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廣東省有為文學獎第三屆“桂城杯”詩歌獎獲獎作品推介(一)
更新時間:2019-12-18 來源:廣東文壇
《蜻蜓來訪》
●作者簡介
舒丹丹,70年代生于湖南常德,現居廣州。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有詩集《蜻蜓來訪》《鏡中》,譯詩集《別處的意義——歐美當代詩人十二家》,《我們所有人——雷蒙德·卡佛詩全集》,《高窗——菲利普·拉金詩集》。曾獲廣東省有為文學獎“桂城杯”詩歌獎金獎、“澄邁?詩探索獎”翻譯獎、羅馬尼亞雅西市“詩歌大使”稱號等。
舒丹丹是當代詩壇詩譯俱佳的詩人和翻譯家。她的寫作是生活的淬煉和對存在的思考和詩意發現,體現了一個漢語寫作者如何有效汲取漢語傳統及西方現代主義以來的詩歌養份,以漢語的方式優雅地表現。東方式的生存、精神以及西方哲思啟示和自我提升的交融,成就了她具有質感的詩歌寫作。她提取了生活中富有活力的部分,通過它們激活了被日常拘拌的生命,飽含著獨特的人生體驗與生命感悟,作品散發出令人喜愛的人文氣息,體現了“中西傳統與個人才能”的詩歌觀。詩集《蜻蜓來訪》選錄了作者2008年至2016年的詩歌172首,分為六輯。詩作題材廣泛,鮮活有力,充滿生活的新鮮細節和生命的律動,語言的從容自若下蘊藏著對世界和自我的隱秘的對話和啟示。
●作品點評
縱觀舒丹丹這些年的寫作,和解、信任與憐惜,一直貫穿始終。這種根植于日常生活里的情感豐富而飽滿地凸顯著詩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一切自然物象在舒丹丹的筆下都能獲得拯救,被賦予了別樣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她的詩不僅僅是她打探世界的觸須,更是她對自我的發現或啟發。因此,對眼中所見事物的描摹只是一種表象,詩人更看重的是隱匿在表象之后的思辨的力量。
——張執浩
讀舒丹丹的詩,我就會想起一個我推崇的詩歌觀“傳統與個人才能”(T.S.艾略特)。說更具體些:舒丹丹的詩不僅給我一種寧靜花園的感覺,即中西古典詩歌傳統如花般開在她的花園里;也讓我產生一種夜色里“桃核”的神秘,這一神秘正是她個人才能的閃光。
——柏樺
舒丹丹有著自己的文字,語言中到處都是天然的光亮與靜美。她的神思可以去到鮮為人知的地方,但她又沉浸在甜蜜而又蒼茫的記憶的光影里。她在替自己的影子說話,但她使用的詞語和音調又總是組合成了她本人。她是優雅的,也是寂寥的。
——雷平陽
●精華選讀
與海浪鷗鳥共度一個下午
面對大海盡可放棄言辭,
平靜或激蕩,都有海浪替你說出。
只需走進薄薄的潮水,加入到
那網一般傾覆的鷗聲中,
立定,看細浪一遍遍安撫沙灘,
遠處一只鯨魚突然噴射水柱,
撕開海面柔軟的藍綢。
或者踢掉鞋子,當潮水收攏夕光,
與奔跑的影子追逐,
偶爾被貼地而生的海草或貝殼
輕輕扎一下,如同遭遇生活
暗藏的尖刺:一切都是饋贈。
仿佛聽從一種神秘的自然教義,
巨大的美與安詳將你俘獲,
令你噤聲,失憶——
沒有痛苦值得想起,也沒有夙愿
需要許下。直到天空矮下來,
鷗鳥棲落又飛起,為你停留在
一個合適的高度。
月夜聞鷓鴣
溪對面的山崖上
瀑布在唱歌,在月下
溪這邊的人兒,睡著了
夢里頭聽見鷓鴣聲
一只鷓鴣住進身體里
心兒飛過柳樹梢
隨你騎馬過山崖,隨你撐船
下河灘,掐一把虎耳草綠瑩瑩
歌聲再好莫當真呦
今天唱給你來聽,明天唱給別人聽
溪對面的瀑布,唱了三年零六月
溪這邊的月光,碎了一身
《萬物皆有秘密的背影》
●作者簡介
蔣志武,湖南冷水江市人,青年詩人,中國作協會員。有詩歌刊發于《詩刊》《人民文學》《中國作家》《青年文學》《鐘山》《大家》等刊物;詩歌入選《揚子江評論》2018年度文學排行榜及多個詩歌選本,曾獲《鹿鳴》年度詩歌獎,深圳青年文學獎,出版詩集三部。
該詩集精心挑選了詩人2015年至今發表在《詩刊》《鐘山》《天涯》《山花》《芙蓉》《作品》等多種刊物上的詩歌123首,詩歌涉及到鄉土、城市、時間、哲學、人性,空間等多個題材的寫作。詩人的寫作關注現實,審視人性,讓詩歌在一種無境的狀態下直抵人心,體現了有其獨特的藝術個性。
●作品點評
蔣志武的詩語言濃縮簡練,想象新穎奇特,意象密集生動,充滿了隱喻和象征的意味,這些初步形成了他詩歌的語言風格,我們可從這本詩集窺見一斑。
——周航
在詩人蔣志武的筆下,閱讀和寫作的作用從來不是提供虛幻的撫慰,而是尖銳地觸及到內心“從來沒有熱鬧過”的事實。這對鄉愁的深度描寫觸及到詩歌的本身,也觸及到他內心最深處的體驗。
——遠人
蔣志武詩里所呈現之物,大多細節豐滿,形象逼真,皆有鮮活美感,皆為我們日常觸摸之真實存在。他用這些實在之物和及物的修辭藝術,不斷觸碰自身,持續抵達生存真相,有效地粉碎了人生虛無之論。
——凌之鶴
●精華選讀
晨光射過窗欞
誘人的時刻,晨光射過窗欞
綠蛇吐出信子
一片終結者的時光停留在對面河床的沙石上
黑夜抵達絕境
在夜間我們解散的部分被再次拼湊
繼續匍匐于命運的原鄉
光,對于表面的認知總強于人類
門后的鷹羽被灰塵覆蓋,光直射它們
但光并沒有解釋內幕
因此,一只鷹,當靈光再現
飛回舊巢比飛翔天空更快活和自由
晨光,窗欞,兩個具體的事物
一個虛晃,一個真實
我需要虛晃來蒙蔽看世界的眼睛
我需要真實來安慰看世界的心境
當晨光射過窗欞,我和世界重新相愛
來歷不明的爪子將我置放于
巨大的鳴響之中
一本寂寞的書
想為一本寂寞的書
打開一個缺口
想為一個人在生活的河床上
加一道門,防止丟失
或者被他物所傷
十年前,被閱讀過的一本書
封面發黃,作者還活著
現實加重的人生,如履薄冰
我在書中信仰的哲學,主義
十年后,我們彼此享受孤獨
一本書,在成為名著之前是寂寞的
一本書,在成為名著之后也是寂寞的
因為寂寞,才讓時間固定
讓大地遼闊,讓一本書成為歷史
一本寂寞的書是寂寞的
寫這本書的人,從來沒有熱鬧過
此生,是幸福的
暗中的神在幫襯我的生活
黎明偉岸,我信仰的宇宙之光
和穿過高堂的死亡
是母親圣潔的什物,懷胎不易
我是母親最光榮的出生
梅花盛開,一切生命都得到釋放
此生,我擁有的寬恕,有愛也有恨
未知的,我的頭骨會釘在哪一根方木上
將是我最終抵達的翅膀
我享用過的鉆石,文字,姓氏
都是我的福氣和不朽的符號
此生,我是幸福的
體內積壓的一切是幸福的
《獨腳站立的人》
●作者簡介
澤平,80后,青年評論家、詩人。民刊《領悟》雜志執行主編。著有詩集《在時光與落日之間》《獨腳站立的人》,評論集《在時代的暗夜中穿行:80后詩歌考察》等。入圍第二屆“詩探索·中國新詩發現獎”,獲得東莞文學藝術精品獎等獎項。現居東莞。?
詩歌集《獨腳站立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呈現了80后這代人共同的內在情態。時代在變,這代人的生存體驗和情感呈現都與以往的詩人有了很大的不同。詩集從個人的體驗出發,希望以此折射的是生活在當下的青年詩人的內心世界,他們的歡喜和憂愁,以及時代加諸于他們身上的種種遭際。在內容上,主要涉及時代、情感、事物、日常、自然和鄉土等。詩人以“萬物有情”的眼光去觀照世界,讓萬物在語言和詩意中復活。同時詩人也能從80后這代人的生存境遇中去追尋時代的意義,在城市與鄉土,孤獨與遠方,古典與現代的多維度中去思索一代人的來時之路,也努力眺望一代人的未來。
●作品點評
澤平的詩,以赤誠為底色,一如他的為人。他對世間萬物的觀察,對自我經驗的表達,對寫作技藝的追求,由此而凝結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個尚未完全定型、生生不息的詩性世界,令人矚目。
——李德南
澤平有一雙詩人的眼睛,善于捕捉生活的空缺、食物和它們的影子。他置身在布滿塵埃的人世間,就像一個獨腳站立的人,以禪修的姿勢,在世界與“我”之間,保持著搖晃而堅定的距離。
——林培源
如果在古代,澤平應該會是一個永遠的牧羊少年,單純而固執,把詩寫在淡黃色的信箋上,草樹云霞,天涯小鎮,將一生的痛與愛都鐫刻在時光里。與往昔所有被低估的詩人一樣,澤平不動聲色,一直活在他的詩歌王國之中,那里有他的湖光山色,生活待他以貧乏,他還之以笑臉。
——陳崇正
●精華選讀
情書
親愛的鱘,我要去月影城了
聽說那里很冷,只有藍色的冰
此刻,我坐在梣樹上
給你寫信
?
整個夏天,突然空空蕩蕩
像旋轉木馬上,美好而恍惚的音樂
古德曼魚
?
古德曼魚都有一張娃娃臉
用三條腿走路,偶爾上岸來
曬曬太陽然后在日落時分回去
?
古德曼魚有時早上就出現在你的門口
在你開門的時候向你問好
順便嚇你一跳
?
古德曼魚愛抽煙,它會坐下來
裝出沉思的樣子,慢慢吐出煙圈
?
古德曼魚從不對你說起寂寞
對于自己的長生不死,它總是沉默不言
下在時間中的雨
?
下在時間中的雨:冷漠、散淡
獨自離開黃昏走向深淵
愈寬廣的地方愈容易染上傷寒
當你說起風
那遠在內心的傷就一再發作
總是這樣:在下雨的夜
一個人需要對所有陌生的時間敞開
無限懺悔或再一次胡作非為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
當你閉上雙眼
誰曾在你的風暴中出現
白鷗
那一年。我坐在水邊
你還沒有來,晚霞也沒有
只有一支遠遠的歌,在反復吟唱
像灰鷂在林間跳躍
像風想念秋天的草尖
我看不見過去,也看不見
生活的迷霧。沒有人告訴我
寂靜的海島
也可以是傾斜的地平線
如果不去分辨
我可以在平靜的日子里思念
也可以在深深的海水中:抵抗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