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唐德亮 | “兩廣”文學多異彩
——唐德亮|當代“兩廣”少數民族文學述略
更新時間:2019-09-11 作者:唐德亮來源:廣東作家網
建國以來,在黨的少數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嶺南“兩廣”(廣西、廣東)地區從過去的所謂“南蠻之地”一朝跨入了文明的社會主義新社會,兩廣少數民族的人民獲得了翻身解放當主人。與此同時,經過兩省區廣大作家七十年前赴后繼的奮力開拓、耕耘,當代嶺南“兩廣”少數民族文學形成了名家輩出、百花爭艷、碩果芬芳、空前繁榮的格局。七十年間,“兩廣”少數民族文學呈現出如下風貌。
一、形成了兩支有活力的少數民族文學作家隊伍。由于“兩廣”少數民族人口分布與人數的懸殊,兩省區的文學人才隊伍不成比例。廣西是少數民族人口大區(省)。根據2010年的人口統計得知,廣西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區總人口的41.2%。全國壯族人口的總人數為1692萬人,其中有1444.85萬人都生活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族以相當大的優勢成為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廣西瑤族人口達134.9萬人,占全國瑤族人口62%。廣東僅有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7個少數民族鄉,雖說“56個民族齊全”,但少數民族人口卻不多,據有關部門2014年統計,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為340多萬人,且大多為流動人口,少數民族戶籍人口僅60多萬,漢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97.46%,少數民族人口僅占全省的2.54%。從少數民族人口的結構來看,廣西主要匯聚了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等少數民族,廣東主要是瑤、壯、畬三個少數民族,瑤、壯族為主,占大多數,主要分布在粵北的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乳源瑤族自治縣三縣。總起來看,廣西少數民族作家隊伍陣容強大,門類齊全,名家輩出且眾多,而廣東少數民族作家隊伍陣容相對弱小,名家較少。
以小說論,建國后,廣西涌現出了壯族的陸地、王云高、田耳、韋一凡、凡一平、黃鉦、孫步康、李約熱、陶麗群、蒙飛、黃佩華、岑隆業、潘榮才、阿耒、潘小樓、韋編聯、明媚、潘瑩宇、梁志玲、路成、趙先平、蘇方學、莫俊榮、劉永娟、向紅星、侯志鋒、潘茜、韋曉明、藍海洋,仫佬族的鬼子,瑤族的藍懷昌、光盤、紅日、紀塵、馮昱、莫永忠、班源澤、藍瑞軒、藍漢東,侗族的楊仕芳等名家、實力作家;仫佬族的鬼子與漢族的東西、李馮等三位小說家被譽為“廣西文壇三劍客”,壯族的田耳、漢族的朱山坡、瑤族的光盤等三位小說家被譽為“廣西后三劍客”,有評論家稱他們是文學桂軍的一個品牌。
廣東少數民族著名的小說家有土家族的馬憶湘、田瑛、楊雙奇、譚麗娟,拉祜族的娜朵,回族的楊萬翔,瑤族的唐克雪、鐘二毛,彝族的阿微木依蘿(最近離粵回川定居)、苗族的網絡作家姚笛(紅娘子)、滿族的蘇方桂、胡海洋,壯族的亞明、韋馳,土家族的凌春杰、朱耀華等作家,有的已有大名氣,有的已嶄露頭角,正在崛起。
以詩歌論,建國后,廣西涌現出了壯族的韋其麟、黃勇剎、莎紅、黃青、農冠品、肖甘牛、榮斌、費城、陸輝艷、李甜芬、黃土路、黃堃、黃芳、黃瓊柳、古笛、陸少平、藍焱、韋漢權 、許雪萍、黃鵬、羅勛、謝夷珊、牛依河、微克(韋克東、)、韋武康、譚志表、韋孟馳,仫佬族的包玉堂,侗族的苗延秀、黃鐘警,瑤族的莫義明、唐玉文、林虹、何德新、盤春華、蒙新庭、何建強,回族的祁十木等名家或實力詩人;廣東的少數民族著名或較有實力的詩人有侗族的柯原,回族的王俊康,白族的馮娜,瑤族的唐德亮、唐小桃、趙翔輝、唐劍明、唐自輝,滿族的從容、安然,壯族的黃承基、虞永新、李福堅,土家族的張懷存,蒙古族的王松祿,苗族的梁紅玉等等。
以散文論,廣西涌現出了壯族的凌渡、華山、馮藝、藍陽春、龐儉克、蘇長仙、黃堃、溫新階、連亭、李甜芬、蒙飛、韋緯組、石才夫、透透、嚴風華、孟愛堂、廖慶堂、羅南、覃艷群、楊劍華、陳榮廷、羅曉玲、何憲生、林萬里、羊狼、黃少祟、黃偉、覃展、羊狼、羅南、莫清榮,毛南族的莫景春,苗族的韋曉明,仫佬族的潘琦、包曉泉、何述強;瑤族的林虹、莫永忠等名家與實力作家;廣東少數民族著名或較有實力的散文家有壯族的虞霄、談健、蔣紅、潘小嫻,回族的劉鵬凱,布依族的何霖,瑤族的唐德亮,侗族的李代權,土家族的向延斌、譚功才。
以兒童文學論,廣西涌現出了壯族的韋其麟、肖甘牛、莎紅、陸剛夫、黃鉦、寧元士、李春鮮,回族的海代泉、瑤族的盤曉昱、藍芝同,仫佬族的包玉堂,侗族的楊仕芳;廣東有回族的王俊康、壯族的亞明、土族的張懷存、苗族的劉春、瑤族的唐德亮等著名或實力作家。
以電影文學與戲劇文學論,廣西涌現出了壯族的周民震、黃勇剎與凡一平,仫佬族常劍鈞;廣東涌現出了京族的李英敏(也屬廣西)、滿族的從容、苗族的紅娘子等。
以報告(紀實)文學論,廣西涌現出了壯族的何培嵩、韋一凡、鐘日勝、王云高、孫步康等;廣東有滿族的白嵐、侗族的李代權、譚功才等。
文藝理論評論方面,廣西涌現出了壯族的黃偉林、農學冠、楊炳忠、黃勇剎、仫佬族的潘琦,苗族的唐正柱,瑤族的莫永忠等著名少數民族文學評論家;廣東土家族的向衛國、黎族的王海、回族的張維、壯族的黃倫生、呂立易,滿族的張海鷗、滿族的白嵐、蒙古族的袁向東等。
此外,還有廣東籍的著名滿族詩人、作家柯巖(定居、工作在北京,2012年去世),有詩歌名作《周總理,你在哪里》、兒童詩集《“小迷糊” 阿姨》《我對雷鋒叔叔說》、報告文學《船長》《奇異的書簡》、長篇小說《尋找回來的世界》等名世,曾獲中國當代詩魂金獎,多次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周總理,你在哪里》等多首詩作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廣西籍的著名壯族作家、評論家石一寧(上世紀八十年代定居、工作在北京),有文學研究專著《吳濁流:面對新語境》、散文集《薄暮時分》、傳記文學《豐子愷與讀書》、《石一寧自選集》、《湖神回來了》等名世,曾獲第三屆全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獎與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廣西籍的著名壯族作家岑獻青(上世紀八十年代定居、工作在北京),著有散文集《秋螢》,中篇小說集《裂紋》,散文《永遠的魂靈》等?!肚镂灐帆@全國第四屆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裂紋》獲第三屆壯族文學創作獎。廣西籍的著名回族作家白先勇(去臺、赴美定居),著有短篇小說集《臺北人》《寂寞的十七歲》《紐約客》等,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以及舞臺劇《游園驚夢》等。2018年獲第五屆郁達夫小說獎“短篇小說獎”,其《臺北人》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廣西籍的壯族著名文學評論家梁庭望(上世紀六十年代定居工作在北京),著有《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合作)、《壯族文學概要》(合作)、《奇山秀水話壯家》(合作)、《壯族風俗志》《傳揚歌》《壯族文化概論》《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合作)等。《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史》獲1994年國家教委社科研究成果二等獎,《我是中國的孩子》獲1993年全國兒童文學圖書一等獎,《壯族》獲廣西社科一等獎,《壯族文學概要》獲壯族文學獎、國家民委優秀教材三等獎。他們創作、發表作品時均已離開“兩廣”,因此本文對他們的杰出成就不作具體評述。
二、名篇佳著不斷涌現。七十年來,“兩廣”地區(特別是廣西)少數民族出現了一大批享譽全國或“兩廣”文壇的優秀文學作品。先看廣西,可稱“風景這邊獨好”:
經典作品歷久彌新。廣西壯族作家陸地的長篇小說《美麗的南方》《瀑布》,壯族詩人韋其麟的長詩《百鳥衣》,壯族作家黃勇剎的戲劇與電影文學《劉三姐》等,是廣西標志性作品,也是中國文學史、戲劇與電影史乃至社會上影響深廣的名著名作;根據壯族作家華山報告文學《雞毛信》改編的同名電影成了五六十年代家喻戶曉的經典名片,觀眾數以億計;京族作家李英敏的電影文學劇本《椰林曲》《南島風云》均拍成電影,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著名影片,《南島風云》獲1956年文化部優秀電影獎;壯族作家王云高與李棟合作的小說《彩云歸》榮獲全國第二屆優秀短篇小說獎,后又改成電影文學劇本《情天恨海》并拍成電影在全國上映,影響甚大。
壯族作家周民震創作的電影文學劇本《苗家兒女》1959年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成電影公映,這是廣西作家編劇的首部電影;1979年他的電影文學劇本《甜蜜的事業》拍成電影,名揚華夏,片中的插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我們的明天比蜜甜業》流傳至今;《甜蜜的事業》的電影文學劇本獲首屆少數民族駿馬獎與大眾電影百花獎,由他創作劇本的《春暉》獲1982年全國優秀故事片獎,《心泉》與《五朵小紅花》獲廣西文藝最高獎——銅鼓獎。由于成就穾出,2017年,周民震榮獲了第三屆中國電影編劇終身成就獎。
小說名家與新銳各領風騷。仫佬族鬼子的中篇小說《被雨淋濕的河》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另有作品獲1997《小說選刊》年度優秀小說獎、1999《人民文學》年度優秀小說獎、2000—2001雙年度《小說選刊》優秀小說獎;田耳的中篇小說《一個人張燈結彩》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2004—2006年優秀中篇小說獎,以及2007年度“人民文學獎,還曾獲第十八屆、第二十屆臺灣聯合文學新人獎、2006年“湖南青年文學獎”,長篇小說《天體懸浮》獲第12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2016年短篇小說《金剛四拿》獲第四屆郁達夫小說獎短篇小說提名獎,2018年《一天》獲第三屆華語青年作家獎中篇小說主獎 ;瑤族作家藍懷昌的長篇小說《波努河》、散文集《珍藏的符號》分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壯族凡一平小說與影視文學“左右開弓”,他的長篇小說《跪下》獲第三屆壯族文學獎 ?、第三屆廣西銅鼓獎?,其小說《尋槍記》 被改編成 電影《尋槍》全國上映并引起熱議 ,他任編劇的電影《理發師》在全國上映,中篇小說《撲克》 獲第六屆銅鼓獎,2010年他與章明聯合擔任戰爭劇《山間鈴響馬幫來》的編劇,2013年,任編劇的電影《9號女神》上映,小說《非常審問》獲第16屆百花文學獎中篇小說獎、《小說選刊》雙年獎短篇小說獎;壯族韋一凡的短篇小說《姆姥韋黃氏》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一等獎,又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頒發的銅鼓獎榮譽獎;長篇小說《劫波》獲廣西首屆銅鼓獎,中篇小說集《被出賣的活觀音》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評獎優秀作品獎,短篇小說《新路》獲《民族文學》“山丹獎”;壯族黃佩華的中篇小說集《南方女族》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壯族陶麗群的中篇小說《母親的島》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小說《回家的路亮堂堂》獲第五屆廣西青年文學獎,小說《一個夜晚》獲第三屆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花山獎、第二屆金繡球文藝獎;另獲2017年《民族文學》年度小說獎、2016年《北京文學》優秀作品獎;壯族蒙飛與黃新榮用母語壯文創作的長篇小說《節日》、黃鉦的兒童中篇小說《江和嶺》等,均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壯族孫步康的中篇小說集《白罌粟》獲全國第三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電視劇劇本《邊貿女人》獲全國第十五屆電視劇飛天獎,中篇小說《小鎮蝶戀花》獲廣西首屆銅鼓獎,長篇傳記文學《陳玉成》獲廣西首屆桂花工程獎;壯族李約熱是廣西近年闖入文壇的一匹黑馬,其短篇小說《青?!帆@2003--2006《小說選刊》全國優秀小說獎,中篇小說《涂滿油漆的村莊》獲《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最具潛力新人獎,中篇小說《戈達爾活在我們中間》獲第五屆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小說集《涂滿油漆的村莊》獲第六屆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瑤族莫義明的短篇小說《八角姻緣》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廣西銅鼓獎;壯族趙先平(安平)的長篇小說《穿過密林》是中國少數民族文學重點扶持工程入選作品,小說《寶根》獲廣西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征文獎;瑤族紀塵的長篇小說《美麗世界的孤兒》第三屆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花山獎”,中篇小說《九月》 獲《中華文學選刊》文學大賽征文一等獎;侗族楊仕芳的長篇小說《故鄉在別處》被列入中國作協2012年重點扶持作品項目,中篇小說《明天,我年滿十六歲》《陽光穿過我們村莊》獲第五、第六屆廣西青年文學獎,中篇小說集《陽光穿過我們的村莊》獲第四屆廣西少數民族創作“花山獎”;壯族韋編聯的小說《七色人生》獲首屆壯族文學獎。?
詩歌、散文各呈異彩。壯族韋其麟的長詩《鳳凰歌》、《尋找太陽的母親》分獲第一、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 壯族黃青的詩《我們女英雄的一雙眼睛》全國第一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仫佬族包玉堂1957年發表的組詩《走坡組詩》蜚聲詩壇,組詩《春色滿壯鄉》《紅水河畔三月三》分獲首屆與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長詩《少年英雄贊》獲廣西第二屆少兒文藝優秀作品獎;瑤族唐玉文的詩集《誤過花期》獲全國駿馬獎;壯族李甜芬的詩歌《寫在彈坑上》獲全國第一屆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廣西第一屆振興廣西文藝銅鼓獎,歌詞《姐姐》獲全國第五屆城市職工歌手邀請賽創作二等獎,散文集《普通的女人》獲第三屆壯族文學獎;瑤族莫義明短詩《剪禾把》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 ;侗族苗延秀的長詩《大苗山交響曲》獲廣西30年少數民族文學創作一等獎;壯族榮斌的詩歌獲第五屆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花山獎”、《山東文學》年度詩歌獎、第六屆《詩歌月刊》年度詩人獎;壯族費城的詩集《往事書》,獲第五屆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花山獎;壯族陸輝艷獲2017“華文青年詩人獎”、2015青年文學?首屆中國青年詩人獎、第八屆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2012《廣西文學》“金嗓子”文學獎、中國詩歌網“年度十大好詩”提名獎、第十九屆“文化杯”全國魯藜詩歌獎一等獎、“中國詩會青春三沙”二等獎;壯族黃瓊柳的《望月》獲廣西少數民族1981—1985年優秀作品獎;壯族許雪萍的詩歌獲"廣西少數民族花山文藝獎、詩集《河水倒流的聲音》獲第六屆壯族文學獎;壯族黃芳的詩歌散文詩集《是藍,是一切》獲第六屆壯族文學獎;壯族的韋漢權、費城獲評年度壯族詩人;壯族陸青梅多次獲省級詩歌獎;壯族黃鵬、羅勛的詩集分獲壯族文學獎;壯族謝夷珊獲《人民文學》詩歌征文獎、廣西魅力詩人第一名,連續兩屆獲廣西現場詩賽冠、亞軍;瑤族盤春華的組詩《鳥在遠走》入選《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
壯族馮藝的散文集《朱紅色的沉思》、《桂海蒼?!贩肢@第四、第八屆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仫佬族潘琦的散文集《琴心集》獲全國第五屆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散文《幽谷中一棵玉蘭》獲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優秀獎;壯族凌渡的散文《南方的風》獲全國第四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優秀獎,散文集《故鄉的坡歌》獲廣西省首屆振興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鄉憶》獲1991年《民族文學》優秀作品獎 ;仫佬族包曉泉的散文集《青色風鈴》獲全國第六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及第三屆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壯族黃堃 的散文集《遠離天堂》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1997年獲第三屆壯族文學獎;壯族農冠品的詩集《泉韻集》榮獲廣西人民政府文藝最高獎銅鼓獎,長詩《金鳳凰落腳的地方》、《將軍回到紅河邊》獲廣西民族文學優秀獎;瑤族莫永忠壯族2018中國西部散文排行榜新銳獎,散文《毛獐》獲《長江文學叢刊》全國散文大賽第3名,散文集《假如動物會說話》獲第二屆全國教師圖書專著獎;瑤族林虹獲華文散文獎、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獎、廣西少數民族文學花山獎;瑤族馮昱的散文《消逝在遠山的過山瑤》獲全國少數民族作家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祖國頌征文獎,散文《雨喲,歸路漫漫》入選《民族文學30周年精品選》;壯族嚴風華的散文集《一座山,兩個人》獲廣西第六屆銅鼓獎;壯族韋緯組的散文獲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優秀作品獎,第一、二屆壯族文學獎;壯族肖甘牛的代表作《一幅壯錦》,出版后曾被改編為電影并獲獎;壯族的石才夫散文隨筆集《坐看云起》獲第三屆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花山獎;壯族黃土路曾獲第六屆全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園丁獎、第三屆廣西少數民族文學獎,第四、第六屆《廣西文學》廣西青年文學獎,2013年廣西年度作家(散文獎);苗族韋曉明的散文集《云中故鄉來》獲第五屆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花山獎”;毛南族的莫景春入選中國作協少數民族作品扶持項目,曾獲廣西“花山”文學獎;仫佬族的何述強獲《廣西文學》雜志社頒發的“金嗓子第二屆廣西青年文學獎”;壯族透透的散文獲《廣西文學》第四屆廣西青年文學獎散文獎、第五屆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花山獎”。仫佬族的潘琦、包曉泉、何述強被稱為散文創作的“仫佬三杰”。
報告文學、兒童文學、戲劇文學與評論爭奇斗艷。壯族何培嵩的報告文學《歸客》獲全國第三屆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另有作品獲廣西首屆銅鼓獎、《民族文學》優秀作品獎;壯族鐘日勝的報告文學《非洲小城的中國醫生》獲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回族海代泉的合集《得意的狐貍》獲全國1980年-1981年優秀兒童讀物獎,寓言集《驢的憂慮》獲中國第一屆金駱駝獎創作優秀成果獎,《鸚鵡的訣竊》獲廣西首屆銅鼓獎,散文《周總理在柳州》獲廣西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優秀作品獎,寓言集《螃蟹為什么橫行》獲全國第五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瑤族的盤曉昱的《爺爺的自行車》獲得冰心兒童文學獎;壯族陸剛夫的《海底科普寓言》獲廣西第五屆銅鼓獎;瑤族盤曉昱的《爺爺的自行車》獲冰心兒童文學獎;壯族陸剛夫的《海底科普寓言》獲廣西第五屆銅鼓獎。
仫佬族常劍鈞的劇本獲“五個一工程獎”、“文華新劇目獎”、“中國曹禺戲劇文學獎”等多項全國獎及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頒發的文藝“銅鼓獎”。
壯族黃偉林的評論專著《轉型的解讀》獲第六屆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另獲中國作協第八屆莊重文文學獎、《論20世紀中國小說的三種形態》,第三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三等獎《中國當代小說家群論》廣西第五屆文藝創作“銅鼓獎”,《文學三維》獲廣西壯族文學獎;壯族楊炳忠的專著《評〈冰棕櫚〉民族的特色》獲廣西第二屆民族文學優秀作品獎,《桂海文譚》和《偉大的時代光輝的理論》分獲廣西第三、四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壯族農學冠的壯瑤文學研究評論多次獲廣西社科優秀成果獎。
再說廣東的少數民族文學,雖不及廣西,但也一片生機勃勃:
小說方面,既有經典也有佳作。土家族女作家馬憶湘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出版了產生較大影響的長篇小說《朝陽花》;拉祜族女作家娜朵的長篇小說《蕨蕨草》、回族楊萬翔的長篇小說《鎮海樓傳奇》曾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土家族楊雙奇的短篇小說《清清沱江水》獲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新人獎、湖南省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土家族田瑛的中篇小說《大太陽》《生還》《龍脈》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大太陽》《生還》被《小說選刊》等轉載,《獨木橋》獲廣東新人新作獎;瑤族唐克雪的中篇小說《冷太陽》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新人獎;瑤族鐘二毛的中篇小說《舊天堂》入圍駿馬獎,他還曾獲第十七屆小說月報百花文學獎、民族文學2012年度文學獎、廣東省第二屆有為杯小說獎等;彝族女作家阿微木依蘿的中篇小說《土命人》獲第十屆廣東省魯迅文學獎與第二屆有為杯小說獎;滿族蘇方桂曾獲廣東省第二屆魯迅文藝獎、廣東省慶祝建國40周年優秀作品獎、1993年廣東省通俗文學大獎等,根據其小說《女人花》改編的同名電影獲葡萄牙國際電影節大獎;苗族網絡小說家紅娘子的長篇小說《怨靈》被改編成同名電影于2014年11月在全國公映,《青絲》入選為2008年十大懸疑小說;壯族韋馳、瑤族盤鵑的長篇小說分獲中國作協少數民族作品扶持;滿族胡海洋的《夜郎棋話》獲廣東省第十一屆新人新作獎,短篇小說《剃頭佬》、《木牯先生》分別獲《青春》聯合征文二等獎、江西省第二屆文學藝術優秀成果三等獎。
詩歌方面,姹紫嫣紅。侗族柯原的詩歌影響巨大,詩集《椰寨歌》獲1962年廣州軍區政治部優秀作品獎、1980年軍區征文一等獎,其作品還獲1980年總政治部自衛還擊征文獎、1988年中央電視臺銀帆獎,其散文詩《軍人與祖國》入選初中語文課本;回族著著名詩人王俊康的兒童詩也有影響。他曾獲全國童謠大賽一等獎,他還多次獲廣東兒童文學獎,詩歌《小酒窩》入選多種全國選本;白族馮娜的詩集《尋鶴》獲廣東魯迅文學獎,她的詩集獲中國作協少數民族作品扶持,詩作獲詩刊主辦的華文青年詩人獎、美國The Pushcart Prize提名獎,詩集獲中國作協少數民族作品扶持;瑤族唐德亮的詩集《蒼野》獲第七屆廣東魯迅文學獎,《南方的橄欖樹》獲第八屆廣東新人新作獎,長詩《驚蟄雷》獲首屆中國阮章竟詩歌獎和改革開放四十年全國文學作品征評特等獎,詩作《生命暢想》入選大學語文教材,在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等聯合舉辦的“紀念中國新詩百年”全球華語詩人詩作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中國新詩百年百位最具實力詩人”;回族張維作詞的歌曲《兄弟姐妹要團聚》獲中宣部第八屆“五個一工程獎”;壯族黃承基的詩集《南方血源》曾獲廣西省第二屆壯族文學獎,《亞熱帶》獲廣西省第三屆壯族文學獎;回族的從容獲《詩探索》“詩歌傳播貢獻獎”、《新詩界》“詩歌成就獎”;苗族的劉大程獲廣東省青年文學獎、美國新語絲文學獎;滿族的安然2018年獲《草原》文學獎·詩歌主獎,詩集《北京時間的背針》中國作協少數民族重點扶持;布依族何霖的散文詩多次獲廣東省散文詩一等獎;回族瑤族唐小桃的組詩《牛一直吃著我記憶中的草》入選《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
散文、報告文學與兒童文學,正在發力,。土家族凌春杰長篇散文《我們的村莊》獲得中國作協少數民族重點扶持,論文《怎么舒服怎么寫》,獲得德國禾林小說聯網互動優秀獎;壯族女作家虞霄的散文集《越人城記》獲廣東九江龍散文獎;壯族談健獲第四屆路遙青年文學獎,蔣紅獲第四屆《紅豆》文學獎;瑤族唐德亮的散文、雜文多次獲全國報紙副刊一等獎;布依族何霖的散文《就這樣靜靜地走開》獲西安全國青年文學大賽一等獎;回族劉鵬凱的散文《澳門掠影》獲《人民日報》“大地”副刊二等獎,《一個人的花園》獲全國城市報刊二等獎。
報告文學方面,侗族李代權的長篇報告文學《將軍夢》獲“風雨橋杯中國侗族1949—1999五十年文學獎”;譚功才的《快樂單身宿舍》(與人合作)獲得2000年廣東省第三屆期刊優秀作品一等獎。
兒童文學方面,壯族亞明的中篇小說《羊兒在云朵里跑》獲廣西出版傳媒集團主辦的首屆接力杯曹文軒兒童小說獎銅獎;苗族劉春的《牽手共舞的日子》等篇曾獲全國青年報刊好作品二等獎及廣東省青少年報刊好作品二等獎;瑤族唐德亮兩次被《兒童文學》評為“全國十大魅力詩人”,長詩《羊,或者狼》被《兒童文學》評為“十首魅力詩歌”;土族的張懷存詩歌和散文入選臺灣小學教材。
電影與戲劇文學方面,回族女作家從容任編劇的電影《花季雨季》曾獲中國電影“金雞獎”、“華表獎”,她創作的先鋒話劇《愛的構思》獲“中國戲劇貢獻獎”;回族張維改編的漢劇《白門柳》獲廣東省戲劇節創作一等獎。
文學評論,別具風姿。黎族的王海教授獲得中國作協少數民族重點扶持、“第三屆全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評論獎”、“首屆全國中青年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優秀論文獎”、“第六屆全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獎項;回族張維的理論專著《鄧小平理論與廣東文藝實踐》獲省魯迅文藝獎;壯族的呂立易曾獲壯族文學獎、中國寫作學會科研成果二等獎;土家族的向衛國曾獲第三屆文藝評論獎、多篇論文獲文學期刊論文獎;滿族的張海鷗獲廣東省文學評論獎;壯族的黃倫生曾獲廣西首屆青年文藝評論選一等獎。
……真可謂洋洋大觀,碩果琳瑯,異彩紛呈。
三、反映近現代以來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的波瀾壯闊奮斗歷程,是“兩廣”少數民族文學的突出特征。最典型的當數廣西的壯族作家陸地。陸地的長篇小說《瀑布》是壯族文學的一部史詩式長篇小說,也是壯族文學的一座豐碑?!镀俨肌贩謨刹?,第一部《長夜》,第二部《黎明》,它反映了廣西地區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艱難而壯麗的歷程,刻畫了主人公韋步平尋求救國救民真理,從青年學生到成熟的革命者、掀起轟轟烈烈革命風暴的故事,小說涉及這一歷史時期的所有重大事件。通過這部長篇小說,我們可以了解廣西地區革命的“來龍去脈”。壯族趙先平(安平)的長篇小說《穿過密林》描寫了上世紀30年代初至40年代后期,廣西左江地區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尋求光明,堅持革命信仰,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終于迎來了勝利的曙光,譜寫了一曲悲壯的革命史詩。陸地的《美麗的南方》是廣西地區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壯族現當代文學的第一座豐碑。它反映了廣西地區土地改革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寫出了土改的復雜性與深刻性,刻畫了韋廷忠等一批農民群眾的生動形象。這是一部產生過重大影響的長篇小說,與周立波的《暴風驟雨》、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一樣,是反映區土地改革的代表性優秀作品之一。土家族女作家馬憶湘的《朝陽花》是一部自傳體長篇小說,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出版后反響強烈,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幾年內一版再版,發行數十萬冊,并翻譯成日語出版,與幾乎同期出版的《苦萊花》《迎春花》一起,并稱為文壇“三花”。1996年中國青年出版社把《朝陽花》作為紅色經典再版。這部小說,描敘了工農紅軍長征中的悲壯故事,生動鮮明地塑造了吳小蘭、王德明、看護長、小劉、柳瑩、李連長等一批紅軍指戰員的光輝形象,揭示了革命戰士的堅定信仰、不畏任何艱難困苦的精神力量。
“兩廣”其他少數民族作家也以大量具有鮮明時代氣息的作品反映桂粵兩地一百余年的歷史風云、滄桑巨變,以及人民群眾在這些歷史風云中的精神面貌。如藍懷昌的《波努河》是瑤族作家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廣西瑤族文學的第一座豐碑,它描寫瑤族一個分支波努人,從古老落后的山寨走出封閉,邁向現代社會的艱巨歷程。趙先平的《寶根》真實地反映了轉型時期農民的心理嬗變和農村工作的復雜性與艱巨性。紅日的《駐村筆記》,反映脫貧攻堅戰,是國內同類題材中較早推出的優秀長篇小說。
四、濃郁的嶺南少數民族特色。陸地的《瀑布》與《美麗的南方》給我們展示了廣西地區一幅幅壯瑤民俗風情畫,并將濃郁的民俗風情與上世紀的時代風云巧妙地融合起來。電影文學《劉三姐》融壯族風情于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動聽的民歌與綺麗的廣西自然風光之中,產生了老少咸宜、膾炙人口的強烈藝術效果。《波努河》的波努瑤風情特色很突出,引人入勝。韋其麟的《百鳥衣》《鳳凰歌》等長詩利用壯族的民間傳說塑造勇敢、正直、美麗、善良的壯族青年男女形象,善于從群眾中采擷生動質樸的語言。農冠品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努力開掘,族性書寫使他的詩歌創作顯出了獨特的民族風格。凡一平的“上嶺村系列小說”、黃佩華的桂西北風情小說、蒙飛的長篇小說《節日》,馮藝的桂海散文系列,均發著濃郁的地域民族文化氣息。?
“兩廣”其他少數民族作家、詩人同樣寫出了大量反映本民族風情的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作品。獨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地域風情風物色彩,使他們的作品不僅區別于漢族作家的作品,也區別于其他少數民族作家的作品。
五、多元共生的藝術手法?!皟蓮V”少數民族作家詩人,從建國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前的階段,主要是現實主義手法,如陸地的《美麗的南方》與《瀑布》,遵循革命現實主義手法,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取得了杰出的藝術成就。八十年代至今,除了現實主義,藝術手法上可謂百花齊放。不少作家、詩人借鑒現代主義,大膽創新,寫出了許多具有探索精神的作品。如仫佬族作家鬼子小說的互文性寫作,土家族作家田瑛小說的有意識夸張變形,瑤族作家光盤與紅日的小說借荒誕的情節與幽默的語言表現對人類生存困境和心靈傷痛的反思;李約熱《戈達爾活在我們中間》等小說以奇詭、冷峻的筆調與當代的先鋒小說遙相呼應;田耳小說的奇特的視角與結構,戲謔的語言,黑色幽默與反諷……以及凡一平、馮藝、黃佩華、陶麗群、凌渡、榮斌、馮娜、陸輝艷、費城、馮昱、莫永忠、林虹、安然、唐小桃等人的作品都較好地實現了民族性與現代性的融合,使他們的創作結出了色香味均特異的藝術之果。“兩廣”探索精神的少數民族詩人很多??梢哉f,活躍在當今中國詩壇且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詩人,他們或多或少都借鑒了現代先鋒藝術手法。
“兩廣”少數民族文學發展的差異。比較“兩廣”的少數民族文學,總體是廣西強,廣東弱。廣西可稱之為少數民族文學大區(省)、強區(省)。廣西少數民族文學人才數量多,實力雄厚,陣容強大,名家眾多,涌現出陸地、韋其麟、周民震、黃勇剎、李英敏、華山、鬼子、田耳、凡一平、韋一凡等蜚聲文壇或少數民族文學界的大家、名家,而廣東少數民族文學人才數量少,名家少,尤其是廣東土生土長的名家更少,少數民族本土生長的作家基本集中在粵北主要是清遠地區,實力薄弱;廣西引人注目的名篇杰作多,獲全國魯獎、“駿馬獎”的作家多,廣東少數民族作家引人注目的名篇杰作少,獲全國魯獎的為零、獲“駿馬獎”的作家作品也很少;廣西具探索精神的作家作品多,廣東具探索精神的作家作品較少;有的門類如少數民族兒童文學、報告文學,廣西都實力雄厚,出了不少有影響的優秀作家與作品,廣東在這兩個門類則力量較弱。這些都是客觀的現實,有待于廣東的少數民族作家們努力。當然,廣東少數民族有潛力、有朝氣、高素質的作家仍有一批,他們是廣東少數民族文學攀登高峰的希望所在。
囿于資料與眼光、學識與水平以及地域距離,再加上一些少數民族作家不以少數民族身份發表作品,因而遺漏了一些少數民族作家評論家,以及時間匆忙,應約急就,掛一漏萬實難避免,錯謬之處,敬請“兩廣”作家與讀者的批評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