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豐順作協在行動 | “抗擊新型肺炎”專輯(二)
更新時間:2020-03-18 來源:如風時光(微信公眾號)
災難面前,我們見證強大、團結和堅強(外一章)
文/何望賢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出現,武漢告急,國家告急!
除夕之夜,解放軍三支醫療隊450人分別從上海、重慶、西安三地乘坐軍用飛機出發,于24日晚23時44分全部抵達武漢機場,正式加入到武漢地區指定接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較多的地方醫院開展救治工作。之后,廣東、江蘇、浙江、山東……中央一呼百應,全國各省紛紛派出醫療隊前往武漢,連地級市的梅州,也于1月27日由20人組成的醫療隊,馳援武漢。幾日間,身懷絕技的各路醫務人員,數以萬計,成為奔赴災區救援的“逆行者”;成千上萬的物資,紛紛運往重災區。
災難來臨,我們見證了祖國的日益強大和民族的團結與堅強。
一個人的命運和一個國家的命運一樣,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的。我們的國家,除了經歷了無數次戰爭的災難,同樣也經歷了無數次的病患災難。早在上古時期 ,我們的先人就飽受病患的折磨,于是發明了“蟲”“蠱”“瘧疾”等文字。三國時期,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北方發生疫病,時為太子的曹丕在第二年給吳質的信中說:“親故多羅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除孔融、阮瑀早死外,建安七子之中竟有五人死於傳染病。曹植《說疫氣》中描述了當時疫病流行的慘狀說:“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蜿H門而殪,或覆族而喪?!蔽簳x南北朝期間,晉惠帝光熙元年(306年):“寧州頻歲饑疫,死者以十萬計。五芩夷強盛,州兵屢敗,吏民流入交州者甚眾”。永嘉年間(307年—312年),戰亂頻仍,雍州以東,“人多饑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薄坝执蠹惨撸嬉责囸~,……流尸滿河,白骨蔽野?!绷x熙四年(408年)九月,敬宣部隊勢如破竹,到達遂寧郡之黃虎,譙縱請求后秦姚興出兵,姚興遂派遣平西將軍姚賞等率兵增援,黃虎之戰中劉敬宣前進受阻,雙方相持六十余日,敬宣部隊糧草啖盡,此時疾疫大起,“死者大半”,敬宣下令退出四川。到建康時,士兵十不存一。明朝末年,發生鼠疫,僅1644年一年的時間,光北京一地就有30%的人口被奪去生命。1855年在中國的西南地區爆發了一場大鼠疫,在極短的時間內擴散到了全國,大約有500萬人死于鼠疫……
災難面前,我們變得更加堅強,我們戰勝疾病、戰勝災難的勇氣和智慧得到了激發,于是出現了扁鵲、華佗、張仲景、皇甫謐、葉桂、孫思邈、錢乙、宋慈、李時珍、葛洪……一代代曠世名醫,讓中國維持了五千年文明。
2003年“非典”期間,鄧鐵濤、鐘南山、林琳等名醫的出現,為抗“非典”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在這次“戰役”中,內地因染上“非典”僅有349人死亡,全球的死亡人數也僅919例,成為我國抵御災難性疾病死亡率最低的一次,創造一個歷史奇跡。
其實,我們都很明白,無論是鄧鐵濤、鐘南山,還是林琳等為醫學獻身“杏壇先驅”,如果沒有強大的祖國做后盾,形成“全民抗非”的局面,他們也不可能做出如此輝煌的成績。面對災難,無論是疾病,還是戰爭,我們都可以見證祖國的日益強大和民族的團結與堅強。
今天,“新型冠狀病毒”又來挑戰了,我們有強大的祖國做后盾,有強大的醫療隊伍做勇士,有全國人民的團結一心,我們相信打贏這次病毒殲滅戰指日可待!
待一切過去,共赴春光
文/文姍
2020年伊始,熱鬧喜慶的傳統節日,而我們迎來了大自然設的一道難關,正是因為如此,我們也更加懂得“珍惜”兩個字的含義。愿時光溫柔,待一切過去,我們一起共赴春光;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有一顆感恩心,善待自然,珍惜生命。
我想起大年三十(除夕夜)的那天,清晨一場冷雨降臨,濕冷的天氣直將人凍得瑟瑟發抖,農民有句諺語“未到驚蟄先響雷,四十五天暗天門”,原意是說驚蟄之前雷聲隆隆,最近一段時間便是雨水多發。雨水讓這個冬天和春節多了幾分冷意,不同往常一般溫暖,讓很多人緊張起來。但是,更牽動全國人民的心的是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我們的城市病了,人民病了,這場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與疫情搏斗的戰役打響了。
因為疫情,人心惶惶,這個除夕和春節大街小巷悄然無聲。而在朋友圈,我們看到了群眾從未有過的異口同聲的吶喊。在一線,我們看到很多勇敢奔赴向前的逆行者,這些可愛、可敬的奉獻者,他們是醫院的專家、醫護工作者,他們是黨員、基層干部、新聞工作者,他們是愛心企業、滴滴司機、建筑工人等全國各條戰線的人員……他們有很多只是普通的平凡人,但他們在病毒肆虐的大地上播撒下愛的火種,發散出穿透寒風的溫暖。感謝有這些可愛又可敬的人們,我們堅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在這場戰役中,農村地區是防疫工作的重點,同時也是薄弱的環節。以往的春節在農村到處熱鬧非凡,歡天喜地,走村串戶拜年是一直以來傳統的習俗,但是今年的拜年有了新方式——網上拜年,足不出戶、宅在家里拜年是今年過春節最佳的方式。與大多數人一樣,我也在農村過春節,不串門、不走親訪友,每天打開電視、微信、短信時刻關注防疫的最新消息。年初四早上去上班的時候,從鄉村通往城區的路上,街道、廣場、公園一派寂靜,家家戶戶都在守住屬于自己的一份安靜和安全,那時我是欣慰的。然而,隨著天氣轉暖,陽光明媚,這些天我們關注到有些市民存在僥幸心理,漸漸開始放松,在一些公園、廣場等休閑的地方,那些未戴口罩出門,聚集在一起聊天、泡茶的暴露在陽光下的身影,不免讓人擔憂。
所謂“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雖然我們都希望萬事順遂,但偶爾襲來的災禍會讓我們在風雨中立得更穩。
所有逆風行船的時刻終將成為煙雨的過去。防疫面前,人人有責。我們需要鎮定、沉靜、積極的心態,但也不可以輕視和過度樂觀,要有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也要把心安定住,守得一份安靜,各自做好自己該做的,保護好自己和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與此同時,默默為患病的同胞們和奮戰在一線的英雄們祈禱。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期待疫情平息的那一天,期待每一個英雄平安歸來,期待春暖花開時,我們可以一起摘下口罩,看繁花似錦,沐浴春日的陽光和雨露。
?
相信科學
文/李海茂
新冠肺炎毒肆虐,
百姓安康遭洗劫。
聚會訪友戒一戒,
自身防護保清潔。
相信科學不猜測,
想吃野味要說別。
同心協力戰疫魔,
眾志成城把鬼滅。
?
舉國抗擊新冠疫病感賦
文/張雙喜
黃鶴樓頭涌疫浪,
神州黎庶盡憂惶。
千城閉戶瘟魔拒,
四海連心士氣彰。
黨政同謀施善策,
中西共濟布良方。
春來遍地繁花盛,
萬里河山處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