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文學的重要標準與詩歌的天馬行空
——“文學進校園”活動“三連”站
更新時間:2019-11-08 來源:廣東作家網
10月底,廣東省作家協會“文學進校園”活動分別來到清遠市連州、連南、連山,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徐肖楠和珠海市作家協會主席、詩人盧衛平到4所基層學校開展文學講座,在當地引起了熱烈反響。
10月29日至31日,省作協“文學進校園”活動一行人,先后來到連州市瑤安鄉中心學校、連州市東陂鎮西溪中心學校、連南瑤族自治縣民族高級中學、連山中學等4所學校開展活動。
徐肖楠講座的題目是“怎么理解文學?”。他從文學的美學化意義出發,談了文學與生活的關系,提出了評價文學的重要標準就是愛與美。徐肖楠在講座中,著重就經典作品及當下最新的文學、影視作品等,如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記》,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最近的熱門電影《流浪地球》、《哪吒》等,以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來解讀文學的評價標準,講座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與學生臺上臺下互動熱烈,取得了極好的效果。
盧衛平的講座題目是“詩歌與馬”。他用了六個與馬有關的成語,來從六個角度講解詩歌作品的寫作與閱讀,思路清新別致,令同學們耳目一新。這六匹“馬”分別是騎馬找馬、白馬非馬、指鹿為馬、老馬識途、馬踏飛燕、青梅竹馬。對于詩歌作品的多義性、模糊性,需要閱讀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理解力,而對于詩歌的創作,他則用騎馬找馬、老馬識途等詞,來概括出生活中發現和看見美以及詩歌寫作中經驗與訓練的重要性,同時也點出了想象力的巨大作用,希望同學們可以“見一思千”,看到作品之外的空間。
本次活動與以往相比有四大特點,一是學生年齡跨度比較大,從小學四年級到高中二年級,每個年齡段都有;二是老師講課難度大,為適應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兩位老師每一場活動都要針對聽課學生的理解能力,隨時調整自己的授課內容;三是學生提問異常活躍,互動積極。在連州市東陂鎮西溪中心學校,舉手提問的學生就有幾十人,收到了上百張提問的紙條;四是聽課的學生中以壯族和瑤族生為主,尤其是連南和連山,是兩個壯、瑤民族自治縣,面對少數民族的學生,文學和詩歌成了溝通民族關系的最好紐帶。
師生們反映,兩位老師的講座,內容豐富,生動有趣,激發了學生的文學情懷,提高了文學鑒賞能力,在山區孩子的心靈中埋下了熱愛文學的種子。
連州市文聯主席邱勁松、連南文聯主席羅明輝、連山文聯主席黃軒遠以及4所學校的領導等參加了此次活動。(文、攝影/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