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清遠市第九屆三名筆會召開,《中國作家》《詩刊》等名刊編輯出席
更新時間:2020-01-06 來源:清遠作協
本屆筆會的主題是:“鳳引九雛,文采飛揚”。鳳引九雛的意思是一派繁榮的景象,而字面上又可以看作是名家引導一群青年作者,飛揚的不僅是文采,還有文學創作骨干,“鳳”又暗合清遠的別稱鳳城,“九”又照應第九屆。清遠市作家協會前不久剛完成換屆選舉,本屆筆會的主題也帶有對新一屆主席團帶領全體會員攀登清遠文學新高峰的寄望。
清遠市堅持九年舉辦三名筆會,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刊名報名社編輯蒞臨清遠現場指導本地青年作者,把脈問診、指向護航,九年來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已形成清遠文學的名片和品牌,助力一大批清遠文稿登上國家級、省級報刊,培養和推出了若干個青年作家走向全省全國。
本屆筆會陣容強大,一共有11位編輯名家出席,他們分別是:《中國作家》副主編高偉、《詩刊》編輯丁鵬、《湘江文藝》執行主編王涘海、《作品》副總編王十月、《中篇小說選刊》編輯部主任劉曉閩、《南方日報》文體新聞部副主任郭珊、《羊城晚報》副刊部編輯室主任吳小攀、《詩歌月刊》編輯部主任黃玲君、《福建文學》編輯楊靜南、《都市》編輯高璟、《中國散文詩年選》主編陳惠瓊。
參會的本地領導有:清遠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生態詩人戚華海,清遠市文聯黨組成員、辦公室主任、《飛霞·清遠作家》主編何群賢,廣東省作協理事、省作協詩歌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清遠市文聯副主席、一級作家唐德亮。另外還有由唐小桃率領的清遠市作家協會主席團以及本土作家骨干參會,并特邀清遠市文藝評論家名譽主席曾紀勇、主席李代權參會。筆會規模超過70人。筆會當天上午,適逢廣東省有為文學獎第三屆“大瀝杯”小說獎在佛山市大瀝鎮頒獎,清遠市80后作家李銜夏的《人類沉默史》獲得長篇小說獎,葉清河的《衣人》獲得中篇小說獎,該突破性成績在筆會上引起了熱議,名家編輯們紛紛肯定清遠市近年來的文學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筆會由李銜夏擔任主持人。會上,清遠市作協主席唐小桃介紹了清遠市文學整體情況以及三名筆會歷年情況。戚華海從哲思的層面重點談了清遠生態詩歌的發展現狀及其產生的土壤背景。本屆筆會與過去最大的不同是,對提前征集篩選出來的本土作品進行分配,發給每位編輯名家2-4篇作品,既便于編輯名家集中精力審讀文本,又讓他們會上發言更加有的放矢,談得更加深刻透徹。筆會原計劃晚上8時開始、10時結束,由于名家編輯們激情澎湃、暢所欲言,一直延時到將近12時才結束。時間翻倍、精神營養也翻倍。本土作家幾乎沒有提前離場的,對名家編輯毫不留情但絕對客觀真誠的辛辣點評,均大呼過癮、受益匪淺,又仍覺意猶未盡,依依不舍的思想盛宴,每個人都滿載而歸。
《中國作家》副主編高偉:散文寫作要行散而神聚,不能過于碎片化,要充分鋪展,文氣貫通。要從語言、情感和哲思三個維度表現出生活的真實感。不能寫得過于暢順,要不斷攀登寫作的難度高峰。
《詩刊》編輯丁鵬:青年作者應該找到一個自己一生閱讀崇拜的文學偶像,深刻地研究他,努力地超越他。要有自己的價值標準,不要被紛繁雜亂的流派和風格左右內心,要用穩定性來體現對抗性。
《湘江文藝》執行主編王涘海:小說寫作不能僅僅停留在生活的表層,要挖掘出本質的價值,要有新思考和新鮮感,堅持自己的人性立場,并給讀者一種陌生化的閱讀感受。
《作品》副總編王十月:小說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小說家在一個錯的方向上堅持走下去也能抵達一個對的境界,當小說家自身強大起來了,曾經可能是缺點的地方,就會變成其與眾不同的優勢。因此,好的小說家要有自己的判斷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不要跟風。
《中篇小說選刊》編輯部主任劉曉閩: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建立非常重要。人物形象要豐滿,立體,并表現出人性的幽微。中篇小說應該體現其中篇性,在故事上著力,處理好人物關系。
《南方日報》文體新聞部副主任郭珊:寫作要動腦子,而且廣東人要用吃的精神,那種求精求新的態度去寫作。現在寫作者個性稀缺,千篇一律,切口要切下去,特別是民族特色,地方風情的文,像連南瑤族的題材就是非常好的題材。好的作家要有寫作的野心。
《羊城晚報》副刊部編輯室主任吳小攀:報紙要求的稿子,清晰,短。日本有個星新一,他的小說往往在幾百字幾千字就已經跌宕起伏,百轉千回,值得很多青年作者學習。
《詩歌月刊》編輯部主任黃玲君:詩歌的標準要有時代感,現代性,有反思,過于華美,過于精巧的語言,如果僅僅追求華麗詞藻的堆砌是沒有意思的。詩人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處理好詩與人孰大孰小的關系問題。
《福建文學》編輯楊靜南:小說可以寫歷史戰爭,但最好避免跟影視作品拼場面,應該另辟蹊徑,找到屬于小說的獨特表現角度。現在的年輕作者閱讀量太過欠缺。寫作要遵從自己的內心,不要為了發表而寫,要有經典和永恒意識。
《都市》編輯高璟:小說要有時代感,與時代同步,哪怕只是寫農村,也要挖掘農村的時代感。科幻小說是先有一個科幻創意,接著篩選信息,找到一個切入點,如果是長篇建議從大人物切入,如果是短篇建議從小人物切入。用準確精煉的語言把小說寫出來。不管寫什么小說,首先要過人物關、邏輯關、細節關。
《中國散文詩年選》主編陳惠瓊:散文詩既不能寫成單純的散文,也不是詩歌寫長,而是需要詩歌的語言,散文的分段。散文詩要有屬于散文詩的獨特語言,要有新鮮活力。
會上,湯惠群、蘇奇飛、賈飛、羅燕廷、潘一丹、李福堅、巫宏振等本土作家的作品在現場得到了名家的好評,其中巫宏振更是幸運地被魯迅文學獎得主王十月“私授秘笈”,在筆會進行時王十月將巫宏振叫到會場外面進行單獨指導,引得與會者無比羨慕。筆會最后是唐德亮作總結發言。
第二天,清遠市作協主席團組織了參會嘉賓和有作品入選筆會的本土作家到英德市九龍鎮千軍山舉行“清遠市生態體驗文學創作基地”揭牌儀式,得益于清遠市作協劉文勁副主席的牽線搭橋,英德千軍山生態旅游發展公司孟凱賢董事長的大力支持,創作基地成立,"三名"老師與本地作家們一同展開了一場最為原"生態"的體驗。并到峰林小鎮進行采風。嘉賓和本土作家有了更充分的交流機會,情感友誼得到了大大加深。當地號稱“小桂林”,其喀斯特地貌給嘉賓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