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梅州作家助力抗疫詩歌散文專輯
更新時間:2020-03-12 來源:文學客家(微信公眾號)
散文
斜陽外,山蒼蒼
□霞朵
是的,宅家的日子里,那一幀纖塵不染的山映斜陽美圖幾乎每天在腦海閃現,斜陽的美愈純粹,心里的憂傷就愈濃厚。一卷美景在疫情期間不時出現,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在拿大自然原本的善意來沖淡對疫情的恐慌,或者是潛意識地努力思索,生命危機突如其來,是否需要我們在大自然的平和美麗面前“居安思?!?;也或者是,在紛繁交錯中試圖尋找可以讓生命突圍的秘徑。
節日里本應繁華喧鬧的街道異常安靜,一點聲響都沒有,雖然生活依然在這曠世安靜之外一如既往地流淌,活色生香,而這異樣的安靜著實讓人引發內心的惶恐不安。我刻意讓心靈跑出安靜,穿過城市上空,穿過荒原,穿過村村寨寨,駐足在那座山巔的觀日亭,與那輪夕照久久凝眸。一直誘惑我去歌去吟的、群山之上的一輪夕照,在疫情來襲之際,以別樣的橙紅、別樣的靜雅,逗引了我的悲天憫人情懷。在晚霞映襯下亦顯得別樣清麗的天宇,是那樣的讓人心顫神傷。
情不自禁地低喊,為什么大自然浩瀚的寬容沒有能夠讓人收斂住物欲?為什么山山水水的執著訴求沒有能夠喚醒人們對動物的仁慈呢?全民宅家的庚子年初春,我就這樣一邊憶念美麗,一邊蔓生哀愁。
仔細想想,那輪夕照那天似乎是專程在那里等著我們的。我們抵達“田園梅畬歡迎你”指示牌邊時,落日恰好懸在我們視線舒適的群山之上。我們停了車,登上路邊的觀日亭,與落日來一場深情的擁抱。太陽已經走了一天,不肆意狂野了,銳氣顯然減弱了不小,瀉下的柔光無比豐盈,無比廣闊。山下布列著些村莊,不見炊煙升起,也聽不到雞鳴狗吠的聲響,而鄉村日子的簡單美好不由分說地從村莊漫上來,漫上來。群山蒼蒼迷人遠,落日亭亭向客低,鳥聲幽谷,秋樹山影,夕陽村落,劉長卿的詩意詩情,竟然輕而易舉的就到了跟前。
山外城鄉處處,全民正在歡度國慶,我們也借著節日之歡,前往“田園梅畬”民宿賞鄉野秋景,品農家美味。建國70周年,我們的國家正走在繁榮昌盛的路上,百姓安居樂業,“朋友圈”里的生活,旅游,養花,遛狗,曬娃,要多安逸有多安逸,所以經過美景,我心也安逸。所以面對那景那情,忍不住要“矯情”一番,想把周圍細碎的鳥語收攏起來,捧著拋到天空去……
浩瀚的天空沒有一絲云彩,一輪夕照的靜婉清晰唯美。那天,在柔光的指引下,順著光的來路,給往事拂塵??吹搅撕⑻釙r,祖母指著西天的云彩告訴我那里藏著神仙;看到此后故鄉的山嶺無論世事如何翻騰,呈現給我的都是祥瑞安好。又看到讀大學時,一個人在桑浦山看夕陽追夕陽的剪影。順勢在那向晚時節,回味當年“踏著夕陽歸去”而涂鴉的一篇《綠色的童話》:“我”在山石上曬太陽,一只美麗的小鳥前來引領“我”去一個宮殿里玩耍,宮殿里住著智慧國王,他有一個王子和三個公主。王子叫探索,大公主追求,二公主勤奮,小公主希望。宮殿里正熱鬧,擠滿了人,他們都跟“我”的年齡一般大。國王和來賓玩一種游戲,他把他的王子和公主們藏匿起來,然后讓大家去尋找,誰能找到他們其中的一位,國王便送給誰一份禮物。國王用他的魔杖在地上一點,王子和公主們便都不見了。大家便散開尋找?!拔摇焙髞碚业降氖翘剿魍踝印?/span>
我清楚地記得結尾:“我用小鳥的羽毛,蘸著墨水,寫下了一個綠色的童話。一個黃昏,在散步的時候,不慎把它丟了,丟在了桑浦山下,丟在了我美麗的校園里,那時校園的上空,飄蕩著一曲歡樂、激越的旋律。朋友,你說,它跑哪去了呢?”
每每回讀,我都被自己當年“軟萌而曼妙的情思”逗樂。當我在宅家的日子里跑出安靜,與夕照再次繾綣凝眸時,卻意識到年少的我,心境已然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在,因為“我”找到的不是“希望小公主”,而是“探索王子”!找到“探索”固然有自我激勵的意義,而更多的應是“蒼冥之外存在許多未知”的穎悟,我確實欲以一種探索精神,表達對自然對宇宙的敬畏。自古“國家不幸詩家幸”,疫情來臨,眾多文人墨客紛紛拿起筆,激情創作,以筆助“戰疫”。心內的悲憫卻讓我拿不動筆,我選擇與美景對視,向大自然探求答案,尋找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途徑。
記得那天我們迎著夕照,籠了滿身的霞光,眼前的山峰、林木也披了滿身的霞光。整個天地瑰麗無比而又莊嚴祥和,萬丈柔光仿佛是菩薩的慈悲從曠遠走來,可以將人間所有的憂傷都攬抱入懷。“已是傍晚時分,他想找個地方棲宿。正在峰頭四顧,突然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燦爛,烈烈揚揚,像有千佛在躍動。是晚霞嗎?不對,晚霞就在西邊,與三危山的金光遙遙相對應?!毕脊庵校嗲镉昝赌呖摺返囊欢挝淖郑o隨《綠色的童話》,在胸臆間飄漾。
《莫高窟》寫樂樽和尚得到三危金光啟示,廣為化緣,最終在那筑窟造像,使莫高窟成為佛教圣地。難怪祖母說云彩里有神仙,一束束投向大地的光芒原來就是神用來啟迪人類挽救塵寰的。與夕照的凝眸中,感覺群山因為斜陽的籠罩顯得格外青蒼幽深。天地悠悠,林木青青,人類因為有大自然的庇護才得以生息繁衍,綿延不絕。而我們卻是自視高等,視大自然的寬厚為懦弱,罔顧自然法則,肆意掠奪,隨意傷害野生動物,終將把自己送進牢籠。
同樣的夕照圖,不同的時勢里心境卻是絕然不同,看來只有善待自然,與大自然和平共處,大自然呈現給我們的美麗,才能是真正意義上的美麗。
我看見,可以讓生命突圍的那條路上,山林蒼郁,陽光澄澈,溪澗流泉,流淌潺湲,所有的飛禽走獸,都在友好地注視人間的幸福。
【作者簡介】 霞朵,本名陳東霞,曾用名陳小霞,興寧市作家協會主席。寫作以散文為主,細膩溫婉,典雅恬淡。有詩歌、散文、隨筆等發表于省、市報刊。
被切頭的海蝦干
□李少鳳
疫情來襲,每天都乖乖地宅在家里,連出門買菜都不太敢。眼看幾天前買的菜快要吃光了,這又得全身武裝出門采購了。正巧,家婆從300公里外的沿海老家快遞過來一大箱食材。
我面前的這一大盤海蝦干,就是其中之一。特殊時期,要買到這些海蝦頗不容易,她千辛萬苦才從魚販手里買到,回家蒸熟晾曬,像服侍老佛爺一樣地同在天臺上曬著。陽光稍有點褪去,她就躊躇著擔心陰天下雨。海蝦曬干,可以放比較長時間,要是被淋濕,那可就前功盡棄了。
我不知道這些海蝦干具體有多少斤重,倒在茶水盤里,紅燦燦的,滿滿一大盤,少說也有幾百只。仔細一瞧,才發現每只蝦的頭部都被切掉了!家婆可能想到,特殊時期,我們要抓要拿的時候,可別被蝦頭的尖刺給刺傷了???,這得費多大的功夫??!頓時,心里涌上一股暖流。暖流驅使我想數一數,看看到底有多少只?可是,才數到50多,我就沒耐心數下去了。我不知道,這一刀一刀,一只一只地切,需要多大的耐心?
有多少愛,就有多大的耐心。
微信里,我給家婆的備注名是“陳教授”。當然,她不是什么教授,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婦女,60多歲的她,小學都沒畢業,只是讀了幾年夜校,認得幾個字。可在許多人眼里,她仿如“教授”——喜歡唱歌,那些民間歌謠和小調,唱得婉轉動聽。許多革命歌曲,也是隨手拈來。我們家老二六六剛出生那天,抱著嚎啕大哭的六六,她說:不要哭哦!這個世界是歡歡喜喜的哦!張口就唱紅歌哄她: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她喜歡讀小說,在她那個年代,在一個小鄉鎮里,她居然讀完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她喜歡追劇,追的是是革命歷史經典劇,看著看著就入戲很深。這也難怪,她年輕時可是當過女民兵組長的。也正因此,每天有關國家的新聞時事,她都很關注。特別是學會玩微信后,每天的國際新聞瀏覽更成了必修課,一些資訊的掌握比我們還速度。
關心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陳教授”見識廣,胸襟也自然寬廣,講起道理來,大家都聽得舒服。老家的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只要有什么糾紛,都愿意請她去評理?!瓣惤淌凇比司壓芎茫蚕矚g廣交朋友,家里只要來了客人,她都能和他們打成一片。以前我當老師那幾年,常有學生成群結伴來家里包餃子。“陳教授”不僅不嫌麻煩,反而充滿期待,早早地備好餡兒,忙前忙后,熱情招呼這些學校住宿的孩子們多吃點兒,再多吃點兒。
都說婆媳關系是千古難題,可我常常感慨,能遇到這樣的家婆,應該是我前生修來的福。其實許多人際關系往往是一個巴掌打不響的事,這不就是“她待你好,你自然也待她好”的一種邏輯關系嗎?對于“陳教授”的為人處世,我本就打心里佩服她,再加上她對我這個兒媳婦又是那么無微不至,沒理由不為之動容。她常常說,對兒媳婦當然還要更好一點,因為兒媳婦娶回家來,還要負責生孩子的,比兒子更辛苦。在她看來,工作方面,男女平等,她兒子要上班,我這個兒媳婦也要上班,但我還要生孩子,更加勞苦功高!所以家里的家務活,她通通包攬,每天晨起,掃地拖地,洗衣服晾衣服,買菜煮飯……一手做家務,一手照顧六六,兼顧得妥妥的,簡直就是一架“戰斗機”。飯后,我收拾碗筷想去洗碗,她還要跟我搶,說上班已經很辛苦了,回到家就好好歇歇。我倆僵持不下,為公平起見,愛人只好擼起袖子出馬……
“陳教授”有晚睡的習慣,常常不到午夜十二點,她就不上床,我們總免不了啰嗦她幾句。那晚十一點多,我敲門推進去,正要催她早點睡,發現她正給自己手指涂藥膏。走近一看,才發現,她的許多手指都裂開了口子,口子里含著血水。這下手得有多痛啊!看得我眼淚都快出來了。她一甩,把手藏到背后去,嘴里嚷嚷說,“沒事沒事。很晚了,你趕緊去睡吧!”我幫她涂好藥膏出來,不一會兒,她房間里又飄出活絡油的味道,我知道,這是她的老毛病手關節痛又犯了;我還知道,第二天,她又像沒啥事的忙前忙后了……
思緒回到我面前的這盤海蝦干上,我剝了一只蝦放嘴里慢嚼,蝦的香甜便溢滿了舌尖。聽說梅州有幾例肺炎病例,為讓我們減少外出,也是擔心我們買不到菜,“陳教授”就把家里冰箱年前囤的貨,包括幾斤海鮮,幾包丸子,幾斤豬肉,甚至連一把芥藍菜、一罐剁碎煮熟的金不換醬,全都整理好、打包,快遞了過來。在老家的大伯父和小叔子他們該吃醋了……
【作者簡介】 李少鳳,筆名鳳凰歌,曾當過七年中學語文教師,現為梅州日報副刊編輯、市作協副秘書長,作品發表于報紙、網站、公眾號。
陪 讀
□劉奇琦
我兒子今年讀初三,根據往年的時間進度安排,距離他中考只有一百多天了,按原計劃他現在應該是在學校緊張學習的時刻。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把正常生活的節奏全打亂了。
兒子讀書的學校是黃岡中學廣州學校,放假后他的不少老師都回湖北老家了。隨著疫情的發展,正常上課的安排遙遙無期。老師和家長們都急得不行,孩子們倒是挺開心的,不用上課,在家宅著,看看網劇,玩玩游戲,快樂不知時日。接到學校上網課的通知,我就開始手忙腳亂了。之前擔心孩子上網成癮,我就沒給他買手機也沒給他裝電腦?,F在好了,要上網課,這些都要為他準備,花了好大一番功夫,終于在他上課之前把手機、電腦的事解決了。才上一天課,就發現情況不對,老大在上課,小他一輪的妹妹總是要找他玩,纏著他,我們把門鎖上,她就大聲哭。為了能讓兒子安心上課,我只好帶著他搬回舊居。久沒住人的舊居,衛生要一點一點打掃;家里要用的日用品一點一點補齊;多年未曾使用的廚具重新清冼。這把我難住了,真的是又當爹又當媽了。我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嬌生慣養,雖然年過四十,但是幸福的我每天還能吃上媽媽為我煮的飯,家務也不會做。但現在這個非常時期,趕鴨子上架強人所難,不會也得會了。
雖然是簡陋的舊房子,但是經過一翻收拾,也窗明幾凈。多日復雜的心緒,終于平靜了下來。勞動讓人快樂,朱子曰: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古人誠不我欺,雖然每天都是兩個人日夜面對,很難做到相看兩不厭,但是疫情一天未解,也只有相互忍讓了。說是相互忍讓,因為他是上課,我是工作,如果沒有特殊的急事,盡量不占用網絡。有時他在家太久了,會無端端發脾氣,也要去理解他,逗他開心。生活上的難題一點點克服,陪他上網課,陪他午間看看新聞,晚上他做完功課,陪他閑聊兩句,日子總能過下去。然而一個最大的困難是要面對的,那就是做飯,現在這個時期,每天吃外賣不太現實,風險也大。我成長在貧困的山村,對吃沒有太多要求,只要能吃飽就行??赡切∽?,從小就被爺爺奶奶寵大的,吃東西比我要求高很多,不喜歡吃的東西他寧愿餓著也不吃。我能怎么辦呢?學唄。從入門開始,煮面條,家鄉的細米粉,煮湯粉最合口,簡單放幾塊豆腐干,幾顆外婆親手做的手打肉丸,上面加幾片奶奶親手用流溪河水澆大的天然無公害生菜,味道好極了!可惜,這只是我一個文科生太文藝的想象,對于我來說是好滋味,對兒子來說,好嫌棄!于是,我一天天,要面對他鄙視的眼神。有一天,我終于不想忍了,我對他說,我煮的不是飯,是愛??!是愛??!他說是的呀,你的愛和你的飯是一樣一樣的,都那么讓我無法承受,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給我自由吧,我們不要互相傷害了。那一瞬間,我覺得那小子說得好有道理啊,“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span>
我們是被疫情困住的人,但愿這疫情早日結束。當春暖花開,讓我們走向自然,讓我們自由呼吸。身上無病,心里無事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尋尋覓覓,兜兜轉轉,才發現幸福就在身邊,原來普通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生活。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讓我們過好每個平凡的日子。
【作者簡介】 劉奇琦,豐順黃金人,就職于從化移動公司,喜愛文學、攝影。
詩 歌
穿防護服的你
——讀梅州支援漢口醫療隊隊長黃壽新日記有感
□謝岳昌
不必使用比喻一一
天使。戰士。光芒。信心。希望……
也不必使用形容詞一一
純潔。仁慈。勇敢。堅毅。忠誠……
防護服護目鏡內,只是一副
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軀
也可能被的肝、膽
心、肺、脾、胃
對了,還有尿不濕
沒有清潔區、半污染區
沒有更衣室,沒有掛衣服放鞋子的地方
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洗手間
視線模糊,皮膚刺痛,虛脫發抖……
度日如年的每一秒,忙忙碌碌的每一秒
湊夠整數八小時
然后,等著下一輪八小時
當淚水風干,數也數不過來的
分分秒秒
將被壓縮成你的一段簡潔的職業履歷
向父老鄉親報告的“完成任務"四個字
廣東省梅州市人民醫院與湖北省武漢市漢口醫院
非常時期的非常情緣
珠江長江大合唱中的一小段音符……
你不愿意再次提起
不愿意一場夢魘貼上可歌可泣的標簽
不希望冬天過去以后,新的一年
仍然以冬天作為開頭
也不希望自己被贊為天使
黃鶴樓上飛翔的就應該是黃鶴
你只需要在自己的家鄉
在自己的醫院
在自己的科室
做一個平平凡凡
無需著防護服的
醫生
【作者簡介】 謝岳昌,筆名農閑時節?!拔母铩背跄瓿錾踢^書,當過鄉鎮干部,現供職于梅州市農業科學院。
憂傷也是一種病毒
□朝歌
光滑的表皮,筆直的樹干
孤世獨立,向著天空無限刺探
渾身散發一種檸檬味道的桉樹
我與你相識多年
卻未曾像今天這樣親近
綠道旁一排排的檸檬桉樹
尖尖的桉葉像極了刀片的相思
聽著愛爾蘭民歌《夏日里的最后一朵玫瑰》
我被憂傷的曲調割傷
許多年來我其實多么想
做一個像桉樹一樣的人
能夠散發一種特別的味道
不是為了遠離人群
而是為了區別眾生
“you're something special”
桉樹的氣味像病毒滲入我的體內
【作者簡介】 朝歌,梅州人,居東莞。廣東省作協會員,厚街文聯副主席,厚街作協會長。有作品發表于《作品》《詩歌月刊》《飛天》《中西詩歌》等刊物,出版詩集《玻璃心》《厚街書》。
填 補
□黃錫鋒
我居住的小區后半部分
顯然還沒有完工
依舊露出水泥、鋼筋,和
混凝土等粗糲的面孔
我們走進去,地板
還是凹凸不平,窗戶
也還沒有安裝,儼然一座廢墟
任風和時光恣意進出
可妻子說,這正好是
工地隔離的好去處
第二天,我們帶上羽毛球拍子
在它的空地,填補了它的
空白,和落寞
【作者簡介】 黃錫鋒,筆名民生、大山等,興寧人,廣東省作協會員。有詩作發表于《詩刊》《詩歌月刊》《散文詩》《詩潮》《南方日報》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