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作品》雜志評刊團營造 “四度空間”文學批評新生態
更新時間:2019-10-30 來源:作品真文學半月刊
10月26日下午,《作品》雜志社在廣東文學中心的嶺南文學空間,舉辦了2019年的優秀評刊員頒獎儀式,現場揭曉了金、銀、銅共7位獲獎者。來自陜西西安的阿探獲得金獎,來自湖北隨州的蕭肖、內蒙通遼的趙文,獲得了銀獎,來自甘肅平涼的石凌、廣東湛江的洪艷、廣西桂林的熊煥穎、吉林德惠的張翠云,獲得了銅獎。
頒獎儀式由《作品》雜志社和廣州文藝批評家協會主辦,來自北京、廣東的作家、批評家,暨南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外語職業學院等高校的學生,本省的文學愛好者一百余人出席了頒獎儀式。中國作家網總編輯劉秀娟,《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編輯王子瀟應邀出席。
2018年初,《作品》雜志成立評刊團,現有200余人。以線上評刊為切入點,為作家、編者、讀者搭建了快捷、精準、真誠的線上交流平臺。評刊員除了大學教授、知名作家、文學副刊編輯、各地有影響的文學組織工作者外,更多的是有較高文學欣賞水準的普通讀者,成員遍及全國除港澳臺、西藏、青海之外的所有省份。因其評論針對性強、接地氣、說真話、敢批評,被譽為“改變中國文學評論生態之舉”。
獲獎者集體朗誦瘦西鴻作品《大地頌》
《作品》評刊團自成立以來,為豐一畛、虞燕、田興海、馬曉康、王秀梅、王方晨、楊襲、映川、文清麗、野莽、鬼金、葉清河、陳倉、張弛、張銳強、田寶梅、周豈衣、寒郁、彤子等19位作家,舉辦了15場線上研討會,共收到研討稿件2000余篇,共計200余萬字。舉辦了一次主題攝影活動,兩次線上晚會,兩場評刊員線上分享會,三場作家線上講座,并由評刊團成員作詞譜曲,創作了《作品》刊歌《<作品>連著你我他》,制作了氣勢磅礴的片頭,每次線上研討前有評刊團成員朗讀作品節選暖場。評刊稿件在《文藝報》《中華讀書報》《新華書目報》等近百家報紙、雜志、網絡、微信公眾號刊出,將《作品》雜志和所刊優秀作品的影響通過評刊員,擴大到全國各地?!蹲髌贰冯s志開設評刊專欄,刊發優秀評刊稿件 100余篇?!蹲髌贰肺⑿殴娞柨l評刊稿件節選2000多篇。為廣東新銳作家葉清河、王哲珠、周齊林、李銜夏、馬曉康等舉辦了一場線下研討會。
《作品》評刊團現象引起了學者黃柏剛的關注,現正在做《新媒介與廣東文學創作及批評—以<作品>雜志為例》的社科課題研究。頒獎儀式上,黃柏剛教授做了《四度空間的文學批評》的主題演講。從“熱度、角度、廣度、態度”四個維度,分析《作品》評刊團對當下文學批評的啟示與影響:1、批評形式上的創新與突破。2、使傳統批評滯后于文學創作的缺點得以弱化。3、具有傳統批評不具備的互動、共享、開放、多元特性。4、為文學期刊運營和編輯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徑。
三位獲獎代表都提到了加入評刊團對自己人生的影響
銅獎獲得者洪艷
銅獎獲得者洪艷說:“《作品》對我而言,像天幕上的恒星,我想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哪怕是一粒小小的螢火,那么也要借著我從《作品》中感受到的光與熱,傳遞給我的學生和我的孩子。希望我永遠都可以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翻開《作品》,感受被作家情感滋養出來的文字的溫熱,感受編輯老師們的選稿的良苦用心;也使得我的朋友、學生、孩子能在《作品》傳遞出的光亮里獲得堅強的力量、成長的愉悅與思考?!?/span>
銀獎獲得者趙文(蒙古族)
銀獎獲得者趙文說:“我出生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西日嘎蘇木。與多數以原鄉為出發點的寫作者一樣,我的寫作出發點也是故鄉——西日嘎。西日嘎,意為黃驃駒。相傳,是成吉思汗的黃驃駒馳騁過的地方,因此得名。
2018年我進入《作品》評刊團。今年年初,我把自己關在屋里寫了半個月,寫出了一篇三萬字小說,寫到深情的地方,獨自流淚。我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把原來的三萬字改成了一萬字。過了幾個月,我的小說《西日嘎》刊在了《作品》上。沒過多久,十月老師告訴我,這篇小說被《長江文藝?好小說》擬選。這是我嘗試寫作的這幾年,讓我最高興的事情?!?/span>
金獎獲得者阿探
金獎獲得者阿探說:“每一次的線上研討會,評刊員們沒有理論桎梏的束縛,以第一感知的真性,直指作品的多種角度評說,與作者本人創作思路及理念的激蕩,來自八方的文學真摯將網絡研討,打造成一次次閱讀與共振的盛宴。評刊團成員社會身份紛雜,有打工者,中小學教師,退休者,作家,媒體工作者,90后到花甲之年,更有大學文學教授,因著這種社會身份的差異及對文學的真誠,評刊的聲音才深具野性,真性,感性與理性,才使作品回歸文學本源價值審視的理想境地。此外的線上作家創作分享、評刊員分享,名家文學講座等等,更是評刊員文學素養提升的理想通道,在永葆第一感知的同時,讓大家有了從創作本身層面的觀照與眼界拓寬。這是一個文學互動、思想激蕩的高端的理想平臺,一年多來作為評刊員,我們成長與收獲了很多很多。”
歌手李四順
頒獎儀式上,民謠歌手李四順演唱了《南方》《父親寫的散文詩》,評刊員現場朗誦了《作品》雜志刊載的《大雪賦》《小城》《大地頌》《生活在高處》等作品,并合唱了刊歌《<作品>連著你我他》。近期,頒獎儀式還將制作成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