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在廣東省作家協會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更新時間:2020-03-10 來源:廣東文壇
(2020年1月16日)
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電影局局長 白 潔
同志們:
今天,省作協在這里召開一年一度的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總結去年的工作,謀劃部署今年的文學工作,這是推動我省文學創作,繁榮發展廣東文學事業的重要舉措。剛才,幾位同志作了發言,培忠同志作了報告,講得都很好,很受啟發。去年,省委對省作協黨組班子進行了調整,省作協進行了換屆,我們很高興看到,省作協在新班子的帶領下,有想法、有干勁、有作為,有效整合各方面資源,凝聚力量,積極思考謀劃文學工作,未來廣東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值得期待。
廣東文學作為中國文學之重要一脈,在中國文學版圖上占有重要位置,為中國文學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廣東作家在全國文壇一直都有較大的影響力,新中國成立后,歐陽山、秦牧、陳殘云、蕭殷、杜埃、吳有恒、黃秋耘、黃谷柳、陳國凱、呂雷、劉斯奮等文學名家,大大提升了廣東文學的地位。新時期以來,“傷痕文學”“改革文學”“嶺南散文”“粵味小說”“打工文學”“廣東詩歌”在全國都很有知名度。廣東作為全國的文學大省,有著龐大的作家群,現在廣東省作協會員有3905人,其中中國作協會員591人,占中國作協會員總數的比例達15%,人數在全國省(市、自治區)排名第四位。廣東也是網絡文學大省,網絡文學作者、作品、讀者數量居全國前列,據統計廣東在國內48家文學網站簽約寫作的作者超過3.6萬人。2015年成立廣東網絡作家協會,現有會員538人。
過去一年,省作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履行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的職責,團結帶領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開拓進取,在文學精品創作、文學人才隊伍建設、管理機制優化、創作環境改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改革開放再出發”作家深扎創作活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周活動、籌建廣東文學館等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廣東文學在全國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不斷擴大,報告文學《中國橋——港珠澳大橋圓夢之路》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特別獎,王威廉、阿菩分別獲第三屆中華文學基金會茅盾文學新人獎、第二屆中華文學基金會茅盾文學新人獎·網絡文學新人獎,等等。事業的發展源自共同的奮斗,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省作協和全省各級文學組織的團結協作,也離不開在座各位的擔當作為和辛勤付出,借此機會,我代表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傅華同志,代表省委宣傳部,向大家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文學工作,進一步推進廣東文學繁榮發展談幾點意見,與大家交流。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新思想引領新形勢下的文學工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是全黨全國人民的思想之旗、精神之旗。大家都有共同的感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工作十分關心、格外厚愛,親自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出席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十九大以來先后給內蒙古烏蘭牧騎隊員、老藝術家牛犇、中央美院老教授等寫信回信,親切看望參加全國政協聯組會的文藝界代表,致信祝賀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成立70周年,圍繞做好新時代文藝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做好文藝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政治任務,堅持學思用貫通,堅持知信行統一,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文化導向、價值取向,把貫穿其中的堅定信仰信念、真摯人民情懷、自覺歷史擔當,體現到文學創作實踐之中,落實到具體行動之上。中國文學自古就有承擔天下大義的光榮傳統,現代以來,文學更是全民族思想解放和精神復興的重要引擎。反映時代進程、講好中國故事是當代文學的重要使命。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廣東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近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開放的前沿和先行區,是向世界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國際社會觀察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我們要用優秀的文學作品展現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以鮮明的基調、昂揚的旋律,奏響時代強音,弘揚時代精神,用優秀文學作品教育人、引導人、啟迪人。同時,我們要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在文學界大力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堅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推動文學創作健康發展。
二、牢牢把握文學工作的中心任務,著力打造更多嶺南文學代表作。文學是文藝之母。文學處于文藝傳播過程的上游,是眾多藝術樣式的母體,絕大多數文藝作品最初都離不開文學文本的策劃和創作。現在比較熱的影視作品,很多都是文學作品改編,比如《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大江大河》等熱播的電視劇都是文學作品改編,再比如我們廣東的文學名著歐陽山的《三家巷》,上世紀80年代拍了電影,現在我們正準備將其改編成電視劇《三家巷往事》,黃慶云的長篇小說《刑場上的婚禮》改編成電影、粵劇、舞劇,都深受觀眾喜愛和好評。當然,今天的社會環境、文學環境與以前大不相同,當年報刊上發表一篇小說、一首詩歌,就會收到成麻袋的讀者來信,這樣的年代已經成為歷史。但應當看到,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文化樣式如何演進,文學對文藝創作的基礎作用、對文化發展的引領作用、對社會人心的涵育作用,什么時候都不會改變。文藝繁榮興盛首先就要求文學繁榮興盛。我們要擦亮“文學粵軍”品牌,提高廣東文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要求創作生產更多在全國乃至世界有影響力的文學“扛鼎之作”。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強調,要堅持內容為王、質量為先,打造拳頭產品,實施文學振興等嶺南文化促進工程。今年的省“兩會”,省政府工作報告專門用了一章來講文化強省建設。我們要加強對文學精品創作生產的引導,提高文學創作的組織化程度。要聚焦文化強省建設,塑造與廣東經濟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優勢和文化形象,制定實施好《廣東文學創作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策劃建立廣東文學重大現實題材庫,圍繞關注、記錄大時代、大題材、大事件,圍繞國家和我省重大戰略部署、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活動開展文學創作。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100周年等重大節點為契機,大力扶持重大現實題材和歷史題材文學創作。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頭活水。作家應該成為現實生活,成為當代中國偉大歷史變革的在場者、參與者、書寫者,而絕不應成為旁觀者和局外人。要圍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推動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以雙區驅動、利好疊加的效應帶動全省改革發展,推動省委“1+1+9”工作部署落實,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開展文學創作。要繼續抓好作家深扎創作活動。全面小康和脫貧攻堅,為文學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我們要組織作家深入脫貧攻堅一線、改革發展前沿,真正住下來、扎下來,把雙腳踩在大地上,深耕生活沃土,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去發掘生動故事、典型人物,用個人、家庭、鄉村、城鎮的發展變化折射時代變遷。作家要充滿激情去寫作,我們寫出來的作品假如不能感動自己,也不可能感動他人,作家要與作品的主人公一起歡笑,一起流淚,要著力創作一批主題鮮明、雋永厚重的文學精品,著力打造更多無愧于新時代的嶺南文學代表作。?
三、更加重視文學人才隊伍建設,在多出文學名家大師上取得新突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國以才立,業以才興。繁榮文學事業、推動文學發展,隊伍是根本,人才是關鍵。要把文學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這些年來,我們的文學隊伍整體素質有了明顯提高,為文學事業繁榮發展儲備了一批優秀的人才資源。但也要看到,新形勢下文學隊伍在整體結構、組織形式等方面發生了新的變化,創作主體的身份更加多樣,既有專業的、也有業余的;既有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的,也有民營文化企業的,還有自由職業的。如何進一步加強文學隊伍建設,團結凝聚培養更多文學人才,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要進一步加強對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教育培訓,要加強對新的文學組織、新的文學群體的團結引導。據統計,省作協會員中,體制外會員人數863人,占比22%。廣東是網絡大省、也是網絡文學大省,當年明月、天下霸唱、叢林狼等多位知名網絡作家均從廣東成長發展,《明朝那些事兒》《杜拉拉升職記》《翻譯官》等作品風靡網絡。廣東也是最早關注網絡文學發展的省份之一,對網絡文學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舉措。2008年,成立了網絡文學創作委員會;2009年,在廣州召開了廣東省網絡文學座談會;2010年,舉辦了廣東首次網絡作家高級培訓班,此后,網絡文學調研、座談會、采風、論壇、理論研討等活動每年定期舉辦。2011年,在全國率先創建了網絡文學院。2015年成立廣東網絡作家協會,2016年創辦了《網絡文學評論》,是我國唯一一家有公開刊號的網絡文學評論雜志。要創造吸引培育優秀人才的條件和環境,落實好“十百千工程”“廣東特支計劃”“簽約作家制度”等舉措,加大對青年人才、文學名家資助扶持、宣傳推介力度,從省內優秀作家群體中吸收聘定簽約作家,從基層作家、基層文藝骨干、文學愛好者中發掘培育文學新人。要加大對老作家作品的研究、整理、提升和推介力度,發揮好老作家的傳幫帶作用。要與有關業務單位聯合培養文學人才,比如省作協聯合廣東省電影局、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共同主辦廣東省優秀電影劇本征集大賽等活動,這個舉措很好,要繼續抓好。要發揮好文學陣地在培養文學人才方面的作用,《作品》是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文學名刊,要發揮好《作品》在培養廣東文學人才方面的作用。要用好品牌活動,比如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聯盟、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學發展論壇、小學生詩歌季等活動在培養文學人才方面都取得很好效果,要繼續抓好這些品牌活動。要發揮好先進典型的引領作用,今年我們將開展第三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第四屆廣東省德藝雙馨中青年作家藝術家評選表彰活動,省作協要組織配合開展好這些活動,讓評選出來的作家能真正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要有重點有選擇地引進高層次文學人才,用全國乃至全球的視野吸納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建立優秀文學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要努力造就一批在全國乃至世界有影響的文學領軍人物,建設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結構優、影響大的文學粵軍。
四、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讓作協和文學組織真正成為作家之家。作協是黨和政府聯系作家的橋梁紐帶,省作協和各級文學組織要履行好職能,充分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為廣大作家開展文學創作營造良好條件,真正成為作家的溫馨和諧之家。要進一步強化服務理念。要加強行業服務、行業管理、行業自律。要及時把黨的文藝方針傳達貫徹給廣大作家。要充分尊重作家的創造個性和創造性勞動,政治上充分信任,創作上熱情支持,生活上關心關懷,想方設法多為作家創作提供便利。要以更為開闊的胸襟、更為高遠的眼界、更為創新的思路,把吸引團結新的作家群體作為突破口,延伸聯系手臂,改進工作方式,努力把更多優秀的青年作家、網絡作家、業余作者吸納到作協的大家庭來,成為文學創作的生力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開辟中國之治的新篇章。我們要積極探索符合文學發展規律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活動方式,建立符合時代要求和文學創作規律的制度體系。進一步建立完善作協工作和文學活動的各項制度規范,提高作協工作和文學活動的科學性、規范性。要進一步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用新的手段、新的辦法解決文學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根本保證。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文藝的根本宗旨也是為人民創作。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文藝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用文藝振奮民族精神”,“用積極的文藝歌頌人民”,“用精湛的藝術推動文化創新發展”,“用高尚的文藝引領社會風尚”,要著力加強文學領域的意識形態建設,堅決守好意識形態的“南大門”,確保文化安全。
同志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之年。壯麗的夢想激勵著我們,偉大的時代召喚著我們,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初心使命,勇于擔當作為,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勇攀文學高峰,努力開創我省文學事業繁榮發展新局面,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實現廣東“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