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廣東作協代表團赴內蒙古自治區開展“結對子”文學交流活動
更新時間:2020-01-10 來源:廣東文壇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經過廣東省作協黨組精心研究和策劃,受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委托,由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范英妍帶領的廣東作家代表團一行11人,于9月23日至27日赴內蒙古自治區開展一系列“結對子”文學交流活動,并取得一定成果。這是粵蒙兩地文學界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扎實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繼續推進兩省區作協在中國作協安排下“結對子”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新時代“紅色文藝輕騎兵”號召的一項具體行動。
廣東省作協主席團成員、省文史館館員張宇航,省作協主席團成員兼副秘書長、組聯部主任鄭毅,省作協主席團成員、潮州市作協名譽主席黃國欽,省作協理事、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徐肖楠,省作協理事、公安分會秘書長袁瑰秋,省作協理事、中山市作協主席馬拉,省作協理事、陽江市作協主席林迎,省作協理事、深圳紅樹林雜志社編輯陳詩哥,省作協組聯部副主任陳宇等參加了此次文學交流活動。
9月23日,兩地作協在呼和浩特市聯合舉辦了粵蒙兩地作協“結對子”工作座談會。廣東作家代表團全體成員,內蒙古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宇,內蒙古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包銀山,內蒙古文聯名譽主席、內蒙古作協名譽主席特·官布扎布,內蒙古作協副主席錫林巴特爾、額爾敦哈達、海德才、慶勝、張天男、張凱,秘書長趙富榮等粵蒙兩地作協(文聯)、作家代表近30人出席會議。會議由內蒙古文聯副主席、內蒙古作協主席滿全主持。
范英妍致辭時表示,廣東省作家協會與內蒙古作家協會“結對子”以來,已召開了三次“結對子”工作座談會,雙方對“結對子”工作高度重視,在文學交流、作家培訓,互學互鑒方面取得可喜成績。廣東作家此行主要有四個目的。一是組織廣東作家身歷其境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指導“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講話精神,學習“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精神,學習內蒙古文聯作協近年出精品出人才的好經驗好做法。二是舉辦《廣東當代優秀作品集》(蒙古文版)首發式,見證兩地作協“結對子”的重要成果。三是努力推動雙方盟市作協(文聯)“結對子”,探索建立更深入、更長效的“結對子”工作機制。四是踐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和增強“四力”主題實踐,組織優秀作家代表開展“粵蒙作家千里邊防行”采風采訪活動,深入內蒙古自治區基層采訪和文學交流。
張宇代表內蒙古文聯、作協歡迎廣東作家代表團,他簡要回顧了“結對子”9年來,廣東省作協在人才培訓、作品發表、采風創作等方面給予內蒙古作家用心用情、深入持久的幫助和扶持。他希望通過幾個方面的深度合作,學習借鑒廣東文學大省的先進經驗,攜手并進,開啟蒙粵兩地文學事業共同發展新的黃金時代。
雙方作家交流時一致表示,在迎接明年“結對子”十周年之際,雙方要積極探索,圍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和“出精品、出人才”,策劃組織一系列內涵豐富、形式創新的文學活動,推動兩地“結對子”工作不斷深化。一是創新“結對子”形式,推進兩地盟市文聯作協的“結對子”工作;二是兩地文學名家參與到對方的重大主題文藝精品創作中,以全新的視角書寫草原故事和嶺南故事;三是《作品》雜志繼續支持內蒙古作家作品,內蒙古文學平臺也給予廣東作家更多展示機會;四是廣東省作協為內蒙古作家提供更多學習培訓機會,內蒙古方面舉辦的培訓班也安排廣東作家學員參加;五是進一步加強重大主題采風創作活動,努力形成常態性交叉互訪機制;六是兩地文學評論家積極交流,組織兩地作家作品的研討會、改稿會、修訂會等活動,促進兩地文學創作。
特·官布扎布、張宇航、包銀山、黃國欽、慶勝、徐肖楠、蔣雨含、陳詩哥等多名粵蒙兩地作家,深情憶敘參加兩地作協聯合舉辦采風、培訓、座談會的交流活動往事,也對海洋文明和草原文明這兩種差異性、互補性極大的文化之間碰撞出瑰麗的思想火花寄予了美好愿望。
粵蒙兩地作協“結對子”工作座談會結束后,隨即舉辦《廣東當代優秀作品集》(蒙古文版)首發式。該書由廣東省作協資助,內蒙古作協組織翻譯出版,系廣東作家作品首次系統性結集編輯翻譯成蒙古文版本。該書把一批廣東優秀作品通過內蒙古翻譯名家以蒙古文的形式,呈現在內蒙古文學界和廣大人民群眾面前,特別是通過向學校、公立圖書館等公共機構,以及牧民等普通群眾免費贈書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釋放出兩地文學“結對子”的社會效應。
首發式上,鄭毅介紹了《廣東當代優秀作品集》(蒙古文版)產生情況。《當代廣東優秀作品集》蒙古文版(短篇小說卷、詩歌卷、散文卷)于2017年9月廣東作家代表團訪問內蒙古自治區文聯、作協前雙方就達成了共識,并在粵蒙作協“結對子”工作座談會上簽訂了合作意向書,啟動了編輯出版工程。入選該書的漢語原稿基本都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曾入選國內文學“十大名刊”或曾獲得國內省內重要文學獎項的作品中挑選,較大程度代表了廣東文學近年在這三種體裁的文學水平。
鄭毅指出,此項“漢譯蒙”文學工程,將廣東優秀作品奉獻給內蒙古人民,有助兩地作家和民眾互相借鑒,互通有無,從而更加緊緊圍繞滿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創造幸福家園的時代本質,鼓舞兩地作家努力創作出更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糧,合力打造“嶺南文學”和“草原文學”兩塊金字招牌,為兩地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情感支持和智力支撐。這套漢譯蒙的廣東文學作品,以熟悉的母語傳遞著充滿新鮮的語言藝術和想象天地,為內蒙古廣大牧民群眾的視野和心靈打開一扇窗戶,開啟體驗廣東源遠流長的嶺南文化傳統和生機勃勃的現代社會生活的文學之旅,潛移默化地促進了兩地群眾的情感互通。
據悉,該書由時任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知干作序,入選該書的廣東作家,既有蔣述卓、楊克、熊育群、丘樹宏、楊黎光、王十月、鄧一光、陳繼明、陳啟文、鄭小瓊、南翔、盛可以、吳君、丁燕、盛瓊、郭金牛等一批在國內文壇有較大影響的作家,也有王威廉、王哲珠、蔡東、馮娜、皮佳佳、陳再見、陳崇正、丫丫等嶄露頭角的80后作家。
錫林巴特爾介紹了該書翻譯出版情況。他談到,從邀請特·官布扎布等文學名家擔任稿件的總審定人、組織蒙語翻譯名家進行翻譯、多次編審校對、精心挑選設計版式封面等整個編輯歷程,均體現出編輯翻譯過程中的精益求精和力求完美。該書也是近年來內蒙古作協首次以多卷本形式為單個省份的多人作品進行結集翻譯,填補了近年國內文學界蒙古文翻譯的空白。
首發式上,張宇航、黃國欽、徐肖楠三位廣東作家代表廣東作協分別向內蒙古師范大學蒙學院、內蒙古大學蒙學院、呼和浩特市民族學院代表贈送了《廣東當代優秀作品集》(蒙古文版)叢書。
9月24日,廣東省、內蒙古自治區地級市(盟)作協(文聯)文學“結對子”簽約儀式在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舉行。廣東作家代表團全體成員,內蒙古自治區作協秘書長趙富榮等內蒙古自治區作家代表近三十人出席。儀式由呼倫貝爾市文聯副主席包布仁主持。
范英妍在致辭表示,2010年以來,廣東省作協與內蒙古作協建立文學“結對子”關系,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學交流活動。廣東是匯聚多元文化的大省,此次與呼倫貝爾市、興安盟“結對子”的中山市和陽江市,獨具當地文化特色。中山市是“廣府文化”的代表,中國近現代革命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規劃地區之一;陽江市是“漠陽文化”的代表,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節點之一。兩省地級市(盟)建立文學“結對子”關系,是對合作成果的鞏固,是從省級到盟市級文學合作的推進,標志著兩地“結對子”工作邁向新臺階。
呼倫貝爾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巴雅爾,興安盟文聯黨組書記劉貴森,中山市作協主席馬拉,陽江市作協主席林迎,分別介紹了當地文化和文學創作基本情況。鄂溫克族自治旗委宣傳部副部長圖婭介紹了鄂溫克族自治旗的基本情況。
中山市作協與呼倫貝爾市文聯、陽江市作協與興安盟文聯分別簽署了《文學“結對子”合作框架協議》。兩地盟市作協、文聯今后將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為基本原則,不斷完善合作機制,挖掘合作潛力,發揮雙方優勢,在建立機制、促進創作、人才培訓、采風交流等多方面深化合作,推動雙方文學事業發展,促進兩地經濟社會發展。廣東省作協還向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蒙古中學及鄂溫克旗文聯贈送了《廣東當代優秀作品集》(蒙古文版)。
9月24日至27日,粵蒙兩地作家共20人在呼倫貝爾市組織“粵蒙作家千里邊防行”,發揚“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精神,組成“種文化”的文藝小分隊深入基層,沿途向呼倫貝爾市的鄂溫克旗、額爾古納市和滿洲里市三地的文聯和蒙語學校等公共機構,以及向巴彥呼碩草原牧民、室韋鎮額爾古納界河邊防警察等基層讀者贈書。廣東省作協還委托內蒙古作協將1000套《廣東當代優秀作品集》(蒙古文版)向內蒙古全區各盟市的大中小學、圖書館、文化站等贈送。
粵蒙兩地作家深入呼倫貝爾市的海拉爾、鄂溫克旗、額爾古納市、恩和、室韋、滿洲里等,短短兩三天內不辭辛勞,驅車一千多公里,與當地牧民、作家、邊防警察、學生、群眾深入接觸。作家們深入采訪巴彥呼碩草原“麥克”家庭牧場牧民布金家、額爾古納市恩和俄羅斯族民族鄉華俄后裔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維嘉家,前往室韋額爾古納界河邊防、滿洲里中俄國門和滿洲里紅色展覽館采訪。作家們紛紛表示,在這次采訪采風和文學交流中親身見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和時代風貌,采風結束后計劃創作出一批反映時代進步、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的優秀作品。
廣東作家還在文學交流行程中拜會探望了內蒙古自治區的英雄模范。采風團一行先后與五十多年前家喻戶曉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與玉榮見面,探望榮獲“人民藝術家”的老藝術家德德瑪。大家表示要向英雄學習、向老一代藝術家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書寫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采訪采風有力促進了文學創作,作家袁瑰秋在采訪當晚寫出歌詞《國門衛士 續寫榮光》并交由邊防戰士譜曲傳唱,作家張宇航、黃國欽等寫出多篇散文,兒童文學作家陳詩哥也表示計劃將內蒙古“三千孤兒”和“草原愛心團隊”事跡寫成長篇兒童文學等。 (組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