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南方日報|我省進入打造“文學重器”加速期
——全省長篇小說創作推進會在穗舉行,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扶持項目簽約
更新時間:2019-10-28 來源:南方日報
10月27日上午,廣東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扶持項目簽約儀式暨全省長篇小說創作推進會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會上,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代表省作協與10位入選扶持項目的作家進行了簽約。他說:“本次長篇小說創作推進會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在我省尚屬首次。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我省已進入了打造‘文學重器’的加速期。”
省作協旨在以此次全省長篇小說創作推進會為動力,促進全省長篇小說創作,催生新時代嶺南文學代表作,推動廣東文學事業異軍突起、繁榮發展、走在前列。
以長篇小說為抓手催生新時代嶺南文學代表作
會上宣布了2019年廣東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創作選題長篇小說扶持名單,分別為:張梅《烽火連三月》、陳詩哥《一個迷路時才遇見的國家和一群清醒時做夢的夢想家》、黃金明《桃李不言》、陳雪《丁未七女湖》、盛慧《孤獨的齒輪》、徐東《詩人街》、裴蓓《鯤鵬之志》、吳依薇《二十二張匯款單》、張道華《卑鄙》、孫向學《玉兒堂》。據省作協主席蔣述卓介紹,簽約項目主要圍繞廣東歷史與現實的重大題材,尤其是廣東近代以來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重大變化來創作,入選作家都是我省文學創作隊伍中的佼佼者。
按照省委宣傳部的相關工作部署,省作協自2014年來在全國率先召開第一次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創作選題會議以來,圍繞打造新時代嶺南文學精品力作這一目標,以長篇小說創作為突破口,連續多年召開創作專題論證會或評審會,邀請專家學者對選題進行認真評審評議,并針對作家在創作中遇到的“瓶頸”問題,及如何進一步打磨、提升作品質量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經過省作協文學院、創研部、組聯部廣泛征集,共收到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長篇小說創作選題189部,經過多輪嚴格的專家評審,10部長篇小說扶持項目名單最終出爐。
談到現階段廣東文學界整體創作情況,張培忠用“量大、面廣、后勁足”來概括。他表示,廣東的老中青作家齊頭并進,善于著眼獨特的風土人情和人文環境,從中提煉出深厚的有文化底蘊、有地方特色的創作主題,“但客觀來說,南粵大地這座文化富礦被表現得還不夠,廣東作家的思想高度、文化厚度、生活深度有待加強,現實題材資源、生活體驗有待挖掘,藝術水準有待提高”。
“在新時代如何用優秀的作品反映人民創造歷史的壯麗進程,是值得廣大作家繼續思考的重大課題。”張培忠呼吁,廣東作家要進行長篇小說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的革新。
創新舉措推動作家更深入認識生活
歷時16年創作、獲茅盾文學獎的《白門柳》是嶺南文學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本次推進會上,該書作者劉斯奮應邀和與會作家代表分享了《白門柳》的創作經歷和體會。他認為,文學創作首先要找準小說創作的立意,“只有更深刻地揭示隱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質,小說才能顯示出思想的高度。”其次,要善于營造戲劇矛盾張力,從而更徹底地表現人性。為了創作《白門柳》,劉斯奮曾閱讀大量江南地區的民俗風情書籍,并多次實地考察,加上“用詩人的情懷和眼光來選擇素材”,才寫出這部125萬字的巨著。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在關于廣東長篇小說創作的專題講話中表示,長篇小說對作家認知能力、思辨性和掌握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談及廣東長篇小說的發展現狀,李敬澤認為,廣東不僅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更是文學發展的前沿,有著豐饒的創作資源、無窮無盡的故事。“廣東作家需要重新認識人們生活中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要更精彩地講好廣東故事和中國故事。”李敬澤說。
對于省作協近期推動建立廣東文學重大現實題材庫、作家“深扎”創作計劃等一系列創新舉措,李敬澤評價稱,這一系列舉措充分體現了廣東改革創新的精神。
南方日報記者 郭珊
見習記者 黃楚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