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陳惠瓊 | 楊永可散文詩:真情與玄思
——撫觸并穿行粵港澳大灣區
更新時間:2020-01-15 作者: 陳惠瓊
《大千詩意》,這是楊永可散文詩文本的書名,一下打動我,是因為作者人生經歷和情感歷程的“大千詩意”,恰似作者“心靈的自白”......使我相信,從我認識楊永可至今三十多年,作者還是一個真情的散文詩人,不時 在《大公報》《中國散文詩年選》(花城出版社)等報刊閱讀到他的散文詩,明顯地看出,他的表達有著真情的實感,亦有作者人生體現的結晶,實在難能可貴。
楊永可的《大千詩意》的散文詩文本,流淌著大灣區的血液,昭示了區域性、家鄉性的主題,《扯旗山》《尖沙咀海濱偶記》《在龍潭公園》《廣州動物園偶拾》《鳳河抒情》一目了然的香港(輯三)、深圳、廣州(輯一)、汕尾(輯二)等地的多章散文詩,形式上,還更為深刻地表現在它對于過去的粵港澳或滯后的文化傳統的哲思和碰撞。以自己生活過的粵港澳之地,耕耘著在場散文詩,正如作者所說,“肩挑使命,志氣無移闊步行”,文中散文詩立足粵港澳大灣區,不斷地在藝術上求得真情與玄思,在散文詩的發展軌道上“勵志詩文脫穎殊(楊永可)”。哦,一種廣大的視覺,作者的心是開放的。
我喜歡散文詩的真情與玄思。一直認為真情與玄思是散文詩成功的土壤......散文詩是楊永可最為堅持的文學寫作樣式。目前,像楊永可這樣成熟的散文詩家令人敬重。無疑,楊永可已出版散文詩集多本。就楊永可的散文詩而言,其散文詩與作者生命存在直接交集,作者彰顯生命細節,帶有顯豁的行走影子,浸潤著體驗,賦予作者創作散文詩的生命。
“扯旗山,不像面無表情的望夫石,在默守苦澀的堅貞。這里的每一片生意盎然的綠葉,每一朵嬌艷多彩的紅紫,都在呼喚著春光的永駐。《扯旗山》”作者輝躍著對扯旗山的一種精神閃灼,對扯旗山的敏感不會隨時間喪失,作者追求人類和諧的生活,已經成為作者的信條,已經成為作者創作的靈感。大膽的聯系和想象,產生扯旗山的風貌。“在尖沙咀海濱,波瀾動感之美,濤聲悅耳之韻,使我彷佛聽到露潤花瓣之籟。何必喚出朱唇云鬢的仕女?何必喚出倩影柔姿的佳人?造化之美,壓倒一切!歲月如歌。行走的生命不可斷弦,躍動的心靈不可啞然。今夜,我將枕著尖沙咀海 濱的風情入眠。《尖沙咀海濱偶記》”作者的自自然然地流露,讓人感覺不到痕跡。作者不是依靠華麗的技巧形成,而唯其流露著性格的散文詩才讓我感到真切。作者采用鮮活的有流動感的語調,令人一口氣讀下去,會幻想海濱的水和生命起伏的節奏,亦與我這個讀者的情韻一起搏動。“突然遐想:民意乃是漫山遍野的沃土。莽莽乾坤啊,請傾一瓢沙土進石縫,我愿沾露長成一棵小草。不敢想奪乾坤的勝概,無意壯山海的奇觀。只求為大千增添一點綠意,一縷麗色!《在龍潭公園》”作者漫步深圳龍崗龍潭公園,不止點滴的真情,而把“大千”喊出來,為“大千”是最幸福的事。“大千”是作者留給讀者的玄思......
“動物園畢竟是動物園,動物園里動物的本性,漸漸滲進了動物園所給予的存在意識。沒有生存斗爭,沒饑寒襲逼,使這些動物的生理技能徐徐減退,使這些動物特 有本性緩緩改變。動物園與大自然生活環境之異,正在這些動物身上或明或隱、或疾或慢地展示。《廣州動物園偶拾》”作者通過廣州動物園偶拾,帶著某個歷史時期的真實、痛苦和期望。是與深重的命運、血肉相連的現實,一次一次的剖解動物和人的靈魂,這是這首散文詩的命脈所在。特別是作者的憂患意識,對于人生不會采取冷漠和旁觀的自然主義。從這首散文詩能覺察到作者心靈深處的細微的顫動。
悠然,作者立足的基點,誠摯熱烈的感情,濃郁親切的鄉土氣息,經得起考量。“祖屋旁的一株老梅,今年開得不很媚艷。南粵的冬天,沒有冷過。《祖屋旁的老梅》”這首散文詩的開頭凝聚著并形成了一種近似大自然的氣象,我能感受到始終生息在這片土地的氛圍和作者胸腔內創造生命的激情。以深沉雋進的玄思,鐫刻著汕尾久遠而長新的記憶。《祖屋旁的老梅》概括了這一歷史的態勢,一下子在讀者面前展開了畫面,“沒有冷過”,這句用得好,又有一種暗喻,符合散文詩的本意。作者亦有在深圳、香港生活的經歷,而對于汕尾的出生地,充滿特別的深厚之情。使其創作的智慧和精神能不斷繁衍下去。《仰望父親》在這首散文詩里,以父親“瘦”為意像。“鄉村阡陌如繩,捆綁著父親的高飛遠走。父親風雨任平生,曬黑累瘦。《仰望父親》”這真情的語言魔力在作者的語境庫里。作者表達父親“父親的歲月,清淡瘦削的外在,正是他心靈豐腴的反襯。”構建一個自己創作的父親,就是真實一個“瘦”字,極致的呈現,讓讀者想象到“瘦”的父親,有多厚的重力。“握著犁鋤生命之根,植入壟畝。自己的靈魂,篤駐胼胝。這正是父親生動的寫照。無數像父親一樣的蕓蕓農民,在鄉村演繹不老傳奇,產生一種擊古敲今的震撼,沉積著鄉村稗史的厚重底藴,遠拓著鄉村俚謠的活水源泉。《仰望父親》”把勞動人民的群體意識及其感情作為創作的基調,有時代感,更具表現力。“我的瘦削如父親。父親寬慰我——人可瘦,心不可瘦,志不可瘦!《仰望父親》”作者無掩飾地袒露自己的“瘦”,作者的思緒飛回自己的生命里,父子溶化在感 情的長河之中,或滔滔滾滾。使人物躍然紙上,值得嚼味。寫這種流動的情緒亦值得思考。
散文詩人楊永可不管年歲多大,驀然在散文詩青春的花園里尋繹自己的來路,撫觸與穿行,創作出內蘊玄妙的美感散文詩。真情與玄思亦是一種契合,為散文詩灌注持續的張力,從中看出作者的創作境界的寬闊。
(作者陳惠瓊:廣東散文詩學會會長,《中國散文詩年選》(花城出版社)編選。作品選入《中國散文詩百年經典》《中國散文詩100年大系》(選入5本)、《百年女性散文詩選》《新詩百年紀念典藏——全球華人百人詩選》《中國百年詩畫典藏》《中國百年詩人新詩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