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為什么今天還需要文學? ——文學名家進校園、企業、圖書館等為讀者開講
更新時間:2019-12-24 來源:廣東作家網
7月6日至7日,由廣東省作家協會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周”系列活動之“粵港澳作家進校園、進企業、進圖書館”活動在各個講學點開展,文學名家與讀者互動,為廣大讀者開講“有意思的小說:意態與新形勢”“為什么今天還要讀文學”“新時代的新文學”“文學怎樣才能走心”“活潑紛繁的香港文學””“紅樓夢的前世今生”“以文脈溝通世界”“理想生活與理想文學”等主題內容,激發文學思辨。
“有意思的小說:意態與新形勢”
在暨南大學華文學院的學術會議廳,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作了一場題為“有意思的小說:意態與新形勢”的講座。來自俄羅斯、塞爾維亞、老撾、美國、意大利等三大洲的留學生約120余人在現場聆聽了邱華棟的精彩演講。邱華棟列舉了目前世界上多種形式的小說,從虛構意象、各類型小說以及漢語小說實驗精神三個方面來剖析講解,令到場的師生大開眼界,思路為之洞開。
“紅樓夢的前世今生”
在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院,評論家、作家、《小說選刊》副主編王干受邀作了題為“紅樓夢的前世今生”的文學講座,華農學生、紅學愛好者共計50余人慕名而來。王干橫跨散文、文學評論、編輯、書法幾個專業,學識淵博,他的講座深入淺出,妙趣橫生,既有豐富的文學底蘊,又活潑接地氣,引來了現場陣陣會心笑聲和熱烈掌聲。
“新時代新文學的可能”
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文藝報》總編輯,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梁鴻鷹進行了一場“新時代新文學的可能”專場講座,該校師生80多人參加了講座。梁鴻鷹跟同學們分享了他對文學的認識。“文學是認識世界的途徑,應該找到文學的本質,認識文學的可能;文學不僅是寫一個好的故事,它具有交流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可以通過文學進行交流。”梁鴻鷹說。
“以文脈溝通世界”
在廣州圖書館2號報告廳,廣西文聯副巡視員、副主席,《南方文壇》雜志主編張燕玲作了“以文脈溝通世界”講座。她為廣州讀者介紹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創造的一個空前豐富而闊達的文學格局,并剖析大眾文化現象直抵本質,引起聽眾共鳴,引發陣陣掌聲。廣州圖書館官網還對本次講座進行了直播。
“高科技時代的文學意義”
在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賀仲明作了題為“高科技時代的文學意義”的講座。他認為,網絡文學只能算是一種潮流,而我們真正應該閱讀的是那些經典書籍。因為真正好的文學作品應該是對人的精神和情感的深刻關注,而不只是單純的為了消遣娛樂。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讓讀者感受到希望,可以增加他們對世界的感知,可以從書中窺視更大的世界。
“理想生活與理想文學”
在廣東華智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職工之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楊慶祥教授為企業職工、文學愛好者帶來題為“理想生活與理想文學”的專題講座。他以維柯的“三個時代”和尼采的“三種靈魂”為切入,談及“神話的時代”與“哲人的靈魂”,通過柏拉圖的理想國、孔子的生活理想以及魯米的精神生活等,倡導學習哲學的智慧,在平淡的生活中努力追求生命中的理想狀態。
“活潑紛繁的香港文學”
在佛山南海科技服務業集聚區南海創客驛站,香港著名學者、香港作家聯會副監事長黃維樑博士作了題為“活潑紛繁的香港文學”的講座。黃維樑詳細介紹香港華語文學不同時期的創作面貌,對香港文學古今、中西、雅俗兼容的文學特色娓娓道來,對三蘇、金庸、倪匡、亦舒、西西等當代香港知名作家及其作品進行詳細點評介紹,講解深入淺出、評述優雅親切。
“為什么今天還要讀文學?"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教授來到暨南大學文學院,作了題為“為什么今天還要讀文學?”的講座。陳曉明認為,盡管文學今天已經不能在現實社會中起到直接影響作用,但文學在今天具有特別有價值的啟示意義。文學如何讓我們感知到另一種生活,感知到生活不只是這樣。文學從最細小的地方讓我們感知生命和生活的意義;閱讀文學讓我們的生活慢下來,在靜中體驗生活和生命的真實意義。
“文學怎樣才能走心”
中國作協創聯部主任彭學明來到華南師范大學(大學城),為大學生們帶來了一場題為“文學怎樣才能走心”的精彩演講。彭學明以自己的長篇敘事散文《娘》為素材,同大家一起分享了文學創作如何表達生活、刻劃人物、主題上怎樣貼近時代與生活、藝術上怎樣至臻至美等體會。他認為,作品中要表現出世俗味兒、煙火味、人情味,才是一部好作品。 ?(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