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蒼生守護人 ——記抗疫中的鐘南山
更新時間:2020-03-11 作者:熊育群來源:廣東文壇
疫情再度告急
2020年1月18日晚,鐘南山趕到了人山人海的廣州高鐵站。正當春運,去武漢的高鐵票早已賣光,事情緊急,頗費周折他才擠上了G1102次車,在餐車找了一個座位。
他走得非常匆忙,羽絨服都沒有帶,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裝。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他知道此行意味著什么,盡管疲憊,他打開電腦,開始研究。
這一天,武漢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增加到了59例。這種原因不明的病出現在新聞中,給這個漫長的暖冬帶來一絲隱憂與不安。但人頭攢動的春運景象,越來越濃的新年喜慶的氛圍,人們不以為意,南來北往的人流正在向著家的方向聚集。人們奔波忙碌了一年,都在籌劃著怎樣過大年。誰也想不到一個潘多拉魔盒正在打開……庚子鼠年注定因此而進入中國歷史。
鐘南山不時看一看手表,實在困了,他在低矮的靠背上仰頭睡一下。這張打盹的照片后來迅速在網上傳開。照片里可以看到紅色的硬座,乘客都在低頭看手機,他幾乎是唯一的老年人。4個多小時后,他在深夜時分抵達武漢。
在會議中心住下,鐘南山的神經仍是緊繃的。當年非典過后他就判斷非典并沒根絕,還有重新出現的可能。武漢出現的病例讓他高度警惕。這一路奔走,如同夢境中穿行,不只是空間在跨越,時間似乎也在這個時刻恍惚。17年前那場令國人記憶深刻的非典,鐘南山臨危受命,擔任廣東省非典型肺炎醫療救護專家指導小組組長。也是春天,疫情在廣東突然出現。不久,北京等地開始傳播,一些國家也接到了病例報告。疫情呈全球蔓延之勢。
疫情最初在河源、中山、佛山發生,患者急急送來廣州。病人接觸過的人倒下了,醫生護士也不能幸免。患者發燒,面部、頸部充血,接著出現嘔吐、干咳,肺部出現白肺,呼吸開始變得困難,病人多死于呼吸衰竭或多臟器衰竭。
一時謠言四起,人們搶購羅紅霉素、板藍根、醋……這些平素不起眼的東西價格飛漲,板藍根一包原價8元,有的賣到40元,抗病毒口服液原價十幾元,有的漲到了130元……
鐘南山急了,他第一時間請纓,要求把所有的重癥病人全部集中到他所在的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來。病因不明、病癥難治,糟糕的是疾病傳播途徑尚不清楚,個別醫生有顧慮,鐘南山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他堅定地說:“醫院就是戰場,作為戰士,我們不沖上去誰上去?現在是需要我們站出來的時候,不能絲毫猶豫,因為我們是醫生,這是我們的職責!”在他看來,他們就是搞呼吸疾病研究的,最艱巨的救治任務不由他們承擔靠誰來承擔!?
武漢的病人發燒、乏力,部分出現干咳,痰很少,少數有流鼻涕、鼻塞,還有少數有胃腸道的癥狀,個別的有心肌、消化道、神經系統的問題。這與非典既相似又不一樣,很多病人并沒有高燒,開始時癥狀也不太嚴重,肺部情況也不像非典。他判斷,兩者相比,盡管有很多同源性,但應是平行的完全不同的兩種病毒。這種新型病毒到底有多危險,會怎么變異,他并不了解。這正是他憂慮的地方。
抗擊非典那年鐘南山67歲,今年84歲,17年的歲月在他青絲上留痕,秋霜似的白發籠在他的額頭。想不到耄耋之年他還要與病毒交戰!有網民說,“他勸別人不要去武漢,他卻去了。明知道老年人最易感染”。在高速行駛的車上,他不知是怎樣一種心情,他嘴角深彎向下,不難看出,他不只是疲憊,還有銜悲。從此刻的憂心到后來多次哽咽、含淚,疫情的發展比他估計的還要嚴重。
武漢一夜,鐘南山難以入眠。國家又一次面臨考驗,人民又一次受到瘟疫的威脅。他輾轉反側,等來了天亮。樹葉落盡枝丫光禿的冬天景象出現,凜冽的北風刮過街巷。他實地調查研究,今天與昨天、昨天與前天,情況都在變化,兩天內確診了139例,出現了人傳人的情況,還有醫務人員被感染了,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
歷史似乎在重復,他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又出現了。當年央視王志的《面對面》新聞節目,就瞞報疫情和權威部門對病因的錯誤結論,鐘南山面對觀眾說出了真相。同樣是央視,白巖松的《新聞1+1》節目,他再一次說出了真相,他鄭重公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傳人,在廣東有2個病例,沒去過武漢,但家人去了武漢后染上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現在可以說,肯定的,有人傳人現象。”
此言一出,驚醒了國人,人們匆忙的腳步停了下來,迎大年的節奏打亂了。當年非典那一幕瞬間回到了人們的記憶中。
1 月20日下午,他答新華社記者問,提出了對武漢防控的主張,即武漢減少輸出,要對火車站、機場等口岸實行嚴格的檢測措施,首先是測體溫,有癥狀特別是體溫不正常的須強制隔離;除非極為重要的事情,外地人一般不要去武漢。這實際是武漢封城的建議。
他提醒疫情預防和控制最有效的辦法是早發現、早診斷,還有治療、隔離。對已經診斷,或者將要確診的病人要進行有效的隔離,這是極為重要的!目前沒有特效藥。戴口罩很重要……
他呼吁各級政府領導要負起責任來,這不單純是衛健委的問題。他提醒政府、醫務人員、全社會都要關心,屬地領導要擔起責任。現在處在一個節骨眼上,春節期間得病的人數會增加。但他不希望呈現鏈式的發展。要防止它傳播,要害是警惕在傳播過程中出現超級傳播者。
這些呼吁在他武漢考察后及時發出。
天下救人事最大
事態急劇發展。年關逼近。鐘南山武漢、北京、廣州三地奔波,再無喘息之機。
武漢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封城。不久,緊挨武漢的黃岡封城,遠在千里之外的溫州樂清市、瑞安市、永嘉縣也封城了……大小城市街道靜悄悄,人影難覓。史無前例的舉措舉世震驚。一切都是這樣措手不及。但災難從來就是猝不及防的。
庚子大年,煙花爆竹突然沉默不響了,大江南北一片寂靜。人們關在家里,不再相聚相慶,不再串門拜年,喜慶之氣祥瑞之氣被疫情沖得蹤跡全無。
國家進入戰時狀態。中央沉著指揮。大年初一召開了政治局常委會議。一場只能打贏不能打輸的戰爭打響,保衛生命必須爭分奪秒!
18日,鐘南山到武漢,立即投身戰斗。19日一早,國家衛健委、武漢衛生部門和專家召開會議,分析疫情,接著去武漢金銀潭醫院、疾控中心實地考察調查;下午專家研究, 5點鐘南山趕去機場,飛抵北京參加當晚國家衛健委召開的會議,子夜一點半散會。這一夜他只睡了4個小時。20日6點起床,研究匯報材料后,趕到國務院,向孫春蘭副總理匯報。午時一點半,國家衛健委召開高級別專家組會議,李克強總理出席,隨即新聞發布會召開,直到7點結束。9點半,鐘南山以連線嘉賓身份出現在央視《新聞1+1》中,公開了重要的疫情信息。21日,他又在廣東省首場疫情發布會上,介紹廣東全面加強疫情防控情況……忙碌的節奏一直到除夕之夜,作為疫情應急科研攻關組組長的他,大年三十也回不了家。
鐘南山再次成為新聞公眾人物,他分秒必爭的身影出現在大眾視野中:29日下午,他領銜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專家團隊與武漢前方的廣東醫療隊ICU團隊進行遠程視頻會診,5個危重癥患者出現在大屏幕上。會診室里,他坐在中心位置,從視頻察看患者病情,十幾個專家坐在他的身后,從用藥到基因全測序,大家討論著,關鍵時候,鐘南山怕ICU醫生聽不清他的話,他摘下了口罩。這一次會診時間持續了6小時18分鐘。
有“病毒獵手”之稱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利普金到訪中國。30日凌晨6點,鐘南山與他會見。由于鐘南山當天要趕到北京參加全國疫情防治策略座談會,利普金教授在他前往機場的車上就疫情與他進行探討。白云機場到了,他們在航站樓前告別。飛機起飛,幾個危重病人的治療方案攤開在鐘南山的活動桌板上,他要在飛行時間內確定救治辦法。下了飛機出首都機場航站樓,北京衛視的記者接他上車,在路上對他進行專訪,許多社會關心的重要問題需要他及時回答。目的地到了,下車后,他大步流星直奔會場……
座談會由中國疾控中心召開,李克強總理親自參加,總理就進一步加強科學防控疫情聽取專家意見。總理進入會場,他對專家說,本該與大家握手的,但按你們現在的規矩,握手就改拱手了。會議結束,李克強總理與專家們告別,他特意走過來對鐘南山說:“還是握一次手吧!”
鐘南山在會議結束后趕回了廣州,他為又一批廣州馳援武漢醫療隊送行。廣東是最早派出援助武漢醫療隊的省。先后派出了二十多批。解放軍醫療隊也出動了。全國各地醫護人員救援的調動規模和速度大大超過了當年汶川地震,達3萬之多。白衣天使們義無反顧就像軍人開赴前線一樣,子與父別,妻與夫別,兒與母別……雖不能說是生死訣別,但誰又能保證每個人都能平安歸來?就算他們防御得再好,也難保在槍林彈雨中不被擊倒啊!這些白衣戰士有的是鐘南山的學生,有的是同事,他得細細叮囑。
在抗擊非典期間,鐘南山帶領的呼研所醫護人員像一隊尖兵,向病魔發起了一次次沖鋒,救治每個重癥病人就像戰士炸碉堡攻城池,他們前仆后繼。先后有26位醫護人員倒下了,但全院沒有一個人后退。有的治愈后又投入了戰斗。當世界衛生組織的人詢問鐘南山,你們有沒有醫生離開,鐘南山自豪地告訴對方:“一個也沒有!”?
這一次同樣也是如此,沒有一個逃兵。鐘南山對他們說:“你們是去最艱苦的地方、最前線的地方、最困難的地方、最容易受感染的地方來進行戰斗,我向你們致敬!我們等你們勝利回家!”他一直把他們送到車上。
隨后,他參加了國家衛健委、廣東衛健委和專家舉行的電視電話會議,根據近期的疫情救治工作和病毒研究成果,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病學特點、臨床表現、診斷標準和治療方案進行討論、優化和修正,為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工作提出指導意見。最后專家們集中了三條意見,這些意見迅速向全國參加抗疫的醫護工作者傳達。
同一天,鐘南山院士團隊和李蘭娟院士團隊分別從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中分離出病毒。鐘南山對新冠肺炎是否會通過糞-口傳播又接受了媒體采訪……
冠狀病毒形如皇冠,在微生物的世界里無影無形,藏在人的身體里,躲在空氣中,四處皆暗藏殺機。它肆虐的速度就是人類高鐵的速度、飛機的速度。人們惶恐、無助,盼望權威出現。網上有人把鐘南山、李蘭娟畫成了一對守門神,取代了神荼、郁壘。甚至有謠傳鐘南山某晚連線央視直播節目,專題介紹當前疫情。鐘南山不得不頻頻出鏡,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為大眾答疑解惑。他的出現給了眾人信心,安定了人們緊張的情緒。
鐘南山親自示范脫口罩的正確方式,回答一個個問題,譬如:哪些癥狀必須到醫院就診檢查,哪種情況可以在家隔離,群眾自己可以做什么,患者沒有發熱癥狀,怎么排查隱形的感染者或潛伏期患者,什么時候能夠接種上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疫情的走勢如何判斷,疫情還要持續多長時間,預計什么時間疫情將達到高峰,返程春運拉開了序幕,對疫病防控會有什么影響,會不會出現大傳染,返程人員應該采取什么防護措施……他的發聲甚至影響到了股市的走勢,很多炒股軟件不放過他的每一句話。
這一切,對于一位84歲的老人意味著什么?他這是在用生命戰斗!他把人民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加重要!為他著急的莫過于他的家人。妻子李少芬看到熬紅了眼睛的他,既生氣更心疼,卻又無可奈何!她知道自己勸也勸不住,他這一輩子最在乎的就是病人。
仁心乃本心
的確,作為醫生,鐘南山最牽掛的還是病人。死亡人數一天天上升,很快就突破了一千,又升到了兩千。鐘南山寢食難安,他變得容易落淚,容易傷感。病人對他從來就不是一個數字,都是一個個鮮活的人,他憐惜他們,心痛他們。除了指導、提供專業意見、決策、科研攻關等工作之外,只要一有機會,他就要去救人。
鐘南山手機24小時開機,他并不喜歡用手機,為的是醫院有什么請求,他可以及時處理。一個求救電話打來,無論什么情況,他都不能耽擱。看到這么多同行病倒,他十分揪心。在武漢抗疫一線有他很多學生和同事,特別是他的團隊有7位干將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ICU奮戰,20個床位安排的全都是重癥中的重癥。特別之處是這個重癥隔離監護室并排放置了兩臺大屏幕,24小時連線廣州鐘南山院士團隊的50位專家。鐘南山除了給重癥病人會診,每天都要了解醫生護士的身體狀況,詢問隔離措施是否到位。有個學生給他發信息,說外面街巷的老百姓突然唱起了國歌,鐘南山頓時熱淚盈眶。他知道艱難時刻士氣非常重要,大家的勁頭上來了,有了一種精神,有了團結協作的力量,很多東西都能解決。
抗非典時就是這樣,即使最艱難,他們的士氣也是高昂的。鐘南山帶頭進入重癥隔離監護室檢查病人,親自制訂救治方案。有一次,一個呼吸衰竭的病人等待搶救,但呼吸機還在調試,情況緊急,鐘南山將病人從車床推到搶救床上,他用簡易人工氣囊給病人做人工呼吸。這樣做感染的風險非常高。許多醫生就是因為做人工呼吸時被病人從氣管噴射而出的血和痰液感染的。但是生死一刻,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勇氣!
新冠肺炎廣東確診人數達到一千多人,是除湖北省外感染人數最多的省,壓力同樣巨大,絲毫不能掉以輕心。鐘南山也是廣東領銜抗疫的專家,他親自來到深圳的重癥隔離監護室救治病人。他領導的團隊主要負責對武漢市定點醫院重癥患者救治進行巡診,評估患者病情和治療方案,確定需要轉診集中收治的患者,確保重癥患者科學的救治辦法。
一生與病人在一起,鐘南山心里裝下的全是病人,哪怕出差在外,他也不忘給病人打電話,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態。抗擊非典時鐘南山病倒了,肺部出現陰影。他以家為病房進行自我治療。第三天高燒剛退他就出現在病房里。離開病人三天他就已經不能忍受。現在,在他家門框一角還有一顆長鐵釘,那是他自己給自己打吊針留下的紀念。如今八十高齡了,他仍然天天工作到很晚,雙休日則安排工作會議,從來沒有休過假,從來沒有陪同妻子旅游過。
鐘南山在病房查房時喜歡坐在病人身邊細心聽病人說話,拉著病人的手詢問病情。有的病人身上散發出異味,有的病人病得很重,他都無所顧忌。在他看來病人并無貴賤。開專家門診他總是提前半個小時到,一直看到晚上七八點,常常是妻子送飯來。他認為醫生救人于痛苦危難之時,如果硬以上班8小時劃一條線,那不是一個好醫生。冬天的時候,他會先搓暖自己的手,怕冷手讓病人不舒服。他的細心還表現在巡房時給病人送上生日祝福。鐘南山人到哪里,哪里的病人就對自己治好病充滿了信心,哪里就變得輕松愉快。而他自己最開心的是病人治愈出院的時刻。他從病人的喜悅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價值和快樂。
敢醫敢言是天性
鐘南山還有一張網傳很廣的照片,是他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的視頻截圖。他講到武漢人唱國歌,相信武漢能夠過關,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時,兩眼噙淚,嘴唇緊緊抿成了一道弧線。非典時期最艱難的時候,他都沒有在公眾面前流過眼淚。這張照片把他剛毅與深情的兩面展露無遺。
武漢感染人數呈爆炸式增長,從幾十人到數千人數萬人,有限的醫療設施接收不了這么多病人,人們向著醫院蜂擁而來,擠滿了各家醫院的大廳,一床難求,出現了“堰塞湖”。中央第一時間下令開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前者只用了10天、后者13天就建好了。接著增加十幾個方艙醫院、擴張幾十家醫院和定點醫療點……
鐘南山知道疑似和已經確診的患者不能住進醫院,回家自行隔離,這種行為有多么危險。對一個心中時刻裝著病人的醫生來說,他心里無比沉痛,忍不住落下眼淚。
所謂醫者仁心,醫者乃學者,需要的是嚴謹堅毅的意志去攀登醫學高峰,而仁心則需要一顆慈愛之心。鐘南山就是二者完美的結合。他的性格似乎是雙重的對立統一,智慧與拙樸,硬朗與寬厚,堅毅與脆弱,不屈與妥協,尊嚴與隨和,鐵面與柔情……前者更多表露在他那張堅毅的臉龐上,后者卻深藏于內心。
鐘南山是嶺南知識分子最典型的代表,對人和生命有著最純樸的理解,對事業和生活有著最單純的熱愛與赤誠。嶺南多耿介之士,因為這片土地凝積了厚重的務實精神。
鐘南山的家安在一棟外墻水泥粉刷的舊房改房中,連電梯都是后來加裝的。室內是上世紀的老式家具,天花板懸掛吊扇,墻上掛滿鏡框。屋主對物質生活的淡泊可見一斑。鐘家人聚在一起,談的是醫療,講的是學術追求,從來不談錢。鐘南山連自己的工資是多少也不知道。
他教導子女第一要永遠有執著的追求,第二是辦事要嚴謹要實在。看事情或者做研究,要有事實根據,不輕易下結論,要相信自己的觀察。他一生記住的是父親對他的期望——一個人對社會要有所貢獻,不能白活。這句話成了他們家庭的人生信仰。
八十歲后他覺得自己慢慢懂得了父親,覺得自己初步實現了父親的愿望。但他還不滿足,對著父親的像他動情地說:“爸爸,我還有兩項工作沒有完成。只有這兩項工作做好了,才是真正地達到了您的要求。”
鐘南山的家有兩大特點,一是運動器具多,有跑步機、單車、拉力器、單杠、啞鈴;二是書多。這充分體現了鐘南山的兩大愛好——醫學和體育。這兩者也成了他家庭最自豪之處:一是醫生世家,父親是兒科專家,母親是高級護理師,他們都曾赴美深造。兒子子承父業,當上了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二是體育之家,妻子曾是籃球明星,擔任過中國籃球協會副主席,在1963年亞洲太平洋新興國家運動會上,作為中國女籃副隊長,她隨中國隊出征。女兒是優秀蝶泳運動員,曾打破過短池游泳的世界紀錄,獲得世界短池錦標賽100米蝶泳冠軍。兒子也是醫院籃球隊的“中流砥柱”。鐘南山本人則在首屆全運會上以54.4秒的成績打破400米欄的全國紀錄,一舉奪冠!1961年,他還獲得了北京市十項全能亞軍。鐘南山高齡之下抗擊疫情的毅力與體力都能從這里找到答案。他奔走各地之間,兩腳仍然生風。
鐘家墻壁上掛著一幅字:“敢醫敢言”。這是四年前別人送他的。這四個字無疑道出了屋主人的風骨。他的敢醫敢言就是天性,是“一個人要說真話,做實事”的鐘南山用一生踐行的家風。他推崇講真話。科學追求真理,如果連講真話都做不到,談何真理。對待科學,鐘南山那股嶺南人的耿介勁就像一頭蠻牛——他只認真理不認權威。
早年留學英國,他挑戰英國醫學權威牛津大學雷德克里夫醫院克爾教授。鐘南山在愛丁堡研究人工呼吸對肺部氧氣運輸影響時,發現他的實驗結果與克爾教授論文的結論完全相反。鐘南山毫不猶豫提筆寫出了論文。有人說他膽大狂妄。在劍橋學術會議上,專家們被這個中國年輕人的發言驚呆了!先是一陣沉默,繼而變為騷動。克爾教授的三個高級助手連珠炮一樣提出了8個問題,鐘南山一一作了回答。
按會議規定,鐘南山論文是否發表要參會的常委舉手表決。舉手的時候,全場安靜下來了,可謂鴉雀無聲。接著,常委們一個個舉起了手。在科學面前他們的手舉得高高的,一個也不少。
當年非典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有人宣稱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鐘南山當場開炮:“什么叫控制?現在病源不知道,怎么預防不清楚,怎么治療也還沒有很好的辦法,特別是不知道病源!現在病情還在傳染,怎么能說是控制了?”
為了抗疫救人,鐘南山又跟“權威”叫板。北京某些權威專家通過中央電視臺、新華社正式發布結論:“引起廣東部分地區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基本可確定為衣原體。”甚至有專家說,對付衣原體治療變得很簡單,用衣原體有效的抗生素就可以了。
權威部門的結論讓廣東的專家震驚了!按他們的結論,推薦特效藥四環素、紅霉類抗生素就可以了,但如果是錯的,那將是許許多多的人付出生命的代價!在廣東省衛生廳召集的緊急會議上,鐘南山又站了出來,他不認為是衣原體,衣原體只是最終導致病人致死的原因之一,而主要病因可能是一種新型病毒。他的觀點隨后被廣東省衛生廳采納,成為了抗擊非典的重要分水嶺。
非典對外封鎖消息,他要搞國際合作。他認為這不是一個國家所面對的問題,也不是一個國家的醫務人員能獨自承擔和解決的問題。在來勢洶洶的疫情面前,需要聯合世界上所有人的智慧來共同面對,靠人類的集體智慧戰勝病魔和災情。他首先跑去香港進行交流。
鐘南山知道自己如果不站出來,后果將是使疫情失去控制,人民將付出不可想象的生命代價。他不能跟著說謊。他天天面對一個個抬進來的病人,在生與死的面前,還有什么壓力比死人更大!?他并不怕講實話,因為他有依據,因為他是大夫,正在第一線搶救病人。如果說有壓力,只是來自醫生的責任。天下沒有比救人更大的事,在生死面前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了。
有人據此上綱上線,說他有個人目的,想利用這個機會為個人撈取名利,甚至把他定性為敵我矛盾。他與香港的交流被視作泄露國家機密,對他進行調查。關于他的報道一律不得見報……
可想而知,當年抗擊非典如果沒有鐘南山,結果可能就不會是這樣。
從非典到新冠肺炎,同樣,鐘南山公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傳人”作用重大。公開真相為挽救無數的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鐘南山就是這樣一個蠻人。他的認真有時連命都不顧。留學英國時,為了搞清一氧化碳對血液氧氣運輸的影響,他用自己當試驗品——吸進一氧化碳。他請來皇家醫院的同行,向他體內輸入一氧化碳,同事不停地抽血檢測。他血液中一氧化碳濃度達到15%時,醫生和護士都叫了起來:“太危險啦!”他們要他停止。這時鐘南山就像連續吸了50到60支香煙,頭腦開始暈眩。但鐘南山搖著頭,一臉的剛毅與堅決。他不能半途而廢,他要靠實驗畫出一條完整的曲線。他繼續吸入一氧化碳,血紅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濃度在上升,直到22%,曲線完整顯示。鐘南山感覺天旋地轉。在場的醫生都被他的獻身精神打動。
正是這種科學精神、獻身精神,鐘南山取得了醫學上豐碩的成就。在抗擊非典的生命博弈中,他摸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三早三合理”治療辦法,這成了廣東抗擊非典戰役的一個轉折點。從此,廣東非典疫情的氣焰漸漸被壓制住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廣東患者死亡率非常低。鐘南山率領他的團隊投入到病人救治和醫藥科研攻關上。他一開始就讓中醫直接介入,以中醫藥做基礎實驗和臨床試驗,在醫療過程中觀察新的治療辦法。團隊結合嶺南氣候、水土、飲食、人文等特點,針對疫病四診資料,很快擬定出新冠肺炎預防涼茶處方,既可為醫護人員定期飲用,也適用居家隔離防疫的市民飲用……
新型冠狀病毒的氣焰開始下挫了,疫情出現了拐點,勝利的曙光已經出現……
中國有一個鐘南山,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幸運!(原載《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