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做一個有“靈魂”的作家
更新時間:2019-12-19 作者:廖群詩(叢林狼)來源:廣東文壇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靈魂是文學創作的思想之“根”,是作家普世價值的理念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離開了根源,萬物難以生存生長,做人容易失去方向,家國難以綿延壯大,對作家加強文學修養、堅定創作信念、增強社會擔當而言,這個“根”就是“靈魂”。
明心見性,自古非易。作家堅持為人民創作,走人民路線,就要修崇高的靈魂,將“根和源”融入到文學作品中去,傳播正能量,弘揚真善美,譜寫國家和民族之魂,才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靈魂,文學創作也一樣,文學之魂,關系作家創作的興旺和繁榮,是根基、是要求、是目標、是指導,是每一個作家的脊梁。沒有靈魂,就會無病呻吟,就會無根之萍,就會偏頗無序,不知道為誰寫作,為什么寫作,就會失去自我,就像沒有了脊梁骨的人,再也站不起來,只能趴下,或跪下,沒了心氣,沒了氣節。
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經歷5000年歷久彌新,生機勃發,無論是春秋百家爭鳴還是民國大師輩出的動蕩時期,還是強漢的賦、盛唐的詩、富宋的詞,頌揚著的是錚錚鐵骨、民族大義和家國情懷。中國文化始終一脈相承且具有鮮明時代特色??梢哉f,文化是華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結晶,是一代代中國人的靈魂集大成,是祖宗留給我們的最大遺產。
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如今國家的方方面面滄桑巨變,新時代呼喚新作品,身為新時代的一名作家,我們應該高度關注,以身作則,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將這個“靈魂”傳承和發展下去,并通過文字將“靈魂”薪火傳承下去,以正本清源的擔當,守正創新的作為奮力譜就新時代的偉大作品。
作為一名作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行創作是根本,想人民所想,寫人民所想,始終將人民的文學需要放在第一位,也只有這樣,才不負時代,不負人民期望,才能寫出具有“國家之魂,民族之魂”格局的大文章,成為時代的高峰。結合本人所從事的網絡文學來看,可以歸結成一點:網絡文學就是寫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
自我參與,自我表現成為當下人民文藝娛樂的主要特點,而網絡文學恰恰符合這一特性,網絡作者在進行文學創作的時候,都會通過個人書友群、公眾號、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與讀者互動,征求大家的意見,和大家一起設定情節,設定人物,讓讀者很好地參與進來,無形中滿足了讀者的參與性和表現欲望,這是其他文學形式所不具備的,也是其他類型文學不能達到或者觸及的地方。
其次,網絡文學是虛構文學,特別是玄幻、仙俠、軍事、網游、靈異等等類型,都是在不存在的世界發生的故事,所有情節只能虛構。但虛構太超前,意味著讀者無法接受,最好的方式就是來源于生活,用大眾熟知的、喜聞樂見的事情來重新虛構,重新表達,比如除暴安良,比如伸張正義,比如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和英雄情懷等等,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大眾渴望看到的。用虛構的方式,換到另一個玄幻的、仙俠的世界去,換另一種方式表達出來,情節貼地氣,這樣的作品來源于生活,也符合人民需要。
網絡文學是大眾閱讀,而大眾閱讀有別于精英閱讀,精英閱讀帶著目的性、思想性和功能性,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和指向性。而大眾閱讀讓人放松,讓人釋放,強調的是愉悅性和真善美的追求。
創作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是網絡文學區別于其他文學類型的“主要特點,也是網絡作家創作有國家和民族“靈魂”的作品的必然選擇,我,一直遵循這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