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讓夢飛翔”——廣州市殘疾人文學愛好者協會作品分享會召開
更新時間:2020-01-10 來源:廣東文壇
11月23日上午,由廣東省作協、省作協殘聯分會主辦,廣州市殘疾人文學愛好者協會承辦,廣州國際殘障人文化交流中心協辦的“‘讓夢飛翔’廣州市殘疾人文學愛好者協會作品分享會”在廣東省作協嶺南文學空間舉行。三位學者和50多位會員一起,品讀點評廣州市殘聯出版的詠心集“從心出發”系列叢書作品,走進作者內心世界,感悟他們豐厚的思想和情懷。
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資深播音主持人、十二年堅持以文助殘的丘麗萍老師主持分享會。
出席分享會的有省作協殘聯分會魯飛副會長,廣州國際殘障人文化交流中心展覽部李烜部長。魯飛在講話中寄語會員要順應時代,要有文化自信,創作出有溫度、反映殘疾人精神風貌的作品,擦亮協會品牌,加強社會融合度,堅定行走在追逐文學夢想的路上。
廣州市殘疾人文學愛好者協會副會長旻旻與會員分享她的創作體會。旻旻是中國作協會員、廣東文學院簽約作家、省作協殘聯分會副會長、廣州市增城區作協副主席,出版了7部作品。她說,是網絡開啟了她的寫作,寫作者不能僅僅關注自身,應更多地去觀察世界。
廣州市社科院嶺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一級作家、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梁鳳蓮點評了5位會員的作品。她說,會員把文學作為支撐生命生長的力量,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不帶功利、純粹的寫作,是值得尊敬,難能可貴的。作為寫作者,要扎根本土進行接地氣的書寫,要突圍而出,就要有歷史性、社會性、文化性、個性,其中個性非常重要,這在會員的作品有充分的呈現。要從上天不完美的恩賜,上升到人類命運的思考,文學作品有時候光有悲憫和關愛還不夠,還要有情懷,要超越侍花弄草小情調及平面的書寫,好作品要有良知和擔當。今后,相信會員的創作之路會走得更遠。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粵海散文》執行主編東方莎莎把平時積累的寫作竅門傳授給大家。她說,寫作是讀的書、走的路、信息和知識的總和,好作品要有高潮、反轉、新知識,要從橫向、豎向、相關聯的東西鏈接,多維度地書寫,忌平鋪直敘,所以建議制作閱讀卡片做好知識積累。她對會員的作品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在寫作手法上,建議多運用對比,讓讀者感受其獨特性。如視障人朱建平《八上黃山》,作者在失明前后對黃山的感覺不明顯,是否寫成“聽”黃山呢?進行獨一無二的書寫。
分享會除作品文本點評外,還有5位會員朗誦原創作品,由廣東省朗誦協會常務理事朱曉丹作點評。會員各具特色的朗誦讓她頗為感動,他們或鏗鏘有力,或聲情并茂,用聲音塑造畫面感,特別有位會員的填詞作品,嶺南廣東音樂韻味甚濃,才華橫溢,讓人折服。
分享會上,輪椅作家、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江瀾老師向協會贈送他的文學研究成果《古羅馬戲劇史》(三部)。
最后,協會的年青生力軍李瑩姬、陳楠會員分別分享了寫作心得。(李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