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区2区3区_久久亚洲视频_成人久久_欧美国产激情_免费久久精品_精品视频在线看_日本福利在线

標題

標題

內容

首頁 > 報刊中心 > 新世紀文壇報

文學粵軍之唐德亮

更新時間:2019-12-19 來源:廣東文壇

作家簡介

唐德亮,廣東連山人,瑤族,現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廣東作家協會理事, 廣東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副主任,清遠市文聯副主席。已在《詩刊》《人民文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當代》《十月》《文藝報》《中國作家》《花城》《星星》《紅巖》《世界日報》等國內外200多家知名報刊發表文學作品兩千多篇,出版詩歌、散文、文學評論、雜文集9部, 長詩1部,個人專著詩集《南方的橄欖樹》獲第八屆廣東新人新作獎、詩集《蒼野》獲第七屆廣東魯迅文學獎,長詩《驚蟄雷》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反響,被評論家稱為“新左翼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性作品并榮獲首屆“中國阮章競詩歌獎”與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全國文學作品征評特等獎;兩度被兒童文學雜志評為“全國十大魅力詩人”, 2017年在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舉辦的“紀念中國新詩百年”全球華語詩人詩作活動中,被評選為 “中國新詩百年百位最具實力詩人”, 2017年被授予“新國風杰出詩人獎”,文學評論集《文學的燭照》被《作家報》評為第12屆作家報杯全國優秀文藝作品大賽金銳獎。詩作入選200多種選本以及《大學語文》與小學語文課標讀本。《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星星》《世界日報》《文藝理論與批評》等全國及海外報刊有200多篇論文評論其作品,內蒙古師大中國少數民族作家中心編選的《唐德亮研究專集》于2008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被《文學自由談》選作封面人物;有作品被《新華文摘》《中國文學年鑒》《青年文摘》《作品與爭鳴》《詩選刊》《雜文選刊》轉載,《中國詩歌通史》《中國詩歌三十年》《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史》以及《嶺南現當代散文史》等文學史著作對其有專節評介論述。


鄉土與民族觀照下的“良知在場”

——唐德亮的詩歌及其他

□王曉娜

唐德亮在詩壇的名氣與其作品的鄉土性和民族性密不可分,我認為正是這二者成就了他在詩壇的影響力。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發表作品的唐德亮,已走過近40年的文學躬耕歷程,其間在國內外200多家報刊發表了2000余篇作品,有近百篇作品被重要選刊轉載,獲省以上獎勵達幾十次,他著有詩集《南方的橄欖樹》《生命的顏色》《住進小木屋的夢里》《蒼野》《深處》《地心》等9部,長詩《驚蟄雷》,評論集《文學的燭照》,短篇小說集《山寨》。

唐德亮是從瑤山走出來的少數民族作家,長期生活在基層,與人民群眾和社會現實關系十分密切,他的文字始終充滿濃郁的鄉土味和瑤族風情,始終貼近原始自然,充滿對瑤族鄉民的癡愛,對底層人民生存狀態的關注,和對其精神狀態的盤詰。吉狄馬加發表于2018年5月13日《羊城晚報》上的評論文章《在詩歌現代性中融入民族性》里,對唐德亮的詩歌做出了恰當的注解和定位:“在當下不少詩歌存在著碎片化寫作的情況下,唐德亮卻積極地去把握時代脈搏,注重把個人生活與時代、社會、人民緊密聯系在一起,寫出了許多健康向上,給人溫暖,給人力量的好作品。”我認為,不僅僅是詩歌,包括其他體裁的作品,唐德亮都長期堅守現實主義的創作觀,堅持將鄉土性、民族性與現代性緊密聯系,站在時代的高度,觀照社會現實。這也便是本文標題中提到的“良知在場”,即在民族的和時代的現場。與其說是唐德亮熱眼注視著他的瑤寨壯鄉,不如說是瑤寨壯鄉和時代“目睹”了他的創作,誠如切斯瓦夫·米沃什在《詩的見證》一文中所說:“并非因為我們目睹詩歌,而是因為它目睹了我們。”這是一句飽含著時代血淚感的哲語,其中含有“良知在場”的豐富內蘊。

一、唐德亮的詩歌

唐德亮曾被評論家譽為文壇的“創評雙槍將”,創作體裁涉及詩歌、散文、評論、小說、報告文學、兒童文學和散文詩等,但總的來說詩歌成就最大,詩作被收入《中國百年新詩選》《中國百年新詩經》等二百多種選本,得到賀敬之、吉狄馬加、葉延濱、王光明、呂進、蔣登科、張永健、楊四平、古遠清、石英、楊光治、石祥、吳開晉、郭久麟、龍彼德、熊國華等著名詩人、詩評家的關注好評。

一是鄉土詩和民族詩。唐德亮被譽為嶺南鄉土詩民族詩人的代表。唐德亮的詩歌專著《蒼野》《深處》和《地心》中收錄有大量的鄉土詩、民族詩,如長詩《寫給瑤山》,短詩《紅頭巾》《白腰帶》《瑤山耍歌堂》《謳莎腰》《盤王》《南崗排》《踩泥》等。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的鄉土詩歌創作傳統的國度,從《詩經》中的鄉土題材詩發軔,中國從古至今的鄉土詩作猶如一條星光璀璨的銀河,數量多、優者眾,流過了數千年的輝煌歲月。鄉土與農村、農民和農業相關,鄉土詩實際上是一種探討“存在”的詩歌,歌詠鄉民的物質存在和精神存在的狀態。比如,在《我與群山一起奔跑》中,唐德亮寫道,“我騎在大山的脊梁/與群山一起奔跑……我踏著牛的蹄印向前奔跑/在遙遠的密林 我聽到了/盤王那燃燒的瞳孔 還看到/一枝枝雉翎 搖曳著七彩的霞光”,鄉土意象與民族意象充分融合在一起,帶有遠古的神秘的況味,帶有對圖騰和神祇的膜拜。再如《一個老人為自己尋找墓地》:“滿目青山。滿目對塵世的留戀/啃著自己的身影。一個老人佝僂著/踽踽獨行。尋找天堂的入口”,“青山”是老人“耕過種過”的青山,“塵世”是老人“哭過笑過”的塵世,一個民族勞動人民的縮影定格在這個老人身上,定格在老人悲愴凄涼的身影之上。又如《被葉笛吹亮》:“冬日來臨。我用樹葉的聲音抗擊寒冷/我焚燒痛苦的往事取暖 我不焚燒樹葉/我要留下每一聲葉笛 讓它/照亮我和我的村莊的每一個夜晚/每一雙眼睛/每一顆心靈”,“被葉笛吹亮”的是鄉村少年的心事和向往,也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燭光,和那隱藏在鄉民們日復一日辛苦勞作背后的寶貴的詩意。還有,長詩《地心》里寫道:“大地的每一條溝坎/都是歷史的一次皺眉/大地的每一道山脈/都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奮起/大地的每一座山峰/都是人類命運的一次突破”,將大地與歷史、民族精神以及人類命運緊密聯系,鄉土性與民族性在詩歌內部合二為一,共生共長,詩人對他的故鄉和民族命運的關注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彰顯了可貴的“靈魂在場”的創作姿態。

其次是長詩。近年來,唐德亮創作的長詩里,比較有影響的有《驚蟄雷》《勞動》《從黃昏到黎明》《機器》《地心》等。其中,《驚蟄雷》最具代表性。該長詩反思中外歷史,憂國憂民,振聾發聵,已被30余家報刊包括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的《中國文學年鑒》等報刊大篇幅轉載、選載,入選多種選本,《文藝報》《中國藝術報》《文藝理論與批評》《南方日報》等幾十家報刊發表五十多篇評論,引起較大反響。?

再是兒童詩,唐德亮著有兒童詩集《住進小木屋的夢里》,有多首兒童詩入選教育部新課標兒童文學讀本和《中國百年兒童詩名家代表作精選》和十多種中小學語文教輔,中國少數民族兒童文學史和《廣東兒童文學概論》對其兒童文學作品有評價。唐德亮在《從春到秋》一詩里寫道,“這是童年的記憶/也是記憶的童年/那聲音色彩和呼吸/在生命中綠著,金著,紅著,璀璨著”,以一顆童心貼近兒童的生活,感悟童年生命的深度、厚度和溫度,詩行間充滿了關懷、善良和愛意。

還有生態詩。作為清遠生態詩創作翹楚的唐德亮,也寫了一些較有影響的生態詩,并且在某些鄉土詩和民族詩中糅合了當代生態詩的元素,體現對生態環境的憂慮。比如《再生障礙貧血》《酸雨》等,長詩《地心》中有不少反思生態的內容,有這樣的詩句:“制造毒霧,酸雨,灰霾/向大地傾潑污水,廢水,毒水/讓大地板結,患病。滿目瘡痍/血液中 蔓延疾病/游走 死神的魄影”,揭露了大地母親被污染破壞的慘烈景象,發出“痛巨創深的土地啊/人類最親切的家園/緣何又成了人類的祭壇?”的沉重的叩問!

二、唐德亮的散文、雜文

散文。四十年來,唐德亮已先后在《人民日報》《文藝報》《南方日報》和《羊城晚報》等發表200多篇散文,多次獲全國、全省報紙副刊獎,并有作品被《散文選刊》轉載,有多篇散文入選全國散文選本和多個省市中學中考、期末考語文試題,出版有散文集《心路漫漫》。唐德亮的散文多取材于自身經歷,依然以粵西北那片瑤鄉故地為寫作的心靈根據地,寫出了一批抒情散文,一些追憶童年往事、人生歷程的敘事散文以及歌詠瑤山風物和祖國壯麗河山的游記類散文。唐德亮的散文不局限于瑣碎的淺層次的抒情和敘事,而是包容萬象,體物得妙,富含思想的火花和深刻的哲理,融自然、生活、人生、社會、歷史與文化為一爐,給讀者強烈的人文啟迪。《造屋記》《記憶中的香》《草根》《遙遠的鄉夢》《田間》《古樹》《父親》《農活的滋味》和《兩個隊長》等均是作者的優秀散文代表作品。

雜文。唐德亮多年來一直在報社工作,具有媒體人的強烈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他的雜文作品多取材于工作經歷、所見所聞和新聞素材。他發表的雜文作品近200篇,入選各種選本,入選多個省市中學中考、期末考語文試題,其中有60余篇被《雜文選刊》《雜文月刊文摘版》轉載,并入選多種雜文年選、排行榜,且多次獲獎,著有雜文集《上帝造石與赫氏評畫》。唐德亮的雜文緊貼時代脈搏,有感而發,不平敢鳴。他對人生百態、官場貪腐、世態涼薄、歷史典故、社會見聞等作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針砭時弊,愛憎分明,激濁揚清,頌揚真善美,鞭笞假惡丑。《喚醒麻木的心靈》《拍案驚奇》《懷念一萬只斷臂》《讀經熱冷析》《說陰險》《批評難》等作品從不同側面對社會病象作了鞭撻和揭露,有思想深度,催人警醒。尤其是他不畏權勢,當某些“問題官員”還在任上時,也敢于撰寫雜文、長詩批判他們,顯出了其膽識與剛正。他的雜文,既有“雜”,更有“文”,辛辣,尖銳,活潑,幽默,可讀性與文學性都很強。

三、唐德亮的評論

唐德亮還是一位有建樹的評論家,為當代作家和詩人寫了許多評論,還有針對某一文學現象而寫的學術性文章,著有評論集《文學的燭照》。

唐德亮的評論多是有感而發,從作品的細微處探尋一個作家的思維脈絡,再從整體維度加以提煉、評述。例如,他為清遠本土作家呂杰漢的散文詩集《月之戀》寫的評論《美的追求與創造》,從情感美、色彩美、哲理美和結構美四個角度展開論述,體現了一個評論家的審美功力。

唐德亮的評論,最可貴的品質,在于敢講真話。他在《文學自由談》接連發表九篇評論并上了其中一期的“封面人物”,批評文壇種種歪風邪氣、不良作品與現象,敢于提出自己觀點,凌厲深刻,引起較大反響。一位老作家說他是“最敢講真話的人”。《文學自由談》的作者在該刊創刊三十年專號上發文說,讀了唐文,“感覺好像開了天眼”。唐德亮的評論體現了一位評論家的良好批評姿態和正義良知,不畏權威而忠實于文字,忠實于真理。

總的來說,作為一名少數民族作家,唐德亮的作品,無論是詩歌、散文、雜文,抑或評論、小說和散文詩,都充分在鄉土書寫的基礎上,體現了地域性、民族性的顯著特征,彰顯了一個作家的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誠如吉狄馬加對他的評價,“唐德亮的詩,不僅有民族特色、生活氣息,還有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精神”,我們在他創作的意象群《蒼野》之上,在他筆力所及的《地心》之下,在他的靈魂《深處》,在《驚蟄雷》的滾滾驚雷聲中,也聽到了“位卑未敢忘憂國”和關心民生民瘼,“一枝一葉總關情”的對時代和良知的拷問,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關心,對底層百姓命運的關注,感受到了一個知識分子的深深的憂慮與博大情懷。這便是一位作家的良知在場,以“保護我們免害于巨大的沉默”。

王曉娜,河南鞏義人,現居廣州。文學碩士, 書評人。作品散見于《文藝報》《中華讀書報》《作品》等報刊。供職于羊城晚報出版社。


大地深處的偉力

——讀唐德亮詩集《地心》

□苗雨時

唐德亮,至今已出版詩集《南方的橄欖樹》《蒼野》《深處》等九部。2013年出版抒情長詩《驚蟄雷》,引起強烈反響。這部《地心》,是詩人近10年來發表在國內外各報刊的作品精選結集。

作為少數民族詩人,唐德亮創作的極為可貴之處在于:他從深山瑤寨走來,并沒有止于民族風情的抒寫,而是立于時代之中,思考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其襟抱和境界是:身居瑤山而心懷天下!

《地心》這部詩稿,是詩人置身紛繁的現實生活,對故土鄉情和歷史變革實現的生命的鏈接。既有“山夢蔥蘢”的回憶、“多情鄉野”的思念,更有自然人生哲理的探尋和社會巨變的憂思點燃的“燃燒之魂”。二者一脈相承,從源初,到生長,到蓊郁,猶如一棵大樹,扎根泥土,挺立天地間,颯颯搖鈴,攪動時代風云……

詩人瑤族的故鄉,是一片古老、美麗而神奇的土地。這片土地上,蘊藏著他們民族的創世傳說,負載著他們的生存史和心靈史。那里獨特的自然風光和綺麗的習俗風情,至今仍孕育他心中濃郁的詩情。那“火燒排”、“南崗排”的千年瑤寨;那蜿蜒的山道上“聞香識路”的酒香;那“紅頭布”、“白腰帶”的瑤女的妝扮;那“勸女歌”、“搶新娘”的婚嫁習俗;還有那盤旋藍天的雄鷹,以它的高貴與雄烈,抒寫了瑤族人的頑韌的生命力,而那穿越山野的“瑤歌”,則唱響了一個民族的魂魄。在瑤族人心中,那橫貫歷史時空的“背山者”,已與大山融為一體,成為民族的不杇的雕像,那綿延不盡的“松明”之火,也被詩人的詩歌貯存。這是他生命的初始之地,也是他精神的原鄉。正是從這里出發,詩人走向世界和時代,把自我人生融入中華民族的滄桑巨變的偉大演進之中。當今時代,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社會轉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在促進生產力的提高和人們生活改善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效應。物質的豐裕,帶來的卻是精神的匱乏。物質的對象化,導致了人性的異化。正如詩人曾說:“這年頭,我常常感到幸福”,“可是,我又常常痛苦”。這里有靈肉分裂、價值虛無的生命之痛,也有對社會不公、貧富差距的現實憂慮。詩人挺身于此種文化歷史語境中,如何解開自己的心結和撥開歷史的迷霧,成為了他必須思考、探索和回答的詩學和創作的哲學與社會學的命題。

為此,詩人以一個心系人民、深入現實的普通知識分子的身份和立場,把他的思緒向三個維度延伸:

其一是歸依于大自然和土地,從那里汲取人類的智慧和勇氣。他游歷《青海湖》,《仰望昆侖》,發現波平如鏡的“人類心靈的底片中/永遠是一片 ?不凋謝的綠云”;冰峰上仍然閃現著“千年不滅的/冰冷陽光”;他來到《黃河源》,坐在地母的胸懷里,讓靈魂重回《地心》,感受到“大地的深處”,一個通紅“躍動”的渾圓,“天精地氣”,“孕育”了一盞照耀我們民族的永恒“不滅的神燈”。這些都給了他生命的力量。

其二是回眸風云起落的歷史,尋覓民族脊梁的身影和足跡,以他們崇高的品德鑄造自己的人格風骨。他寫被譽為“民族魂”的魯迅先生,在《魯迅小說人物剪影》中,以對舊中國社會眾生相的揭示,凸顯了魯迅重啟民智的悲憫情懷和療救社會病痛的良苦用心。而這正是他所需求的精神支點。

其三,也是關鍵的一點,就是楔入當代,直擊現實生活中的噬心主題,以極大的綜合力、拆解能力和歷史想象力,在反思中批判,在批判中揚棄,在揚棄中進取,從迷茫的暗影中剝離出人類生存的直理之光。他寫《世相圖》,揭露貪腐,同情底層民眾,關愛留守兒童;對自然生態破壞,他痛心疾首,對社會不公,他仗義執言。他歌唱《勞動》,是勞動創造人類,創造了歷史,創造了文明。勞動,不容貶低,不容褻瀆,更不能異化。勞動異化將成為歷史的悲到。他遨游于宇宙的時空,從人類的命運波折中辨識人類未來的走向,從中國的改革開放的深化中,熔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之夢……

詩人堅持的詩歌美學原則是現實主義,但也不乏浪漫情懷和現代與后現代主義因素。真誠,“求真意志”,是他詩歌的根柢,在此之上也生發想象,變形,甚或運用畸聯、錯位、反諷、戲擬等表現技巧。其詩歌的內質和話語表達,是質樸、自然、沉實的,但也由此蒸騰出天地與立、大氣包舉的氣象和風神。楊匡漢先生在《以大智慧傳達人類真實的聲音》一文中,談到“大詩”。他說:“‘大詩’并非大而空的音調,而是足以震撼一代人心靈的聲音,是立足本土又把全世界擁抱在自己心中的篇章,是審美化處理環境使之為靈魂創造生動、恒久的價值的歌唱,是在救治世界的同時完善人性、健全人格的圣地之旅。”唐德亮的創作以個人的心靈史進入時代而成為時代的現實史詩,他的某些詩作庶幾近乎這種“大詩”的藝術風范。

我與唐德亮先生的交往較早,大約在上世紀90年代。他給我寄詩集和他的研究資料匯編。我給他的詩集《深處》寫過評論《人類生存的現代寓言》。2013年,他又給我寄來《驚蟄雷》,讀后頗受震撼。最近,細讀了他的這部十年創作精選的詩集,寫了以上與他的詩作也許并不匹配的感受性文字。目的有二:一是心意相通,愿以此共勉;二是期望他創作出更多更好表現現實、無愧于時代的詩篇。

苗雨時,男,詩評家,1939年生,河北豐潤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作家協會第四屆主席團名譽委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色狠狠色很很综合很久久 | www.亚洲成人.com| 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人 | 欧美人成一本免费观看视频 | 国产性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 漂亮的保姆免费观看 | 蜜桃www | 轻轻碰在线视频免费视频 |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啪啪 | 2021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精品 | 欧美性xxxx禁忌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 日本黄色免费观看 |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 | 热热热热热色 |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 国内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在线亚洲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 色综合天天射 | 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 |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 久久99久久成人免费播放 | 亚洲网站视频 | 漂亮的保姆韩剧在线看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91 |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老狼 | 麻豆黑色丝袜jk制服福利网站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 | 欧美做暖小视频xo免费 | 日本黄色片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婷婷综合五月一区二区 | 国产在线a免费观看 |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 久草热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草热草 | 日本青草视频 | 国产国产成人人免费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