聚集,老局長的鼻子很靈敏啊。在往年,村里都要舉行籃球比賽、拔河比賽等活動的,還有“村晚”呢,這些都是歷年來我村喜聞樂見的活動,取消的話,村民有意見嗎?村里豈不是變得非常冷清,沒有春節氛圍了?
我將顧慮與康哥說了。
“軍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大于一切,我作為一名老黨員,必須聽從黨和政府的要求,從我做起。” 老局長的話鏗鏘有力,態度異常堅決,同時我也從他那稍微沙啞的聲音中感覺到他的身體比以往弱了不少。
“好吧,康哥,您多休息吧。”
隨后的幾天,我每天關注著中央臺的新聞聯播,微信的各個群里也占滿了關于湖北方面的疫情播報,原定初七開工的我,延期到初十。變化比計劃快,過了一天,公司“釘釘”群發了延遲到2月10日(初十七)開工的消息。期間,各種傳聞鋪天蓋地而來:封城了,堵路了,菜漲價了,米面搶購一空了,某市又增加幾例疑似病例……
這些消息在短時間里風干著人們的心,生命好像隱藏不了世間所有的秘密,時光的幻覺,擊打在塵埃之上,春風吹起,竟是落葉繽紛。春日的暖陽,竟比寒夜還冷,似乎能裹挾夕陽走進眾神死亡的魂墓……
身在東莞的我,卻很淡定,妻子擔心一家人一日三餐沒了正常的供應,三番五次催我去菜市場囤買食物,我經歷過2003年的那場“非典”,胸有成竹地勸說妻子:要相信政府的能力,哄抬物價,發國難財者必受懲罰。
果不出所料,我們去菜市場進行了正常的采買,價格與平時差不多,妻子懸著的心才放下來。而一些哄抬物價者,被政府有關部門通報、處罰了。
待在家的日子里,我帶著孩子堅持鍛煉身體,傳達學校通知等。去買菜時,我們都戴了口罩,人們隔著口罩互相問好。
大年初一,我打電話給康哥拜年,電話打不通。我想是因為太忙吧,也沒怎么在意。
大年初七。老家的鄰居欽哥在微信上留言:康哥已在年三十過身,初六已火化,勿回來。
我頓時淚涌而出。
我的好康哥,曾家村里不可多得的鄉賢,您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離開了我們!我第一時間打電話給了康哥的兒子,表達了我對康哥的吊唁之情,我說康哥對曾家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應該讓我們早些知道,我們去送他一程才對。
“軍叔,謝謝!我爸說了:初七告訴大家,一切從簡,不接受吊唁。”
此刻,一陣春風吹來,仿佛是康哥的叮囑在我耳邊拂過。
如 ?蘭(潮州)
□施小燕
小序: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李白。抗擊新冠肺炎,英雄熱血丹心,光耀中華,千字小文,權充頌歌。
呼吸內科,她連續接診九位病人,剛開始,發熱,干咳,呼吸急促,正常用藥毫無作用。隨后病情變得嚴重,炎癥厲害,呼吸衰竭……2003年非典疫情?!她心里一緊,脊背發涼。
“情況特殊……小心!謹記!勿誤!!”她心急如焚,通知科室做好防護,同時向上遞了報告。
她憂心忡忡的在班群里發布了消息,提醒同為臨床醫生的同學“注意防范”,向外界拉響了警報……
……
84歲老院士匆匆北上,抗疫防疫戰斗槍聲打響,滄海橫流,顯英雄本色,士赴國難,巾幗不讓須眉!她馬不停蹄,日夜奮戰在第一線。
眼睜睜看自己的病人,溺水似的,缺氧而亡。他們臨終之前,人清醒著,呼吸極其困難,呼喊求救,不顧一切掙扎,聲嘶氣竭,吐出最后一息!她毫無辦法。熱淚盈眶,心,備受煎熬……
從醫多年,生死身外,病魔肆虐,她恨力微知淺,分身乏術,中醫、西藥,病房、實驗室,照片、數據……她繞個奔波,有如陀螺……
乏力、發熱……不好!
壓力?透支?感染?她知道自己病了!她撐著,可病來如山倒。很快,呼吸困難、咳嗽,病情迅速惡化……
“昨晚折騰了一晚上,怎么搞,氧上不來,我以為我要死了,缺氧,煩躁,全身虛汗。今天,打了呼吸機,好多了……”在重癥監護室里,她發出了一條微信。?
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怕自己過不了這一關,清醒過來后,她立下遺囑:“捐遺體,醫用解剖。”
醫院大規模收治病人,改造病區、騰挪病房、運送病人、調配人員、解決物資……戰斗在緊張進行,戰士卻已經中槍倒下,她千萬個不愿意,不愿意此時此刻躺在病床上!萬一不行了,就讓自己化作一道光,去照亮降妖伏魔路上的同伴吧……
“中醫治療……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臨床輸注……來吧……通通來吧……死馬當成活馬醫……”面對同事、戰友,她喘著氣,艱難地表達著自己的意愿。戰友們緊握著她的手,連連點頭。病房外,幾個人泣不成聲。
只要有一絲希望,醫者,對生命絕不放棄……
戰友把一份新冠康復者的血漿,小心翼翼輸入她的血管。
奇跡——生命的奇跡!在醫者身上見證。血漿的輸入,她的病情得到了緩解。戰友們欣喜若狂!
移出重癥監護室,不管自己虛弱病體,她要來工作筆記本,寫下一系列心得……
以身赴死,她活了過來!
她,笑了,春暖花開。
2020年抗疫戰爭歷史上,她,是一道亮光!一位英雄!英雄不能沒有名字,英雄的名字叫——如蘭。
鼠年探親(潮州)
□謝鵬翼
大年初一,母親迫不及待地催促我開車到廣州看望多年未見的舅父。
其實,昨晚的團年飯上母親就一直念叨著這件事,而且還手腳利索地收拾好此行的簡單行李。我當時并沒吭聲,主要是怕母親擔憂。
母親前幾年做過開顱手術,一直在家靜養。我理解母親,她這一生也夠苦的。
外婆當年生下母親后得了產內風,早早撒手而去,只剩下她與外公相依為命。文革期間,外公因有一親戚居住在臺灣,被造反派暴力揪斗致死。鄰居的阿哥見母親孤身一人,便收留了她,兩人義結兄妹。后來母親上山下鄉到海南務農,返城后在潮州結婚,都是舅父一家拉扯照顧的。幾十年來,盡管母親已成人母,并且也有了自己的孫兒,可對舅父一家的恩情卻一直都難以忘懷。
母親一大早穿著大紅的外套,臉上的笑容像春花般綻開,顯得格外精神好看。她利索地把行李搬進后尾箱后,并一個勁地催我開車,說是早點開車路上不堵。我一把攔住母親,小心翼翼地說:“媽,咱還是過些日子再去看望舅父吧!如今外頭的疫情相當嚴峻,咱不能去。”母親急了:“不行!明天是你舅父八十大壽,我非去不可!”又嘆氣說:“唉!我們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說不定哪天說走就走,你這一次說,我一定要去!”母親說完,沉思片刻后,十分傷感地說:“想當年,若不是你舅父一家對我的百般照顧,哪有今天的你我?再說吧,你看我的身體可棒了,去廣州也不會出什么意外的,你就不要再阻攔我了……”
“媽,您聽我說,這次的病毒非同小可。它是通過飛沫和空氣對人體的交叉感染,誰都難保不會被傳染的!政府也都三令五申要求大家不得出門,呆在家里過年,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我苦口婆心的勸,母親就是聽不進,執意非去廣州不可。
我深知母親的固執,只要我耐心勸,陳說利弊,相信她還是會明白道理的。于是我耐著性子勸說:“媽,連日來,好多的醫務人員趕赴抗擊新型肺炎病毒的第一線,其中就有為上前線而給自己不足一月的嬰兒斷奶的年輕護士,更多舍家衛國的醫務人員,在這次的抗擊病毒疫情中以身殉職;好多企業在這場抗擊病毒疫情的戰斗中,捐錢捐物,他們都圖啥?不就是為了大眾的平安嗎?我們的國家也花費了好幾億的資金,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爭中。媽,相比之下,我們老實呆在家里,也是為這次防控疫情作出了一份貢獻,你說對嗎?”
母親若有所思,沉默了良久后嘆氣說:“原先跟你舅父說好的。可突然間打消主意,你舅父會責怪我們的!”
“哪會呢?咱舅父是個明事理的人,一定不會責怪你的!”我一邊安慰著母親,一邊用手機撥通了舅父的電話,遞給母親聽。
果然電話里傳來了舅父那爽朗的笑聲:“是阿嬌哪,如今外頭的疫情不好,這次你就不必過來了,在家好好過年,千萬別出門啰……”舅父又說:“如今咱百姓都要支持政府的號召,不要外出給社會和政府添亂,我已經告訴家中兒女,今年我的生日聚會別搞了,一家人買點肉菜在家聚聚就行。生命第一,這也是咱以行動對這次抗擊疫情的支持,只要咱一家老少都平平安安,這年也就過得舒心快樂!你說是么?”
“對!對!阿哥這話說得實在在理。阿哥呀,你要注意保重自己才好!咱們都聽政府的話,人心齊就能打贏這場消滅肺炎病毒的攻堅仗!”
母親雙眼噙著淚花,示意我將行李從車上取下,囑咐我隨后給舅父發去祝壽的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