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浪漫而激蕩的船上中秋雅集
更新時間:2019-09-20 來源:清遠作協
2019年9月12日,中秋節前一天,清遠市作家協會舉辦了一個別出心裁的中秋雅集活動,船游北江夜色、船誦中秋詩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生態詩歌倡導者戚華海,市作協主席、瑤族女詩人唐小桃出席了活動,活動由嚴正策劃、賈飛主持,吸引了本市作家、詩人約30人參加,大家一邊暢游北江,一邊朗誦研討,詩意盎然、浪漫激蕩。
戚華海在致開幕辭時談到,月亮千百年來都是不變的,變的只是觀賞月亮的人的心境。他還即興朗誦了自己的詩作《月之幻》:少年時看月/月亮很老/它長長的白胡須/在秋風中飄//今夜賞月/月亮很年輕/一萬年,它也新鮮、明亮/怎么看都像那少年的臉//。
唐小桃介紹了本次中秋雅集活動的背景和意義,并朗誦了戚華海的兩首生態詩歌。其后詩人們陸續上臺朗誦中秋詩歌,艙內詩音蕩漾,艙外江波蕩漾;艙外霓虹閃爍,艙內作家自帶的光芒閃爍。
當天,適逢李銜夏(本名:李鴻斌)獲頒“清城區時代楷模”榮譽稱號,李銜夏分享了獲獎心得,他認為“時代楷模”的關鍵詞是“時代”,新時代越來越重視文化、文學,才讓作家有幸成為了楷模,真正應該感謝的是這個時代。李銜夏曾在去年的中秋雅集上以倒讀的嶄新形式朗誦了詩人楊慶祥的《夜宿英德九州驛站遇雨》,今年的中秋雅集他再次用創新的方式進行朗誦他自己的詩作《中秋辭》,結合月亮永遠只展現正面的特點,他背過臉去朗誦,讓人眼前一亮。
據悉,李銜夏在獲得“清城區時代楷模”稱號的基礎上更進入了“清遠市時代楷模”候選人公示名單,這是清遠文學的一次突破性成績。
唐小桃在談及李銜夏時回憶了她七年前第一次見到李銜夏的名字和作品的感受,當時李銜夏在清遠文壇還是籍籍無名。唐小桃總結出李銜夏七年來快速成長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勤奮;二是創新。她在談到李銜夏公開發表逾60萬字時兼談了戚華海從2014年至今光在手機備忘錄記錄的詩歌和隨想文字已達103萬字,以此勉勵現場的作家詩人要更加勤奮地閱讀寫作。
朗誦結束后,是詩歌研討環節。在場每位作家圍圈依次發言,有談中秋感受的、有談創作心得的、有談人生軌跡的、有談困惑苦惱的,大家暢所欲言,談出了平時很少示人的內心想法,交流深入,互動頻繁,笑聲燦爛,是近年來難得可貴的一次思想火花碰撞。
比如清城區博物館館長潘振清回顧了文學一次次促成他的工作調動從而不斷改變命運,比如退休數學老師徐學明談了自己年邁卻依然堅持文學夢想并且不斷學習探索新的文學創作方式,等等,無不令現場的作家們動容、倍受鼓舞。很多作家都談到了戚華海倡導的生態詩歌對自己的影響,可見,生態詩歌已經對清遠文學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