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李國偉 | 直擊兒童的心靈的《升旗手》
——評吳依薇兒童小說《升旗手》
更新時間:2019-12-12 來源:廣東作家網
一、吳依薇不但擅長用藝術的方式來講故事,還擅長從微妙處捕捉人性。?
吳依薇的《升旗手》是一部兒童成長小說。大部分的兒童成長小說的模型是:主人公出現——激勵實踐——出現困難——面對抉擇——成長。這是一個完整的邏輯循環。在《升旗手》這部小說里,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或生動有趣、或一波三折、或感人肺腑的故事。
《升旗手》中的人物個性鮮明,主人公唐小鹿從鄉下來到深圳,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當升旗手??伤谝淮慰荚囍坏昧?0分,遭遇他人生第一次重大挫敗。接著,父母離婚,有相當一段時間,他只能獨自生活,他曾遭人唾棄,也曾叛逆,為了能夠得到本來應該得到的母親的關愛,他甚至對學校精心準備的全市中小學航模比賽場進行大肆破壞。同樣,他也有很多優點:他有理想,為人友善、仗義,數學特別好。
在敘事主題上,作者強調主人公的思想與性格的發展,小說的文本結構都是采用一種以“小故事”連綴成“大故事”的方式,而這正是吻合兒童認知水平的。唐小鹿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反復起伏,情節布局高潮一個接一個,主人公的成長困惑、突如其來的“災難”通常在故事進程中就會被厘清、被征服,而問題的解決就相當于一次成長,因而《升旗手》的故事中處處可見這種隱藏著成長意義的標記??梢哉f,小說的情節屬于兒童的世界,有著兒童的視角,能直擊兒童的心靈,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由幼稚到成熟的經歷.
而作為兒童文學作家,吳依薇不但擅長用藝術的方式來講故事,還擅長從微妙處捕捉人性。全面解讀成長,關愛少年心靈是《升旗手》的主旨,作品中對青少年微妙復雜的心理,進行了入木三分的剖析。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唐小鹿的旗手夢,描寫了同學之情、師生之情。并嘗試剖析了孩子內心最需要的情感,而其中又給出成長需要的提領。唐小鹿的命運、成長的心路告訴我們,兒童的成長有不同的方式、路徑和可能,但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內心的力量。所以從這部小說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小男孩的成長。作品具有動人心弦的力量,可謂成長之歌。
二、兒童文學是引領童年穿越黑暗,給童年前行希望的光。這份光,來源于兒童文學作家藝術人格和情懷的觀照。
成長的故事,有時候是要靠不完美的甚至是有缺點的主人公來表現的。
我們說,兒童文學創作是沒有“邊界”的。孩子的成長過程,充滿了無序、疑惑、冒險與復雜。從這個角度講,兒童文學和其他文學一樣,它的疆域是極其遼闊無邊的,這個寬度等同于童年生命成長的寬度??嚯y、死亡、絕境、暴力,這些曾經談“虎”色變的灰色題材都已進入兒童文學表述領域,這些都是童年成長必須面對的部分,但沒有“邊界”并不等于沒有規則,沒有底線。
兒童文學不是不可以寫黑暗,但是它不是黑暗文學,它是給人以光明的文學,就像光明并不是永遠沒有黑暗一樣。兒童文學是引領童年穿越黑暗,給童年前行希望的光。這份光,來源于兒童文學作家藝術人格和情懷的觀照。所以,它的邊界是由兒童文學作家的人格情懷和藝術素養究竟能夠抵達何種高度而決定的。
吳依薇在《升旗手》充分展示兒童文學作家藝術人格和情懷的觀照,她在作品中直面家暴、寫到了破碎家庭、寫到了唐小鹿因為成績不好被同學家長歧視。但始終并沒有被生活所打倒,而是通過自我調節的能力,在他生命中迸發出的力量,讓他在新環境里找到新的平衡點。
唐小鹿謹記著母親的話,“積極、主動”就像一把金鑰匙,他用這把金鑰匙,最終完成了自己的價值實現,打開了屬于他的美好生活。
當唐小鹿終于實現了他來桂花香小學最初的夢想——成為一名光榮的升旗手時,這位少年已經經歷了一路風雨,長成了堅韌的大人。
真正的兒童文學,不是將快樂作為全部,而是將悲劇精神與童真完美結合。所以,創作兒童成長小說,敘寫兒童成長中快樂也許還夾雜著痛苦、哀傷、殘酷的童真記憶,是兒童文學作家自覺的使命擔當。
三、《升旗手》不再是對童年生活表象的描摹,而是深入到少年兒童的內心、進入到孩子們生活的內部。
所有的人的成長,都不會是孤立的。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每個人的成長都會受到一些人的影響。同樣,在成長小說中,主人公的身邊總有著一群有著“重要使命”的人,他們共同構成主人公的人生,也展現著自己鮮明的特點。他們對主人公的影響巨大,在他迷茫懵懂的過程中,或正或邪的出現在主人公的生命中,完成對他的引導。
在《升旗手》中,在唐小鹿出現的每一次反復,遇到每一個重大困惑、挫折時,方老師都會出現在唐小鹿身邊,她一直溫和而執著地引領著唐小鹿。班主任方圓圓老師無疑就是唐小鹿最重要的正面引路人。
當下兒童文學的現實主義寫作面臨的挑戰和困境,就是兒童文學作家和這個時代的兒童存在著隔膜。首先,網絡時代和全球化的快速推進,使兒童的經驗出現了同質化的傾向,兒童經驗在趨同中又產生了更為巨大的差異。比如,伴隨科技快速進步和經濟飛速發展,社會變化空前迅速,造成了成人和孩子間代溝的加大加深;而這種兒童經驗的差異性在當前兒童文學創作中體現得遠遠不夠。面對當代中國式童年,作家們過往的經驗有可能不足甚至失效。
解決這個難題沒有捷徑可走,必須“蹲下來”“彎下腰”,下苦功夫、笨功夫,長期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內心世界,而不是依靠蜻蜓點水、走馬觀花式的采訪。當下兒童的經驗、內心世界需要我們去了解,也需要在更高的精神層面加以觀照,這樣我們的作品就不再是對童年生活表象的描摹,而是深入到少年兒童的內心、進入到孩子們生活的內部。
我想,在這方面吳依薇是頗有心得的,正因為她本來就是個老師,天天和孩子在一起,通過兒童文學作家的視角,深入到少年兒童的內心、進入到孩子們生活的內部,可以說,那位方圓圓老師就是作者的化身。在小說中,方圓圓老師用了多種辦法,進入唐小鹿內心,包括把一些有助唐小鹿看成長的書籍故意遺漏在教室里。她還寫出了一封封給虛擬查明明同學,實質是寫給唐小鹿的信,不但借寄信給唐小鹿獎勵,還在唐小鹿遇到種種困難的關鍵時刻,給予及時的,無微不致的指點、引導,甚至還細致地教唐小鹿如何炒雞蛋。當唐小鹿把自己學炒雞蛋的經歷寫了出來后,方圓圓老師又把這篇作文在班上念出來,讓唐小鹿很有成就感。
唐小鹿在跌跌磕磕中,和所有同學一樣健康地成長起來了,也終于當上的升旗手。
關于唐小鹿最后當上升旗手,我倒有一個不同看法,作者可能想讓小說有一個好看一點、熱鬧一點的高潮,最后特意設計了唐小鹿的見義勇為受傷這個情節,這讓人覺得有點畫蛇添足,好像唐小鹿是因為見義勇為受傷了,才能當上升旗手。其實,唐小鹿參加全國小博士杯奧數比賽得了小學金獎,就足已讓他優秀得有資格當上升旗手了。而這樣處理,小讀者更容易認同和仿效。
兒童文學總是與兒童的精神成長聯系在一起,是孩子們的精神家園,他們在兒童文學閱讀中獲得愉悅,同時也尋找精神的力量。吳依薇的《升旗手》為時代的兒童面影,從而成為安放孩子心靈、給他們溫暖和情感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