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

標題
內容
野松 | 用真情和責任寫就的熱血詩歌
——鄧醒群詩歌印象
更新時間:2019-09-06 來源:廣東作家網
去年下半年,以“守護幸福”為微信名的警察詩人鄧醒群,連續給我寄來了他新近出版的兩部詩集《鄧醒群詩選》和《守護者》。這兩部詩集的絕大多數詩作,是與人民警察有關的詩歌,閱讀之后讓我對人民警察的奉獻與犧牲精神更加心懷敬意,也讓我能全面地了解這位警察詩人的高尚情懷和詩歌寫作風格。完全可以說,鄧醒群的詩歌,是從不同角度去真誠地抒寫人民警察心聲、歌唱人民警察忠誠守護人民的充滿正氣、充滿正能量的主流詩歌,是激昂慷慨、充滿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的歌曲《少年壯志不言愁》在新時代的詩意演繹和詩意拓展。
真情寫作是鄧醒群詩歌寫作最大的特色和亮點。只有真情寫作,才能讓自己的作品具有感染力。在當今浮躁的詩壇,不少詩寫者熱衷奔波于各種詩會之間,熱衷于通過各種炒作來吸引眼球,熱衷于純技巧的寫作或者純文字游戲的寫作,凡此種種,只為詩名的顯著或擴大而忙累,而潛下心來用真情寫作的詩人日漸見少。當我把《鄧醒群詩選》和《守護者》這兩部詩集全部讀完后,我覺得詩人鄧醒群這么多年來,能不為詩壇各種喧囂所惑,保持一顆純凈的詩心,堅持用真情寫作,是多么難能可貴。
“好詩莫過近人情。”所謂近人情,就是詩意地表現美好的人性與人情,讓美好的人性與人情通過詩性語言的抒寫更體現出人間的“真、善、美”。由于鄧醒群生于農村,長于農村,因而,他對養育他的土地始終保持著一種純樸的感情,他寫親情、寫土地、寫故鄉、寫村莊等的一系列鄉土詩作,如《六月,向晨光暮色致敬》《致母親》《我的故鄉并不貧瘠》《帶著故鄉去遠行》《村莊,無法割斷的臍帶》等等詩作,都能將他的鄉村之子、農民之子的樸素情懷自然地詩意地顯現出來,如表現父子親情的詩句,就有一種生活的痛感,還閃爍著善良的人性之光:“憂傷與喜悅爬上臉靨,父親/日子是這么痛苦,是這么快樂/是這么無奈,是這么幸福/胡子花白,再也刺不痛我不再嬌嫩的臉/親吻著父親的臉,淚與淚交疊/我知道,父親還有太多的話要說/淚花中,讀懂了父親的臉/生命之中,你的臉/經歷著風雨,也沐浴著陽光/批斗,毒打無法讓笑容從你臉上消失/那是對真理堅信/無論生活有多苦多累/始終是一臉慈愛/教會我要熱愛生活,感恩生活”(《父親的臉》)。在這類詩作中,有一首詩《土地》,是寫得最佳的優秀之作,無論是情感的抒發,還是語言的運用,都十分自然流暢,盡管此詩深受海子詩歌抒情唯美的影響,但由于有詩人對現實的擔當,對生活的思考,而在情感方面,在思想方面,都比海子的詩歌更顯深沉厚重,更見大氣,更具力量:“明天,在蘇醒的第一時間/我,不會聆聽任何人述說昨夜盛宴的故事/從今天起,我只關心腳下的土地/與生命緊緊相連的土地/親切而厚重的土地//從今天起,我只關心土地里生長的稻谷/番薯和地豆,還有青菜/足以讓生命延續的東西/權力和金錢無法征服的圣物/盡管沒有多少人在意土地怎么了/或為某種需要,沃土會長出豪宅/為狂歡者提供縱欲的場所/欲望之舟直達/此時,誰還會注意/一粒稻谷的成熟/足以壓彎老農的腰//因為小草,因為糧食,因為生命/從今天起,我只專注/神圣而永恒的土地”。
鄧醒群的詩是有靈魂的詩。因為真誠的抒情是詩的靈魂,而鄧醒群一直堅持以真誠的抒情為其詩歌鑄魂烙魄。由于鄧醒群是一名人民警察,他始終把“守護幸福”作為一種職責,作為初心,作為使命。無論在日常工作上,還是在詩歌創作中,這種“守護幸福”的職責已讓警察鄧醒群和詩人鄧醒群有效地融為一體,已做到人與詩的合一了。鄧醒群從警二十幾年,且又擔任過基層公安局的領導,對工作在一線的公安民警有著一種特殊深厚的戰友感情。這種深厚感情,特別是對犧牲民警的歌哭——哀悼、懷念之情外化為詩,自有一種催人淚下、震撼人心的力量。從個人感受來說,我是特別看重鄧醒群抒寫警察、歌頌警察這類詩歌的,因為這類詩歌除飽含著詩人真切真摯的情感之外,還寫出了警察的行業特性和職業特性,寫出了人間大愛、大美和大道。在這類詩作中,詩人筆底見大義,寫責任,抒忠誠,頌奉獻,吟懷念之情,唱正氣之歌。在這類詩作中,詩人并不是以粗淺的語言去呼喊,而是以詩化的語言去真誠述說自己的心聲,用真誠把自己的一胸熱血化作筆底波瀾,自然流瀉成詩。因此,將其詩集《守護者》捧在雙手中,頗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
放在《守護者》這部詩集之首,寫得優美而深刻的組詩《楓橋行》,就可讓我們讀出警察詩人、詩人警察心中的一種美景,這種美景因有警察職責的擔當而春色盈滿,因有詩人詩思的拓展而詩意深遠。走過楓橋,在詩人的眼中,“看到的不僅僅是風景”,而且是風景背后的和諧秩序,是新時代的新風尚:“是楓橋人務實、包融、平等、共享共治的體現/實踐是創新源泉,是和諧平安的助力器/井然的秩序,是文明的特質。老楊調解中心、紅楓義警/楓橋大媽。八變八新、三上三下、網上網下……一個個亮點//都是思想境界的升華。高蹈的精靈。它/與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一起閃光。”詩人通過對歷史名人、文化名人的追思,來抒發對現實的感嘆:“西施無名,歷史有名”;“楓橋/春光正好,春風正暖”是因為“在楓橋,我見到了這樣的一群人。楊光照,孫法均/黃彬炳,陳榮周,楓橋大媽……他們都有著各自的職責/情懷一樣,使命相同。他們守護著楓橋的日日夜夜/讓風更有溫度,星光更加燦爛。一個個名字背后/都有著長串的故事。他們飽含熱淚/用真意去擦亮每一盞燈。”這種人間風景,難道不是最美的風景么?在《楓橋有個孫法鉤》這首短詩中,詩人告訴了我們:楓橋的美好能延續至今,楓橋的詩意能得到遠播,是因為有一群人在默默守護,特別是有象“孫法鉤,普通的警察”一樣,“在用心,演繹楓橋的經驗”。一千人的眼中有一千種風景,警察詩人眼中看到的是風景背后更動人的風景——一群楓橋景區守護者內心的風景,這是一種閃爍著責任之光、擔當之彩的風景。正因為有這一群守護者,才會讓楓橋成為“一首寫不完的詩”。
鄧醒群這種真誠的詩歌寫作其實也是一種責任寫作。正如他在詩集《守護者》的后記《我們不冷漠》中所引用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范、立功集體表彰大會代表時飽含深情所說的話:“和平年代,公安隊伍是一支犧牲最多、奉獻最大的隊伍。他們沒有節假日、休息日,幾乎是時時在流血,天天有犧牲。每當聽到公安民警在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面前赴湯蹈火、流血犧牲的消息,我都深感心痛。”為了告訴人們,警察不僅不冷漠,而且“歷盡苦難癡心不改/少年壯志不言愁/金色盾牌/熱血鑄就/危難之處顯身手”,警察詩人鄧醒群就義不容辭地鐵肩擔大義,用他的詩筆如實地記錄下這些忠誠衛士前進的足音,真誠地為他們的英雄事跡歌與哭,并向社會傳遞出一種堅定信仰、無私奉獻的正能量。正因為有了這種責任感,才令詩人將他的心靈、他的眼睛更多地投放到自己所屬的群體與隊伍之中,用自己真誠的嗓音,去為這個群體、這支隊伍發聲,如《十月,我的祖國》,就是一名警察為祖國生日獻上的一首真誠心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國/我是一名警察,今天/在為你站崗執勤//在馬路上疏導交通,引導車輛安全通行/在崗亭上,為群眾排憂解難。在案件現場/尋蹤覓跡,緝真兇。在救援地點,搶救生命……//十月,我的祖國,我的生命/我的愛,在風中為你歌唱/你祝福,你守護”。《心中的旗幟》,更是作為一名人民公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詩意演繹,作為一名人民警察,他“心中的旗幟”,永遠是紅色,永遠在飛揚。如他的《谷雨》,就讓赤子之心、公仆之懷、警察之責,以及警察因也有普通人的人性弱點而內疚而懺悔之情,在樸實無華的文字中自然流露。此外,鄧醒群也有一些表現鐵漢亦柔情的詩作,這種柔情,是來自警察對人民的守護之責,來自對家人的歉疚之心。這些真實性情流露的詩歌,無不讓讀者感受到詩人所抒之情的真實性。詩歌作為藝術,其真實性主要體現于詩中情感的真實性。單從這一點來講,鄧醒群的詩歌是具有藝術性的。
鄧醒群的詩是有血有淚的詩。因為他的詩歌是以血以淚寫成的。在《守護者》這部詩集中,除了有許多是寫給正在履行職責的警察們的詩歌之外,還有不少是寫給已因公犧牲警察的悼亡詩,如《小暑后的第二天》《大哥,你怎么就這樣走了》《逆行》《一個緝毒警察的葬禮》《致張國森》《致杜宇華》《等著我》《歸去來兮》等等。而一首有故事情節的朗誦詩《呼喚你的名字——張曉斌》,詩中那一聲聲呼喚,一聲聲嗔怨,一句句傾訴,一句句思念,則更讓人讀后無不為已犧牲警察的英雄情懷、警察家屬的如歌大愛,而淚眼模糊、柔心滴血。鄧醒群的這些不以技藝取勝,而以真情取勝的詩歌,均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當然,詩是運用語言表現情感的藝術,注重抒寫角度的新穎和整體的凝聚,尤其注重激情的節制,而鄧醒群的詩在構思方面有時不太講究,不太注意情感的約束,有一些因激情過沛卻任其流瀉,或急促寫成,意象營造比較欠缺的詩,就顯得有些直白,甚至過于淺白,而造成詩性不足、詩意不夠,這在今后的詩歌創作中是要引起注意的。
反映時代,體現時代的核心價值觀,應是詩歌創作的主旋律。讀了鄧醒群用真情和責任寫就的熱血詩歌,更讓我覺得,只有讓詩歌回到生活,回到現實,才不會是單純的文字游戲或語言組合,才不會是毫無生活氣息、毫無真情實感的無病呻吟;詩歌只有回到生活,貼近時代,觀照現實,直面人生,才會有血有肉,才會有思想、有靈魂、有力量。鄧醒群的詩歌,不寫“一己悲歡,杯水風波”,而是贊美英雄,詠唱崇高。鄧醒群的詩歌,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心靈之歌,更是千千萬萬個人民守護者的忠誠之歌。近些年來,鄧醒群已創作了一批“心入”、“情入”,無愧于人民警察這一職業的優秀詩作,愿他在今后能闖出一條獨特的人民警察詩歌寫作之路,打造出一處獨特的“橋楓”詩歌風景。
2019.08.26完稿于西江南岸,鶴山。
作者:野松,原名楊志明,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已在海內外各種刊物、報紙、選本發表了大量詩歌作品和詩歌評論文章,已出版詩集《愛的弦音》《歌唱和自白》《大地行吟》《裸袒的靈魂》和詩歌評論集《神州詩意的燈輝》。
注:鄧醒群,廣東紫金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全國公安文聯詩歌詩詞學會理事、廣東省作家協會第八屆代表大會代表;魯迅文學院第二十三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學員。出版多部詩集,作品入選多部專著,多次獲全國、省等獎。