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何光順 | 《騎著月亮飛行》:為永恒而來,重啟月亮里的古老愛情
更新時間:2019-09-25
《騎著月亮飛行》是廣東詩人王曉波新著,列入暨南大學出版社創意出品物“新世紀愛情詩集”。“月亮”和“愛情”,在中國文化傳統中是一個古老的主題,詩人又如何從民族的舊章里開啟新時代的愛情新篇?
我們知道,在這個時代,人們已不太相信愛情,詩人們也不大敢輕易抒寫愛情,愛情既已被商品和市場洗劫,又有誰會相信?沒有愛情的時代抒寫愛情,難免成為心靈雞湯,讓喝湯的人暫時被麻醉,而醒后卻是無盡的失落與惆悵。是的,我的描述或許看來是消極和絕望的,然而,我們不要忘記,真正的詩人是不憚于去書寫深淵中的光明,去喚出絕望中的希望的。詩人,真正的詩人,就是拯救者。
從這個維度上來說,我們就可以理解王曉波愛情寫作的意義。在物質化的時代,詩人保藏著精神;在干涸的土地上,詩人灌溉著生命的種子。愛情是神賜予人的生命象征,愛情是人走向神的救贖路程。拒絕愛情的稀薄化與被遺忘,詩人就是要喚起人心朝向神靈的希望。凡人的愛情里,都播撒著詩歌的種子,每一對戀人的相守、凝望與認同,都是神靈賜福的見證。愛情就是超凡脫俗的價值與意義的確認,就是神圣臨在的證明。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那神圣的等待,總在遠方,那遠方希望的到來,總得從當下出發,誰能摒棄腳下的路而獲得遠方,詩人王曉波就在抒寫此在的生活中讓遠方到來。“誰家今夜扁州子,何處相思明月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古時詩人寄深情于明月,古時戀人寄相思于明月,期望月老能將跨越千山萬水的戀人的情緣予以見證和牽系,指天地而為誓,相約于黃昏月下,他們相信愛情能夠穿越時空,能夠進入永恒,詩人王曉波騎著月亮飛行,就是在一個明月精神破碎的現代世界重新開啟月亮里所指向的中國古典愛情。
因此,從我們的敘述可以看到,詩人王曉波就是承續了這華夏古老的愛之精神,重新激活了華夏文化的明月精神。或許,沒有哪一個民族能像華夏民族寄予明月如此多的美麗情愫。王曉波的詩,就不只是簡單地寫著全世界都有的愛人的信念,而是借著具有豐富中國歷史文化內涵的月亮以及月亮的柔和光芒照耀里的中國人所想像的宇宙和精神圖景,以建構起了當代中國詩人的信仰,也同樣是中國哲人的信仰,“旁日月,挾宇宙,參萬歲而一成純”(莊子),詩人就是人間的愛之使徒,就是偉大的傳道者。每一個中國愛情詩人,都是莊子精神的傳人,也是屈子精神的守望者。當代中國詩人王曉波就以“騎著月亮飛行”的奇特書寫和奇特命名,展現著中國的詩人之愛,也是那跨越時空的哲人之愛、圣徒之愛。詩人領悟了,只有愛的超越才能拯救愛的沉淪。
于是,承續古老華夏的愛之道,乘天地之正以游弋于日常人間,王曉波的詩就是有大氣象的。我們看這部新詩集的卷一被命名為“獅子座流星雨”,卷二被命名為“穿過銀河去看你”,卷三被命名為“點亮一盞明燈”,便構成了一個從人間之小愛進入宇宙之大愛的上升。讀王曉波愛情詩的讀者或愛人,似乎也看到了自己在花海里,在高山上仰望蒼穹的流星雨,他們經過億萬斯年,穿越浩瀚宇宙,也要去如約相會,在當代,在未來,愛情并沒有殞落,愛情并沒有被遺忘,那是因為有詩人為平庸的世界點亮了一盞愛情的明燈,照亮了人類的晦暗的夜,人類因為有了愛情,而后有了希望,有了光明!當代中國詩人抒寫的愛情,就為當代世界愛情文學注入了厚重的中國精神元素。
在此一說的是,《騎著月亮飛行》詩集亮點頗多,翻閱詩集佳作比比皆是。詩集由洛夫、葉延濱、吳思敬、陳衛、楊慶祥、張德明、陳愛中等海內外“老、中、青”詩歌名家聯袂推薦閱讀。收錄王曉波近年來在中國、美國、菲律賓,以及臺灣、香港和澳門等地區發表的愛情詩歌一百首。 在這些愛情詩中,與其說他表達了對一位心儀的女子的鐘情,不如說是表達了他對一種理想愛情的向往。王曉波心中鼓蕩的愛不只是給親人,同時也投向周圍的世界,投向大自然。愛是王曉波創造詩美的驅動力量。他的詩歌是真摯、誠懇、熱愛生命的內心歌唱,語言樸素、準確,感情的傳達充滿動感。在這些詩歌里,讀者能感受到,來自遠古及當下現實的純粹愛念,為讀者傳遞愛情至上的勇氣和力量。
相信詩人,就是相信愛情。閱讀中國詩人的愛情詩篇,就是開始一次獨具東方韻味的愛情洗禮。請跟隨詩人的腳步前行,請用當代中國詩人的詩筆去描繪你的靈性路程,你的人生就終會有星辰照耀,你的未來就會一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