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疫情籠罩下的日常——“以筆為援,共克時艱”信宜市作家協會抗擊疫情主題作品專輯(一)
更新時間:2020-02-05 作者:陳麗群來源:信宜市作家協會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我們過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春節:姐姐每年大年初二回家省親的習慣,這次糾結了好久終于取消原計劃;我想年后出游的愿望破滅;大劉先生、小劉小姐回歸工作的行程一再更改……
疫情發生的最初,我們的生活仍一如往常:爸爸沒事就到街上閑逛;媽媽總跑到老遠的市場去買菜;年夜飯之后,我和小劉小姐還特意到商場買了蘋果醋,是想等大年初二我們姊妹在娘家相聚時好好的喝上一杯……
往年,姐姐一家是年初二一大早就趕過來和我們一起吃午飯的,可今年隨著全國人員流動疫情擴大的嚴峻形勢,在臨動身的前一天,姐姐猶豫著問我:“就現在這樣,我們還要不要回娘家啊?”
面對今年新病毒與舊習俗的大碰撞,我只能含糊其詞:“每臨近年關總聽媽這樣念叨:正月探有(富有),二月探窮(貧窮),三月探絕(滅絕)……而你,每年三月也總要來拜祭奶奶……”
姐姐不再考慮,干脆地:“那我們就去吧!”
簡單幾字,竟聽出了壯士斷腕的悲壯——此時此刻讓我很不是滋味。
我開始比往常更關心時事,每隔幾分鐘就去看《人民日報》之類的公眾號有沒有更新:當看到姐姐生活的城市出現了第一個感染病例時,我腦里瞬間斷片。
撥通姐姐的電話,姐姐卻平靜地安慰我:“很正常的事,我們自己做好防范就好!”
又一陣閑聊,我最后期期艾艾的建議:“姐,現在這個新型冠狀病毒的發展速度那么快,要不,你們就別來了吧?媽那邊,我去說!”
我終于聽到了電話那頭的輕松,我也放下了心頭大石。
我們都知道:去不了前線,不在大后方亂跑也是一種支援!
姐姐他們因疫情失約,除了大年初二的聚餐有點遺憾之外,也還沒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
但隨著疫情一路南下,我們年輕的一輩都已聽從專業人士的勸告,少出門,出門就戴上了口罩。只有爸爸有事沒事依舊閑逛,媽媽也仍如常操勞一日三餐。無論怎樣勸說,他們出門也是依然故我不肯戴口罩。
一月二十九日,大年初五傍晚,我如常接班,才坐下,就看到多個微信群炸開了鍋:我們小城的南邊出現一例輸入性確診病例!隨即官方信息確認了事件的真實性。
震驚之余把這個訊息轉告了不玩手機的爸媽,并一再告誡他們:沒事別出門,出門一定要帶口罩!
感覺到電話那頭父母的不安,我想:疫情之下,他們從此該懂得照顧自己了吧?
可此刻的壞消息對于我,也正像一本在讀的懸疑小說:越深究,越害怕,卻忍不住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看著微信群里漸漸多起來的八卦,忽覺自己的喉嚨一陣干、癢難忍……喝了口溫水,我強壓要起的咳嗽,頭此時也開始隱隱作痛——我恍然想起:昨天下班后,我去了輸入性疫情發生地附近的商場買菜,會不會恰巧就……雖然一開始就已略知人體被新型冠狀病毒入侵后的種種反應,但恐懼之心驅使我再次去百度,然后逐一排除:沒有發熱、沒有咽痛、沒有干咳、沒有氣促、沒有呼吸困難!
我回過神來:今天是在不經意中著涼了吧?這癥狀和平常感冒初起時一樣——我心稍安,取了日常的備用藥吃下,再用大量驅風油遍搽頭部穴位,然后開始大量飲水……
這夜在忐忑中入眠,隔天醒來比平日晚了很多,不適的癥狀已減輕大半——確定自己只是普通的感冒,虛驚一場,懸著的心終于安放原位——非常時期,把自己照顧好比任何時候都重要!
病毒肆虐橫行,我們都謹小慎微起來,父母卻仍像小時候為我們遮風擋雨那樣,顯得那樣的大無畏。
年過八旬的老父親每天都會不定時無限量地給我打電話,或閑聊,或反反復復的說一件他出門遇上的事情。
在我們身邊發生疫情的次日,他說:“我今天到街上去了。”
我條件反射地急問:“你戴口罩了嗎?”
他遲疑了一下:“沒,我看見街上行人不多,又大多是不戴的……”
他話尤未完,我更急了:“說了多少次,叫你無事不要到街上去,不要到街上去……你怎么就老是不聽呢?”
他嚅囁著:“我想到街上去買口罩,但跑了好多家藥店都買不到……”
不肯戴口罩的人滿街跑,居然說是為了買口罩!我簡直要氣炸了:“你去買什么口罩啊,家里有的你都用完了嗎?”
他的底氣更是不足了:“你們天天都說病毒有多厲害,天天都說缺口罩,我就想著出來多買一些……”
啊……爸爸這些天都在為天天要奔走在上班路上的我們擔心吧?自己不用也是為了多省一個出來吧?
這一刻,我百感交集:除了為他安全意識的提高點贊,更多的是心痛、擔心!
我放緩了說話的語氣:“爸爸,別去了,現在大前方醫護人員的需求都供應不上,外面藥店已很難買得到口罩的了,家里有的就先省著用,你們照顧好自己,能不出門就別出門吧。我們要用的我們會想辦法。”
“嗯嗯,你們要注意安全……”聽爸爸在電話那頭咽哽著,我也模糊了雙眼,拼命咬緊雙唇并急急掛了電話!
我們在相對安全地區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老父母的心,想那前方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會有多少相互的牽掛和擔憂?唯愿疫情早日結束,大家都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