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南翔《手上春秋——中國手藝人》在京首發
更新時間:2019-12-18 來源:廣東文壇
20多年前日本作家鹽野米松的《留住手藝》一書,令中國作家南翔留戀沉迷。兩年前南翔在深圳松崗第一次得到采寫手藝人的機會。5月13日,南翔非虛構文學作品《手上春秋——中國手藝人》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了首發式暨研討會。
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等在京文學評論家與會,全國政協委員、韜奮基金會理事長、中國出版集團原總裁聶震寧主持,與會專家圍繞《手上春秋——中國手藝人》的題材、內容及意義進行了熱烈的發言與研討。
南翔在會上介紹了寫作初衷。他說,1999年中文版《留住手藝》出版,鹽野米松在導語中提到,日本手藝很多來自中國。上個世紀末開始鹽野米松每年都會來中國,曾對媒體表示,日本在經濟、歷史和民藝保護上走過不少彎路,希望中國不要重復這些錯誤。這本《手上春秋——中國手藝人》一寫個人歷史,二寫行當技藝,三寫傳承難點。期望用小人物的滄??坍嫵龃髸r代的線條,做到歷史與當下、思想與審美、思辨與情感的熔鑄。
中國手藝尤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及非遺傳人,是大國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南翔歷時兩三年,從南到北、由東到西,深入細致地訪談人物與采集素材,積累了豐富的一手資料:從目不識丁的壯族女紅傳人,到世界非遺項目宣紙撈紙工,囊括日常生活的制茶、制藥、夏布繡、蜀繡、蜀錦、棉花畫、印泥、正骨以及鋼構建造師等優秀工匠(手藝人)與精湛技藝,系統而忠實地呈現了15名中國工匠的人生滄桑和手藝傳習,形成了這本圖文并茂、內容堅實、可讀性很強的《手上春秋——中國手藝人》。
與會專家更多地表示對這本書的喜愛。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在發言中說,與日本作家鹽野米松的《留住手藝》一書對比看,日本與中國手藝人的歷史語境和生活語境不同。日本手藝傳承往往長達上百年,而這本書記錄的中國手藝人,每個人都經歷了40多年歷史的急劇變化,以及變化中的曲折人生。書中人物有的又插隊又做買賣,最后一路折騰下來認定了做手藝。這些手藝人之可敬在于每個人都熱鬧過沖過闖過試過,最后歸于靜,歸于一件小事,踏踏實實全力做下去。這讓我們對現代性道路有更深入更寬泛的理解,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今天,手作器物不僅僅有器的審美價值、實用價值,其所包含的生活態度、人生態度、工作倫理,有價值有生命有活力,依然值得去體察去與當下結合。這就是器物中的道,傳承5000年文明的大國是由無數細小的東西集結而成。這也符合中國夢的主題,體現了現代中國人的價值觀。
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圖書評論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楊平被同行稱為“讀書最多的人”,他在會上表示,這本書已經列入個人收藏。該書選題符合國家需要,工匠精神反映了時代精神的核心價值;符合歷史文化需要,該書提供的珍貴資料史料會在未來的歷史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符合讀者需要,讀者對工匠精神的書非常有興趣。同時,“該書在寫法上內容上有非常深厚的思想性和很高的文化品質,偏重絕活背后的人,在中國的歷史境況下,普通人怎樣在時代中進行選擇,并具有了不凡的人生意義。“他說,這也是讀書過程最受觸動的地方。
廣東作家協會發來賀函稱,這本厚重的20余萬字作品,不僅是記錄之作,其文本意義更在于提醒讀者對手藝人及其記憶的現實關注,喚起讀者民族自豪感的同時,也提升全社會對手藝人的呵護與傳承。
《手上春秋——中國手藝人》一書寫遍大江南北,有趣的是,起始人物都與深圳有關。南翔介紹,首篇《木匠文叔》寫的是木制農具手藝人,很多農具都已經不再使用了。深圳也是脫胎于農耕社會。末篇《鋼構建造師陸建新》,也是書中唯一的代表工業時代的手藝人,這是現代深圳的展現??焖俚臍v史變遷,對城市對人對手藝的影響,也令已經打上深圳作家標簽的南翔感慨。 (讀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