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廣東省作家協會“紅色文學輕騎兵”(博羅縣站)
——紅色革命歷史題材創作座談會在博羅順利召開
更新時間:2019-11-27 來源:博羅縣作協
11月24日上午,廣東省作家協會“紅色文學輕騎兵”(博羅縣站)——紅色革命歷史題材創作座談會在縣文廣旅體局新聞發布室召開。中共博羅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吳志東,廣東省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科員陸露、王金芝,惠州市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博羅縣作家協會主席毛錦欽,惠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黃偉輝、秘書長鄧仕勇,惠州市小作家學會副會長西米,以及縣作協班子成員、骨干作家30人參加了座談會。?
惠州市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博羅縣作家協會主席毛錦欽主持會議
毛錦欽主席從博羅作家的基本情況、博羅作家的優勢和自己的創作規劃三個方面作了詳細介紹。毛錦欽主席從博羅縣作家協會的歷史概況、作家創作特點、經費來源、以及縣級文藝刊物《羅浮山文藝》的運營情況作了透徹的介紹和分析。毛錦欽主席指出:博羅作家的優勢在于博羅的“古色之韻、紅色之魂和綠色之美”。博羅縣有著兩千多年的發展歷史,是嶺南古邑之一,擁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熏陶和滋養著一代又一代博羅人民。東縱和邊縱都在博羅縣境內活動過,羅浮山的沖墟觀還是東縱司令部所在地,在博羅參加過多次大大小小的戰斗,成功地阻撓了日軍的大肆侵略和打亂了敵軍的作戰計劃,解放戰爭時期又配合黨中央成功營救了何香凝、茅盾、柳亞子、周韜奮等民主人士。博羅境內的羅浮山是嶺南第一名山,儒釋道在這里共榮共生,是古今文人墨客向往的圣地,更是我縣廣大作家創作的現實教材和素材。會上,毛錦欽主席還簡要介紹了他創作《喋血羅浮》《羅浮曙光》的艱辛歷程,新作《北撤壯歌》正在創作之中。
吳志軍在會上講話
中共博羅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吳志東在講話中指出,博羅的羅浮山是東江縱隊的司令部,為抗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值得在座廣大作家去挖掘、提煉、升華、創作一批文藝精品反哺人民。紅色文藝輕騎兵的核心就是輕,輕就是小分隊的形式貼近人民群眾,真正通過文藝志愿服務的形式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關心群眾”最后一公里,用符合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文學傳播新思想、引領社會新風尚。
陸露在會上介紹廣東省作家協會紅色文學輕騎兵活動情況
鄧仕勇在會上講話
惠州作家協會秘書長鄧仕勇從博羅紅色革命基因說起,詳細闡述了東征、東縱的革命事跡和豐功偉績。為在座作家了解博羅紅色革命歷史題材,進行紅色文學創作提供了有據可查的歷史素材和創作思路。?
博羅縣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胡玲分享了自己對于紅色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的經歷和方法。她認為,紅色題材的創作要在尊重歷史的情況下進行虛構和想象,做到歷史真實性與文學藝術性的兼容并蓄。
博羅縣影視和戲劇家協會主席舒偉平分享了自己對博羅的紅色革命歷史資源的了解,以及“一村一歌”歌詞創作經歷,重點介紹了博羅縣麻陂鎮鄧子瑜的革命事跡。
76歲高齡的羅佛恩老師,講述了他記憶中的一個紅色小故事,故事的主角早已犧牲,連墳墓也沒有人記得,但是他們為了民族大義,為了抗日戰爭而犧牲,他們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羅老師還現場即賦一首,贏得陣陣掌聲。
博羅縣有紅色革命遺址十余處:羅浮山東縱根據地、沖虛觀東縱司令部、元帥樓、石灣鎮西田惠民醫院舊址和源頭村炮樓廣場、鸞崗保衛戰遺址、滘嚇軍民共抗日偽軍遺址、湖山村縣委臨時交通站遺址、九潭“抗紅義勇軍”起義遺址、長寧水口龍村毛原英住宅、湖鎮新作塘八圍東縱地下交通站遺址、柏塘的三棵松戰斗遺址、石壩鎮的上坪大捷戰斗遺址、東縱從橫河東岳廟北撤等眾多的紅色文化遺址,每一處遺址后面都隱藏著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悲壯故事,值得我們廣大作家去挖掘、提煉和升華。重新整理和傳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跡,不僅是對革命先烈一種莊嚴的緬懷和敬仰,也是一種精神的傳承,更是一種崇高信仰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