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羊城派|創作就是戰斗!廣東文藝界戰“疫”反響熱烈
更新時間:2020-02-03 作者:朱紹杰來源:羊城派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位國人的心。在這個特殊的春節假期里,廣東省內許多作家與詩人一直心系湖北,以心中與手中的筆,為前線抗擊疫情的“白衣戰士”寫下一篇篇詩作。
近日,茅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劉斯奮“謹遵號令,堅守家中”,揮毫寫道:堅料流言滿耳傳,偶然點擊只隨緣。耽書自可消長晝,鋪紙猶堪畫半天。門無剝啄因人靜,茶有芬芳趁雨前。待把瘟神送歸位,歡歌得勝看新篇。
?
號召:作家隊伍不能缺席
?
據悉,廣東省作協從疫情開始之初就高度重視,部署了一系列防疫的重要舉措,鼓勵作家發揮文學創作的獨特作用。
1月23日,省作協召開干部會議,強調密切關注疫情;27日,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張培忠主持召開省作協黨組擴大會,成立省作協抗擊疫情領導小組,對全省文學界和作協機關服從大局,抗擊疫情做出部署,要求機關各部門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做到一天一報,發放防疫科普資料,關注重點人物和重點與情。
1月29日,張培忠專門向湖北省作協黨組書記文坤斗致慰問信,信中寫道,廣東省作協時刻關注前線疫情,為嚴峻形勢而擔憂,又為湖北人民的韌性精神而欣慰。
“廣東文學界與湖北、武漢文學界聲息相通、休戚與共、永在一起!”慰問信鼓勵稱,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湖北、武漢一定能眾志成城,渡過難關,“堅持就是勝利,創作就是戰斗!”
湖北省作協回復表示,廣東文學界的問候讓他們“倍感溫馨,倍受鼓舞”,相信在中國作協和兄弟省市同仁的鼓勵下、全國人民的無私支援中,湖北、武漢一定能戰勝疫情!目前,廣東省作協正在起草面向全省文學界的倡議書,鼓勵號召全省3000多名分布在各戰線的省作協會員用筆記錄下抗擊疫情中的感人事跡。
張培忠接受采訪表示,在這個防疫抗疫的關鍵時期,作家這支隊伍不能缺席,必須發揮作家獨特的精神鼓舞作用,增強人們抗疫的決心和信心。
張培忠介紹,省作協將面向全省征集作品,優秀作品將在《作品》雜志、《廣東文壇》和廣東作家網等平臺刊發;還將聯合《花城》《作品》《南方》雜志,推出“抗疫”作品專輯。“省作協高度重視抗擊疫情文學作品的創作,這幾天正加緊部署一系列工作,將是2月份工作的重中之重。”張培忠說。
截至1月31日,中國詩歌網、廣東作家網已發布多首來自廣東的抗疫詩歌,廣東省作協副主席丘樹宏等詩人也專門創作了多首抗疫詩歌,反響熱烈。
?
響應:名家后秀堅守文學一線
?
為了響應省作協的號召,全省作家與文學工作者發揚守土有責的精神,拿起手中的筆,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主題創作中。
廣州市不管是茅獎作家還是青年作家,堅守文學一線,筆耕不輟,為“抗疫”提供鼓舞士氣的精神食糧。廣州市文聯從春節開始,廣州市文聯“南國文藝”微信公眾號 、微博、“廣州文學藝術網”和《廣州文藝家》聯合推出“同舟共濟 文藝戰‘疫’”創作專欄,面向全市文藝工作者征集關于疫情防控等相關主題的文藝作品。
廣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劉迪生表示,疫情來襲,他看見倡議書后,已經開始創作一部大型人物傳記《鐘南山傳》,目前正在積極創作中,全書大概20余萬字,他希望通過這部作品,把疫情防控中感人的故事,融入疫情防控阻擊戰主題,為全面打贏防疫阻擊戰,貢獻文學的力量。
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青年作家王又鋒表示,春節期間,前輩作家們“家國情懷,善于擔當!”,他積極響應作協的號召,連續創作多篇疫情防控阻擊戰主題作品,包括散文、通訊、小小說等,其中,小小說《因武漢而特別的春節》、散文《疫情面前,如何才能多難興邦?》在百家號上影響頗大。
廣州市作協會員、花都區委宣傳部二級調研員劉武松先生,獲悉屈建新先生向武漢三次捐款的事情后,迅速創作紀實作品《大疫面前有大愛》,心系武漢的赤子之心與一張張的捐款單,感人肺腑。
?
成果:“抗疫”主題作品涌現
?
廣東各地文藝組織亦紛紛響應,參與到文藝戰“疫”當中,“抗疫”主題作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佛山作協新媒體自1月29日起連載《佛山作家抗擊疫情詩稿》,刊發如《做一個冷靜的思想者》、《鄂兮鄂,請允許我為你守夜》、《致敬戰斗在武漢的白衣天使》等新詩作品。
中山市詩歌學會倡議中山詩人拿起手中的筆創作抗疫題材詩歌作品,鼓舞抗疫斗志,堅定抗疫信心,用詩歌作品宣傳防疫阻擊戰的英雄事跡,通過中山市詩歌學會微信公眾號播發抗疫詩歌精品,并擬在疫情平息后,舉辦中山市抗擊新冠肺炎詩歌朗誦活動。
中山市政協主席丘樹宏作詞、作曲家連向先作曲的歌曲《你是光,你是愛》,用質樸的歌詞和溫暖的曲調,向疫情前線的最美逆行者傳遞出最真摯的祝福,在網絡上流傳。
丘樹宏表示,《你是光,你是愛》的創作是一氣呵成,他通過了解疫情斗爭的進程,冷靜地思考生命的過程和價值,在歌中突出了“光”“愛”“生命”這些關鍵詞,使得歌曲的外延和內涵都更加豐富厚重。
佛山詩人張況作詩鼓舞抗擊疫情士氣,佛山市作協主席張況基本“泡”在辦公室和家里看書。去年,他除了修訂180萬字長篇歷史小說《趙佗歸漢》,還寫了20多萬字的文學評論,他想利用春節假期把書稿改定。
春節期間,張況還創作了一首詩《做一個冷靜的思想者》,詩中寫到:“在大災大難面前,做一個冷靜的思想者,做一個沉著的愛國主義者,就是對祖國和人民最大的愛……”他希望通過以詩言志,提醒市民理性看待疫情事件。“此外,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揭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莊添明創作了《防控疫情微詩四題》。
除了文藝作品,文藝評論和研究亦參與戰“疫”。《粵海風》雜志以發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災害敘事與人文關懷”主題征稿啟事,聚焦“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災害題材藝術創作”及“生態倫理與人類文明進程”等選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